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k likes | 1.77k Views
第六章下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 完全垄断 市场 二、 垄断竞争市场 三、 寡头市场. 一、 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的 内涵 (二)垄断厂商的 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垄断厂商的 短期均衡 (四)垄断厂商的 长期均衡 (五 ) 垄断的社会成本 (六) 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感受垄断. “ I ’ m going to Xerox the document. ” Xerox —— 施乐 在 70 年代时,施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复印机,拥有超过 17000 件有关专利,在美国的复印机订单中,施乐占 95%
E N D
第六章下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 完全垄断市场 二、 垄断竞争市场 三、 寡头市场
一、 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的内涵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四)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五)垄断的社会成本 (六)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感受垄断 • “I’m going to Xerox the document.” • Xerox——施乐 • 在70年代时,施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复印机,拥有超过17000件有关专利,在美国的复印机订单中,施乐占95% • 1972年,美国联邦商业委员会起诉施乐,施乐公开专利 • 70年代末施乐的垄断被日本人打破
(一)完全垄断的内涵 • 1、定义:是指一个厂商独家控制一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这种市场不存在丝毫竞争因素,简称垄断。 2、完全垄断市场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 (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售销者; • (2)该厂商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 (3)新厂商不能进入该市场。
3、产生垄断的原因: • (1)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垄断资源)。 • (2)独家厂商拥有某种产品生产的专利权。 • 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 • (3)政府的特许。 • 如:自来水、铁路运输、邮电等 • (4)自然垄断——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规模报酬递增技术 • 如:电网、煤气管道
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 规模经济派生的垄断 “一定技术条件下,一个厂商平均成本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如果一直处于下降阶段,那么在这个市场上让一个厂商提供所有供给可能成本最低即最有效率,而更多厂商同时进行生产则缺乏效率。因而规模经济因素可能导致出现一个市场上仅有一个或很少几个厂商垄断或半垄断情况。”
关于“与网络效应相联系的需求方面规模经济导致的垄断”[] 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 ——“当一种产品对于给定占有者和消费者的价值或效用与这一产品其他使用者的数量显著正相关时,经济学家认为存在网络效应 ”。 集体转变成本[Collective Switching Costs] ——当大众消费者习惯了某种技术产品后,转而采用新技术(即便是更好的新技术)需要支付与过去学习和习惯相联系的成本。是网络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 微软在视窗操作系统市场的近乎垄断局面,就是现代信息产业中网络效应导致垄断的经典案例。”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 Q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1)平均收益曲线AR=TR(Q)/Q= Q P(Q)/Q=P(Q) ——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叠,都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边际收益曲线——完全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左下方,且MR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收益曲线——由于每一销售量上的MR值就是相应的TR曲线的斜率。所以TR曲线是先增后减的曲线,即: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正;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当MR=0时,TR曲线达到最大值。
收益曲线: TR P TR d(AR) MR Q Q
