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k likes | 1.82k Views
Chapter 29-30 The Monetary System and Inflation. 貨幣與通貨膨脹. 前言. 到 餐館 用餐 , 滿足了胃口 , 同時必須 付金錢給餐館當報酬 , 支付的方式:可能是給現金、支票、或刷信用卡。 為何餐館願意收你支付的現金當報酬呢 ? 因為他可以用這些鈔票去買他想要的商品或勞務。 用鈔票交易在現代經濟活動 當中 極為普遍 , 即使鈔票本身並沒有任何價值 , 但人們願意接受它 , 是因為確信可以用它去換得商品與勞務 , 若不是如此 , 用鈔票換商品勞務就不可能。. 前言.
E N D
前言 • 到餐館用餐, 滿足了胃口,同時必須付金錢給餐館當報酬,支付的方式:可能是給現金、支票、或刷信用卡。 • 為何餐館願意收你支付的現金當報酬呢?因為他可以用這些鈔票去買他想要的商品或勞務。 • 用鈔票交易在現代經濟活動當中極為普遍,即使鈔票本身並沒有任何價值,但人們願意接受它,是因為確信可以用它去換得商品與勞務,若不是如此,用鈔票換商品勞務就不可能。
前言 • 社會大眾普遍願意接受以鈔票為交易媒介時,鈔票才有價值。 • 人類使用貨幣當交易支付的工具,是一項重要的文明演進,如果買賣不能以貨幣為媒介,則交易是以物易物( barter),用物品換物品,則交易不易達成, • 必須慾望雙重吻合才行。
前言 • 貨幣的存在使得交易變得容易,貨幣在一個經濟體系流通,可以促進交易,如此每個人都可以專業生從事一項生產活動,無須自給自足,可以提升人們的生活水準。 • 現在的物價水準跟40、50年前差異極大,同樣的商品價格很明顯的增加,不只是特定商品而是所有商品的價格普遍的都上升,換言之有通貨膨脹的現象產生。
前言 • 美國過去的70年,平均每年通貨膨脹率4%,經過70年,物價平均漲了16倍。 • 通貨膨脹並非必然的,甚至有可能通貨緊縮,在美國1896年的物價與1880年相比,降低了23%。 • 通貨膨脹率不高時,對一國經濟的影響不大,但若通貨膨脹太高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前言 • 嚴重的通貨膨脹又稱為惡性通貨膨脹。 • 德國在1921年1月一份報紙0.3元,到了1923年一份報紙暴漲到7千萬元,是個典型的惡性通貨膨脹的例子。 • 為何會造成高通貨膨脹,本章試圖由貨幣數量學說回答該問題,數量學說是由19世紀哲學家Hume 提出,而近代的Friedman 發揚光大。
前言 • 首先檢視貨幣在一個經濟體系所扮演的角色,討論貨幣的定義、種類、銀行體系如何協助創造貨幣供給、政府如何控制一國的貨幣供給數量。 • 再分析貨幣供給數量的改變如何影響一國的通貨膨脹、利率、生產、就業等總體經濟變數。
前言 • 本章分析的架構 1 貨幣的意義 2 銀行與貨幣供給 3 中央銀行 4 通貨膨脹的古典理論 5 通貨膨脹的代價
貨幣的意義 • 何謂貨幣? • 某人很有錢,有錢可以買很多的商品與勞務,則此時錢是指財富。 • 但經濟學所定義的貨幣是指:一個經濟體系中普遍被人們用來向他人購買商品與勞務的資產。
貨幣的意義 • 現金是貨幣,因為可以用它來買商品與勞務,但財富未必就是貨幣,財富要能買東西之前必須變現。簡言之,貨幣是被普遍接受為交易媒介的資產(或財富),並非所以有資產都可以稱為貨幣。
貨幣的功能 • 貨幣有三種主要的功能:交易媒介、會計記帳單位、價值儲存。 • 貨幣之異於其他資產,例如,股票、債券、房地產、藝術品、棒球卡等,是因為它同時具有這三項功能。
貨幣的功能 • 交易媒介:買方於購買商品與勞務時付給賣方的支付工具(item)。有交易媒介交易才容易達成。貨幣是指大眾都願意接受當交易支付工具的資產,交易媒介是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 會計記帳單位:有了貨幣商品定價以貨幣數量表示之,則一種商品只須一種定價,以物易物則一種商品必須有多種不同定價。以貨幣為記帳單位,盈虧一目了然,以物易物則不易得知。
貨幣的功能 • 價值儲存:是指可以讓人們把現在購買力轉換為未來購買力的工具,當人們賣商品得到貨幣之後,可以把它儲存以後再用來買商品與勞務。所有的類型的資產都有此一功能,貨幣只是資產的一種。財富(wealth)是在衡量儲存價值的總數,貨幣是其中之一。
