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Chapter 2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Chapter 2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吕美霞. 一、概述. 疾病分布的定义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定义: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即疾病的分布。 1、 观察性研究 2、 人群现象 3、 频率指标 4、 三间分布. 意义: 阐明疾病的流行规律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流行病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导疾病的预防措施 疾病分布的研究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cator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Chapter 2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Chapter 2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吕美霞

  2. 一、概述 • 疾病分布的定义 •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3. 定义: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即疾病的分布。定义: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即疾病的分布。 • 1、观察性研究2、人群现象 • 3、频率指标4、三间分布

  4. 意义: • 阐明疾病的流行规律 • 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 流行病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 指导疾病的预防措施 • 疾病分布的研究 • 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5. 第一节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 • 掌握成为分母的人群 • 掌握成为分子的患者 • 指标化

  6. 一、率和比 • (一)率(rate) • (二)比(ratio) • (三)比例(proportion) P=a/(a+b)

  7. 二、发病指标 • (一)发病率(incidence rate)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 注意:1、发病时间 2、观察时间 3、暴露人口数 4、新发病例数 应用: • 描述疾病的分布,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 •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 • 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8. ((二)罹患率(attack rate) • 罹患率=[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的暴露人口数]*K K=100%或1000‰ • 应用: • 常用来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时间可用日、周、旬、月为单位,常用于疾病流行或爆发事件病因的调查。

  9. (三)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 应用: • 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 可为医疗设施规划,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提供科学的依据。

  10.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 当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 p ) = 发病率(I) x 病程 (D)

  11. 发病率和患病率的主要区别

  12. (四)感染率(infection rate) • 是指在检查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k, k=100% • 应用:主要用于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的研究

  13. (五)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

  14. 三、死亡指标 • (一)死亡率(mortality rate) • 应用: • 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个指标。 • 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 对于某些病死率高的疾病,死亡率与发病率很接近,常用作病因探索的指标 • 死亡专率可直接比较,用于病因探索

  15. (二)病死率(fatality rate ) •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 • 应用: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医院的医疗水平

  16. (三)生存率 (survival rate) • 应用: • 反映疾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评价某些病程较长疾病的的远期疗效,如某些慢性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结核病等。

  17. (四)累积死亡率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指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 通常为了说明在某一年龄以前死于恶性肿瘤的累积概率的大小,可由各年龄死亡率相加获得。多用百分率表示。

  18. 四、残疾失能指标 (一)病残率(disability rate) 病残率=病残人数/调查人数×k,k=100% (二)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 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19. 式中: e—预期寿命(岁) i-年龄组(通常计算其年龄组中值) ai-剩余年龄,ai= e-(i+0.5) di-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 应用: • 计算每个病因引起的寿命减少年数,并进行比较 • 将某地区(县)和另一标准地区(或省)相比较 • 筛选确定重点卫生问题或重点疾病的指标,也适用于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价和卫生政策的分析

  20. (三)伤残调整寿命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 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两部分。 • DALY是一个定量的计算因各种疾病造成的早死与残疾对健康寿命年损失的综合指标。一个DALY为一个健康生命年的损失。

  21. 应用: • 从宏观上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 • 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不同病种进行DALY分布的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危害严重的主要病种,重点人群和高发地区,为确定防制重点和研究重点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 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2. 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

  23. 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现历年来的一般水平,且病例间见无明显联系。散发(sporadic)指某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现历年来的一般水平,且病例间见无明显联系。 • 爆发(outbreak)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 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 大流行(pandemic)指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在短时间内可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的情况。

  24. 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 人群分布 • 时间分布 • 地区分布

  25. 一、人群分布特征 • 年龄 • 年龄对不同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影响 • 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 • 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26. 图2-3 四组不同人群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专率

  27. 1.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 (1) 有助于深入探索致病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2) 可帮助提供重点保护对象及发现高危人群,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3)分析不同年龄分布的客观原因,有助于观察人群免疫状况的变化、确定预防接种对象和进行预防接种措施的实施,以保证预防接种的效果。