3、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需求曲线、价格三者之间关系:3、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需求曲线、价格三者之间关系: (1)需求曲线与MR曲线间的关系: A、二者均为负斜率的直线; B、二者交于纵轴,即在纵轴上的截距一致; C、需求曲线在横轴上截距正好是MR曲线在横轴上截距的2倍。 (2) MR与P间的关系 MR=P(1-1/Ed)
价格递减条件下的收益与销售量 TR AR MR
垄断条件下的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 例: • P=12-Q • Q=12-P • TR=12Q-Q² • AR=12-Q • MR=12-2Q • |Ed|=| | =|-1|P/Q = P/Q dQ dP P Q
P |Ed| >1,MR>0 P=12-Q 12 |Ed| =1,MR=0 9 |Ed| <1,MR<0 6 3 d=AR 0 MR Q P 36 TR Q 0 3 6 9 12
企业的平均收益是: AR=P·Q/Q=a-bQ 边际收益则是: MR =dTR/dQ = d(aQ –bQ2)/dQ = a - 2bQ 边际收益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分离是垄断的重要特点。 P D=AR AR MR O Q
数学推导: TR=P Q 其中,P =f(Q) d(TR) dQ dP dQ dP dQ Q P ∴ MR= =P+ Q =P ( 1+ ) 1 Ed dP dQ Q P dQ dP P Q ∴ = ∵Ed = 1 Ed 1 Ed ∴ MR= P ( 1+ ) =AR( 1+ ) ∵Ed<0 1 1 |Ed| 1 1 |Ed| ∴ MR= P ( 1- ) =AR( 1- )
1 1 |Ed| 1 1 |Ed| MR= P ( 1- ) =AR( 1- ) 当|Ed|>1时, 0<MR<AR 销售总收益与销售量同方向变动 当|Ed|=1时, 0=MR<AR 销售总收益不受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当|Ed|<1时, 0>MR<AR 销售总收益与销售量反方向变动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均衡条件):MR=MC 2、短期均衡的情况: (1)当AR>SAC时,垄断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2)当AR=SAC时,垄断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但获得全部的正常利润。 (3)当AVC<AR<SAC时,垄断厂商亏损,但亏损最小。 (4) AR <AVC,停止生产。 AR=AVC时的均衡点是垄断 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注:在完全竞争市场上,P=MR=MC;在垄断市场上,P > MR=MC
(1)垄断厂商获得超额利润。 P C SMC SAC P0 d(AR) MR Q0 Q
(2)垄断厂商获得正常利润。 P C SMC SAC P0 d(AR) MR Q0 Q
(3)垄断厂商亏损最小。 P C SMC SAC AVC P0 d(AR) MR Q0 Q
(4) 停止生产 P C SAC SMC AVC P0 d(AR) MR Q0 Q
例题: 假定某垄断厂商产品的反需求函数为P=100-3Q,成本函数为TC=Q² +20Q,求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解:TR=PQ=(100-3Q)Q=100Q-3Q² TC=Q² +20Q MR=dTR/dQ=100-6Q MC=dTC/dQ=2Q+20 MR=MC 100-6Q=2Q+20 Q=10 P=100-3Q=70 T=TR-TC=PQ-(Q² +20Q)=400
图: TR TC T
垄断 ——供给与价格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 垄断者的短期供给行为 P SMC E F D2 D1 MR1 MR2 Q
垄断 • 垄断定价:一个产量对应多个价格水平 P SMC E F D2 MR1 D1 MR2 Q
(四)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是指垄断厂商通过对生产进行调整:退出或对生产规模进行调整,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 长期能获得更大利润的原因: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变的、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长期均衡条件为:MR=LMC=SMC,且完全垄断行业的长期均衡常常以净利润的存在为特征。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P SMC1 SMC2 SAC1 LMC P1 LAC SAC2 P2 d(AR) MR Q
垄断 • 垄断者长期利润最大化 E1 E2 D MR
垄断 • 短期亏损-长期扭亏 短期亏损 E1 长期利润 E2 D MR
垄断 • 长期亏损:退出该市场 短期亏损 E1 长期亏损 E2 D MR
(五)垄断的社会成本 1、即衡量垄断损失的大小,是相对于完全竞争情形而言的。 2、垄断产生的经济效应: (1)资源配置失当效应; (2)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收入转移效应; (3)社会经济福利净损失效应(即垄断的社会成本)。 总之,垄断的社会成本就是垄断通过损失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而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
垄断与竞争的比较 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一个企业都在LAC的最低点组织生产,市场价格也和最低LAC相等,以至每一个企业的经济利润都为零; 而在完全垄断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不在LAC最低点组织生产,市场价格通常高于LAC最低点。 在通常情况下,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企业的产量低、价格高,完全竞争要比完全垄断来得好,生产也更有效。
