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likes | 1.19k Views
1. 3. 2. 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的完整性. 关系代数. 提出关系模型的是美国 IBM 公司的 E.F.Codd 1970 年提出关系数据模型 E.F.Codd, “ 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 ”,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1970 之后,提出了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的概念 1972 年提出了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范式 1974 年提出了关系的 BC 范式. (1) 域 (Domain): 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E N D
1 3 2 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的完整性 关系代数
提出关系模型的是美国IBM公司的E.F.Codd • 1970年提出关系数据模型 E.F.Codd, “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s”,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1970 • 之后,提出了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的概念 • 1972年提出了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范式 • 1974年提出了关系的BC范式
(1) 域(Domain):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3.1 关系数据模型 • 关系数据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1 关系数据结构:二维表 • 整数 • 实数 • 介于某个取值范围的整数 • 长度指定长度的字符串集合 • {‘男’,‘女’} • ……………..
3.1.1 关系数据模型概述 (2)笛卡儿积(Cartesian Product) -给定一组域D1,D2,…,Dn,则其笛卡儿积为: D1D2…Dn={(d1, d2,…, dn)∣ di∈Di,i=1,2,…,n} • 若Di(i=1,2,…,n)为有限集,基数(元组个数)为mi个,则其笛卡儿积的基数为: 其中:每一元素(d1, d2,…, dn)为一个n元组(元组); 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i为一个分量。
3.1.1 关系数据模型概述 例:域 姓名: D1={张金,王银,李玉}, 年龄: D2={20,21,22} 则笛卡尔积 D1D2 = {(张金,20), (张金,21), (张金,22), (王银,20), (王银,21), (王银,22), (李玉,20), (李玉,21), (李玉,22)}
(3) 关系(Relation) - D1D2…Dn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记:R(D1,D2,…,Dn) 关系是笛卡儿积的一个有限子集 3.1.1 关系数据模型概述 • 若n=1:称为单元关系(Unary relation) • 若n=2: 称为二元关系(Binary relation)
关系代数语言 元组关系演算语言 关系数据语言 关系演算语言 域关系演算语言 具有双重特点的语言:SQL 3.1.1 关系数据模型概述 2 关系操作:集合操作方式(一次一集合)
3.关系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不变性 3.1.1 关系数据模型概述
(1)关系(Relation):关系就是二维表,二维表名就是关系名。(1)关系(Relation):关系就是二维表,二维表名就是关系名。 (2)属性(Attribute):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属性(字段);每个属性有一个名称,称为属性名;二维表中对应某一列的值称为属性值。 (3)值域(Domain):二维表中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取值范围,每一个属性对应一个值域,不同的属性可对应于同一值域。 (4)元组(Tuple):二维表中的行称为元组(记录值)。 (5)分量(Component):元组中的每一个属性值称为元组的一个分量,n元关系的每个元组有n个分量。 3.1.2 基本术语
(6)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二维表的结构称为关系模式,相当于文件结构或记录结构。设关系名为REL,其属性为A1,A2,…,An,则关系模式可以表示为 REL(A1,A2,…,An) 对每个Ai(i=1,…,n)还包括该属性到值域的映象,即属性的取值范围。 (7)关系模型(Relation Model):关系模型是所有的关系模式、属性名和主码的汇集,是模式描述的对象。 (8)关系数据库(Relation Database):对应于一个关系模型的所有关系的集合。 3.1.2 基本术语
3.1.2 基本术语 如: 教师(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职称,家庭地址,系号) (9) 候选码: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某一属性组。 (10) 主码:候选码中的某一个。 (11) 主属性:包含在任一候选码的属性。 (12) 非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一候选码中的属性。 (13) 全码:该关系模式中所有属性组均为候选码。
