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98 Views
臺灣大學系統資訊 組 葉俊宏. NTUR 應用技術新發展. 更新目的 RC5 新增功能 前台 瀏覽 後台 管理 IR 整合查詢介面 API 文獻引用次數 顯示 未來展望. 簡報大綱. 更新目的. 提升系統效能 更 好的瀏覽 經驗 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 更新目的. IR RC5 新增功能. 前台瀏覽 依「資料類型」之查詢與瀏覽 檢索結果 排序可依: 相關度、題名、日期 使用者個人頁 面前端顯示與設定 書目資料瀏覽 Metadata 欄位別名 ( 中英文 ) 上傳資料日期顯示 格式 IR 整合查詢介面 API
E N D
臺灣大學系統資訊組葉俊宏 NTUR應用技術新發展
更新目的 RC5新增功能 前台瀏覽 後台管理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 未來展望 簡報大綱
提升系統效能 更好的瀏覽經驗 提供更多的管理工具 更新目的
前台瀏覽 • 依「資料類型」之查詢與瀏覽 • 檢索結果排序可依:相關度、題名、日期 • 使用者個人頁面前端顯示與設定 • 書目資料瀏覽 • Metadata欄位別名(中英文) • 上傳資料日期顯示格式 •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IRRC5新增功能
後台管理 • 類別(collection)複製功能:可快速新增相似類別 • 新增參見社群 / 類別 • 例如:系所更名後,可以設定參見屬性,以便使用者可以明確知道前後的歷史關係,與看見之前的資料。 • 使用者個人頁面管理 • 作者英文姓名標準化 • Metadata 欄位名稱之中英語言對應 • 整批資料匯出(包含全文) IRRC5新增功能
使用者(EPerson)在此係指曾於IR 系統註冊者 個人頁面:http://[ir_ip]/eperson?eperson_id=[eperson_id] 使用者可在登入系統後,於My IR 中編輯個人資料,欄位包括: 使用者個人頁面前端顯示與設定
後台設定頁面 使用者個人頁面前端顯示與設定
前端顯示頁面 使用者個人頁面前端顯示與設定
Metadata欄位別名(中英文) 書目資料瀏覽
上傳資料日期顯示格式 • 過去IR系統的時間是使用UTC標準時間,有時使用者會產生誤解。現在可以設定使用中原標準時間(UTC+8)。 • 這個時間會隨著IP所在國家不同而修改。 單筆資料瀏覽
DC對於英文姓名的標準格式:姓氏, 姓名(Last Name, First name) • 若輸入的英文姓名格式是「First-Name Last-name」,系統會自動修正。 • 例:PmanYeh => Yeh, Pman 後台管理
管理者可以依類別或社群下載打包文件,以利資料備份、整批取代功能。管理者可以依類別或社群下載打包文件,以利資料備份、整批取代功能。 整批資料匯出
系統會以ZIP 格式,打包文件的metadata 資料與全文檔案,並在打包結束之後,自動啟動文件下載。(文件打包時間會依全文資料的多寡而決定,檔案很多的時候,請耐心等待。)。 匯出的metadata 文件是CSV 格式,可用excel 或文字編輯程式開啟。 整批資料匯出
NTUR的JSONAPI: • 網址:http://[IR系統ip]/simple-search-json?[參數] • 範例:http://ntur.lib.ntu.edu.tw/simple-search-json?query=test&limit=100&start=100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NTUR的JSONAPI參數說明: • query:查詢字串(請以unicode編碼),必填。 • 查詢內容若是字串,請以””(雙引號)前後括起。 • [查詢欄位]:查詢內容。 • 例:title:”三維場景串流” • start:回傳起始記錄,預設值為1。 • limit:回傳筆數,預設值為100。回傳筆數限制與回傳時間成正比。 • community_id:限定查詢的社群編號。 • collection_id:限定查詢的類別編號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查詢範例: • http://ntur.lib.ntu.edu.tw/simple-search-json?query=“在點對點網路架構中之三維場景串流方法”&limit=100&start=1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 結果回傳(JSON): • 回傳格式:JSON • 回傳欄位項目:
