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likes | 1.18k Views
蔬 菜 病 害 植物病理教研室 主讲人:鄢洪海 Email: hhyan@qau.edu.cn Tel:88030496. 蔬菜病害特点:. 品种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病害的发生规律难以把握,治理难度大。 园艺作物要求精耕细作,增加了人与植物接触的机会,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因而要求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避免不自觉的认为传播病害。. 园艺作物保护地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改善了园艺作物产品的供应,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为病原物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
E N D
蔬 菜 病 害植物病理教研室主讲人:鄢洪海Email: hhyan@qau.edu.cn Tel:88030496
蔬菜病害特点: • 品种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耕作栽培措施要求高,生态环境复杂,病害的发生规律难以把握,治理难度大。 • 园艺作物要求精耕细作,增加了人与植物接触的机会,增加了病害传播的可能性,因而要求生产者具备一定的植物病理学知识,避免不自觉的认为传播病害。
园艺作物保护地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改善了园艺作物产品的供应,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为病原物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园艺作物保护地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改善了园艺作物产品的供应,增加了经济效益,也为病原物的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生态环境,为病害的传播介体提供了栖息繁殖场所,增大了切断病害传播途径的难度。
禁止使用剧毒农药 由于果菜类作物的产品大多是新鲜食品,病虫害的防治限用或禁用粮棉作物上常规的剧毒或高毒农药,以及残留期长的农药。农药残留超标将是未来果蔬类食品进入市场和流通的限制因素。
蔬菜种植面积仅次于稻、麦的第三大作物。2003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2600万公顷,产量1.6亿吨;小麦种植面积2300万公顷,产量为0.88亿吨;蔬菜种植面积仅1800万hm2,但总产量5.4亿吨。蔬菜种植面积仅次于稻、麦的第三大作物。2003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为2600万公顷,产量1.6亿吨;小麦种植面积2300万公顷,产量为0.88亿吨;蔬菜种植面积仅1800万hm2,但总产量5.4亿吨。 •我国常见蔬菜近50种,属于10多科。蔬菜病害总数达500种以上,其中危害严重的有数十种。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霜霉病、病毒病; •茄科蔬菜:茄科蔬菜青枯病、灰霉病,番茄病毒病、早疫病、叶霉病,茄黄萎病、褐纹病,辣椒疫病; •葫芦科蔬菜:瓜类枯萎病、白粉病和炭疽病,黄瓜疫病、霜霉病; •豆科蔬菜:锈病、菜豆细菌性疫病; •保护地蔬菜: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生长期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青枯病和枯萎病等病害发生严重。
第一章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 十字花科蔬菜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白菜、油菜、甘蓝、花椰菜、芥菜、芜菁、萝卜等。其中以白菜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大。它不仅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蔬菜种类,而且还由于其产量高,耐储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冬季或蔬菜淡季的主要菜种。其面积占其他蔬菜的31%,占秋菜面积的55%,供应量占66%,是冬季必不可少的蔬菜,歉收对人们生活影响严重。
迄今已发现十字花科蔬菜病害40余种,其中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称为十字花科蔬菜三大病害,其他病害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特点是在一种作物上发生,其他作物上也发生。迄今已发现十字花科蔬菜病害40余种,其中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称为十字花科蔬菜三大病害,其他病害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特点是在一种作物上发生,其他作物上也发生。
•病毒病、软腐病和霜霉病是全国性的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病毒病、软腐病和霜霉病是全国性的十字花科蔬菜的三大病害。 病毒病 霜霉病 软腐病
根肿病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细菌性黑腐病以北部地区发病较多;根肿病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细菌性黑腐病以北部地区发病较多; 根肿病 细菌性黑腐病
叶斑病类(包括黑斑病、白斑病及炭疽病等)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叶斑病类(包括黑斑病、白斑病及炭疽病等)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一、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Bacterial soft rot of crucifers •十字花科软腐病又称腐烂病、烂葫芦等,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病害。 •在大白菜贮藏期和运输过程中,软腐病也可造成严重的损失。 •该病除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外,还可为害马铃薯、番茄、莴苣、黄瓜等蔬菜,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失。
