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793 Views
第八章 生 物 氧 化 ( Biological oxidation). 主 要 内 容. 概述 生物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概念. [ O]. 营养物 (糖、脂、蛋白质). 能量 + H 2 O + CO 2. 生物体. 意义: 提供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维持体温. 二、生物氧化特点: 生物氧化 体外燃烧 温和环境(37 C° 近 中性) 条件剧烈,高温、高压
E N D
第八章 生 物 氧 化 ( Biological oxidation)
主 要 内 容 概述 生物氧化方式 线粒体氧化体系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一、概念 [O] 营养物 (糖、脂、蛋白质) 能量 + H2O + CO2 生物体 意义: 提供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 维持体温.
二、生物氧化特点: 生物氧化 体外燃烧 温和环境(37C°近中性) 条件剧烈,高温、高压 需酶催化,使有机物氧化分解 不需酶催化 CO2是有机酸脱羧生成的 碳和氧直接化合生成CO2 有机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生成H2O H2O为灭火剂 逐步释放能量并形成ATP 能量以光和热形式骤然放出
COOH R-CH2-NH2 + CO2 R-CH-NH2 氨基酸脱羧酶 胺 α-氨基酸 第二节 生物氧化方式 一、生物氧化中CO2的生成方式 (有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羧产生CO2) 1. α-单纯脱羧
O= 丙酮酸脱氢酶系 O= H3C-C-SCoA + CO2 H3C-C-COOH + HSCoA 乙酰CoA 丙酮酸 NAD+ NADH + H+ 2. -氧化脱羧
O= 草酰乙酸脱羧酶 O= H3C-C-COOH + CO2 HOOCCH2-C-COOH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 草酰乙酸 3. -单纯脱羧
OH O= 苹果酸酶 HOOCCH2-CH-COOH H3C-C-COOH + CO2 丙酮酸 苹果酸 NADP+ NADPH + H+ 4. -氧化脱羧
物质脱氢(-2H)、脱电子(-2e)、加氧(+O2)物质脱氢(-2H)、脱电子(-2e)、加氧(+O2) • ——均称为氧化反应。 • 生物体内物质氧化特殊性: • 常见氧化方式为:加水脱氢反应 • 脱氢过程包括电子转移: H H+ + e- • 3. 氧化还原反应偶联进行。 二、生物氧化中物质的氧化方式
EO值小 H2O ½ O2 AH2 A CH2 C B BH2 D DH2 EO值大 1) 氧化还原偶联进行; 2) 氧化还原能力的大小用EO值表示; 3) EO值越小,表示还原性越强,越易提供2H或2e
第三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 呼吸链 • (respiratory chain) 是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组排列有序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酶与辅酶)构成的链状传递体系, 也称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
(一) 呼吸链主要成员及其作用 • 烟酰胺脱氢酶类 • 黄素蛋白类 • 铁硫蛋白(Fe-S) • 泛醌(CoQ) • 细胞色素类(Cyt)
烟酰胺脱氢酶类(nicotinamide dehydrogenases) • NAD+(COI) • 辅酶 • NADP+(COII) • 作用:递氢体 • 功能部位:吡啶环
(3) 递氢机理 呼吸链 2H + NAD+ NADH + H+传递给 FMN
黄素蛋白酶类(flavin proteinases) • FMN----呼吸链中, FMN作为NADH脱氢酶的辅基; • (1) 辅基 • FAD----作为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基; • 作用:递氢体 • 功能部位:异咯嗪环的N1和N10 (FP1) (FP2)
