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824 Views
伊波拉病毒感染 ( Ebola Virus Disease) 疫情現況與國內因應政策. 疾病管制署 新興傳染病整備組 楊靖慧醫師 103-8-30. 大綱. 疾病簡介 全球歷年流行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應變政策 我國應變政策 我國病例定義與通報個案處理原則. 重要事實. 伊波拉病毒感染 (EVD) ,以往稱為伊波拉出血熱,是由伊波拉病毒感染人類所引起的嚴重、可能致命的疾病,疫情發生時致死率高達 90% 。 伊波拉病毒疫情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邊緣村莊 。
E N D
伊波拉病毒感染(Ebola Virus Disease)疫情現況與國內因應政策 疾病管制署 新興傳染病整備組 楊靖慧醫師 103-8-30
大綱 疾病簡介 全球歷年流行疫情 世界衛生組織應變政策 我國應變政策 我國病例定義與通報個案處理原則
重要事實 伊波拉病毒感染(EVD),以往稱為伊波拉出血熱,是由伊波拉病毒感染人類所引起的嚴重、可能致命的疾病,疫情發生時致死率高達90%。 伊波拉病毒疫情主要發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邊緣村莊。 該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染到人,並透過人對人之傳染在人群散播。其傳染模式為直接接觸到病人的血液或體液或遭此二者污染的環境。 重症病人需要加護支持治療,目前沒有特定的治療藥物或疫苗。 為我國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須於24小時內通報。
伊波拉病毒 • 伊波拉病毒屬(Genus Ebolavirus)與馬堡病毒同屬於線狀病毒科(Filoviridae) • 目前有五種病毒: Bundibugyo、Zaire、Sudan、Reston與Taï Forest • 其中前三種伊波拉病毒均曾造成非洲地區人類疫情感染; • Reston伊波拉病毒曾在菲律賓與中國大陸被發現在靈長類引起致死出血性疾病,但在人類僅有零星無症狀感染個案。 • Taï Forest伊波拉病毒僅有一人類感染病例
天然宿主 From: 美國 CDC 網頁 (http://www.cdc.gov/vhf/ebola/)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global_ebolaoutbreakrisk_20140818-1.png 在非洲,Pteropodidae 科的果蝠(fruit bats)被認為是可能的天然宿主;因此伊波拉病毒的地理分布範圍與果蝠的分布範圍重疊。 在非洲曾被報告的其他感染動物包括黑猩猩、大猩猩、猴、森林羚羊與豪豬等。
傳染途徑 From:Ebola and Marburg virus disease epidemics: preparedness, alert, control, and evaluation. (WHO,June 2014)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of Ebola Virus • 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動物)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或是間接接觸被感染者體液污染的環境而感染。 • #urine, saliva, feces, vomit,sweat, semen, etc. • 院內感染之情況頗為常見,原因為醫護人員未配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 • 不會經由空氣、食物或水傳播 • 所有年齡層皆可被感染。
常見臨床症狀 Bwaka et al. J Infect Dis 1999;179:Suppl 1:S1-S7. Ebola can only be spread to others after symptoms begin. Symptoms may appear from 2 to 21 days after exposure, although 8-10 days is most common.
