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第 9 章 IT 新应用展望

第 9 章 IT 新应用展望. 本章内容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IT 应用大视角 IT 发展展望. 大学 IT (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9.1 信息采集技术. 9.1.1 传感器 9.1.2 传感器的应用 9.1.3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9.1.4 物联网世界. 大学 IT (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9.1.1 传感器. 美国仪器仪表协会 :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变换为有用信号的一种装置。 它包括敏感元件、变换电路以及把这些元件和电路组合在一起的机构。 ”. 9.1.1 传感器.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9 章 IT 新应用展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9章 IT新应用展望 本章内容 信息采集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 IT应用大视角 IT发展展望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 9.1 信息采集技术 9.1.1 传感器 9.1.2 传感器的应用 9.1.3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9.1.4 物联网世界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 9.1.1 传感器 美国仪器仪表协会: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变换为有用信号的一种装置。它包括敏感元件、变换电路以及把这些元件和电路组合在一起的机构。”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 9.1.1 传感器 1.CCD图像传感器 CCD图像传感器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新型器件,基本结构是一种密排的MOS电容器,能够存储由入射光在CCD像敏单元激发出的光信息电荷,并能在适当相序的时钟脉冲驱动下,把存储的电荷以电荷包的形式定向传输转移,实现自动扫描,完成从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可在电视屏幕上将电信号复原成物体的可见光像,也可以将电信号存储在磁带机内或输入计算机,进行图像增强、识别、存储等处理。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5. 9.1.1 传感器 2.红外温度传感器 红外温度传感器红外温度传感器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和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是将目标物体辐射出的红外能量汇聚起来,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再经过运算处理电路后,换算转变为被测目标的线性的温度信号值,以便实现进一步的信号处理及控制。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6. 9.1.1 传感器 3.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研制而成的传感器。超声波是一种振动频率高于声波的机械波,是由换能晶片在电压的激励下发生振动产生的,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特别是方向性好。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7. 9.1.2 传感器的应用 传感器的应用领域涉及机械制造、工业过程控制、汽车电子产品、通信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专用设备等。就世界范围而言,目前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市场的需求,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前景看好的是通信市场。 • 主要应用领域: • 汽车工业 • 工业自动化 • 通信电子产品 • 消费电子产品 • 专用设备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8. 9.1.3 传感器的发展方向 传感器产业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它以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和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瞩目。那些高精度、快响应、高可靠性、宽温度范围、微型化、微功耗及无源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传感器将成为未来市场中的宠儿。 发展方向: •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探讨新理论来发展传感器 • 数字式传感器 • 使用激光、微波和红外等技术 • 发展“传像”技术 • 发展仿生传感器 • 优先开发新的领域和原理,生产出优良的敏感元件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9. 9.1.4 物联网世界 传感器技术是信息采集的核心技术,而互联网是信息传输的最有效手段,如果将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紧密结合,就可以有效地适应目前的信息全球化潮流。于是,物联网概念应运而生。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0. 9.1.4 物联网世界 •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 •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 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 介绍内容: • RFID技术 •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 物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 • 物联网的应用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1. 9.1.4 物联网世界 • 1. RFID技术介绍 •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 • 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 • RFID由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组成。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2. 9.1.4 物联网世界 2.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作为信息与通信领域的技术革命,物联网是建立在牢固的技术进步和正在积极实现的网络普遍性基础之上的。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支撑技术主要有四项:无线射频(RFID)技术,用于数据加工与传递;无线传感器技术,获取物理状态变动的信息,架起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嵌入式智能技术,物体具备被感知和识别功能;纳米技术,使微小的物体也能连接到网络中。RFID处在物联网的最前端,是构成物联网的最关键技术。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3. 9.1.4 物联网世界 3. 物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 2009年10月5日,在ITU World 2009(世界电信展)上,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指出,物联网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4. 