JSON說明: • 規範來源:《JavaScript Programming Language, Standard ECMA-262 3rd Edition》的子集合 • JSON的格式描述可以參考RFC 4627。http://tools.ietf.org/html/rfc4627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JSON說明: • 物件 (object):一個物件以「{」開始,並以「}」結束。一個物件包含一系列非排序的名稱/值對,每個名稱/值對之間使用「,」分割。 • 名稱/值對(collection):名稱和值之間使用「:」隔開,一般的形式是:{name:value} • 名稱是字串格式。 • 值對可以使用的格式: • 字串格式:以""括起來的一串字元。 • 數值格式:0-9的組合,可以為負數、小數,也可以用「e」或者「E」表示為指數形式。 • 物件格式 • 布林值(true/false) • 陣列格式:以「[」開頭,數值用「,」(逗號)分割後,以「]」結尾。例:[collection, collection] • 空值(null)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舉例: • { • "firstName": "John", • "lastName": "Smith", • "male": true, • "age": 25, • "address": • { • "streetAddress": "21 2nd Street", • "city": "New York", • "state": "NY", • "postalCode": "10021" • }, • "phoneNumber": • [ • { • "type": "home", • "number": "212 555-1234" • }, • { • "type": "fax", • "number": "646 555-4567" • } • ] • }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注意事項: • 若查無資料,則不會有任何資訊回傳。 • JSON元件會自動將正斜線 “/”轉換為”\/”(反斜線+正斜線),使用顯示時請自行調整回來。 IR整合查詢介面API
RC5供用戶使用與ISI介接的API,此應用程序介面,不僅可在機構典藏系統的資料畫面看到該筆著作被引用的次數。RC5供用戶使用與ISI介接的API,此應用程序介面,不僅可在機構典藏系統的資料畫面看到該筆著作被引用的次數。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ISI簡介 • ISI 的引文索引資料庫(citation indexes) 涵蓋多種學科,並可跨學科查詢,資料庫中收錄每個專業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期刊。除了發表在收錄期刊中的文章外,ISI 也收錄了其他個別的文章。另外,ISI 亦收錄多種形式的文獻,包括信函(letter)、校訂(correction)、附註(addition)、摘錄(excerpt)、社論(editorial) 及評論(review)等。 • 「引文索引」是以引用文獻為基礎,來顯現文獻與文獻之間相互關係的連結,讓使用者能根據已知的資訊,來找到新的、未知的其它相關資訊。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向 ISI 申請web service 連接權 (需為web of knowledge 之訂閱用戶才可使用)。 申請網址: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info/terms-ws/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於後台管理「書目資料類別」中,確認DC 欄位中是否有dc.identifier.doi欄位,若沒有請手動加入。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前端顯示設定:dspace.cfg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是否顯示isi資料(預設為false) webui.item.isi.show = true #ISI web service 服務網址(請依照下列設定) webui.item.isi.webserviceUrl = https://ws.isiknowledge.com/cps/xrpc #對應資料之key 欄位:系統會依該欄位內容值,到isi查詢資料,若有資料則會回傳。 webui.item.isi.query.column = dc.identifier.doi
查詢DOI:透過Web of knowledge的查詢介面,找尋文章是否有被收錄。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查詢DOI:查到該文章後,複製DOI的連結資料。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匯入DOI資料:編輯單筆資料,在identifier.doi加上有效的doi連結,若在web ofknowledge 資料庫中有對應的資料,系統將會顯示引用次數和單筆資料連結。 文獻引用次數顯示:ISI (Web of knowledge)
RC6預定新增功能 • LDAP單一簽入方式整合(更新自dspace 1.8核心) • 自動比對與匯入ISI資料 • 多樣化統計資訊及報表匯出 未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