  28. 2.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 (1)免疫水平状况: • (2)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不同,可导致出现疾病年龄分布的差异。 • (3)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如麻疹

  29. 3.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 横断面分析 • 出生队列分析

  30. 横断面分析 (cross sectional analysis) • 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这种分析方法能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和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 • 主要适用于一些潜伏期短和病程短的传染病的研究。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这种分析方法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是其最大的缺点。

  31. 出生队列分析 (birth cohort analysis) • 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一组称为出生队列(birth cohort), 可对其随访若干年,以观察发病或死亡情况。利用出生队列资料将疾病年龄分布和时间分布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称出生队列分析方法。 • 该方法在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等方面具有很大意义。 • 它可以明确地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有助于探明年龄、所处时代特点和暴露经历在疾病的频率变化中三者的作用。 • 特别适用于潜伏期长,致病因子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慢性病的研究。

  32. 性别 • 有关疾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33. 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 • 1. 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 2. 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也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有关; • 3. 男女职业中毒发生率不同是由于妇女较男性更少受雇于从事一些危险性很大的职业有关; • 4. 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也可能出现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

  34. 职业 • 职业性暴露于不同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及职业性精神紧张可导致疾病分布不同 • 原因

  35. 疾病职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 (1) 疾病的职业分布不同与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有关。 • (2)暴露机会的多少与劳动条件有关。 • (3) 职业反映了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 • (4)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在疾病的种类上也有不同的反映。

  36. 民族与种族 • 疾病民族和种族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 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有关 • 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有关 • 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 • 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使发病与健康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 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不同有关

  37. 宗教 • 不同人群因宗教信仰不同,其生活方式也有明显差异。 • 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饮食卫生习惯、风俗习惯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38. 婚姻与家庭 • 1.婚姻 • 婚姻状况不同对人的健康有明显影响。 • 婚姻状况对女性健康有明显影响。 • 近亲婚配 • 2.家庭 • 家庭的组成形式及其成员变化 • 家庭成员中因数量、年龄、性别、免疫水平、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嗜好不同对疾病分布频率也会产生影响。

  39. 流动人口 • 是传染病爆发流行的高危人群 • 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 • 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 儿童计划免疫出现空白

  40. 二、时间分布特征 (一)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二) 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三) 周期性(cyclic change) (四) 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secular change)

  41. (一)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 是由于人群中许多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同一致病因素所致。其病例多数发生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与最短潜伏期之间。 • 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都有可能出现短期波动,如出血热、食物中毒、桑毛虫皮炎。

  42. (二)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 疾病的发生率随季节而变化的现象。 • 严格的季节性 • 季节性升高

  43. 图2-7 北京地区心肌梗死发病人数按月分布

  44. 原因: (1)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受气侯条件影响,因季节而异。 (2)媒介昆虫的吸血活动、寿命、活动力及数量的季节消长均受到温度、湿度、雨量的影响。 (3)与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家畜的生长繁殖等因素有关, (4)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劳动条件、营养、风俗习惯及医疗卫生水平变化的影响。 (5)与人们暴露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及其人群易感性的变化有关。

  45. (三)周期性(periodicity) • 是指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通常每隔1、2年或几年后发生一次流行。 • 例:流脑7—8年大流行一次 流感10—15年出现一次世界性大流行

  46. 图2-8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47. 1.疾病周期性常见的原因及疾病出现周期性必备的条件是:1.疾病周期性常见的原因及疾病出现周期性必备的条件是: • (1)存在着传染源及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 • (2)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感染的机会较多,只要有足够数量的易感者疾病便可迅速传播。 • (3)由于这类疾病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所以一度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 • (4) 周期性的发生还取决于易感者积累的速度及病原体变异的速度,它们也决定着流行间隔的时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