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927 Views
免疫缺陷病 (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儿内科 陈嫕.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 单核/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T 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B 淋巴细胞及 Ig 补体和其他免疫分子. 新生儿出生时 T 淋巴细胞. T 细胞总数少 CD4+T 细胞相对较多, CD4/CD8 比例高达 3~4 Th2 细胞功能相对亢进,易患过敏性疾病 CD45RA+T 细胞比例较大, CD45RO+T 细胞比例较少 细胞因子产生不足: IFN- γ 和 IL-4 等. 新生儿出生后 IgG 的变化. 可达正常成人水平
E N D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儿内科 陈嫕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 • 单核/巨噬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 B淋巴细胞及Ig • 补体和其他免疫分子
新生儿出生时T淋巴细胞 • T细胞总数少 • CD4+T细胞相对较多,CD4/CD8比例高达3~4 • Th2细胞功能相对亢进,易患过敏性疾病 • CD45RA+T细胞比例较大,CD45RO+T细胞比例较少 • 细胞因子产生不足:IFN-γ和IL-4等
新生儿出生后IgG的变化 • 可达正常成人水平 • 但自身合成的数量很低,主要是来自母体 • 母体IgG出生后逐渐被分解代谢 • 6个月时母体来源IgG全部消失,因此3~6月龄婴儿血清IgG水平降到最低点 • 1岁时IgG达到成人的60%,6岁时才能达到成人100%的水平
IgG分为IgG1、IgG2、IgG3和IgG4四个亚类 • 自身合成IgG各亚类的发育过程不全相同,达成人水平的年龄为:IgG1为5岁;IgG3在10岁左右;IgG2和IgG4约为14岁
新生儿出生后IgM的变化 • 母体的IgM不能通过胎盘,出生时胎儿自身合成的血清IgM含量小于200-300mg/L • 正常新生儿出生4-7天以后IgM迅速上升,可能与肠道细菌抗原刺激导致的IgM免疫应答有关 • 如果增高,提示新生儿在宫内受到了“非己”抗原的刺激,可能存在着宫内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IgA的变化 • 不能通过胎盘,1岁时20%,12岁时达成人水平 • 脐带血IgA很少超过50mg/L,若增高同样提示宫内感染的可能 • 生后2-3周的婴儿可在眼泪和唾液中检测到IgA • IgA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是局部粘膜的免疫保护
健康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g/L) 小儿内科学,1995:413
免疫缺陷病定义(immunodeficiency,ID) • 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补体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某种免疫反应缺失或降低,导致机体防御能力普遍或部分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症。
免疫缺陷病分类 • 原发性: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 • 继发性:生后环境因素影响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分类(七大类) • 以抗体缺陷为主的体液免疫缺陷(50%) • 联合免疫缺陷(20%) • 吞噬细胞数量和功能缺陷(18%) • 以T淋巴细胞缺陷为主的细胞免疫缺陷(10%) • 补体缺陷(2%) • 免疫缺陷伴其它重要特征 • 免疫缺陷伴随或继发于其它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
发病率 • 以活产婴计算:1/10000 (1981年日本和1983年澳洲的报道) • 香港报道:1/8000 • 目前我国大陆尚无统计学报道 • 按1/10000的发病率,我国每年新出生的2500万新生儿中应有2500个,累计病例至少3~8万 • 我院30年来(1980年)共发现150多例
临床表现(三大症状) • 反复感染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肿瘤
感染 • 严重感染 • 不易治疗好的感染 • 反复感染 • 条件性致病菌感染
免疫缺陷病患儿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机会比正常人群高(0.01%~14%)免疫缺陷病患儿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机会比正常人群高(0.01%~14%)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自身免疫相关的免疫缺陷病 X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选择性IgA缺乏症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胸腺发育不全 高IgM血症 慢性肉芽肿病 补体缺陷 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 易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节炎 SLE,关节炎 血细胞减少症 ITP 中性粒细胞减少 克隆氏病 SLE 溶血性贫血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预警症状 病史 • 一年中有8次以上中耳炎 • 一年中有2次以上严重鼻窦炎 • 一年中有2次以上肺炎 • 在非常见部位发生深部感染2次以上 • 反复发生深部皮肤或脏器感染 • 需要应用静注抗生素才能清除感染 • 非常见或条件性致病菌感染 • 家庭有PID病史者
体征 • 生长发育缓慢或仃滞 • 1岁以后缺乏淋巴结或扁桃体 • 皮肤病变: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点,皮肤霉菌 红斑性狼瘡样皮疹等 • 共济失调(A-T) • 一岁以后出现的顽固性鹅口疮 • 慢性口腔溃疡 具有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征象,就需要提高警惕。
实验室检查 初筛试验 进一步检查 特殊或研究性实验
初筛试验 • 血清免疫球蛋白 IgG,IgM,IgA (B细胞功能) •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形态 • 胸腺:X 线检查 • 白细胞计数或四唑氮兰试验( NBT试验) • 补体
进一步检查 • CD3、CD4、CD8 (T细胞亚群) • CD19( B细胞数量) • CD56/16( NK 细胞) • IgG亚类(1~4)
特殊/研究性实验 细胞因子: IL-2,IL2R,IFN,IFNR 基因检测:BTK ,CD40L,WASP
思考题 • 免疫缺陷病的诊断有哪些方法?