流行病學(1) 伊波拉病毒最早出現於1976年的兩起疫情,剛果民主共和國與蘇丹,前者發生於伊波拉河附近的村落,因此而命名。 第二次疫情是在1979年,發生於蘇丹的同一地區,通報個案數34人,死亡率65%。1994之後在加彭、烏干達、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陸續有大小不等的疫情爆發。其中以1995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與2000年在烏干達的的流行規模較大,通報個案數與死亡率各為315人(81% )與425人(53%)。 早在1976年在英國就發生實驗室人員因為針扎事件而感染伊波拉病毒,之後在1996年與2004年在俄羅斯亦曾發生。
流行病學(2) • 美國於1989年與1990年,義大利於1992年皆發現從菲律賓進口的多隻Cynomolgus猴子死亡,證實與Reston virus有關。而在5位幾乎每天皆須與這些猴子接觸的動物工作者,其中4位出現特異性之抗體,但並無發燒或其他病徵出現。2008年起,在菲律賓與中國大陸曾發現數個豬隻感染Reston 伊波拉病毒死亡的疫情。 • 1994年一位科學家,在象牙海岸解剖一隻病死的黑猩猩後發生症狀,分離出Taï Forest virus,病人痊癒。 • 2007年在烏干達發生的疫情,分離出Bundibugyo virus,通報個案數與死亡率為149(25%)。
Chronology of previous Ebola virus disease outbreaks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03/en/
Ebola Hemorrhagic Fever Distribution Map Ebolavirus Outbreaks by species and size, 1976-2014 Species Zaire ebolavirus Sudan ebolavirus Tai Forest ebolavirus Bundibugyo ebolavirus Nigeria Number of Cases 1-10 11-100 101-425 http://www.cdc.gov/vhf/ebola/resources/distribution-map.html
Emergence of Zaire Ebola Virus Diseasein Guinea — Preliminary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the suspected first case of the outbreak was a 2-year-old child who died in Meliandou in Gueckedou prefecture on December 6, 2013. Baize S, et al. NEJM, April 16, 2014. DOI: 10.1056/NEJMoa1404505
Updated: 2014/08/18 西非伊波拉病毒感染近期疫情 http://healthmap.org/ebola/
Updated: 2014/08/18 西非伊波拉病毒感染流行趨勢 Week 48/2013-Week 34/2014(18August/2014),n=2,473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situation-reports/29-august-2014.pdf?ua=1 資料來源: ECDC,2014/8/4公布
Challengesin Dealing with EVD • Among affected countries : • the health systems are fragile with significant deficits in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resulting in compromised ability to mount an adequate Ebola outbreak control response; • inexperience in dealing with Ebola outbreaks; misperceptions of the disease, including how the disease is transmitted, are common and continue to be a major challenge in some communities; • high mobility of populations and several instances of cross-border movement of travellers with infection; • several generations of transmission have occurred in the three capital cities of Conakry (Guinea); Monrovia (Liberia); and Freetown (Sierra Leone); and • a high number of infec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highlighting inadequat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in many facilities.
WHO8/6-7召開緊急會議,於8/8宣布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符合國際間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並針對發生伊波拉疫情傳播國家、有病例或鄰近疫區國家及未發生疫情國家分別提出建議。 WHO8/6-7召開緊急會議,於8/8宣布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符合國際間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並針對發生伊波拉疫情傳播國家、有病例或鄰近疫區國家及未發生疫情國家分別提出建議。 Updated: 2014/08/08 WHO對於西非伊波拉病毒國際傳播建議(1) 資料來源: WHOEIS
