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Scientific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A process to offer meaningful answer(s) to a mystery. A process to convince a wide audience. If 1 and 2 are accomplished, you’ve created a piec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 typical CSI episode. Someone got killed (a murder). Determine the site of killi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Scientific research • A process to offer meaningful answer(s) to a mystery. • A process to convince a wide audience. • If 1 and 2 are accomplished, you’ve created a piec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2. A typical CSI episode • Someone got killed (a murder). • Determine the site of killing. • Collect the evidence (the yucky part). • Analyze the evidence (more yucky scenes plus lots of fun). • You are guilty!

  3. An Enron analogy of CSI episode • Enron collapsed (why? How?) • Determine the general area or boundary of investigation (CPA, CFO, CEO, whistleblowers, etc.) • Check the archives and conduct interviews. • Analyze the data. • Who’s fault was it?

  4. Someone got killed (a murder). Determine the site of killing. Collect the evidence (the yucky part). Analyze the evidence (more yucky scenes plus lots of fun). You are guilty! Enron collapsed (why? How?) Determine the general area or boundary of investigation (CPA, CFO, CEO, whistleblowers, etc.) Check the archives and conduct interviews. Analyze the data. Who’s fault was it? CSI and Enron

  5. A general format of research design • Defining the question • Research design • Data collection • Data analysis •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 IT’S SO EASY!

  6. 教學目標及內容 • 1.   了解質化量化研究的區別 • 2.    熟悉質化研究的重要理論及研究方法 • 3.    強化深度訪談之研究方法、研究設計及 搜集資料等技巧

  7. 報告大綱 • 質性與量化研究的比較分析 • 質性研究初探 • 深度訪談應用

  8. 何謂質性量化研究-1

  9. 何謂質性量化研究-2

  10. 質化與量化方法的對照

  11. 質性與量化方法的目的

  12. 量化與質化研究的差異

  13. 「信賴程度」評估依據 質性研究 量化研究 真實性 可信性 內在效度 應用性 遷移性 外在效度 一致性 可靠性 信度 中立性 可確認性 客觀

  14. 量化與質化研究的差異

  15. 報告大綱 • 質性與量化研究的比較分析 • 質性研究初探 • 深度訪談應用

  16. 為何需要質化研究 http://www.inforesearch.com.tw/quali.htm

  17. 質化研究如何進行 http://www.inforesearch.com.tw/quali.htm

  18. 質化研究的主題 Concept Test spontaneous reaction communication preference uniqueness in strategy (or not) Ad Effectiveness Test (communication message) spontaneous reaction communication message preference uniqueness Positioning Test brand positioning user image product image Lifestyle Study personal belief / values social life product consumption media preference travel / entertainment Product Test preference purchase intent http://www.inforesearch.com.tw/quali.htm

  19. 質化研究最常的質疑 一、質化研究的信度、效度? 信度與效度的用語是對傳統實證主義量化研究的判 定標準。質性研究目的不是在建立「通則化」、 「客觀計量」、「因果關係」,而是在了解人在不 同、特殊情境文化脈絡下的經驗和解釋。所以在質 化研究上的信度、效度考量是近似實證主義的「概 念性語彙」,或者詮釋學的建構。 二、質化研究「小樣本」的價值或代表性? 透過有深度的立意抽樣,也就是從理論出發,建構 抽樣架構(人、地、事、時間、活動),再者重視 抽樣的彈性化(避免重複)、隨研究進展演變(捕 捉進展)。

  20. 紮根法 為何使用 • 紮根理論強調在社會研究中經由系統化的施行與分析以 獲得理論。其意義在提供一套明確、有系統的程序與技術,以分析由田野中所獲取的龐大原始資料,並且將之以概念化,聯繫起來形成紮根於現實世界的理論。 • 運用科學的邏輯--即歸納、演繹與假設驗證,而這三個步驟在紮根理論研究中,被周而復始地不斷運用進行著。 以歸納為主的方式,憑藉現實的資料,逐漸建立概念,而由此建立的理論能達致理論與資料間的契合,使微觀與鉅觀間達成聯繫。 是由當事人的眼光蒐集資料,此資料是藉由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不斷地互動,蒐集在發展中、變化中、富有意義之過程的、脈絡式的資料。 此外,從資料中蒐集而建立的「見實譯碼」(vivo concept),更是以當事人的說辭為信,是更能反映由當事人眼光出發的概念建構。 如何使用