几种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选择性IgA缺陷 • 胸腺发育不全 • 联合免疫缺陷病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X-linked agammaglobulinaemia,XLA ) • 又称Bruton病(1952年发现) • 1993年发现本病与编码前B细胞胞浆内酪氨酸激酶(pre B-cell cytoplasmic tyrosine kinase,btk)基因突变有关 • 突变可致B细胞发育的信号传导受到障碍,使B细胞分化受阻,导致成熟B淋巴细胞大量减少 • 突变的形式多样,目前文献报道有180种以上
临床特点 • 男性 • 4 ~ 6月龄以后起病 • 反复化脓性细菌性感染 • 多为呼吸道感染,也有全身感染
免疫学特征 • 几乎没有生成抗体的能力,各类免疫球蛋白浓度低下 • IgG < 2g/L ( <200mg/dl ) • IgA <0.02g/L ( <2mg/dl ) • IgM <0.1g/L ( <10mg/dl ) • 循环B细胞显著,通常占总淋巴细胞0.5%以下 • T淋巴细胞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无损 • btk基因缺损,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长臂Xq21.3-22位置
Btk基因突变 62145-62155 cDNA mutation: 989_999delTGACTCGGAGTinsGGTGGTATTCCAAA Codon change: MTRS286_289RWYSK Mother status: carrier Exon10F 62155-62145 Exon10R
与婴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鉴别 婴儿暂时性低丙球血症 1~2岁 正常 低 正常 未明 存在 不 特征 年龄 IgM IgG IgA 分子缺陷 B细胞 IgG替代? XLA 先天(>6mo) 低 缺如/低 缺如/低 B细胞酪氨酸激酶 缺如/低 是
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 • 是一组病因不明的、主要影响抗体合成的PID • 是一种迟发性免疫缺陷病 • CVID免疫学特征 • 抗体形成缺损 IgG <2.5g/L ( <250mg/dl ) • IgA 大多数病人也降低 • IgM 大多数病人也降低 • 循环B细胞 • 细胞免疫:正常或缺乏辅助功能
临床特点 • 起病于任何年龄的反复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男女都可发病 • 高发胃肠道疾病,常见慢性兰氏贾弟鞭毛虫病 • 淋巴网状系统及胃肠道恶性肿瘤增多 • 自身免疫性疾病增多 (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病等) • 淋巴增殖病,脾肿大,广泛性淋巴结病 (淋巴组织增生)
与CVID鉴别 特征 年龄 性别 IgM IgG IgA 分子缺陷 T细胞 CVID 任何年龄 男、女 低 低 低 未明 正常或缺乏辅助功能 XLA 先天(>6mo) 男 低 缺如/低 缺如/低 B细胞酪氨酸激酶 正常
几种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选择性IgA缺陷 • 胸腺发育不全 • 联合免疫缺陷病
发病率:白种人1/500~1500,日本人1/18500,中国人1/5000~10000发病率:白种人1/500~1500,日本人1/18500,中国人1/5000~10000 • Th2细胞对B细胞合成IgA调控失调有关 • 男女均可发病,家族中可数人发病 • 轻症无症状 • 婴儿期发生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和泌尿道) • 可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哮喘和肠道吸收不良
血清IgA低于0.05g/L,IgM、IgG正常或升高 • 分泌型IgA明显减少 • 部分病例血清IgA可逐渐升至正常水平 • 应避免使用IVIG,易产生抗IgA抗体而发生过敏反应
几种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选择性IgA缺陷 • 胸腺发育不全 • 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
胸腺发育不全又称DiGeorge 综合征 (1964年) • 目前已知80%~90%的Digeorge综合征存在着染色体22q11的微基因缺失 • 染色体22q11的微基因缺失可包括一组疾病,目前称之为CATCH22综合征
CATCH 22(取共同的病损首位字母) Cardiac defects Abnormal facies Thymus hypoplasia Cleft palate Hypocalcemia 心脏缺陷 面容异常 胸腺发育不良 腭裂 低血钙
主要表现(四大临床症状) Ⅰ-Ⅱ咽弓发育不良 胸腺发育不全 甲状旁腺发育不全 Ⅲ-Ⅳ咽弓发育不良 心血管异常 面颅发育异常 T细胞减少 低钙血症 反复感染(病毒 感染) 法乐四联征和大血管异常(如主动脉弓中断等) 腭裂、人中短和低位耳等 手足搐搦
DiGeorge综合症 男孩 14个月 支气管肺炎 先心病 免疫功能低下 低钙血症 左侧面瘫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即<1000个/mm2) • CD3+T淋巴细胞减少明显 • 血清免疫球蛋白正常或减少,而IgE升高 • 血钙降低,血磷升高,甲状旁腺素也降低 • 胸部X线片检查胸腺影缺如
正常胸腺 6个月以内的婴儿看到胸腺阴影,一般在10g以上 看不到阴影,多在4g以内预示胸腺发育不良
DiGeorge综合症 胸腺缺如的胸片
几种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选择性IgA缺陷 • 胸腺发育不全 • 联合免疫缺陷病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 • 是一组疾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CID男女均可发病,而X性连锁遗传的SCID仅见于男性 • 临床表现早期、反复、严重霉菌,细菌和病毒感染 • 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难治性腹泻、肺炎和持续性霉菌感染(特别是鹅口疮) • 有时新生儿期麻疹样皮疹可能是SCID的唯一症状,其原因可能与轻微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 多在1岁内死于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