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likes | 1.23k Views
第五章 呼吸系统 respiration. 生理教研室 朱亮 zhuliang0708@sina.com.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1 外呼吸(肺通气 + 肺换气) 2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3 内呼吸(组织换气 + 细胞内氧化). 第一节 肺 通 气. 肺通气 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原动力-呼吸运动 直接动力-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1.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E N D
第五章 呼吸系统respiration 生理教研室 朱亮zhuliang0708@sina.com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1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3 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
第一节 肺 通 气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一、肺通气的原理 (一)肺通气的动力 • 原动力-呼吸运动 • 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1.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 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运动 • 平静呼吸: • 吸气:主动过程 • 呼气:被动过程 • 用力呼吸: • 吸气:主动过程 • 呼气:主动过程 •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2. 肺内压 • 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吸气开始 • 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吸气停止 • 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开始 • 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停止 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直接动力
肺内压 • 胸内压 • 潮气量
3. 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 肺回缩力 =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 负压是指其低于大气压 呼气末:-3 ~-5mmHg; 吸气末:-5 ~ -10mmHg
胸膜腔负压及其生理意义: • 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有利于肺的扩张 • 有利于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 气胸
胸廓 扩大和 缩小 浆液内聚力 胸内负压 呼吸运动 肺扩大和缩小 原动力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降低<大气压 吸气 肺内压 升高>大气压 呼气 直接动力 吸气肌 收缩 (呼气肌) 舒张
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70% 肺的弹性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2/3): 液气界面,液体分子间的引力 肺泡内压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P=2T/r (二)肺通气的阻力
早产儿?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脂蛋白,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 • 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位于液体分子层表面。 •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 降低弹性阻力。 •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 防止肺水肿。 • 防止肺不张。
复 习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1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 2 气体在血中的运输 3 内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
胸廓 扩大和 缩小 浆液内聚力 胸内负压 呼吸运动 肺扩大和缩小 原动力 肺内压与大气压的压力差 降低<大气压 吸气 肺内压 升高>大气压 呼气 直接动力 吸气肌 收缩 (呼气肌) 舒张
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70% 肺的弹性回缩力(1/3) 肺泡表面张力(2/3): 液气界面,液体分子间的引力 肺泡内压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P=2T/r (二)肺通气的阻力
早产儿?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脂蛋白,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 • 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位于液体分子层表面。 •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 降低弹性阻力。 •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 防止肺水肿。 • 防止肺不张。
(2)胸廓弹性阻力 • 作用:平静吸气末 • 肺容量 = 67%肺总量时 无回缩力 • 平静呼气末 • 肺容量 < 67%肺总量时 吸气动力 • 呼气阻力 • 深吸气 • 肺容量 > 67%肺总量时 呼气动力 • 吸气阻力
(3)肺和胸廓的顺应性 0.2L/cmH2O 0.1L/cmH2O
非弹性阻力:30% • 气道阻力(主要):80~90%, R = 8L/r4。 • 惯性阻力 • 粘滞阻力
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 肺容量 • 潮气量(TV):500ml • 补吸气量(IRV):1.5~2L • 补呼气量(ERV):0.9~1.2L • 残气量(RV):1.0~1.5L • 功能残气量(FRV) : RV+ERV
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 的最大气量。意义: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时间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意义:反映肺活量及呼吸阻力。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6~9L 最大通气量,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大潜力。150L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 呼吸效率:慢、深>快、浅
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呼吸频率 潮气量 肺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 (次/min) (ml) (ml/min) (ml/min) 12 500 500×12 (500-150)× 12 6000 4200 6 1000 1000× 6 (1000-150)×6 6000 5100 24 250 250×24 (250-150)×24 6000 2400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6~9L 最大通气量,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大潜力。150L (二)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 呼吸效率:慢、深>快、浅
第二节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组织细胞与组织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交换的形式:扩 散 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
基膜 肺泡上皮细胞 间质 液体层 Cap.基膜 O2 Cap. 内皮 细胞 CO2 一、肺换气过程 结构基础:呼吸膜(6层结构) 功能:静脉血动脉血
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 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 • 正常面积约40m2 运动(Cap.开放↑)→ 面积↑ 肺实变、肺气肿及肺不张→面积↓ • 正常厚度0.2 ~1.0μm 肺纤维化与肺水肿→呼吸膜厚度↑
★通气/血流比值(Va/Q): • 概念: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 正常值:0.84(4.2L/5L/min) • 生理意义: • Va/Q =0.84→气体交换效率最高 • Va/Q增大 无效腔气量增加:心衰、肺栓塞 • Va/Q减小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肺泡通气不良
★通气/血流比值(Va/Q): • 概念: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 正常值:0.84(4.2L/5L/min) • 生理意义: • Va/Q =0.84→气体交换效率最高 • Va/Q增大 无效腔气量增加:心衰、肺栓塞 • Va/Q减小 功能性动静脉短路:肺泡通气不良
三、组织换气 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细胞膜 功能:动脉血 静脉血
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 物理溶解 • 化学结合 • 气体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血液O2和CO2的含量 (ml/100ml血液) 动脉血 静脉血 物理 化学 合 物理 化学 合 溶解 结合 计 溶解 结合 计 O2 0.31 20.0 20.31 0.11 15.2 15.31 CO2 2.53 46.4 48.93 2.91 50.0 52.91
一、O2的运输 形式:物理溶解(1.5%) 化学结合(98.5%)
Hb与O2结合的特征: ①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主要受 PO2影响 ②属氧合反应 ③HbO2鲜红色、Hb紫蓝色、 Hb5g/100ml发绀 ④1分子Hb可结合4分子O2 ⑤氧离曲线呈S形
Hb氧容量 100ml血的Hb所能结合的最 大氧量。 Hb氧含量 100血的Hb实际结合的氧量。 Hb氧饱和度 Hb氧含量和Hb氧容量的 百分比。
氧离曲线 上段
PO2(肺) HbO2(氧合血红蛋白) Hb + O2 PO2(组织) 一、氧的运输 • 物理溶解:0.3ml/dl,1.5%。 • 化学结合:19.5ml/dl,98.5%。 • 可逆、快速、不需要酶催化,受PO2影响 • 是氧合而非氧化(Hb中的Fe 2+始终为亚铁状态) • 紫绀:去氧Hb>5g/100ml,皮肤黏膜呈浅蓝色。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 物理溶解:3ml, 6% • 化学结合: • 碳酸氢盐:88% CO2 + H2O H2CO3 HCO 3- +H+ CA: Carbonic Anhydrase •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HbNH2 + CO2HbNHCOOH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 物理溶解:3ml, 6% • 化学结合: • 碳酸氢盐:87% CO2 + H2O H2CO3 HCO 3- +H+ CA: Carbonic Anhydrase •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7% HbNH2 + CO2HbNHCOOH
小结 • 案例 某男性患者,29岁因右下肺肺炎入院。血气分析显示,动脉O2分压(PaO2)49mmHg (正常值100mmHg)PaCO2 38mmHg(正常40mmHg),p H 7.42,每分通气量12 L/分(正常8L),呼吸频率增加到24次/分,第二天因右肺炎症加重,呼吸频率增加到30次/分,虽吸入100%O2,但PaO2仍只有63mmHg,PaCO2分压反而降至32mmHg。 • 请解释该患者PaO2和PaCO2同时降低的原因? • 给予吸氧的治疗对不对? • 你认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