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Capital Punishment

Capital Punishment. 道德推理 第十二週講綱. 壹、前言. 一、兩種爭論  (1) 取消死刑:不能殺人、尊重生命的神聖性、尊重人的尊嚴  (2) 維持死刑:懲罰罪犯、給予謀殺者應有的懲罰、一命還一命、用終極懲罰阻止終極犯罪(謀殺) 二、共同接受的基本原則:不殺人、尊敬人的尊嚴、處罰犯罪者. 壹、前言. 三、差異:對這些原則的解釋不同  (1) 維持死刑者:謀殺者的罪行大恐怖,只有死刑才是合適的懲罰。  (2) 取消死刑者:無辜者被處死、執行不力使受刑

Download Presentation

Capital Punishmen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apital Punishment 道德推理 第十二週講綱

  2. 壹、前言 一、兩種爭論  (1) 取消死刑:不能殺人、尊重生命的神聖性、尊重人的尊嚴  (2) 維持死刑:懲罰罪犯、給予謀殺者應有的懲罰、一命還一命、用終極懲罰阻止終極犯罪(謀殺) 二、共同接受的基本原則:不殺人、尊敬人的尊嚴、處罰犯罪者

  3. 壹、前言 三、差異:對這些原則的解釋不同  (1) 維持死刑者:謀殺者的罪行大恐怖,只有死刑才是合適的懲罰。  (2) 取消死刑者:無辜者被處死、執行不力使受刑 者遭折磨、對窮人 和少數族群被高比 例判處死刑的質疑

  4. 貳、議題背景 一、名詞定義 (1) 懲罰:對違法者施加的痛苦或傷害,這是由社會賦予的合法制裁,因為被懲罰者破壞社會正式的規範。 (2) 死刑:處決被官方判決犯有嚴重罪行的人。

  5. 貳、議題背景 二、有關死刑的資料  (1) 西方社會自古即有這樣的刑罰,判處死刑的罪行包括:強暴、謀殺、偷馬賊、綁架、叛國、間諜、褻瀆神明、巫術。  (2) 執行的方式包括:古代和中世紀的釘十字架、分屍、燒死、刺死,以及最近兩百年的絞刑、毒氣、電刑、注射。  (3) 21世紀的美國有38州維持對謀殺犯判處死刑,致命的注射是主要的執行方式。

  6. 貳、議題背景  (4) 2003年12月,美國有3374人在死刑名單中,65人被處決,其中41個白人,20個黑人,3個西班牙裔,1名原住民。死刑名單中加州最多,有629名,德州453名,賓州230人。  (5) 有12州及哥倫比亞特區沒有死刑。  (6) 在美國,死刑的執行在過去幾十年有些變化,在1930-1970年代,從最高200人降到1976年的0人,但是1977-1999又從1人升到98人;而2004年又降到59人。

  7. 貳、議題背景  (7) 過去十年死刑執行人數逐漸下降,和公共支持對謀殺犯判死刑的主張同步。根據蓋洛普民調,1994和2004年之間,美國人支持謀殺犯判死刑的比例在64-80%。  (8) 其它大部分國家(121)都正式取消死刑,或停止使用,加拿大、墨西哥以所有的西歐國家都在這個行列。仍然75個國家和地區維持死刑。2004年全世界執行死刑有90%左右是在中國,據估計中國至少處決3400人。

  8. 貳、議題背景  (9) 死刑的使用在美國受到幾個指標性判決的影響,1972年最高法院對一個案例宣佈違憲,理由不是死刑本身違憲,而是目前在行政上的方式違憲,因為陪審團在缺乏法律指引的情況下,任意裁定死罪。全國因此停止執行死刑。  (10) 許多州因此修改法令,有些州通法律只針對特殊的重大罪行強制判處死刑,但是在1976年,最高法院判決強制性死刑違憲。有些州設計判決指引,提供給法官和陪審團思考是否給予死刑,而最高法院稱這樣的做法合憲。這等於死刑又恢復。

  9. 貳、議題背景  (11) 最近法院禁止對特殊的犯罪者處死,譬如對智障者、十八歲以下者。  (12) 一個重要的法律傳統是區分死刑的類別:一級謀殺、二級謀殺和殺人。一級謀殺有幾個要件:(a) 預謀;(b) 重大犯行,如携械搶刼、綁票或強暴;(c) 涉及特殊情境,如造成許多人死亡,或造成兒童或警察的死亡。二級謀殺是沒有預謀,但有某種程度的意圖。純粹殺人行為則沒有預謀和意圖,譬如酒醉或情緒高亢的殺人。通常只有一級謀殺會被判死刑。

