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250 Views
银行业垄断 VS 竞争的效应分析. 判断依据. 机构视角 —— 利润最大化 市场视角 —— 福利最大化. 竞争程度与贷款价格. 竞争-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 Besanko & Thakor , 1992 ) 垄断-信贷配给 (Guzman , 2000) 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下,市场垄断导致信贷减少,不利于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竞争程度与甄别机制. 竞争削弱了银行对贷款进行甄别的积极性,导致部分甄别。 Cetorelli & Perett, 2000. 竞争与关系贷款.
E N D
判断依据 • 机构视角——利润最大化 • 市场视角——福利最大化
竞争程度与贷款价格 • 竞争-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 Besanko & Thakor,1992) • 垄断-信贷配给 (Guzman,2000) • 在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下,市场垄断导致信贷减少,不利于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竞争程度与甄别机制 • 竞争削弱了银行对贷款进行甄别的积极性,导致部分甄别。 Cetorelli & Perett, 2000
竞争与关系贷款 • Petersen和Rajan(1995)以及Rajan和zingales(1999)认为一个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可以通过选择利率水平和信贷配给,或者和借款者形成长期关系,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借款者进行甄别并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目的,即如果信贷市场不存在有效竞争,那么将有利于企业融资. • BootandThakor(2000)争论如果关系银行的主要激励是源于信息优势的租金,那么关系借贷倒是有利于银行隔绝纯粹的市场价格竞争。 • Dinc(1997)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市场竞争的加剧实际上反而有可能强化关系银行的名誉机制。也就是说竞争加剧倒有利于银行提供关系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