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51 Views
玉米茎腐病 corn stalk rot. 分布与为害.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前南斯拉夫等 23 个国家都有发生,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遍布 24 个洲,减产达 20%-30% ;
E N D
玉米茎腐病 corn stalk rot
分布与为害 •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印度、法国、前南斯拉夫等23个国家都有发生,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遍布24个洲,减产达20%-30%; • 我国于20年代就有发生,60年代后随着抗大、小斑和丝黑穗病玉米品系的选育和推广,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丞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问题,据广西、浙江、湖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等18个省区调查,一般年份发病率10%-20%,严重年份可达50%-60%,减产约25%,重者甚至绝收。
徐作廷等(1985)统计,山东每年发病面积约500万亩,春玉米发病率为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夏玉米发病率为20%---30%,重者可达60%以上。胡吉成(1988)报道,吉林省1985年主推的杂交种四单八,平均发病率达30%,严重地块倒伏达60%左右。1987年在怀德、榆树、扶余等几个玉米出口基地县估计,因此病减产0.75亿公斤玉米。怀德县秦家屯村发病率高达61%,大面积倒伏,损失惨重。徐作廷等(1985)统计,山东每年发病面积约500万亩,春玉米发病率为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夏玉米发病率为20%---30%,重者可达60%以上。胡吉成(1988)报道,吉林省1985年主推的杂交种四单八,平均发病率达30%,严重地块倒伏达60%左右。1987年在怀德、榆树、扶余等几个玉米出口基地县估计,因此病减产0.75亿公斤玉米。怀德县秦家屯村发病率高达61%,大面积倒伏,损失惨重。
病害损失可因籽粒不饱满、重量减轻或不完全成熟直接造成的,也可因茎杆破损和倒伏间接造成的,甚至是苗期死苗造成的。此外,该病不仅使当年玉米减产,且对翌年产量也有影响。陈鹏印(1985)报道,从病株收获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活力下降,病株后代(F1)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降低7.8%和9.9%,自交系所受影响更大,分别降低12%和23%。病害损失可因籽粒不饱满、重量减轻或不完全成熟直接造成的,也可因茎杆破损和倒伏间接造成的,甚至是苗期死苗造成的。此外,该病不仅使当年玉米减产,且对翌年产量也有影响。陈鹏印(1985)报道,从病株收获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活力下降,病株后代(F1)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降低7.8%和9.9%,自交系所受影响更大,分别降低12%和23%。
症状 我们所要讲的是真菌性茎腐病,主要由镰孢菌和腐霉菌引起的。 该病害在自然条件下为成株期病害,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从始见病叶到全株显症,一般经历一周左右。历期短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
地上部症状 叶片一般不产生病斑,也不形成病症,是茎基腐所致的附带表现,大体分为两种类型,即青枯型和黄枯型。青枯型也可称急性型,病发后叶自下而上迅速枯死,呈灰绿色,水烫状或霜打状,发病快,历期短,田间80%以上属于这种类型,病原菌致病力强,品种比较感病,环境条件对发病有利时,则易表现青枯状。黄枯型也称慢性型,病发后叶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逐变黄枯死,显症历期较长,一般见于抗病品种或环境条件不利于发病的情况。
果穗苞叶青干,呈松散状,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瘪,脱粒困难。果穗苞叶青干,呈松散状,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瘪,脱粒困难。
茎部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十分明显;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玫瑰红色的菌丝,以后在产生玫瑰红色菌丝的残杆表面可见蓝黑色的子囊壳。茎部开始在茎基节间产生纵向扩展的不规则状褐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十分明显;剖茎检视,组织腐烂,维管束呈丝状游离,可见白色或玫瑰红色的菌丝,以后在产生玫瑰红色菌丝的残杆表面可见蓝黑色的子囊壳。 茎杆腐烂自茎基第一节开始向上扩展,可达第二、三节甚至全株,病株极易倒折。
多数病株明显发生根腐,初生根和次生根腐烂变短,根囊皮松脱,髓部变为空腔,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极易拔出。多数病株明显发生根腐,初生根和次生根腐烂变短,根囊皮松脱,髓部变为空腔,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极易拔出。
另据报道,引起茎腐的镰刀菌和腐霉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病害的发生程度很可能主要取决于生育前期的侵染,因为前期侵染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早,为害持续时间长,而后期侵染则主要起加速病程的作用。此外由于几种病原菌可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茎腐病,症状在細节上略有些差异。另据报道,引起茎腐的镰刀菌和腐霉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病害的发生程度很可能主要取决于生育前期的侵染,因为前期侵染对玉米根系生长影响早,为害持续时间长,而后期侵染则主要起加速病程的作用。此外由于几种病原菌可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茎腐病,症状在細节上略有些差异。
病原 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关于病原菌国内外报道颇不一致,迄今已报道的病原菌有20多余种,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病原菌种类存在较大差异。种类主要有:
