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1.27k Views
第十章 醇、酚和醚. 一、醇 (alcohol) 官能团 : -OH 羟基 (hydroxyl) 饱和一元醇通式 : C n 2 n+1. 1. 分类、结构和命名. (1). 结构 (2). 分类 分子中含羟基的数目不同:一元、二元和多元醇. (3). 醇的命名. a. 普通命名法. b. 系统命名法. a) .选择包括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 为主链 ( 有 双键或三键 ), 按主链碳原子数称 “ 某醇 ” . b). 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对主链编号 .
E N D
第十章 醇、酚和醚 一、醇 (alcohol) 官能团: -OH 羟基 (hydroxyl) 饱和一元醇通式: Cn2n+1
1. 分类、结构和命名 (1).结构 (2).分类 分子中含羟基的数目不同:一元、二元和多元醇
(3). 醇的命名 a. 普通命名法
b. 系统命名法 a).选择包括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 为主链 (有双键或三键),按主链碳原子数称“某醇”. b). 从靠近羟基的一端开始对主链编号. c).把羟基编号放在母体醇名称之前,不饱和键和其 他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名称则依次写在羟基位 号之前. d).芳醇的命名,以芳环为取代基,然后按脂肪醇来 命名, 脂环醇,以脂环为母体,从羟基所连接的 碳原子开始编号. e).多元醇,选含羟基最多链作主链,羟基数目写在名前, 用二、三、四标明,并标位次.
2. 醇的物理性质 低级一元醇为无色中性液体,具有酒的辛辣味道, 5-11 碳直链饱和一元醇有难闻气味油状液体, >11无味蜡状固体. 溶解度:低级醇与水混溶,高级醇不溶于水;多元醇易溶 于水,有吸水性. 沸点较高—醇分子间形成氢键而缔合起来,随分子量增大 升高,每增一个碳升18-20℃.直链比支链高. 密度比烷烃大,小于水. 低级醇能与一些无机盐类形成结晶状的分子化合物,称结 晶醇,它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用于提纯,分离. 甲醇,毒性.
3.醇的波谱性质 NMR: O—H,由于受氢键、温度、溶剂性质等影响,δ值出现在0.5~5.5.一般单峰,不为附近质子所分裂,也不分裂附近质子.
4.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 弱酸性: pKa乙醇= 15.9(16-18), pKa水= 15.0
(2).与氢卤酸的反应 反应速率与醇的结构, 氢卤酸的种类有关 :HI>HBr>HCl 烯丙型醇 >叔醇 >仲醇 > 伯醇 浓盐酸和无水氯化锌所配置的溶液称为卢卡斯试剂。鉴别不同类型的醇
瓦格涅尔-麦尔外因重排 伯、仲醇的β-碳原子有二个,三个烷基或芳基时,在酸 作用下发生重排反应,称瓦格涅尔-麦尔外因重排.
(5). 脱水反应 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 a.分子内脱水 反应活性顺序为:3°醇> 2°醇> 1°醇 取向:符合Saytzeff规则,即生成取代基多的烯烃
(6).氧化反应 受羟基影响,α- 碳上氢原子比较活泼易被氧化。常用KMnO4, KCr2O7.