對發生伊波拉疫情傳播國家之建議(1) 宣布國家緊急狀態,成立緊急指揮中心,協調中央、地方各部門單位以利進行全面性依波拉防治措施,包括感染管制、社區教育、依情監測、實驗室診斷、接觸者追蹤、病例處置以及及時透明的疫情公布等。 確保可能接觸感染病例或汙染物之醫療人員與實驗室人員能獲得足夠人身安全保護、醫療防護裝備(PPE)、適當教育訓練及薪資給付,且提供警備保護醫療人員及減少病患提早被帶離治療中心之風險 高傳染地區(如:獅子山、幾內亞、賴比瑞亞等國交界處),提供良好照護及支持以降低人口流動,必要時可以進行特別的手段,例如強制隔離措施(quarantine)。 Updated: 2014/08/08 WHO對於西非伊波拉病毒國際傳播建議(2) 資料來源: WHOEIS
對發生伊波拉疫情傳播國家之建議(2) 主要交通幹道及國際港埠實施出境發燒篩檢,任何病例或接觸者均不應旅遊、移動。 確定個案必須有間隔48小時的兩次檢驗陰性後才可以旅遊(國內或國際) 接觸者必須每天監測症狀,只能有限制性的國內旅遊,直到暴露21天後可以進行國際旅遊 疑似個案必須立刻隔離且限制旅遊,待診斷後再依分類進行旅遊管制 殯葬業者應接受伊波拉病毒感控相關訓練,且禁止因為傳統習俗而違反國家衛生條例,禁止跨國界遺體搬運 應考慮暫停大型集會活動 Updated: 2014/08/08 WHO對於西非伊波拉病毒國際傳播建議(3) 資料來源: WHOEIS
對有病例或鄰近疫區國家之建議 建立不明原因發燒或死亡群聚之監測系統及實驗室診斷能力確認醫護人員了解相關感管措施,加強個案/接觸者管理 發現疑似/確診病例、接觸者或不明原因發燒或死亡群聚時,應先視為緊急衛生事件,謹慎應對。在把握在24小時內完成疫情調查,以阻止可能的散播。採行的策略包括個案管理、確認診斷,並且進行接觸者追蹤。 若國內出現伊波拉傳播情形,應落實國內發生伊波拉疫情傳播國家之建議措施 Updated: 2014/08/08 WHO對於西非伊波拉病毒國際傳播建議(4) 資料來源: WHOEIS
對全球國家之建議 毋須禁止一般人國際間旅行及經貿活動,但EVD患者及其接觸者應限制旅遊 提供前往疫區旅客相關風險資訊 加強監測、調查及病患處置能力、實驗室診斷,包括檢疫工作 對民眾提供伊波拉疫情及防護之正確資訊 規劃撤離或接返暴露於感染風險的國人(含醫療人員) Updated: 2014/08/08 WHO對於西非伊波拉病毒國際傳播建議(5) 資料來源: WHOEIS
Ebola and Marburg virus disease epidemics: preparedness, alert, control, and evaluation WHO. June 2014.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manual_EVD/en/
Strateg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bola or Marburg epidemics WHO. June 2014.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manual_EVD/en/
Ebola and Marburg outbreaks: Preparedness, alert, control and evaluation WHO. June 2014. http://www.who.int/csr/disease/ebola/manual_EVD/en/
我國因應措施重點作為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95839FDF8731C586&did=687 成立「伊波拉病毒感染緊急應變小組」,執行「出境衛教、入境檢疫、國內整備/演練、國際合作」等四大因應策略。 提升西非地區旅遊警示等級。幾內亞、賴比瑞亞及獅子山等3國旅遊疫情為第三級:警告(Warning),民眾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該地區。奈及利亞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為第二級:警示(Alert),民眾前往當地應加強防護,避免至醫院探病或接觸病人。 將原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疾病名稱修訂為「伊波拉病毒感染(Ebola Virus Disease)」並修訂病例定義。 更新本署全球資訊網伊波拉病毒感染專區,包含防治手冊、感控指引、核心教材、Q&A等。
邊境檢疫因應措施—出境衛教 與外交部取得同步提升旅遊疫情等級 訂定「前往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病例發生地區之旅遊者建議」http://www.cdc.gov.tw/uploads/files/5cfdb879-43cd-4c1f-b8d5-cbaaea6d8c07.pdf 籲請旅遊醫學門診及旅行相關業者加強宣導 主動發布疫情速訊至旅醫門診及各旅行商業同業公會,並要求其提供出境旅客最新疫情及衛教資料,提醒民眾到流行地區應注意防範。 國際港埠檢疫站:明顯處張貼海報/跑馬訊息,提供出境旅客最新疫情及衛教資料。
針對國際間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 更新日期:103年8月8日 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注意 第二級:警示(Alert)-加強預警 第三級:警告(Warning)-避免所有非必要旅遊 旅遊建議: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 旅遊建議: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 旅遊建議: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
結合移民署及外交部等相關部會資源,主動提供自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及奈及利亞疫區入境旅客「預防伊波拉病毒感染」健康關懷卡(如附件),提醒入境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結合移民署及外交部等相關部會資源,主動提供自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及奈及利亞疫區入境旅客「預防伊波拉病毒感染」健康關懷卡(如附件),提醒入境後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 • 訂定「因應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情之航空公司防範指引」 • 進行旅客於入境後出現疑似感染症狀的就醫流程之演練 邊境檢疫因應措施—入境檢疫