  21. 參與觀察法 為何使用 • 參與觀察調查法是指調查者進入調查現場,用自己的感官及輔助工具,觀察和記錄調查物件表現,從而獲得第一手資料的調查方法。觀察法是科學認識的起點,是最古老、最常用的社會調查法。觀察法的優點是直觀性和可靠性、抗干擾性、簡便靈活性。與其他調查方法相比較,觀察法收集到的資料更直接、更真實、更生動具體,所以成為公關調查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 按照觀察者是否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可以分為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兩種。 觀察法的操作 (1)觀察法是指在調查目的和假設的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認識活 動,需制定周密的計畫,對觀察的內容、手段、步驟、範圍做 出具體的規定,還要對觀察員進行培訓。 (2)需要利用一定的觀察工具。 如何使用

  22. 個案研究法 為何使用 個案研究法為一種個別的、深入的、描繪的,且偏向質的一種研究方法,期望對個案深入的研究,來了解整體系統的特性 。 透過相關研究報告或文獻的閱讀,逐步將研究主題發展成明確的、可行的研究問題。並依發生之事件做描述性說明,再針對研究過程、自我的反省與檢討進行反覆分析,最後再對研究資料進行詮釋。 如何使用

  23. 田野調查法 為何使用 • 無法透過文獻取得的資料,將採取實際調查方式取得其文化根源及特質。 • 田野研究者留意不尋常的狀況,並觀察發生在自然狀況下的日常事件與每天的活動。 • 直接與被研究的人接觸,親身經歷田野環境下每日生活的過程。 • 在維持分析觀點、局外人的距離的同時,獲得局內人的觀點。 • 隨環境的需要,彈性使用各種不同的技術與人際技巧。 • 產生的資料形式多為長篇的書面筆記、圖表、地圖、或圖片,儘可能提供詳盡的描述。 • 從全形的角度 (例如,整個單元、而不是片段) 來觀察事件,並重視社會脈絡的個別差異。 • 對田野環境下人物發展出同理心,不只是記錄冷冰冰的客觀事實。 • 不僅注意到文化外顯(為社會所認識的、意識到的、說出來的),也注意到文化默認的 (較不為社會所承認的、內隱的、不說出來的)層面。 • 觀察持續進行的社會過程,而不去打擾、打斷、甚至以局外人的觀點,強心加在觀察現象之上。 如何使用

  24. 文獻回顧法 為何使用 • 此研究法是最傳統、最普遍、也是最常被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其作法乃是透過各種關聯性資料的蒐集、檢索、歸納與分析,藉以釐清相關資料間共通的邏輯與命題,論證其間的因果關係。 • 調查人員是通過查閱各種文獻,對媒介所傳播的有關組織形象或組織發展資訊進行調查統計分析的一種間接的調查方法。 如何使用

  25. 歷史比較研究法 為何使用 • 從不完整與斷箋殘篇的資料中重新建構。 • 在某個情境脈絡下,對照具體的特定事件;跨越不同的脈絡,尋求更多抽象的比較。將個案做整體的比較,連結鉅觀或微觀層級或社會實相的各個層級,且須避免使用研究者自己知道的在社會或歷史脈絡之外的因素;接納某個情境之下人們所具有的意識,並且採納他們的動機,將之作為因果解釋的因素。 如何使用

  26. 報告大綱 • 質性與量化研究的比較分析 • 質性研究初探 • 深度訪談應用

  27. 何謂「訪談」﹖如何「深度」 ﹖ 訪談 • 具有一定目的,且集中於某特定主題上的對話 (Mishler, 1986﹕9) ,當然「受」﹑「訪」雙方的互動也包括非語言的交流 (non-verbal communications)。 • 訪談內容與歷程,是經過有意識的安排與控制,目標在於「訊息的汲取」。 • 訪談的過程中, 「訪問者」與「受訪者」的關係是不對等的,主要是前者向後者汲取訊息﹐而且雙方的角色關係,是雙方均默認接受的 (Kadushin, 1990﹕3-8)。 • 「深度訪談」是透過雙方互動的過程,共同去經歷、 選取、與感染,經由如是過程所重新建構的意見與情緒。因此,「深度訪談」的所得,是「受」、「訪」雙方經由持續的互動 所共同營造出來的。 深度 訪談

