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likes | 1.14k Views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解读 姚友贤副教授 电话:13885591979 (0855)8253738 邮箱: yaoyouxian2010@163.c0m. 文化与综合国力是唇齿相信的“ 正相 ”关系 焚书坑儒 贞观之治 文革动乱 美国霸权 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四大任务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推进文化创新 ,增强文化活力。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 《 决定 》 六大亮点.
E N D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解读 姚友贤副教授 电话:13885591979 (0855)8253738 邮箱:yaoyouxian2010@163.c0m
文化与综合国力是唇齿相信的“正相”关系 • 焚书坑儒 贞观之治 文革动乱 美国霸权 • 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四大任务-----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 •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决定》六大亮点
●公共文化产品纳入预算 ●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鼓励城市对农村文化帮扶 ●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 ●对非遗项目实施税收优惠
《决定》共九个部分----- •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 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一、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六个关键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 • 二、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个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综合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权益;西方文化侵略; 三、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九关键词: 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文化人才;党的领导
一、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 关键词: • 1、文化概念; • 2、中国传统文化;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4、文化自觉; • 5、文化自信; • 6、文化自强 • 7、文化使命
1、文化概念“文化”最早被合成为一个词的是《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化纹”、“改易”、演变(自然、社会)广义文化;狭义文化王宁《中国文化学概论》两百多种定义西方文化概念剖面图:西方文化概念的四个层面。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神学宗教文化,以人为中心,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1、文化概念“文化”最早被合成为一个词的是《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化纹”、“改易”、演变(自然、社会)广义文化;狭义文化王宁《中国文化学概论》两百多种定义西方文化概念剖面图:西方文化概念的四个层面。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神学宗教文化,以人为中心,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2、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古代早期的思想文化形态带有“宗教神学”的特点。自然图腾崇拜---多神教----一神教。 • 包括三皇五帝、夏、商、周时期 • 3400年历史的甲骨文记载宗教符号“帝”、“天”; • 《尚书》、《诗经》、《左传》、《国语》记载: “帝”和“天”是社会共同崇拜的最高神。 • 巫师 • 天命大行其道。 • 奉天承运
西周后,重视“人事”和“德”。 • 敬鬼神而远之。 • 敬天保民、敬德保民。 • 春秋之后,“天道”和“人道”开始分化。 • 中国思想文化重大突破---诸子百家 •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杂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 • 诸子百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源头活水
儒家的四书五经: • 《大学》 • 三纲领---明德、亲民、止善。 • 上善若水;三不朽 • 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风、雅、颂;比、赋、兴 • 《尚书》(有容乃大、自强不息;伏生、李斯、兆错 、鲁恭王刘余); • 《礼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 • 姬旦《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 天官(吏部、组织人事);地官(礼部、财政金融) • 春官(户部,教育文化 、外交);夏官(兵部、国防) • 秋官(刑部,公、检、法、司);冬官(工部、农业、建设) • 《易经》(《周易》、《归藏易》、《连山易》 • 《春秋》、(《荀子》《列子》)
道家:《老子》(《道德经》)----- • “无为而无不为”的天下大治、不干涉主义、自由放任主义;“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返璞归真”、以“柔克刚”、“祸福相依”、“功成身退”……《庄子》 • 《墨子》(非攻、兼爱、科学、王道、互利) • 法家:管仲(法制、霸道)、商鞅、、申不害、《韩非子》、因时制宜、不期修固。 • 韩非系荀子学生(性恶论)、现实主义、富国强兵、强调中央集权、尚武精神
秦朝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五次演变-- • (1)两汉经学和神学: • 秦帝国独尊法家 • 汉初“黄老之学”70年 • 汉武帝搞“有为而治” • 董仲舒今文经学天意论,导致衰落。 • 东汉中叶以后,许慎、王充等古经文学代表。
(2)魏晋玄学(新道学) • 汉末动乱、三国纷争,儒学躯壳化,经学繁琐 • 玄学:重视抽象性的明理,以远离事实和事务的清谈为务,崇尚“玄妙”和“雅远”。 • 生死之辩 • “玄”—非有非无(否定) • (3)唐代三教并行及其佛学大盛
(4)宋明理学(新儒学):周敦颐 • 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 心学(陆象山、王阳明); • 气学(张载、王夫之) • 存天理,灭人欲;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 (5)清代考据学(朴学) • 清代的传统学术研究从以求实切理为帜志,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 • 顾炎武、黄宗羲等
中国传统文化特点--- •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 自然主义传统(鬼即归,人死为归) • 人性本善的乐观主义态度(人人可为尧、舜) • 天下一家的大同社会理想 • 协和万帮、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 • 无为而治的不干涉主义、无政府主义 • 民贵君轻、民为帮本、均贫富 •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尚武精神 • 天下为公、舍生取义、集体主义、爱国情怀等 • 重义轻利、重农轻商、重仕轻器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物质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中国制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 西周世卿世禄制度 • 春秋战国军功爵制度 • 两汉察举征辟制度 •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度 • 隋唐明清科举制度等,影响西方文官制度。 • 欧洲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马可波罗、利窦玛
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对欧洲的影响 • “欧洲孔子”伏尔泰:“赞美、自惭、模仿”。 • 俄罗斯托尔斯泰说:“孔孟、老庄” • 18世纪前后,欧洲用中国文化思想反对宗教神学 • 德国歌德:“小说、树林” • 对日本、朝鲜、越南、新加坡、韩国的影响: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唐化 • 遣唐史260多年。 • 海纳百川。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文化使命) •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决定》 • 从近代中国的几个基本特征看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起点: • 封建社会衰而未亡; • 近代中国的非近代化; • 多种历史必然的交汇 • 河流文明时代; • 内海文明时代; • 大洋文明时代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4次交汇: (1)从汉代到唐代(公元前六至五世纪): 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 (2)从明清交替之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入; (3)1840年鸦片战争; (4)“五四”运动。
100多年来,国人一直讨论文化问题。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争论文化体用 以夷制夷、中体西用 • 延安文艺整风运动(文风、学风;洋八股); • 上世纪80年代文化讨论: • 蓝色文明优于黄色文明 • 中国近现代社会为什么摆脱不了文化问题?到底什么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文化问题?