  10. 參、道德理論 一、結果論:支持和反對死刑的論證 (一)論證1 1.支持死刑  (1) 避免再犯罪:無期徒刑者會殺害其他犯人和警衛,或越獄而危及社會。  (2) 嚇阻作用:使潛在的罪犯怯步,J. S. Mill認為死刑是最有效的犯罪嚇阻手段

  11. 參、道德理論 2.反對死刑  (1) 死刑能避免殺人、嚇阻潛在罪犯的觀點,缺乏經驗證據,即使支持死刑者都同意,有關嚇阻效果的研究是衝突的或不具決定性的。  (2) 進行這類研究的主要困難在於:許多變數需要控制,才能得到可靠的結果。即使社會科學家可以找兩個幾乎相似的區域,一個有死刑,另一個沒有,藉以比較謀殺發生率。但是實際上很難排除其它外在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因為謀殺率不止和刑法制度相關,也可能受到許多其它變數的影響:失業率、文化習俗、道德信仰、政治氣候、媒體效應、致命武器取得、犯罪史、所得。

  12. 參、道德理論 (二)論證2 1.支持死刑:基於普通常識  (1) 大部分人希望遠離監獄,較長的刑期對潛在罪犯的嚇阻效果較佳。  (2) 死刑具有最佳嚇阻效果,理由是: a) 大部分罪犯評估犯罪活動的利益和風險,而且越來越多人被較輕罪刑的行為吸引。 b) 事實顯示死刑具最大嚇阻作用,因為許多被判死刑的人,想盡辦法延遲判決或降到較長的刑期,而無期徒刑者不會這樣做,這表示罪犯害怕死亡甚於終身監禁。

  13. 參、道德理論 2.反對死刑 (1) 即使死刑的懲罰比終身監禁重,這並不導得它的嚇阻作用較佳,終身監禁的嚇阻效果可能和死刑一樣有效。 (2) 死刑的威脅可能促使潛在罪犯的,不是避免殺人,而是儘量不要被逮到。

  14. 參、道德理論 (三)論證3 1.支持死刑  (1) 我們的選擇是使用死刑或不使用死刑,即使我們不知道哪一種具有較佳的嚇阻作用,仍然必須選擇其中的一種。  (2) 如果我們選擇死刑,我們所冒的險是殺害謀殺犯,拯救無辜的生命;如果我們取消死刑,我們冒的險是無辜受害者的死亡,救了謀殺者的生命。  (3) 如果一定都要冒險,所冒的險最好是謀殺者的生命,而不是無辜者。  (4)因此我們最好是保留死刑,我們沒有權利為了救謀殺者一命,而讓許多未來無辜的犧牲者冒險。相反的,我們的道德義務是:冒著死刑執行可能對嚇阻犯罪無效的險。

  15. 參、道德理論  2.反對死刑   (1) 上述論證的效益計算不完整,它沒有考慮死刑可能鼓勵而非嚇阻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因為暴力犯罪者知道他們可能被判死刑時,可能採謀殺的方式避免被逮到。   (2) 死刑對社會產生的效果是:社會變得殘酷,它使得殺人在道德上和心理上似乎較能接受,因此處決人可能造成的傷害大於好處。

  16. 參、道德理論 (四)論證4 1.反對死刑   (1) 終身監禁的幸福總量大於死刑,終身監禁可以避免謀殺犯再殺人,因而提升社會福祉,而且也不會衍生死刑制度內在的缺點和痛苦。  (2) 死刑的判決耗昂貴的社會資源。

  17. 參、道德理論 2.支持死刑 (1) 有關死刑審判的成本計算不正確且不公平。 (2) 非結果論的回應:如果死刑是一個正義的懲罰,則和其成本多少並不相關。

  18. 參、道德理論 二、非結果論:支持和反對死刑的論證 (一)論證1:基於生命權的論證  1.反對死刑   (1) 訴諸基本的道德原則:死刑涉及的不是社會效益,而是危及人的價值和尊嚴。   (2) 每一個人都有生命權,即使是重犯也有,所以死刑違反他們的生命權。

  19. 參、道德理論  2.支持死刑 人確實擁有生命權,但是這個權利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它可以被較好的理由所超越。譬如:當你生命受到威脅時,道德上允許你為了自衛而殺害侵犯者。