  28. 質性訪談的特色 一、有目的的談話 二、雙向交流的過程 三、平等的互動關係 四、彈性的原則 五、積極的傾聽 對話之旅

  29. 訪談法的區別

  30. 訪談法的嚴謹度 結構式的訪談 無結構式的訪談 半結構式的訪談

  31. 訪談情境 非正式的訪談 多使用於初步資料的蒐集 正式的訪談 較結構化,但仍強調開放與彈性

  32. 訪談三步驟 事前準備工作 • 根據研究問題與資訊豐富度 • 理論意義 (強弱﹑典型) • 樣本大小 (深度-廣度) • 進入場域 (身份﹑接觸) • 決定角色與立場﹕ • 進入場域 (身份﹑接觸) 正式訪談工作 • 1.列出相關領域的研究,逐步發展範疇 • 2.依據範疇發展系列問題 • 3.問題內容與順序〈基本、額外、丟棄,偵測問題〉 • 4.評估問題的內容與型式 (彈性/周密/修正) • 情感性的問題 • 雙重束縛的問題複雜的問題 • 提問題的順序 • 5.提綱預測 (預備訪談,異種/異地) • 6.回答核實 (歷史-記憶-證據/行為-態度/交叉) 訪談資料 分析與詮釋

  33. 訪談三步驟 正式訪談工作 訪談技巧 功能性的表示﹕ 開始談話 (暖場﹑容易) 持續談話 (微笑/嗯)認可與表現重組與總結 迂迴提問 (他人意見/情況)﹑跑題追回﹑過渡問題 鼓勵表達﹕ 傾聽-融入-回應﹑分享 (同意-質疑/自我暴露) 感染 (關注﹑情緒) 追問逼問﹕ 追問 (時機/中斷) 逃避逼問 (迂迴/分寸) 細究傾聽﹕ 「接受的聽」(融入/懸置) 「反省的聽」(自我-對話-融合) 「建構的聽」(意義﹑生命歷程﹑「詮釋的循環」) • 環境控制 (干擾源) • 對抗時間的要求、自我威脅、禮貌、痛苦的回憶 • 開始訪談 (表達、暖場) • 需作簡短田野摘要紀錄,包含對受訪者、週遭情境、 • 訪談內容與過程的觀察 • 結束訪談 (繼續的必要與可能) • 關掉收音機後,须維持五分鐘的後續訪談,警覺 • 是否有新資訊出現

  34. 尋找研究主題 研 究 設 計 訪 談 轉 譯 分 析 意 義 化 報 告 撰 寫 訪談三步驟 訪談資料 分析與詮釋 • 分類分析法 • 根據資料的類別屬性來進行分類 • 描述分析法 • 運用文本資料,將研究現象本質有系統的分析 • 述說分析法 • 根據研究現象與現象間的關係脈絡,作為資料 • 分析的基礎 記錄方式﹕ 形式 (錄音抑或筆記) 非語言訊息 表情/動作/態度/情緒/ 服飾/個性/用語

  35. 參考資料 • 質性研究 • 李克東,「教育技術領域中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三)」 •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心理出版社,2003 •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科學教育﹐2000﹐頁165-210。 楊鋪﹑林小英編﹐聆聽與傾訴﹕質的研究方法應用論文集 (北京﹕教育科學﹐2001) •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科學教育﹐2000﹐頁165-81。(台版名為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2002) • Fontana, Andrea. & James H. Frey. “The Interview: From Structured Questions to Negotiated Text,” in Norman K. Denzin. & Yvonna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 London: Sage, 2nd. ed. 2000), pp. 645-72. • Kadushin, Alfred. The Social Work Interview: A Guide for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al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rd. ed. 1990) • Kvale, Steinar. Inter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6) • Mishler, Elliot G.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 Gillham, Bill. The Research Interview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2000) • Kadushin, Alfred. The Social Work Interview: A Guide for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al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rd. ed. 1990), pp. 87-218. • Kvale, Steinar. Inter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6), pp81-186. • McCracken, Grant. The Long Interview (Newbury Park, CA: Sage, 1988) • Spradley, James P. The Ethnographic Interview (Fort Worth, TX: HBJ, 1979) • Weiss, Robert. S. Learning From Strangers: The Art and Method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ies (New York: Free, 199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