1. 症 状 •大白菜和甘蓝在田间多在包心期开始发病。 •通常外叶基部先发病,病部呈水浸状微黄色病斑,后扩大呈黄褐色而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味。 •之后,外叶萎垂脱落,叶球外露,病组织内充满污白色或灰黄色粘稠物质。 •发病严重时,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造成整株死亡。 •腐烂病叶在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2. 病 原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et al.,欧文氏菌属细菌。 •菌体短杆状,有周生鞭毛2~8根,无夹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兼性嫌气性。培养基上菌落为灰白色,圆形或不定形,稍带荧光性,边缘明晰。 •分泌果胶酶消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使组织分解离析;
1 组织内的细菌; 2 菌体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该细菌在4~36℃之间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7~30 ℃,在pH 5.3~9.3之间都能生长,但以pH 7时生长最好; 寄主范围较广: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以侵染茄科、豆科、瓜类及其他多种作物。
3. 病 害 循 环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田间病株、病残体、带菌越冬的媒介昆虫,以及田间其它寄主植物。 •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从伤口侵入,导致发病。病组织中的病菌又借昆虫、雨水等传播,引起再次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 •土壤中残留的软腐细菌可以从萌发中的幼芽和整个生育期的根部侵入,细菌侵入后可向地上部运转,整个生育期在大白菜体内潜伏侵染,成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病的主要菌源。
4.发 病 因 素 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及影响寄主愈伤能力的因素均有密切关系: 1.气候条件:雨水与发病的关系最密切。特别是白菜包心后多雨往往发病严重; 2.虫害:昆虫一方面体内外携带病菌,另一方面又在寄主体上取食时造成伤口,所以虫害重时病害也重; 3.栽培管理:多雨和低洼地区,积水造成土中缺氧,影响伤口的愈合,并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发病重; 4.寄主自身伤口的愈合能力:愈伤能力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 5.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
5.防 治 以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防虫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育抗病品种:较抗病的大白菜品种有大青口和旅大小根等; •加强栽培管理: 1)实行轮作,可与小麦、大麦轮作; 2)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有利于田间排水; 3)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适时迟播; 4)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和病残体。 5)合理施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减少自然裂口; 6)增施钙素可提高寄主的抗病性。
防虫治病:从幼苗起加强对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以用药剂防治病害蔓延。可选的药剂有农用链霉素、氯霉素等.•生物防治:B系列微生物农药防虫治病:从幼苗起加强对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等害虫的防治;•药剂防治: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以用药剂防治病害蔓延。可选的药剂有农用链霉素、氯霉素等.•生物防治:B系列微生物农药
二、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Downy mildew of crucifers •霜霉病是十字花科作物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发生普遍。在沿江、沿海和气候潮湿、冷凉地区易流行。 •流行年份大白菜植株发病率可达80~90%,减产30~50%,且病株不耐贮存。 •除白菜外,油菜、花椰菜、甘蓝、萝卜、芥菜和荠菜上也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1. 症 状• 十字花科作物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生霜霉病。一般以晚秋和早春时的蔬菜发病较普病。 •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等。 •叶片被害时,初期在叶正面产生淡绿色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色泽由淡绿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并受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在叶片背面的病斑上则出现白色霉层。
2.病 原 •病原菌为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属真菌。 •菌丝无色,无隔膜,寄生于寄主细胞间隙,以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吸器为梨形、圆形或分叉状。 •孢子囊梗由菌丝直接产生,从气孔伸出寄主体外,无色,无分隔,状如树枝,呈锐角二叉状分枝,末端的小梗尖细,向内弯曲,上生一个孢子囊。 •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
卵孢子黄色至黄褐色,近圆形,厚壁,表面光滑或有皱纹。卵孢子黄色至黄褐色,近圆形,厚壁,表面光滑或有皱纹。 •通常认为,卵孢子埋藏于寄主组织内,以肥厚的病组织内为多,病叶组织内一般较少。但据东北观察,秋白菜病叶的枯死病斑组织内常含有大量的卵孢子。 •孢子囊和卵孢子都可以直接萌发产生芽管。
大白菜霜霉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 大白菜霜霉病菌卵孢子
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0~24℃; •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8~12℃,孢子囊萌发的适温为7~13℃,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 ℃。在相对湿度低于90%时不能萌发,在水滴中适温下孢于囊经3~4小时就能萌发; •卵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适宜湿度为70~75%; •总之,病菌发育要求稍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春、秋两季凉爽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的流行。