(3)递氢机理 1 10 NADH + H+ FMNH2 均可传递给COQ 琥珀酸脱氢 FADH2 (Fe-S) 呼吸链
3. 铁硫蛋白类( iron-sulfur proteins,Fe-S ) S Fe —S-CH2 S CH2-S— Fe S Fe CH2-S— S Fe —S-CH2
铁硫蛋白类 常见铁硫族:Fe4-S4或 Fe2-S2
在呼吸链中: • FMN • (Fe-S) • 存在形式 • FAD • (Fe-S).b • (2) 作用:递电子体 • 递电子机理 • Fe3+ Fe2+ Cyt.b. C1 (Fe-S) and 等复合物形式 e e
4. 泛醌(ubiquinone, CoQ10 , Q10) • 结构 • 醌类化合物 • 作用: • 递氢体
(3) 递氢机理 FADH2 在呼吸链中 (Fe-S) (Fe-S) FMNH2 COQ2H 2e 传递给一系列 Cyt类进一步传递 2H+
5. 细胞色素类( Cytochromes,Cyt.) 根据吸收光谱特征,Cyt.类分为a、b和c三大类: ***Cyt.b、c1、c、a和a3—— 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作为呼吸链成员; Cyt.b5和Cyt.p450 ——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 参与生物转化。
多肽链 (1) Cyt.类基本结构 Cys S Cys S H3C- CH 蛋白质部分 细胞色素 CH3 H3C- -CH - CH3 N N Fe3+ 铁卟啉 N N H3C- -CH3 CH2 CH2 COO- CH2 CH2 COO-
Cyt b、 c1、 c 、 a 、 Cyt a3 不能与O2 和 可与O2也可与 CO、CN-等结合, CO和CN-结合 Cyt a3 : 通过与氧结合,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 Cyt a3被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Cyt a3: 当与CO或CN-结合,使呼吸链中断。
(2) 作用 递电子体 (3) 递电子机理 Fe3+ Fe2+ e e (4) 递电子顺序 Cyt.b c1 c a a3 ½ O2 e e e e e
在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类递电子的过程 2e 2e O2-H2O 2Fe2+ 2Fe3+ 2Fe2+ 2Fe3+ 2H+ 2b 2c1 2c 2 a.a3 1/2 O2 2Fe3+ 2Fe2+ 2Fe3+ 2Fe2+ 2e 2e 2e 2e COQ2H2H+- - - - - - - - - - - - - - - - - - - - - -
苹果酸等 NADH NADH-CoQ还原酶 O2 Cyt氧化酶 线粒体呼吸链四大复合体 复合体 I FMN (Fe-S) 复合体Ⅲ 复合物 Ⅳ 复合体Ⅳ Cytc CoQ a.a3. Cu2+ Cyt.b,C1 (Fe-S) 复合体Ⅱ CoQ-Cytc还原酶 FAD (Fe-S). b 琥珀酸-CoQ还原酶 琥珀酸等
呼吸链各组份排列顺序的依据 1、将测得各组分的还原电位(E0´)值由小 大排列; 2、测定各组分氧化态和还原态两种形式的吸收光谱的 变化; 3、使用特异抑制剂,分析抑制点前后各组份的氧化 还原态的变化; 4、分离并提取各组份,在体外重组成复合物,以重现递H和递e功能。
(二) 体内重要呼吸链 • NADH+H+氧化呼吸链 • (1) 组成成员 (2) 排列顺序 (3)产生ATP数(3分子) NADH→ FMN → COQ → Cyt.b→c1 → c→ a.a3→ ½O2 +H+(Fe-S)(Fe-S)(Cu2+)
2. FADH2氧化呼吸链(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1)组成成员 (2)排列顺序 (3)产生ATP数(2分子) FAD H2 → COQ → Cyt.b→c1 → c → a.a3 → ½O2 (Fe-S)(Fe-S)(Cu2+)
CoQ ( Q )是两条重要呼吸链的交汇点 琥珀酸 FAD.H2 (Fe-S) II ½ O2 NADH FMN CoQ Cytb Cytc1 Cytc aa3 + H+(Fe-S)(Fe-S)( Cu2+) III IV I
四、胞液中的NADH的氧化 CH2OH C=O CH2O- P NADH+H+ QH2 1/2O2 线粒体内膜 磷酸二羟 丙酮 3-磷酸甘油 脱氢酶 3-磷酸甘油脱氢酶(FAD) 2~P CH2OH CHOH CH2O- P Q H2O NAD+ 3-磷酸甘油 胞液 基质 磷酸甘油穿梭机制示意图