1 Fusarium spp • 1)Fusarium graminearum Schuabe 禾生镰刀菌 • 2)F. moniliforme Sheldon 串株镰刀菌 • 3)F. equiseti木贼镰刀菌 • 2 Pythium spp • 1) P. aphanidermatum 瓜果腐霉菌 • 2) P. inflatum 肿囊腐霉菌 • 3) P. graminicola禾生腐霉菌 • 3 Drechslera zeicola Stout炭黑蠕孢菌
病菌的形态、生理不再叙述。 • F. graminearum易产生大孢子,不产生小孢子。
目前国内对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目前国内对玉米茎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存在三种不同观点: 一是茎腐病是以肿囊腐霉菌,瓜果腐霉菌等腐霉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的; 二是以禾谷镰刀菌,串株镰孢菌为主要致病菌引起的; 三是以瓜果腐霉菌与禾谷镰孢菌复合侵染起的。
吉林省目前的研究认为引起茎腐病的病原菌主要是F. spp和P.spp, 其中F. graminearum 是主要的,其次为Fuasrium moniliforme和Pythium sp;辽宁、河北主要是腐霉菌和镰刀菌复合侵染;在山西省串珠镰刀菌和腐霉菌均是主要致病菌。
侵染循环 茎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种子带菌率很高,而且种皮比内部带菌率高,如中单2和丹玉13种子表皮带菌率分别是34%和72%,种子内部带菌率仅有6%。 越冬后的病菌借风、雨、灌溉水、机械、昆虫传播,通过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或从表皮直接进入,逐渐蔓延扩展,引起地上部症状。到后期病菌可侵染穗部(穗茎叶,穗尖或玉米螟幼虫带菌通过蛀孔传染),造成穗腐,最终造成种子带菌。
发病条件 品种 不同的玉米品种和自交系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病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 吉林省农科院对吉林省主要自交系,杂交组合和地方品种及群体用三种病原菌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共鉴定自交系1569份(次),杂交组合792份(次),群体47份和地方品种72份,总计2480份次 ,结果:
高抗自交系有689份,占43.91,如466、406、340、434、Mo17、春145、吉873、丹黄03、黄428、吉894、金09、吉846、洛抗03、吉867、吉901、辽721,330,420、春09,460 、E28等;抗病的占19.82% 。 • 高抗杂交种有213份,占26.89%,如长单183、丹玉16、四单78、24、吉单197、沈单7、掖单51、936*340,LM54*340,8112*340,776*E28,A619*杂C546,932*330,中单2,锦单6,吉单156,330*丹黄02,吉单158,吉单180,吉单141等,抗病的占29.42%。
抗性机制 茎杆硬度和根系拉力强度与抗茎腐病呈正相关。另外还与杂交种植株体内含糖、钾、硅量有一定关系。 抗性遗传 玉米对镰刀菌茎腐病的抗性属核基因遗传,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为多基因数量遗传,以加性遗传为主,也存在上位性和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
气象条件 (1)气温,地温对发病的直接影响 玉米生长前期持续低温有利于病害发生,后期温度高对病害扩展有利。 (2)雨水与发病 病害的发生与8月份的降雨量密切相关,8月份降雨量比常年平均值高,病株率高,一般认为玉米散粉至乳熟初期遇大雨,雨后暴晒发病重。
栽培管理条件 播期:对病害发生有很大影响。播种早,发病重,随着播期推迟发病率降低,而且感病品种表现比抗病品种明显。 连作发病重,感病品种连作年限越长,病菌积累越多,发病越重。 施肥:追肥多和重施氮肥发病。多施农家肥,N、P、K配合施用发病轻。另外适当增施钾肥有减轻发病的作用。 播种密度:不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茎腐病的发病率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土质和地势土壤有机质丰富,排灌良好的地块,玉米生长好,发病就轻(1.7%),反之土壤瘠薄,易涝易旱地,玉米生长差,发病较重,特别是地势低洼易积水,土壤湿度大,后期发病重。
防治 对于茎腐病的防治应采取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为主,同时加强栽培管理和进行种子处理为辅的终合防治措施。
1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 实践证明,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此病经济有效的根本措施,而且我国抗源丰富,为选育工作和利用抗病品种提供了保证。 • 根据吉林省地理情况,适合推广如丹玉16,沈单7,掖单51,锦单6,吉单156,158,180,141,四单78,152,29,24,吉单197,123,122,118,长单183,中单2等,掖单13,农大60,四密21等。 • 抗茎腐病并兼抗大斑及丝黑穗的玉米品种有:四单105,151,72,四早6,四单104等,其中四单104,72,四早6号等品种还兼抗玉米螟。
2、种子处理 针对土壤和种子带菌情况,对种子进行包衣,近几年实践证明,种子包衣起一定的作用,但药效不是很好,今后应积极筛选更好的药剂,同时注意持效期。另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0.2%拌种,有一定的防效,同时兼防丝黑穗病和全蚀病。
3、加强栽培管理 • 清除病残组织,病重地块不能根茬还田; • 轮作2-3年可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减轻发病。适当晚播可减轻发病,但要注意品种的生育期。 • 氮、磷、钾施用的比例合理,不要偏施氮肥和追肥过晚,要增施氮肥。 • 播种密度不能过大,过大势必造成争肥,争水,争光,减弱植株本身的抗病性,同时增加田间的湿度,有利于发病。
4、生物防治 • 增产菌按种子重的0.2%拌种或叶面喷雾,对茎腐病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增产6.1-11.4%。 • 哈氏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Windels(1983)用其处理甜玉米种子防治由F,Gibberella &Pythium引起的玉米茎腐病和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