9.1.4 物联网世界 4. 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实现所有网络的融合、资源的共享、应用的互通以及终端的互联,并把所有信息服务综合在一起。 目前世界物联网应用都还处在信息采集的初级阶段,将来要走向物物互联、无处不在的感知,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效率,还有很多技术及产业瓶颈要克服。 但实际上,国内运营商已经推出了射频支付、远程抄表、家庭安全监控等应用,这已经是物联网的一个初级表现。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5. 9.2 信息传输技术 为了实现复杂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需要各传感器与计算机之间以及各计算机之间的传输。信息传输主要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其中有线传输以光纤通信技术为典型代表;近距离无线传输以红外技术、蓝牙技术为典型代表,远距离无线传输则以卫星通信为主。 9.2.1 光纤通信原理 9.2.2 红外和蓝牙 9.2.3 卫星通信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6. 9.2.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为光源,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进行通信。光纤通信系统一般由计算机、光端机和光中继器等组成,如图9-4所示。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7. 9.2.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通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光传输技术 • 光纤接入技术 • 光网络的新技术演进 • 光纤器件技术发展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8. 9.2.1 光纤通信原理 1. 光传输技术 超大容量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基本特征,目前商用的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已经实现1 600 Gb/s容量(160波、每波道速率10 Gb/s)、3 000 km超长距离传输,并可进一步扩展传输光纤的可用带宽。随着光纤制造技术的进步和激光源制造技术的发展,可用于光通信的波长带已经由最常用的C波带发展到L波带、S波带乃至全波段。压缩相邻光波长之间的间隔,如大容量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相邻波长间的间隔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经历了由200 GHz、100 GHz、50 GHz乃至25 GHz的演变,每前进一步系统可容纳的波长数就可以增加一倍。单波长传输速率不断提高,如电时分复用的速率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从155 Mb/s发展到10 Gb/s乃至40 Gb/s。采用ULH(超长距离)技术,延长无再生中继距离。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19. 9.2.1 光纤通信原理 2. 光纤接入技术 现在的接入技术手段,如DSL(Digital Subscriber Loop,数字用户环路)系统、HFC(Hybrid Fiber Coaxia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系统、以太网接入系统和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都基于铜缆或微波频段的接入,受到传输媒质、无线频谱和技术体制的先天限制,不能从根本上最终解决用户的宽带接入需求。光纤接入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汇聚层,而应用到接入终端,即光纤到户(FTTH)是发展目标。可以分为有源光纤接入和无源光纤接入两类。有源光纤接入类似铜线以太网的接入技术,而无源接入主要有采用ATM技术的APON和采用以太网技术的EPON以及采用GFP封装的GPON,统称为xPON。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 9.2.1 光纤通信原理 3. 光网络的新技术演进 今后十年,光网络技术仍然是以现在已有的技术为出发点。光网络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硬技术实现上是全光网,在软技术实现上是智能网。全光网的发展,包括光纤放大器与光纤激光器、光纤光栅光子器件、光子回路和全光纤集成等。在这方面,很多进展取决于光器件的进展。在具备了波分复用能力之后,光传送网络第一次拥有了在光层直接交叉组网的能力。ASON(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自动交换光网络)的核心就是本身具备的智能性,第一次在光网络中实现了光信道建立的智能性。即ASON在不需要人为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可以依据控制面的功能,按用户的请求来建立一条符合用户需求的光通道。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1. 9.2.1 光纤通信原理 4. 光纤器件技术发展 光纤网络体系是未来光通信的主流发展方向,而光网络技术目前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纤器件技术的发展。器件发展主要有:支持智能化的光可变换器件,包括可调谐光源、可调谐光滤波器、全光波长转换器和光可变衰减器等;支持全光网实现的平面光波导技术;新一代的光电子材料——光子晶体及其光子晶体光纤(PCF)。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2. 9.2.2 红外和蓝牙 1. 红外通信技术 红外通信技术是一种适合于低成本、跨平台、点对点的高速数据连接,尤其是嵌入式系统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红外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和结构紧凑的特点,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通过红外接口,各类移动设备可以自由地进行数据交换。 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适合应用在需要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传输速率最快可达 • 16 Mb/s。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3. 9.2.2 红外和蓝牙 2. 蓝牙(Bluetooth)技术 蓝牙(Bluetooth)技术是一种支持点到点、点到多点的话音、数据业务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技术是作为一种“电缆替代”技术提出来的,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化成了一种个人信息网络的技术。它将内嵌蓝牙芯片的设备互联起来,提供话音和数据的接入服务,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处理。蓝牙主要针对三类应用:话音/数据的接入、外围设备互联和个人局域网。话音/数据的接入是将一台计算设备通过安全的无线链路连接到一个通信设备,完成与广域通信网络的互联;外围设备互联是指将各种外设通过蓝牙链路连接到主机;个人局域网的主要应用是个人网络和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4. 9.2.2 红外和蓝牙 • 蓝牙(Bluetooth)技术的特点 (1)芯片价格持续下降 (2)芯片越来越小巧 (3)向单芯片方向发展。 (5)与其他技术共存。 (6)众多操作系统支持蓝牙。 (7)干扰问题的解决。 (8)支持漫游功能。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5. 9.2.3 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模式是一个一对多的网络结构模式,图9-5所示为卫星通信的星形网络连接示意图。