3 1 1 2 4 胞液侧 线粒体内膜 基质侧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示意图
胞液中NADH的氧化(小结) 1、3-磷酸甘油穿梭作用(神经组织和骨骼肌) 胞液NADH + H+线粒体FADH2产生2分子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肝和心肌) 胞液NADH + H+线粒体NADH+H+产生3分子ATP 呼吸链 呼吸链
第四节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糖 约60%以热能形式 脂类 散失,维持体温; 蛋白质 约40%以化学能形式形 成高能化合物(如,ATP), 以驱动各种生命活动。 高能化合物: 是指水解时释出的能量≥30KJ/mol 的、 含有磷酸酯键或硫酯键的化合物。 [o] 能量
通式 举例 释放能量(PH7.0, 25℃) ( kJ/mol (kcal/mol ) 一. 高能化合物的种类 脂 脂 高能键符号: “ ”
二、 ATP的形成 (一)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rylation)
底物水平磷酸化 3-磷酸甘油酸激酶 1、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ADP ATP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TP ADP 琥珀酸硫激酶 3、琥珀酸酰CoA 琥珀酸 + CoASH GDP H3PO4 GTP ADP ATP
(二)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 氧化磷酸化偶联 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 释放能量,驱动各种生命活动
2.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1) 磷氧比(P/O)值测定 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摩尔数, 即合成ATP的摩尔数。 通过加入不同底物,分别测定P/O比值, 推测ATP生成数(偶联部位)。
呼吸链形成ATP的偶联部位 苹果酸 抗坏血酸 NADH氧化呼吸链: P/O ≈ 3, 有3个偶联部位, 生成3分子ATP; FADH2氧化呼吸链: P/O ≈ 2, 有2个偶联部位, 生成2分子ATP。
(2) 自由能变化 FADH2 (Fe-S) NADH FMN CoQ Cytb c1c aa3 O2 (Fe-S) 52.1 kj/mol 40.5 kj/mol 102.3 kj/mol NAD+ CoQ Cyt.b c a.a3 O2 NADH氧化呼吸链 偶联部位
四、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 抑制剂 • ADP的调节 •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 线粒体DNA突变
(一)抑制剂 1. 呼吸链抑制剂 CN- FAD.H2 CO (Fe-S) NADH → FMN → CoQ → Cyt.b → C1→ C → aa3→ O2 (Fe-S) 阿米妥 抗霉素A 鱼藤酮 - - -
2. 解偶联剂 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 解除偶联 解除偶联 二硝基苯酚(DNP) DNP → 解除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作用→ 耗O2量↑、 耗Pi 量↓ → P/O 比值 ↓ → ATP生成 ↓
(二)ADP的调节 ( ADP+Pi )↑ 氧化磷酸化↑ (三)甲状腺激素( T3 / T4)的调节 + ATP ADP + Pi+产热量 ↑ 氧化磷酸化↑ Na+-K+-ATPase ATP生成↑(耗O2量↑)
(四)线粒体DNA突变 mt DNA编码呼吸链复合体的部分多肽链及蛋白质 mtDNA突变 影响氧化磷酸化 能量代谢障碍 各种 疾病
五、 ATP利用 ATP + H2O ADP + Pi +30.5 Kj
1. ATP驱动各种生命活动 机械能(肌肉收缩) 化学能(合成代谢) 渗透能(吸收分泌) 电能(神经传导生物电) 热能(维持体温)等 代谢物 ATP 热能 (散发) 氧化分解 C 能 能 C~P 化学能 ADP + CO2 H2O 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