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此菌在我国存在3个变种:芸苔属变种、萝卜属变种和荠菜属变种。病菌属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此菌在我国存在3个变种:芸苔属变种、萝卜属变种和荠菜属变种。 •芸苔属变种P. parasitica var. brassicae: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强,对萝卜侵染力弱,不侵染芥菜。分:白菜致病类型、甘蓝致病类型和芥菜致病类型。 萝卜属变种:P. parasitica var. Raphani 对萝卜侵染力强。 荠菜属变种: P. parasitica var. capsellae 只侵染荠菜 •病菌可侵染各种十字花科蔬菜,包括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菜苔、芥菜、芥兰、榨菜、萝卜和甘蓝等,其中以大白菜、油菜和芥兰受害最为严重。
3.病害循环 •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春季环境适宜卵孢子萌发,侵染小白菜、油菜、萝卜等春菜,在发病中、后期的病组织内产生卵孢子越夏,当年秋季可萌发侵染大白菜等秋菜。所以,卵孢子是北方地区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发病的初侵染源。 •在南方,田间终年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病菌借助不断产生的大量孢子囊在多种植物上辗转危害。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和以菌丝体在田间寄主体内越冬,成为次春的初侵染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和以菌丝体在田间寄主体内越冬,成为次春的初侵染源。 卵孢子或菌丝体上产生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萌发后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病部不断产生的孢子囊随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次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 植株生长后期,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九月份形成发病中心,10月下旬至11月初发病高峰,11月中旬后病害发生平缓。春季主要危害春菜下部叶片和留种株花轴,造成下部叶片发病和花轴“龙头”状畸形。形成春、秋两个发病高峰。
3. 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
4.发病规律 (1)气候条件:T与潜伏期有关,RH与孢子囊萌发有关. (2)栽培条件:连作发病重,秋白菜播种过早,利于发病。种植密度过大、追肥不及时、偏施氮肥发病重。
(3)品种抗病性: a.疏心直筒品种抗病 b.圆球形、中心型品种发病重 (4)病毒病影响:感染病毒病植株抵抗霜霉病能力降低,病毒病越重的地块霜霉病也越重。
5.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的说,抗病毒病的品种也抗霜霉病。 2、种子消毒:选无病株留种。播种前筛选饱满种子,用种子重量0.2%的25%瑞毒霉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3%的80%克霉灵拌种。在48-50℃下温汤浸种20分钟。 3.种子重量的0.1%的35%阿普隆(甲霜灵)拌种剂拌种,种子重量的0.1%的保种灵(35%甲霜灵+50%福美双+70%甲基托布津配合比例为74%、17%及8.6%)拌种。
3、加强田间管理: 1)应与非十字花作物进行隔年轮作。 2)适期播种,干旱年份不宜播种过早。秋白菜适时晚播,使包心期避开多雨季节。 3)苗期通过间苗淘汰病苗,以压低田间最初的病情指数。在田间,施足底肥,及时间苗并拔除病株,生长季节及时追肥和灌水,注意在莲座期和包心期后不可缺水缺肥。收获后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翻。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喷药保护。如遇阴天,多露天气,应隔5-7天后继续喷药,连续防治2-3次。常用药剂有:40%克霉灵2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2000-3000倍液。
三、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十字花科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风病,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为三大病害之首,此病一般发生率在3%-30%,严重时可达80%,而且感染病毒病后易受霜霉病和软腐病危害,损失严重。
1. 症 状 • 苗期:心叶明脉、褪绿、花叶、皱缩,重者扭曲畸形 • 成株期:植株矮缩,叶片上产生 黑色小斑,根系发育不良。
2.病 原 • 芜菁花叶病毒(TuMV) • 黄瓜花叶病毒(CMV) • 烟草花叶病毒(TMV) • 萝卜花叶病毒(RMV) • 苜蓿花叶病毒(AMV) • 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
3.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 (CMV、TuMV)
4.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 • 气候条件: 7月下旬-8月上旬苗期气温高、干旱,病毒病发生较重。 • 耕作与栽培管理: (1)不同生育期:7叶期前易感病,侵染越早,发病越重。 (2)邻作:春夏季栽培十字花科作物种类多,面积大的地区,尤其是靠近中、晚甘蓝和早甘蓝收获后没有及时清除残株的地块,大白菜病毒病发病早,危害重。 (3)播种期:秋菜早播,由于正遇高温干旱,蚜虫发生多,发病重 (4)肥水管理:前期肥水不足,幼苗根系发育弱,发病重。
5.病害控制(control)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品种抗病性与品质、早熟性有一定矛盾,山东菜不抗病。此外,利用杂种一代,提高品种的抗病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 (1)适期播种,不要播种过早,使幼苗期避开高温干旱气候。 (2)合理间、套、轮作。尽量不与十字花科作物邻作,与早、中甘蓝地保持一定距离。 (3)铲除田间杂草。及时清除田间及周围的十字花科杂草。 (4)选留无病种株:秋季选留采种株时,要严格挑选,春季在采种田汰除病株,减少毒源。 (5)合理施肥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