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 卫星通信的主要优点:通信范围大,只要卫星发射的波束覆盖的范围均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 卫星通信的缺点:由于两地球站之间的电磁波传播距离最小为7 200 km,信号到达有延迟;10 GHz以上频带受降雨雪的影响;天线受太阳噪声的影响。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6. 9.3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信息处理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称为原始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整理和编制等,使其具有可用性。信息处理的类型很多,如图像信息处理、声音信息处理、指纹识别和自动翻译等,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9.3.1 数字图像处理 9.3.2 声音信息处理 9.3.4 电子指纹 9.3.4 自动翻译 9.3.5 模式识别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7. 9.3.1 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早期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输入的是低质量的图像,输出的是改善质量后的图像。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有图像增强、复原、编码、压缩等。 •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图像处理的主要应用领域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8. 9.3.1 数字图像处理 1.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数字图像处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图像变换、图像编码压缩、图像增强和复原、图像分割、图像描述、图像分类(识别)等。数字图像处理有再现性好、处理精度高、适用面宽和灵活性高等优点。 例如,通过CCD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信息送入计算机后,计算机可采用相应的图像处理算法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如图像变换、图像编码压缩、图像增强和复原、图像分割和图像分类(识别)等。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9. 9.3.1 数字图像处理 2. 图像处理的主要应用领域 • 航天和航空技术方面的应用 • 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应用 • 通信工程方面的应用 • 工业和工程方面的应用 • 军事、公安方面的应用 • 文化艺术方面的应用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0. 9.3.2 声音信息处理 声音是除文字、图形之外表达信息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所有声音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音频文件的形式存储的。音频文件通常分为两类:声音文件和MIDI文件。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1. 9.3.3 电子指纹 基于指纹的多样性特征和不可复制性,每个指纹都具有唯一性,利用指纹进行身份认证,可完全杜绝钥匙、IC卡被盗用,密码被破解等导致的他人非法进入现象。 指纹识别分为四个阶段: 读取指纹、提取特征、保存数据和比对确认。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2. 9.3.4 自动翻译 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机器代替人从事翻译工作,为最终消除人类交流障碍打开了希望之门。这个思路可以追溯到1945年,当时信息论的先驱Warren Weaver就认为语言的翻译过程可以抽象成编码和解码过程,这种思想其实就是机器翻译的基石,并提出了机器翻译的可计算性。 自动翻译技术的一个分支就是着手把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相结合,进行直接的口语翻译,这方面的研究首先起源于对语音识别技术的研究。 在有明确限定的领域中,语音识别技术一般能取得比较高的准确率。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3. 9.3.5 模式识别 所谓模式识别,通俗一点讲就是机器识别、计算机识别或机器自动识别。在这里是针对让计算机来判断事物而提出的,如检测病理切片、文字识别、话语识别、图像中物体识别等。模式识别研究的内容是使机器能做以前只能由人类才能做的事,具备人所具有的、对各种事物与现象进行分析、描述与判断的部分能力。 典型的模式识别系统由图9-8所示的结构框图组成,一般由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选择、分类决策及分类器设计五部分组成。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4. 9.4 IT应用大视角 9.4.1 导航与卫星定位技术 9.4.2 3S技术 9.4.3 智能机器人 9.4.4 智能大厦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5. 9.4.1 导航与卫星定位技术 1.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组成 卫星导航定位是指利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来完成对地球各种目标的定位、导航、监测和管理。 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GPS 欧洲:Galileo系统 俄罗斯:GLONASS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6. 9.4.1 导航与卫星定位技术 2.卫星导航的应用 卫星导航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人形容它的应用只受人的想象力的限制。事实上,凡是涉及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的都与卫星导航技术息息相关。卫星导航系统最初用于军事领域,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如此,如用于核潜艇远洋定位和导弹导航等。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解决了在沙漠中定位的问题,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98%的武器都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自从1995年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向民用开放后,迅速应用到各个领域,其应用大大超出了当初人们的想象。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7. 9.4.2 3S技术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应用,称为3S技术。 1. 遥感(RS) 遥感(Remote Sensing),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人类通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能量,其中有一种人类已经认识到的形式——电磁波,并且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8. 9.4.2 3S技术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人类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为描述和处理相关地理信息而逐渐产生的软件系统。