貨幣的功能 • 不同的資產有不同的流動性, • 流動性是指一項資產可以用來當交易媒介方便性, • 貨幣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 • 雖然貨幣流動性大,但並非儲存價值在完善的工具,因為如果物價上漲,則貨幣的購買力會下降。一般社會大眾為了日常交易會持有一定數量的貨幣,但不會把所有財富都以貨幣的方式持有。
貨幣的種類 • 貨幣本身除了當交易媒介之外還有其他實質功能,則稱之為商品貨幣,例如古代的金幣、銀幣,現代的香煙等。 • 貨幣本身除了當交易媒介之外沒有其他任何的實質功能,則稱之為強制貨幣,例如紙鈔。強制貨幣是因政府法律規定其為交易媒介,所以才成為貨幣。 • 現代經濟社會幾乎都使用強制貨幣。
美國經濟體系中的貨幣 • 一個經濟體系裡流通的貨幣數量稱之為貨幣存量(money stock),其對於許多經濟變數的影響甚鉅。 • 何謂貨幣數量?貨幣數量如何衡量? • 貨幣是交易的媒介,貨幣數量可依流動性之大小來區分, • 貨幣數量只計算流動性大的交易媒介,則此貨幣數量稱之為M1,
美國經濟體系中的貨幣 • 若把流動性較低者也納入,則該貨幣數量稱之為M2。 • 因為各國金融環境不一,所以M1的項目也不盡相同,但大同小異,主要的有: • 通貨+支票存款+活期儲蓄存款+活期存款。 • M2主要有:M1+定期儲蓄存款+定期存款。
美國經濟體系中的貨幣 • 通貨是指社會大眾所持有的紙鈔、硬幣等之數量,通貨是最被廣為接受的交易媒介,流動性最強。 •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廣為接受的交易媒介,例如支票存款,只要簽發支票就如同現金一般。 • 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要轉換為現金(或轉帳、簽信用卡)很容易,也是流動性大的交易媒介,把這些也容易當作交易媒介的貨幣歸納統稱為M1。
美國經濟體系中的貨幣 • 定期存款不能直接轉帳、支付信用卡,但若進行一些必要的手續之後,也可以成為交易媒介,但流動性低。 • 把上述流動性高與低的交易媒介都視為貨幣數量,該貨幣存量則稱之為M2。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美國的中央銀行 • 貨幣對現代經濟體系極為重要,所以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專責機構負責管理該國的貨幣數量,一般稱之為中央銀行(central bank )。 • 各國央行的稱呼不一: • 美國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為FED、英國為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 日本為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 • FED 除了負責管理美國的銀行體系之外,還要負責控制美國的貨幣供給數量。
FED的組織 • 在1907年美國接連發生銀行倒閉事件之後,美國國會深感必須有專責機構來管理銀行,於是在1914正式成立FED由聯邦理事會負責運作。 • 理事會有7位理事,由總統任命任期14年,設主席一人任期四年,現任為葉倫(Janet Yellen)。FED主席是極為重要的職位。 • 聯邦準備體系是由聯準會以及12家區域聯邦銀行所組成,這些地方聯邦銀行之總裁由董事會選出,其董事大多來自當地銀行界或工商界。
FED的組織 • FED 有兩項重要的任務: • 第一項是檢查並監督銀行,以確保銀行體系正常運作。FED同時也是一般銀行的銀行,當一般銀行缺乏資金時,可以向FED借款,所以是資金供應的最後依靠者。 • 第二項任務是控制貨幣數量,負責制定執行美國的貨幣政策。FED貨幣政策是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負責,該委員會每6週集會一次,討論貨幣政策。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簡稱 FOMC) • 是由7位聯邦理事與5位區域聯邦銀行總裁(12位輪選5位)所組成, • 12位區域聯邦銀行總裁都參加會議,但只有5位有表決權﹔其中,紐約聯邦銀行的總裁是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常任委員。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 介紹公開市場操作制度:買進賣出政府公債以影響貨幣供給數量。 • FED 的地位重要,因為她要決定美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影響深遠。