垄断与竞争的比较 如果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我们能够说明完全竞争要优于完全垄断,完全垄断白白损失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称作为垄断形成的无谓损失。这就是通常说的,垄断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当然,垄断企业(主要指专利垄断)的唯一优点是有创新的积极性。 P B pm S MC C A pc D=AR MR 0 qm qc Q
完全垄断与 竞争的价格与产量比较 MC P Pm PC A B C D(AR) MR Qm QC Q
P 在不实行价格歧视的情况下,垄断性市场导致净福利损失。 MC Pm A B 消费者剩余减少:□A+△B 生产者剩余增加:□A-△C 净福利损失: △B + △C Ec Pc C Em d MR Q 0 Qm Qc
垄断与竞争的比较 由于垄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尽管不能说是一无是处。通常政府对于垄断要作种种的限制。反垄断法主要反对的是原材料控制垄断和自然垄断,专利和 特许垄断不在反垄断法限制之列。
垄断的效率损失 • 由于价格高于竞争价格而产生的消费者剩余损失 • 为保持或追求垄断地位而产生的“寻租”损失 • 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腐败而产生的社会损失 • 有研究表明,某些产业(如机动车运输、医生和石油等)的净损失高达30%
外逃落网的重大经济罪犯 • 余振东,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贪污、挪用公款4.82亿美元,从美国抓回 • 黄清洲,广国投香港分公司副总经理,贪污、挪用公款13亿港币,从泰国抓回 • 钱宏,上海康泰公司董事长,诈骗银行资金近5亿元,从巴拿马抓回 • 丁岚,中国银行北京某分理处主任,诈骗1.95亿元,从泰国抓回 • ………………………………
垄断的收益 • 垄断可使经济外部性转为内部化 • 当产业存在负的经济外部性时,竞争性市场可能导致生产过度;垄断可能可以调节产量 • 当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时,竞争性市场可能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垄断可能可以有所弥补 • 当市场不确定性较大时,竞争性市场可能导致行为短期化;垄断可以有助于实现长期优化
熊彼特认为垄断有利于创新 • 垄断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创新是一项不确定的活动,除非有足够实力承担创新风险,否则创新是没有动力的,只有大企业才有能力承担风险 • 垄断利润的存在是创新的激励
垄断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 • 可以采取阻止竞争者进入的方式(专利、版权和商标保护)保护创新的利益,激励进一步的创新 • 垄断者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信誉可以吸引人才 • 垄断者有资金优势,承担风险 • 在R&D上有规模优势
垄断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劣势 • 创新者对创新活动的投资取决于他预期获得的垄断利润。由于科学技术正外部性的存在,这将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 • 垄断利润小于它创造的社会剩余,依据预期的垄断利润来决定对创新活动的投资,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 • 专利制度下垄断利润的存在相当于对某一类商品征税,由此引起的社会福利损失大于普遍征税情况 • 对创新成果的进一步改进常常由于知识产权拥有者的阻碍而难以进行。例如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后,在专利过期以前,阻止Jonathan Hornblower 和Richard Trevithick开发高压发动机
实证研究:垄断与技术创新 • 在50-60年代美国有许多学者研究了企业的垄断程度与技术创新强度之间的关系,结论有正向关系的,也有没有关联的 • 对此马卡姆(Markham)认为这些学者都误会了熊彼特,熊彼特理论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创新努力就是其市场支配力、企业规模的连续增函数,它只是一个阀值理论,意味着偏离完全竞争状态是创新的先决条件,但并非偏离越多,创新会同比例增加 • 纳尔逊(R.Nelson)的研究也支持马卡姆的观点,但他认为不同时间、不同产业阀值是不同的
案例:CAAC的完全垄断 • 民航直属航空公司在国内航空客运与货运市场的份额始终保持在85-90%之间 • 资产管理权、高级人事任免权和国内航线审批权 等仍掌握在CAAC • 我国航空运输业的规模增加主要是通过大规模投资带来的外延性扩张 • 运输模式、票务管理、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国际先进航空公司有较大差距 • 90年代末连年全行业亏损 • 民营航空公司已经进入市场
没有壁垒的垄断是难以维持的 • 1986年,美国纽约电话公司最早开发光盘电话簿,售价一万美元 • 80年代末,该公司产品经理辞职创建自己的公司,生产全国光盘电话簿,售价几百美元 • 90年代初,有近十家公司在该市场竞争,而价格已经降到20美元 • 目前已经出现网上的免费销售电话簿 • 这是典型的信息产品竞争模式——不要让你的产品与别人的相同
有壁垒的垄断也会遇到挑战 • 微软的视窗软件的差别定价 • 视窗是微软的重要利润来源 • 在中国,对联想、TCL等大客户定价150-200元;对中小PC厂商则定价600-700元 • 面临的挑战 • 中小客户的联盟 • Linux的渗透(2002年中科红旗桌面系统出售115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