沙瑞特试剂: (C5H5N)2·CrO3 不氧化双键 欧芬脑尔(R. V. OPPenauer)氧化法
(7).多元醇的反应 α-二醇被高碘酸、四乙酸铅氧化,生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
5.醇的制法 (1) 由合成气合成 (2) 由烯烃合成 硼氢化-氧化反应
羟汞化 (3).由醛酮制
6.重要醇 (1).甲醇 (2).乙醇 (3).乙二醇 (4).丙三醇
二、消除反应的机理 • 双分子消除反应 机理E2 E2反应的特点: (1) 反应一步完成,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同时进行 (2) 反应速度与卤代烷及进攻试剂的浓度成正比 (3)E2消除一般来说发生反式消除,消除趋向遵循 Saytzeff 规则
2. 单分子消除反应 机理E1 第一步反应速度慢,第二步反应速度快。第一步生成碳正离子是决定反应速度的一步 发生重排:
E1反应的特点: (1) 反应分步完成,旧键断裂优于新键形成 (2) 反应速度只和卤代烷的浓度有关 (3)E1消除既可按反式也可按顺式消除途径进行。
3.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无论是E1还是E2反应,卤代烷的活性顺序:叔卤代烷 〉仲卤代烷 〉伯卤代烷 2. 卤原子的影响:卤原子离去的难易,对E1反应的影响比E2反应大,好的离去基团更有利于E1 3. 进攻试剂的影响:对E1的反应速率无影响,碱性越强或浓度越大,越有利于E2反应 4. 溶剂极性的影响:溶剂的性质对E1和E2反应均有影响,增加溶剂的极性将有利于E1
4.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1.烷基结构的影响 2. 进攻试剂的影响 (1) 亲核性强的试剂有利于取代反应;碱性强的试剂有利于消除反应 (2) 亲核试剂对SN1反应影响不大,但对SN2反应影响很大。其一般规律是:亲核试剂的亲核能力↑,对SN2反应有利。试剂的亲核性↑,碱性↓, 对SN2反应有利。试剂的亲核性↓,碱性↑,对E2反应有利。 (3) 试剂的体积↑,不利于对α-C的进攻,故对消除反应有利 (4) 试剂的浓度↑,对SN2、 E2都有利
3. 溶剂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有利于过渡状态电荷增加的反应,即对SN1、E1反 应有利。因为极性↑,溶剂化作用↑,有利于C―X键的解离 溶剂的极性↑,对电荷分散的反应不利,即对SN2、E2反应均不利,但对E2反应更不利。因为在E2反应中,过渡状态的电荷分散程度更大 4. 反应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对SN反应和E反应均有利,但对E反应更有利。因为消除反应需要拉长C ―H键,形成过渡状态所需的活化能较大
三. 酚 1.结构,分类,命名 (1).结构 p,π-共轭 (2).分类
(3).命名 简单的酚以酚作为母体,在母体之前按“次序规则”惯以 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和名称;多元酚用邻、对、间标明. 复杂的酚,以烃为母体,羟基作取代基,还有许多用俗名.
2.物理性质与光谱 多为固体. 熔沸点高于同分子量的烃. 微溶于水,苯酚溶解度为9.加热时无限溶. 有毒,可杀菌. • 酚的O—H伸缩振动在3640-3600cm-1区域显示一强而宽的吸收峰,邻苯二酚有一千3618cm-1和3570 cm-1峰, C—O伸缩振动吸收峰出现在1200 cm-1处,为一宽而强的吸收峰。 • NMR谱,酚羟基质子δ值出现在 4.5~8 的范围内,单体4.5
3.化学性质 (1).酸性 苯酚pKa: 9.96. H2CO3: pKa=6.35
(2).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 凡是有烯醇式结构的化合物与三氯化铁都有显色反应 • 间苯二酚,间甲苯酚: 兰紫色. • 对甲苯酚,1,3,5-苯三酚,邻苯二酚: 绿色. • 对苯二酚:喑绿色. 连苯三酚,α-萘酚: 红色. • 硝基苯酚,间(对)羟基苯甲酸不反应.
(4).取代反应 a.卤化
c. 亚硝化 d. 磺化
(7). Friedel-Crafts 反应 酚容易进行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产物以对位 异构体为主。若对位有取代基则烷基进入邻位 抗氧剂和食品防腐剂
付氏反应中酰基化反应 酰基化反应进行得很慢,需升高温度
(8). Kolbe-Schmitt 反应 酚钠(或钾)与二氧化碳在加热加压下作用生成酚酸的反应,称为 Kolbe-Schmitt 反应.受热力学控制的平衡反应,温度较低时有利于 生成邻位异构体,温度较高时有利于生成对位异构体.
(9).甲醛缩合 - 酚醛树脂及环芳烃 过量的苯酚与甲醛在酸性介质中反应,最后得到线型缩合产物,它 受热熔化,称为热塑性酚醛树脂。 若苯酚与过量的甲醛在碱性介质中 反应时,则可得到线型直至体型结构缩合物,称为热固性酚醛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