20世纪初梁启超:中华民族近代文化生态地位下降。20世纪初梁启超:中华民族近代文化生态地位下降。 • 上世纪历史,黄帝至秦统一 • (济州、冀州、华夏、九州) • 唐人孔颖达(日月之光,天地之大) • 中央:北京、紫禁城、太和殿、龙椅、龙珠 • 中世纪历史,秦至乾隆末年: • 亚洲之中国 、汉字文化圈、朝贡体制; • 汉唐文化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 • 近代历史,世界之中国 • (半封建、半殖民地)。
原生型文明、继发型文明; • 主体文明、亚文明; • 民族危机,文化休克; • 民族“活法”传统与“说法”现代 • 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 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 • 民族独立与解放;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 • 传统朝代国家;现代法权国家 • 五四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
20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战争、革命不断 • 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 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飞机 • 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 8000万人死于战争 • 20世纪中国被裹夹在世界历史文化中。 • 经世派、洋务派、维新派、复古派 • 20世纪初“中体西用”(张之洞); • 全盘西化(1929年胡适提出、陈序经); • 儒学复兴(梁漱溟、熊十力、贺麟)
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 • 中国现代化=全盘西化 • 保守主义复兴论: • 中国现代化=儒学现代复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理论 • 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实践中日益强调“中国特色”,拒绝照搬西方资本主义,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新民主义理论----- •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近代文化自觉与自信: 中国文化认同问题 西方人试图告别中世纪,复兴古希腊罗马精神,未颠覆传统文化的根本,不导致文化撕裂。 • 中国近代史是以告别传统文化开始的。 • 中西文化碰撞后,开始自信“以夷制夷” • 洋务、戊戌、辛亥后,文化自卑 • 日本“西化和魂”、“大化改新”, • 举国痛批“中体西用”,五四痛骂传统文化 • 洋务否定器物文化; • 戊戌和辛亥否定制度文化; • “五四”否定精神文化
洋务的原理是科学,变法的原理是民主 • 科学和民主是现代新文化的核心; • 中国要富强,关键是要使科学和民主在自己的传统文化中生根。 • “五四”运动抓住了文化的时代要求,确立了时代精神的崇高地位。但同时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认为二者水火不容,混淆了文化的不同层次,把本来是上下源流的关系看成是正反对立的关系。 • 打倒孔家店 • 郭沫若《凤凰涅槃》
抗战 文化符号 民族精神 • 国民党、共产党、民主派、保守派奇迹般团结。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各路势力团结的纽带 • 国学迅速升温,“忠孝廉耻”重新进入主流话语。 • 中共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理念,承担起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 • 民族的精神+时代的内容+通俗的形式,成了流行公式
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开始繁荣。 • “文革十年” • 把民族传统文化当封建主义全盘否定 • 破“四旧”、拆寺庙、毁祠堂,反封建、反迷信连根拔除。 • 把一切外来文化当资本主义全盘否定 • 现实的混乱与精神的混乱同时爆发,造成文化灾难和虚无主义。 • 教训:中国搞社会主义,时刻不能忘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一历史主题,离开了整个民族生存方式的现代化这一目标,一切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后反思“文革”: • “蓝色文明”、“黄色文明”、西化、自由化思 • 上世纪90年代,出现持久国学热 • 纪念孔子、祭祀黄帝。 • 历史惊人的相似,改革开放后,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好像在重复从“五四”到抗战的过程。 • 历史的重复走向,说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同样伟大,同样是当代中国自我定位的坐标,应自信地认为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力量源泉
(2)文化自觉: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是民族自信心增强的一种反映,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重新定位。(2)文化自觉: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是民族自信心增强的一种反映,是在全球化进程中对中国文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重新定位。 文化自觉根本上是价值观的“自觉”。 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能实现真正的、充分的文化自信;只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而只有文化既自觉又自信,才能真正走向文化自强。 • 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意识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识到文化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意识到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近现代以来,我们的文化意识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近现代以来,我们的文化意识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 • 一是“文化回归”倾向(自大); • 一是“文化西化”倾向(自卑) • 两种倾向贯穿整个20世纪,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 费孝通文化感悟:“我思来想去,文化的接力棒上要镌刻四个字,就是文化自觉。”
