110 likes | 252 Views
制作组 : 2011 级桥梁 3 班第三组. 2011 年 4 月 27 日.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 1911 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500. 辛亥革命前, 500 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 南京条约 》 到 《 辛丑条约 》 的 8 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 19 亿多银元,相当于 1901 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 16 倍。 —— 人民日报 2001 年 10 月 9 日. 19. 16. 革命形势的出现. 下页. 一、酝酿和爆发.
E N D
制作组: 2011级桥梁3班第三组 2011年4月27日
知识链接: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
500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倍。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19 16
革命形势的出现 下页
一、酝酿和爆发 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②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④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革命形势的出现 ⑤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上页
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武昌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为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 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 一、酝酿和爆发 同盟会成立和一系列武装起义 1、革命形势的出现 2、革命形势的发展 3、武昌起义的爆发
二、中华民国成立 一、酝酿和爆发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1、中华民国成立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性质、地位: 影响: 酝酿和爆发 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①政治:政体变化。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③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⑥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结局 对内 对外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 辛亥革命的意义
小 结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它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谢谢! 2011级桥梁3班第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