码、超码、候选码、主码 概念的区别 码: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它包括超码,候选码,主码 超码:唯一地标识一个实体的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 如果K是超码,那么所有包含K的集合也是超码 学生(实体)具有多个属性:学号,身份证号,姓名,性别 {学号} 、{身份证号}是超码, 同理{学号,身份证号}、{学号,身份证号,姓名}、 {学号,身份证号,姓名,性别} 、 {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也是超码 超码中含有多余的属性。所以我们需要候选码。 候选码:是最小超码,不带多余属性,可以有多个 主码:被数据库设计者选中的候选码 超码包括候选码,候选码包括主码
3.1.2 基本术语 (14)外键(Foreign key)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不是R的主码,但是基本关系S的主码,则称F是R的外键。 R:为参照关系; S:为被参照关系或目标关系。 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系号) 系(系号,系名)
主键 外键
注:不仅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间可以存在引用关系,同一关系内部属性间也可。注:不仅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间可以存在引用关系,同一关系内部属性间也可。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所在系 0022102 王雪莲 女 1980-9-15 电子系 计算机系 白亚春 男 1981-1-25 0051309 0052201 陈韬 男 计算机系 1981-5-6 0052217 袁更旭 男 1980-12-8 计算机系 3.1.3 关系的性质 1.列是同质的。 2.关系中行的顺序、列的顺序可以任意互换,不会改变关系的意义。即行、列无序 不同质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所在系 0022102 王雪莲 女 1980-9-15 电子系 0051309 白亚春 男 1981-1-25 计算机系 0051309 白亚春 男 1981-1-25 计算机系 0052217 袁更旭 男 1980-12-8 计算机系 3.1.3 关系的性质 3.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元组不能相同。
3.1.3 关系的性质 4.关系中的元组分量具有原子性,即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不具有原子性
5.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 其中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同一关系中:不同的属性要给予不同的属性名。 如: EMPLOYEE(SSN,NAME,BDATE,SEX,ADDRESS, SALARY,SUPERSSN,DNO) 或: EMPLOYEE(雇员工号、雇员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家庭住址、工资、经理工号、部门号) 3.1.3 关系的性质 域相同
一. 实体完整性(Entity Integrity) 规则: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3.2 关系的完整性 例: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注意: (1)该规则针对基本关系; (2)基本关系中所有主属性都不能取空值; (3)空值即为“不知道”或“无意义”的值。 意义:关系对应现实世界中的实体集,元组对应实体,实体是相互可区分的,通过主码来唯一标识,若主码为空,则出现不可标识的实体,这是不容许的。
例: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可以为空 不能为空 不能为空
二.参照完整性(Referential Integrity) 定义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3.2 关系的完整性 例: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班长)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注意:不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系间可以存在引用关系,同一关系内部属性间也可能存在引用关系。
规则:若属性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取值必须为:规则:若属性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取值必须为: (1)或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均为空); (2)或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3.2 关系的完整性
例如关系S在系号上的取值有两种可能: 姓名 性别 学号 专业号 关系DEPT S256 S257 S258 王丹 章华 李力 男 女 男 D23 null D30 专业名 专业号 负责人 D23 D25 D30 物理 机械 计算机 王娟 杨华 张天 关系S 3.2 关系的完整性 系号是关系模式DEPT的主码,也是关系模式S的外码,那么在S的关系中,系号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DEPT关系中某个主码值。 参照关系 被参照关系
