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14 Views
加快保险业改革创新 推动 “ 十二五 ” 社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 徐林 二○一一年五月. (一)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二)传统增长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三)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充满期待 (四)改革开放面临新的更深层次的考验. 一、“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二、“十二五”规划 《 纲要 》 关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201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 4000 美元,开始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
E N D
加快保险业改革创新推动“十二五”社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 徐林 二○一一年五月
(一)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二)传统增长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三)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水平充满期待 (四)改革开放面临新的更深层次的考验 一、“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开始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 “十二五”时期城镇化率将突破50%。 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多样化,利益平衡压力加大、社会矛盾增多。
(一)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中等收入国家出现分化
(二)传统增长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 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进一步突出。 • 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加剧,要素价格上升,传统低附加值的“大进大出”、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结构升级压力明显加大。
(二)传统增长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内需比重国际比较 外贸依存度国际比较
(二)传统增长模式受到严峻挑战 部分国家单位GDP能耗 单位:千克油当量/2000年PPP
(三)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充满期待 • 由于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突出,公共服务供求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四)改革开放面临新的更深层次的考验 • 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 • 在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前提下,改革进入利益结构调整阶段,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 • 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对国际市场依赖度进一步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更加敏感。国内体制和人才不适应国际化程度提高的要求。
(一)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二)关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关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 (四)关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新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 一个主题 一条主线 五个坚持 七大目标 十大导向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新时期的必然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
五个坚持 •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七大目标 •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十大导向 •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 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 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关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关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注:【】内为五年累计数
(三)关于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四)关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 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二)增强保险在巨灾风险补偿中的作用 (三)加强保险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作用 (四)发挥保险在信用增级中的作用 (五)强化保险资金在民生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一、“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 三、“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对保险业的新要求
“十一五”时期保险业发展迅速 保险行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风险风范能力显著提高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 行业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时期保险业发展迅速 • 保险保费年收入由2006年的56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528亿元,年均增长24%。
“十一五”时期保险业发展迅速 • 保险业总资产从2006年的1.97万亿元扩大到2010年的5.05万亿元,年均增长27%。
“十二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发展“十二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发展 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对保险业发展提出了 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但保费收入只排全球第六,说明发展潜力巨大,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应进一步提高。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社会保障尚未实现全覆盖。 目前全国有1000多万60周岁以上城镇老年居民缺乏养老保障。在城镇3亿多就业人员中,1亿左右的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09年,我国1.45亿进城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仅为2647万人,参保率只有18.3%。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 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765亿人,占13.2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188亿人,占8.87%。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如果按照65岁以上人口比重7%的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与养老相关的保险产品和投资具有广阔前景。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7%提高到2010年的8.9%。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由2000年的9.9提高到2010年的11.9%。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36.2%提高到2010年的47.5%。
世界平均水平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水平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预计”十二五“时期将突破50%,接近55%。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79倍扩大到2010年的3.23倍。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城乡之间人口流动趋势将持续并带来就业方式更趋多元。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 国际经验:基本社会保险+政府支持推动的企业补充保险+商业保险 • 满足不同层次保险需求,缓解社会保险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 • 社会保险通过商业保险公司开办业务、投资运作,可发挥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风险管理、服务和投资方面的专业优势 商业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在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 养老保险方面,我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件,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以上的水平 • 健康保险方面,全国医疗费用由商业健康保险承担的比例不到2%,许多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超过30% 我国保险保障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
(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一)提高保险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 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偏低的现实,以及城镇化、老龄化、就业方式更趋灵活多样的趋势,设计开发适应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就业方式居民保险需求的健康保险和健康保险。 • 支持开发一些风险大、盈利低,具有一定“保基本”功能的保险品种。 •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企业年金、补充医疗和养老保险等保险建立多层次的保障计划。 • 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 积极发展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
(二)增强保险在巨灾风险补偿中的作用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损失大 伴随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我国灾害损失快速增加,年均损失从上百亿元迅速增长到近年来的2000多亿元,2008年因四川地震高达1.35万亿元。灾害损失占同期GDP比重在2%~3%,2008年接近4%。
(二)增强保险在巨灾风险补偿中的作用 2000-2009年我国地震灾害情况
(二)增强保险在巨灾风险补偿中的作用 • 灾害救助体系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国家财政救济和社会捐助为支撑 • 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率仅为5%左右,发达国家投保率一般都在80%以上 • 我国历次巨灾中,保险赔付仅占灾害损失的1%~4%,多数时期为2%左右。而2009年全世界因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为620亿美元,其中保险赔付占比高达41% •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保险业共赔付近20亿元,仅占地震损失的2‰ 保险在灾害损失补偿中作用较小
(二)增强保险在巨灾风险补偿中的作用 2006年全球巨灾直接损失和保险赔付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二)增强保险在巨灾风险补偿中的作用 • 国际经验:主要有政府主导为主模式、市场运作为主模式、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等三种模式 • 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实现由个人、企业和政府共同抵御灾害、承担损失的风险分散机制,符合中国的制度特征和发展水平 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三)加强保险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作用 • 《纲要》提出: •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 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
(三)加强保险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作用 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对完善社会化经济补偿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保险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作用 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方面,责任保险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责任保险发展滞后,公共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不到10%,而在发达国家,投保率一般在80%以上
(三)加强保险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作用 • 责任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和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偏低。
(三)加强保险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作用 进一步推动责任保险发展 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等方式 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董事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 健全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改善责任保险的执业环境
(四)发挥保险在信用增级中的作用 • 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减少企业贸易往来中的信用风险,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保障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 探索发展债券保险,支持直接融资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发挥保险在信用增级中的作用 “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
(四)发挥保险在信用增级中的作用 注:数据来源于Bloomberg、Wind资讯,其中债券余额只包括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券,不包含国债、联邦机构债、市政债及金融债 美国企业融资结构相对稳定,我国同期尽管直接融资比重有了很大提高,但未来债券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四)发挥保险在信用增级中的作用 债券市场发展面临增信方式的制约 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不得购买AAA级以下的无担保企业债券 商业银行不得为企业发债提供担保 市场担保资源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