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1.14k Views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旨在尋找惠帝而非促進貿易往來,此説當否?試析述之。. 鄭和的背景.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 ( 西元 1371─1435 ) 由於他在鄭州立功,所以便賜姓「鄭」 永樂三年 (1405) 六月,因為他辦事能幹,所以命鄭和與副使王景夕等開始出使西洋。. 鄭和的寶船. 出海全盛時有大小船隻 200 多艘,隨行者總在二萬七、八千人 鄭和的寶船屬於沙船類型. 船長四十四丈四尺 (127 米 ) 闊十八丈 (52 米 ) 可載重量約一千五百噸,可容千人. 鄭和與西方航海家的比較. 人物. 船隻數目. 船員數目. 航行時間. 哥倫布.
E N D
鄭和下西洋旨在尋找惠帝而非促進貿易往來,此説當否?試析述之。鄭和下西洋旨在尋找惠帝而非促進貿易往來,此説當否?試析述之。
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 (西元1371─1435 ) • 由於他在鄭州立功,所以便賜姓「鄭」 • 永樂三年(1405)六月,因為他辦事能幹,所以命鄭和與副使王景夕等開始出使西洋。
鄭和的寶船 • 出海全盛時有大小船隻200多艘,隨行者總在二萬七、八千人 • 鄭和的寶船屬於沙船類型
船長四十四丈四尺 (127米) 闊十八丈 (52米) 可載重量約一千五百噸,可容千人
人物 船隻數目 船員數目 航行時間 哥倫布 帆船3艘 88 2個月 麥哲倫 帆船5艘 265 3年 鄭和 44尺長的巨艦62艘 27800 30年
明朝的航海技術 當時先進的航海和造船技術包括 • 牽星圖 • 水密隔艙 • 羅盤 • 計程法 • 測探器 • 線路的記載 • 海圖的繪製
天象用儀 牽星圖
下西洋的目的 • 宣揚國威 • 與海外諸國建立友好關係 • 物資交流 • 尋找惠帝
在海外諸國樹立華夏中國的崇高威望 達到萬國來朝的盛況
下西洋的目的 • 宣揚國威 • 與海外諸國建立友好關係 • 物資交流 • 尋找惠帝
在海外樹立起中華禮義之邦的形象 • 與海外諸國「同享太平之福」的目的
牽制帖木兒帝國 聯繫海外諸國建立聯盟
下西洋的目的 • 宣揚國威 • 與海外諸國建立友好關係 • 物資交流 • 尋找惠帝
物資交流 • 進行廣泛的貿易活動 • 促進中國與西洋諸國的物資交流 • 對中國和西洋各國的經濟起了積極作用
下西洋的目的 • 宣揚國威 • 與海外諸國建立友好關係 • 物資交流 • 尋找惠帝
尋找惠帝朱允炆的下落 明惠帝
下西洋前的經濟情況 • 明代前期,海外貿易以朝貢貿易為主 • 明朝政府不惜利用國家權力,對海外貿易實行控制和壟斷
達到朝貢貿易而必要解決的問題 向外宣揚明朝,以吸引外國朝貢 以巨大的軍事力量去鎮壓海商集團 以鄭和下西洋達到以上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