國內整備/演練 • 人員訓練 • 建置本署全球資訊網伊波拉病毒感染專區 • 修訂防治工作手冊、FQA、核心教材及自主健康管理(接觸者及自流行地區返臺)。修訂「醫療機構因應伊波拉病毒出血熱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95839FDF8731C586&did=687 • 辦理應變醫院及支援合作醫院之醫療人員之伊波拉病毒感染相關教育訓練課程 • 要求醫療院所要在門急診明確標示伊波拉疫區回來之病人就診注意事項,並且辦理醫療人員教育訓練 • 制定感染管制指引、伊波拉病毒感染核心教材、更新數位課程等供醫療人員使用 • 與全聯會、醫學會合辦教育訓練課程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95839FDF8731C586&did=687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ThemaNet.aspx?treeid=beac9c103df952c4&nowtreeid=95839FDF8731C586&did=687
國內整備/演練 • 醫療院所硬體與物資整備 • 請醫療網應變醫院及支援合作醫院,加強隔離收治病患之硬體設施,檢視負壓隔離病房功能及個人防護裝備量能(依規定儲備1個月用量之防護衣、護目鏡、口罩、手套及鞋套等防疫物資) • 函文所有醫院,應於急/門診明顯處張貼波拉病毒感染防治宣導海報,並要求衛生局進行查核。 • 檢視國內防疫物資儲備量能
防護裝備全國儲備量 單位:萬片(件) • 防疫物資緊急運送合約:台灣本島於24小時內送達;離島於次日內送達 統計至103年8月12日止
國際合作 透過國際衛生條例(IHR)聯繫窗口,以及派駐瑞士日內瓦的衛生代表及在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及歐洲的防疫醫師,掌握WHO與其他國家疫病防治第一手資訊,與國際同步調整國內防疫作為。 派遣本署防疫醫師赴奈及利亞協助當地100多名台商健康醫療及如何自我保護。
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定義(1) • 臨床條件: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一) 急性發燒(≧38℃)及下列任一臨床描述: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 (二) 不明原因出血。 (三) 突發性不明原因死亡。 二、檢驗條件: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一) 臨床檢體(咽喉擦拭液或有病灶之皮膚切片等)分離並鑑定出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 (二)臨床檢體分子生物學核酸檢測陽性。 (三)血清學抗體IgG 及(或)IgM 檢測陽性。 (四)組織切片免疫化學染色(IHC)陽性。
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定義(2) • 流行病學條件 :發病前 3 週內,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一)具有伊波拉病毒感染流行地區之旅遊史或居住史。 (二)接觸極可能病例或確定病例之血液或體液或其汙染物 (三)具有伊波拉病毒感染流行地區蝙蝠、囓齒動物或靈長類之接觸史。 (四)進行伊波拉病毒或檢體之實驗室操作。 四、通報定義 :具有下列任一個條件 (一)符合臨床條件以及流行病學條件。 (二)符合檢驗條件。
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定義(3) 五、 疾病分類 (一)極可能病例: 雖未經實驗室證實,但符合臨床條件,且於發病前3週內接觸確定病例之血液或體液者。 (二) 確定病例: 符合檢驗條件。
感染性物質A(P620包裝 )運送瓶送驗包裝流程 在容器外壁上註明個案檢體資料;例如:姓名、採檢日期、檢體種類及條碼。 如為避免採檢器材表面污染,可先裝入夾鏈袋封好。將病毒拭子、無菌真空管(紅頭管)插入圓形海棉固定。 2 專用容器及運送箱 3-12 3-11戴手套將檢體專用瓶平放 3-22 3-21 將專用檢體容器橘蓋鎖緊 大型冷藏型冰寶八片(前後各三片,旁邊各一片),可以維持低溫(8oC以下)至少18小時。
A級運送瓶 送驗包裝流程 將「防疫檢驗檢體送驗及報告單」第一聯置於一大型夾鏈袋中密封,再置於保麗龍盒外。 檢體運送箱以膠帶封箱。封口貼紙填上送驗單位、送驗人、電話、傳真及檢體件數,貼於檢體運送箱外封口處 6 6 檢體運送箱請用大型透明塑膠袋包裝,以利運送。
國內發生通報個案之因應 • 通報:發現疑似病例應於24小時內通報 • 個案處置 • 就地收治或依指示轉送應變醫院 • 病人應立即收治於隔離病房,醫護人員照護所有病患需提高警覺並配戴標準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衛生、避免體液噴濺等。如近距離(一公尺內)照顧疑似或確定個案時,則應配戴口罩、護目鏡、防護衣、鞋套與手套等,避免直接接觸病患之血液及體液 • 疫情調查 • 通報後24小時內完成「新興傳染病類疫調單」 • 加強檢疫措施及航空器接觸者及其他接觸者調查
Heinz Feldmann. NEJM May 22, 2014. DOI: 10.1056/NEJMp1405314
MAGGIE SMITH, NG STAFF; JOEY FENING; JAMIE HAWK. SOURCE: WHO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4/08/140820-EBOLA-VIRUS-LIBERIA-MONROVIA-HEALTH-AFRICA/
Updated: 2014/08/18 西非伊波拉病毒感染近期疫情 **Suspected, probable, and confirmed cases and deaths as of August 18, 2014 MAGGIE SMITH, NG STAFF; JOEY FENING; JAMIE HAWK. SOURCE: WHO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14/08/140820-EBOLA-VIRUS-LIBERIA-MONROVIA-HEALTH-AF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