銀行與貨幣供給 • 先前介紹的貨幣的意義、FOMC如何影響貨幣供給等,但在。貨幣體系之中, 銀行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 貨幣數量包含通貨與活期存款,其中活期存款是由銀行體系所創造的,所以銀行的行為會影響貨幣的數量,本節探討銀行如何影響貨幣供給,以及他們如何使得FED控制貨幣供給更為複雜。
完全準備之銀行體系 • 準備(reserve):銀行把存款戶的存款保留著而沒有放款出去之數額。 • 完全準備制度是指銀行不能把任何的存款貸放出去,意謂銀行只是替存款戶保管現金而已,如此銀行無法創造存款貨幣。 • 假設一個國家採取完全準備制度, 則銀行無法影響貨幣供給。
完全準備之銀行體系 • 在完全準備制度之下 • 存款者把通貨存入銀行帳戶,此時存款貨幣增加, • 但社會大眾所持有的通貨同數額的減少, • 且銀行不能放款,所以貨幣數量一增一減,最後結果不增不減。 • 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同時也讓大眾持有的通貨同額減少,故無法增加貨幣供給。舉例說明。
部份準備與銀行創造貨幣 • 現實的銀行系並非採取完全準備,而是部份準備,銀行只把存款的一定比例保留為準備,其餘則可以放款。 • 銀行的準備可區分為: • 為合乎央行最低準備要求而保留著的準備稱為法定準備 • 而多於法定準備的部分稱之為超額準備 • 銀行收到1元存款時保留當準備的金額稱為準備率(準備金額/存款金額)。
部份準備與銀行創造貨幣 • 在部份準備制度之下: • 銀行接到存款時,創造存款貨幣, • 大眾持有的通貨同額減少, • 但放款時又把一部份的通貨釋出,所以可以增加貨幣供給。 • 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同時,其負債亦同額增加,故銀行可以創貨幣供給但無法增財富。
貨幣乘數 • 藉由全體銀行體系的運作的結果,1 元的準備所創造出的存款貨幣數量大於1,則稱之為貨幣乘數(money multiplier)。 • 貨幣乘數為準備率之倒數。 • 舉例說明之。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前述已簡單說明銀行如何運作,但現代銀行體系實際之運作更複雜,且此一複雜性是造成2008-2009金融危機的關鍵。 • 在前面的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銀行吸收存款,並將存款用來放款或作為準備金。 • 而實際上,銀行不只透過吸收存款來取得金融資源,也透過發行股票或債務來取得金融資源。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銀行透過發行股票所取得的資源稱為銀行資本,銀行利用這些資源來獲取利潤。 • 銀行除了放款與保有準備金之外,還會購買金融證券,如股票與債券。 • 以下是一個更為實際的銀行資產負債表的例子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資產負債表的右邊是銀行的負債與資本 ,銀行的股東注入了50美元的資本,吸收了800美元的存款以及發行了150美元的債務。這些項目的總金額為1,000美元,並被用在資產負債表左邊的三個用途:200美元的準備金、700美元的放款,以及100美元的證券 (如公債與公司債)。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銀行根據資產的報酬與風險及相關規範,決定如何將其資源在不同的資產項目中進行配置。 • 許多企業會利用借款來支應投資所需的資金,亦即,採取槓桿操作,槓桿操作對銀行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借放款是其核心業務。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槓桿比率是指:銀行總資產/銀行的資本(股東權益), • 上述例子槓桿比是20 (=1000/50), • 亦即,銀行股東擁有1 元的資本可造就銀行20元的資產﹔當中19元是借來的融資(客戶的存款或銀行發行債券)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就如同物理的槓桿原理一般,出少許力氣就可以搬動重物,銀行槓桿操作也有類似作用。