从文化看,中国是一个什么国家? • 冷战结束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 敌对双方以文明划界。 • 基督教文明区域(整个西方) • 伊斯兰文明(四分五裂,无核心国家) • 儒教文明对基督教文明构成威胁。 • 希腊文明、基督教是奴隶社会的产物,没有听说西方人要抛弃其文化基因。 • 西方人认为我们是儒教大国,我们自己却片面否认自己有儒教性质,要改变自己的文化基因。
(3)文化自信有三层含义----- • 第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充满自信; •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文化充满自信; • 第三层是要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满自信。 • 中特理论体系、发展模式
时代前进,文化创新 • 创新决不是割断历史,而是对优秀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同时借鉴并有效汲取世界各民族在文化发展上的先进元素为己所用,逐步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系。 • 这个新的文化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原则指导下,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综合古今中外文化之所长,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创新的文化。它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 自我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 关键词: • 1、文化软实力; • 2、转变发展方式; • 3、群众文化需求; • 4、抵御文化侵略。
1、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 约瑟夫.奈“文化软实力” • 综合国力(硬实力、软实力);朝鲜、新加坡、以色列 • 克莱茵“国力方程公式”:P=(C+E+M) ×(S+W)
黄硕风八大系统85项评价指标中国硬实力------ • 资源力第5位 • 经济力第3位 • 科技力第9位 • 国防力第3位
中国软实力----- • 文化力第8位 • 政治力第6位 • 外交力第7位, • 教育力第10位。 • 中国经济竞争力只相当于美国的15.8%,日本的46%,英国的64%。 • 2010年,美国14.8万亿美元,中国5.8万亿美元,人均GDP月4200美元,排名100位之外,不及日本GDP的五分之一。 • (日本人均GDP24510美元)。
3、抵御西方文化侵略和文化歧视 • 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 • 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 • 美国电影产量10%,却占用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 文化输出 • 价值观 • 影响世界
近年中国和平发展 羞辱和尴尬 • 首先是政治歧视。 • G20会议与话语权。欧盟“军售”禁令、“市场经济地位”。 • 其次知识产权歧视。(吴仪应对美国小偷论) • 第三,人权歧视。(刘晓波、达赖) • “中国经济发展了,人权倒退了” • 第四,主权歧视 • 和平与尊严,是中国崛起腾飞的双翼,缺一不可。 • 和平崛起应有非和平的底线;韬光养晦应是自信的, • 内忧外患 重塑尚武精神,复兴传统优秀文化,内倡见义勇为美德,外树仗义执言、凛然难犯 大国形象
文化辉煌.春秋战国.尚武时代. 百家璀璨.国学之源。 • 在朝.安民强兵.锐意进取; • 在野.轻生死.重大义.知廉耻。 •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 • 新中国.战争血火 • 当代中国人.尚武自强: • 长征.“两弹一星”. “神八”飞船 • 多少GDP也无法比拟! • 国家虽安,忘战必亡(司马欀) 野田佳彦
尚武堕落.衰亡内因: • 承平日久.精神懈怠.外敌骄横。 • 宋朝 • 晚清 • 宋神宗.西夏.不伐.安抚 • 晚清.穷奢极欲. • 世界第一GDP.皇家园林.奇异珍玩 • 甲午大战.海军军费修.颐和园。
发展经济.和谐世界.湮灭尚武 • 尚武泯灭.经济繁荣 • 宋朝.重经轻武,崇文抑武, • “兵虽多而战力弱,国虽富而兵不强”, • 肉多骨软.经济成果.少数民族政权.输血管。 • 晚清洋务.GDP提升.甲午一战.欧美列强. • 三十年.“改革开放”成果.哄抢一空。 • 官僚垄断资本.帝国主义.富国强兵 • 装备西购低迷民气.利益争端。 • 今日中国.改革开放.物质成就 • 歌舞升平.尚武精神.基本丢失。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资源矛盾.结构调整.刻不容缓 • “当西方高雅的在出卖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却成为世界的加工厂,我们的拖鞋和拖把遍布海外超市和卖场”。 • 西方“卖文化”,中国“卖产品” ---《大国策》 2011年 2011《政府工作报告》: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绿色增长、低碳经济;幸福指数
文化产业的逆经济周期性特点 经济危机时,以资本、原材料或劳动力为核心要素的物质生产出现明显衰退时,以思想、创意或知识产权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却往往显现出生机和转机 —美国好莱坞电影从20世纪30年代空前的经济大萧条中兴起,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 ,美对日贸易逆差1600亿美元。 —日本动漫业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低迷中振兴,成为全球“动漫王国”(图) —韩国游戏产业从20世纪的亚洲金融危机中转型,成为全球游戏业领袖
1933《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 2010《阿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