  20. 參、道德理論 (二)論證2:基於公平或正義的論證  1.反對死刑   刑法制度本身是不正義的,有時候會處決無辜者,由於死亡是無法恢復的,處決無辜是最大的不正義,因此我們應該廢除死刑。  2.支持死刑   處決無辜的錯誤不是來自死刑制度的本質,而是刑法程序的缺失,所以該關心的是盡可能改善刑法刑程,而不是廢除死刑。

  21. 參、道德理論 (三)論證3:報應論(retributivism)  1.支持死刑   (1) 違規者應該被懲罰,懲罰應和他們罪行的嚴重程度成比例。如果違規者不被懲罰,正義沒有實現。   (2) 康德的論點:司法懲戒不是為了促進善的一個手段,而是只因為個人犯了罪,他應該得到報應。   (3) 兩種報應論:康德接受正義要求的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其他報應論者採比例制,即懲罰必須反應罪行,但不一定要相同,處理強暴犯的方式不可能讓他被強暴。

  22. 參、道德理論   (4) 報應論的基礎是對人的尊敬,人具有尊嚴及內在的價值,人本身就是目的。故意殺害無辜,是不能容忍的惡行,所以值得處以極刑。殺人一命者,就必須放棄自己的生命。   (5) 報應論也訴諸謀殺者的尊嚴和價值,康德認為,尊敬一個人,指的就是把他當成理性的行為者,能夠自由選擇及對其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公平地懲罰人(給予他們應有的報應),是承認他們是值得尊敬的負責任的人。因此死刑不是對人的尊嚴的冒犯,而是肯認。

  23. 參、道德理論  2.反對死刑   (1) 反對這種報應論觀點的理由通常是:這不是正義,而是報復。   (2) 但是報應論者回應:這個指控混淆報復和報應,報復是基於一個人對罪行感到憤怒、傷痛、或挫折,而給予加害者折磨,但是報應則涉及道德上的深思熟慮。

  24. 肆、道德論證 一、反對死刑的論證 1. 如果死刑對黑人歧視,則它是不正義的 2. 如果死刑是不正的的,則它應該被廢止 3. 死刑對黑人歧視 4. 因此應該廢止死刑

  25. 肆、道德論證 二、討論  (一)這是一個有效論證  (二)前提1和2是道德命題,然而3則是一個經驗命題,這個前提的內容可以改成任何一個少數族群。  (三)前提3是真的嗎?這個前提更精確的意思應該是:死刑的行政過程對黑人歧視,許多反對死刑者認為這個前提是正確的,他們認為黑人被證明犯有謀殺罪,比白人更可能被判死刑。證據是什麼?

  26. 肆、道德論證  (四)前提1也可以更明確地寫成:如果死刑的行政過程對黑人歧視,則它是不正義的。   1. 直接解讀這個命題,支持或反對雙方似乎都可以接受,很少人會否定採用偏頗的方式應用死刑是不正義的。   2. 許多反對死刑的人則有不同的解讀,他們認為,如果死刑的行政過程歧視黑人,則死刑本身就是不正義的。有些主張死刑的應用根本不可能公平,死刑行政在本質上就不正義;有些則認為死刑和死刑行政根本無法分開。   3. 反對這種解讀的人認為,反對死刑者錯失一個重要的區別:懲罰制度行政上的不正義並不導致懲罰本身的不正義。

  27. 肆、道德論證  (五)前提2也可以更清楚地表達成:如果死刑的行政是不正義的,它應該被廢止。   1. 這個命題也會產生和前提1一樣的模糊性,反對死刑者認為,死刑在應用上的不正義等於是對死刑本身的一個指控,所以死刑應該廢止。   2. 不同意這種解讀的人,可以提出和前提1一樣的論證。

  28. 肆、道德論證 三、修正過後的論證 1. 如果死刑的行政對黑人歧視,則它是不正義的 2. 如果死刑的行政是不正義的,則它應該被廢止 3. 死刑的行政對黑人歧視 4. 因此死刑應該被廢止

  29. 肆、道德論證 四、討論  (一)這個論證的關鍵在於:死刑制度的不正義是否等同於死刑本身的不正義,如果反對死刑者能證明這一點,這個論證更可能成立。  (二)支持死刑者可以同意死刑的應用對黑人歧視,這種差別待遇是不正義的,應該修正或取消,但他們仍然相信死刑是道德上可以允許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