舉上述數據為例: • 假設銀行的資產價值因其所持有的證券其價格上漲而增加5%, • 則銀行的資產價值由原先的1,000美元上升為1,050美元,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由於銀行的存款與債務金額之總和不變,仍為950美元, • 所以銀行資本由原先的50美元增加為100美元。 • 當槓桿比率是20時,銀行的資產價值增加5%會使其股東權益增加100%。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當銀行的資產價值下跌時,也會有相同的擴大效應。 • 假設銀行的某個房貸戶還不出房貸,而使銀行的資產價值下跌5%,成為950美元。 • 由於銀行的存戶與債權人,相較於銀行的股東,有優先請求權,所以銀行的股東權益降為零。 • 當槓桿比率是20時,銀行的資產價值下跌5%會使其股東權益下跌100%。 • 如果銀行的資產價值下跌超過5%,則銀行變成無償債能力,亦即,銀行無法全額給付存款與債務。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銀行的監理機關會要求銀行保有一定金額的資本。此一應有資本之規定的目的在於保證銀行能全額給付存款 。 • 銀行被要求的資本金額決定於銀行所持有的資產種類。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如果銀行所持有的資產其安全性高 (如政府公債) ,則銀行被要求的資本金額就比較低。 • 如果銀行所持有的資產其風險性高 (如次級房貸或現金卡債權),則銀行被要求的資本金額就比較高。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在2008-2009年許多銀行發現,在其一些資產 (特別是抵押債權和以抵押債權支撐的證券) 發生虧損時,其資本不足,進而迫使銀行必須減少放款,此一現象有時稱為信用危機 (credit crunch)。 • 銀行減少放款最後造成經濟率退 。
銀行資本槓桿與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 • 為解決信用危機這個問題,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通力合作,共挹注數以百億美元計的資金到銀行體系,以增加銀行的資本金額,讓銀行的放款能回復到正常水準(在2009年下半年)。
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數量的工具 • 中央銀行可以使用的工具包括兩類: • 一類為影響銀行體系的準備金數量, • 另一類為影響存款準備率,從而影響貨幣乘數。
央行如何影響銀行準備數量 • 央行改變貨幣供給的第一種方法是改變準備金數量,可以藉由買賣債券的公開市場操作或藉由借錢給銀行(或兩種方式並行) 來改變銀行體系的準備金數量。
央行如何影響銀行準備數量 • 公開市場操作: • 當央行買或賣政府公債時,稱之為進行公開市場操作。 • 如果央行要增加貨幣供給,則可以買進債券市場買進債券,央行買進債券後,其所支付的錢就會流入經濟體系。 • 這些錢有一部分成為社會大眾持有的通貨,有一部分則被存到銀行。這些存款再透過銀行的放款,可以創造出更多的貨幣。
央行如何影響銀行準備數量 • 因此當央行買進債券時,整個銀行體系的準備金會增加,從而可以使貨幣供給增加。 • 如果央行要減少貨幣供給,則做法正好相反:它賣出它所持有的債券。 • 公開市場操作很容易執行,而央行可以在任何一天利用公開市場操作來改變貨幣供給,且變動的金額可大可小。因此,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最常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
央行如何影響銀行準備數量 • 央行借錢給銀行 • 央行也可以透過借錢給銀行來增加準備金數量。當銀行準備金不足時,可以向聯邦準備借錢以補足應提準備。 • 銀行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向央行借錢。傳統上,銀行向聯邦準備的貼現窗口借錢,其所付的利率稱為貼現率。當央行借錢給銀行時,整個銀行體系的準備金會增加,而這些新增加的準備金可以讓銀行創造出更多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