3.2 关系的完整性 注: ✾同一关系内部属性间也可以存在引用关系,外码与所参照的属性必须定义在同一个(或一组)域上。
三.用户定义的完整性(User-defined Integrity) 针对某个具体数据库的约束条件,由应用环境决定,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如:grade在0-100之间 sno的编号规则 ssex只能取‘男’或‘女’
例: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 “课程号”属性必须取唯一值 • 非主属性“课程名”也不能取空值 • “学分”属性只能取值{1,2,3,4}
四.完整性约束的作用 数据完整性的作用就是要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正确的,提高了数据库的正确度 . (1)执行插入操作时检查完整性 (2)执行删除操作时检查完整性 (3)执行更新操作时检查完整性
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作为研究关系数据语言的数学工具。关系代数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作为研究关系数据语言的数学工具。 集合运算:∪ ∩ - × 行的角度 辅助专门的关系运算操作 专门的关系运算:σπ ÷ 分 类 行和列的角度 比较运算符:> ≥ < ≤ = <> 逻辑运算符:∧ ∨ ┐ 3.3 关系代数 • 运算三要素:运算对象,运算符,运算结果
传统的集合运算是二目运算,包括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四种运算,如图。传统的集合运算是二目运算,包括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四种运算,如图。 并 差 交 笛卡尔积 3.3.1 传统的集合运算
1. 并(Union) —所有至少出现在两个关系中之一的元组的集合。 并 3.3.1传统的集合运算 RS ={ t | tR tS } 注:两个关系R和S若进行并运算,则它们必须是相容的: (1)关系R和S必须是同目的,即它们的属性数目必须相同; (2)对i,R的第i个属性的域必须和S的第i个属性的域相同。
实例A: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使用的数据表部分数据如下:实例A: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使用的数据表部分数据如下: G1 G2 G1UG2
2. 差(Difference) —由属于R但是不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 差 3.3.1 传统的集合运算 R-S={t|t∈R∧t∈S} 注:R和S必须同类型(属性集相同,但属性名可不同)
参见实例A: G1 G2 G2-G1
3. 交(Intersection) —所有同时出现在两个关系中的元组集合。 RS ={ t | tR tS } 交 3.3.1传统的集合运算 注: • 交运算可以通过差运算来表示: RS = R (R S) • R和S必须同类型(属性集相同、次序相同,但属性名可不同)
参见实例A: G1 G2 G1∩G2
4. 广义笛卡儿积(Extended Cartesian Product) -是两个关系的元组集合所组成的新关系。 RS={ |trR tsS } trts 3.3.1 传统的集合运算 注: (1)两个关系R,S,其目数分别为r,s,则它们的笛卡尔积是所有这样的元组集合:元组的前r个分量是R中的一个元组,后s个分量是S中的一个元组。 (2)RS的目数为R与S的目数之和, RS的元组个数为R和S的元组个数的乘积。
R.A R.B R.C S.A S.B S.C 3.3.1 传统的集合运算
实例: G S S×G 思考:数据合理吗?
σ 3.3.2 专门的关系运算 • 选择(Selection)-限制 • -从关系R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元组构成新的关系。 • σF(R) = {t|t∈R ∧ F(t)=‘真’} 注: (1)选择条件F:是一个逻辑表达式,基本形式为:X1θY1 (2)σF(R) ,表示从R中选择满足条件(使逻辑表达式F为真)的元组; (3)从行的角度进行计算。
3.3.2 专门的关系运算 例1: σSage<20(Student) 或写作:σ4<20 (Student)
例2: σSsex = ‘男’Sdept = ‘IS’(Student) 3.3.2 专门的关系运算 或写作:σ3 = ‘男’ 5= ‘IS’(Student)
2. 投影(Projection) -从关系R中选择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πA(R) = {t[A]|t∈R} π 3.3.2专门的关系运算 注: (1) πA1,A2,…,An(R),表示从R中选择属性集A1,A2,…, An组成新的关系; (2)从列的角度进行计算;对一个关系R进行垂直分割,消去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的顺序。
例3: πSname,Sage(Student) 3.3.2 专门的关系运算 或写作:π2,4(Student)
例4: πSdept(student) 3.3.2 专门的关系运算 注:投影运算的结果中,可能会取消某些元组,因为 需要删除重复元组。
3. 连接(Join)-θ连接 -从R×S的笛卡儿积中,选取属性满足某一条件的元组。 RS={trts|trRtsS tr[A]θts[B]} AθB 3.3.2 专门的关系运算 注: (1)A和B分别为R和S上度数相等且可比的属性组; (2) θ为比较运算符。 (3)连接运算从RS中选出tr[A]和ts[B]满足θ运算的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