它以计算机为手段,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能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它的诞生改变了传统的数值处理信息方式,使信息处理由数值领域步入空间领域。 GIS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 GIS应用:资源清查、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宏观决策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39. 9.4.2 3S技术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经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和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科,从而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0. 9.4.3 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40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不可少的核心装备。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1. 9.4.4 智能大厦 智能大厦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与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境的建筑物。智能大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等高科技在建筑业中的重大应用。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大厦的核心系统,它运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自动测量等技术,对智能大厦内的各种分散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电梯和自动扶梯、防火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统一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信息。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2. 9.5 IT发展展望 9.5.1 3G与三网合一 9.5.2 自动驾驶 9.5.3 量子计算机 9.5.4 生物计算机 9.5.5 社会计算 9.5.6 云计算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3. 9.5.1 3G与三网合一 1. 3G主流技术及发展趋势 • 3G: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 目前国际上三大标准 • 欧洲提出的WCDMA标准 • 美国提出的CDMA 2000标准 • 我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 在第三代技术上,我国不仅首次提出了自己的标准,而且在其他两大标准的研发上,也紧跟世界步伐,骨干企业已经基本具备提供商用设备的能力。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4. 9.5.1 3G与三网合一 2. 三网合一 • 三网合一: 通信技术的新发展,它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大网络在高层业务应用上的融合。 • 三网合一的内涵: 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互联互通,业务层互相渗透交叉,应用层使用统一的协议。 • 三网合一的实质: 建成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实现网络传输、接入、交换各个层面的宽带化。 三网合一,百姓是受益者 三网合一,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三网合一,国家是倡导者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5. 9.5.2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也称自动操作,是一种不需要人为干预、能够自动检测、自动处理和自动执行的控制技术。 • 目前正在发展测试和应用的智能车辆技术分为四类 • 汽车自动防撞系统 • 辅助驾驶系统 • 事故通报系统 • 无人驾驶飞机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6. 9.5.3 量子计算机 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首次提出把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结合起来的可能性。随后,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家D.Deutsch于1985年初步阐述了量子计算机的概念,并指出量子并行处理技术会使量子计算机比传统的图灵计算机具有更强大的功能。 组成量子计算机的硬件是由一些量子器件构成的,也就是说,所用的微处理器也是一种量子器件。量子计算机的器件体积微小,其工作原理和现在的电子器件也很不一样。 • 与传统的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特点 • 量子信息的存储——量子比特 • 量子信息的运算——量子算法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7. 9.5.4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是利用DNA计算技术替代传统电子技术的新型的未来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生物计算机采用生物芯片代替由无机材料制成的硅芯片,其主要特点是:体积小,运算速度极快,存储容量特别大。 生物芯片具有低阻抗、低能耗性质,摆脱了传统半导体元件散热问题的困扰,从而克服了长期以来集成电路制作工艺复杂、电路因故障发热熔化以及功耗大等弊端。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8. 9.5.5 社会计算 1. 社会计算的定义 社会计算是一门现代计算技术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社会计算将计算转移到了网络的边界,使得个人用户只需相对较低的网络技术经验就能在社会交互活动上展现他们的创造力、贡献专业知识、共享内容、共同开发新软件、传播信息,甚至形成集体讨价还价的能力。 社会计算不是研究个体行为,而是研究群体现象。社会计算是基于计算数据模型和计算机科学以及人机工程学来分析研究人的社会行为,建立关于人在社会中各类交往和资源的应用科学。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49. 9.5.5 社会计算 2. 社会计算的研究现状 国际国内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研究。 3. 社会计算的特点及关键方法 社会计算的一个主要动机与目的就是把传统上限于语言层次和静态的知识,不管是书本上的还是社会上的、解析型的还是经验型的、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都使之数字化、网络化和动态化,用于各种复杂社会问题的建模、分析和决策支持。下面就社会计算与传统组织计算在组织、结构、范围、内容、质量、用户身份和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比较。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50. 9.5.5 社会计算 4. 社会计算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 社会计算在社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基于较复杂的企业中Web 2.0体系结构技术的使用,如企业Blog、企业Wiki、企业Agent、社会计算BEA(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新工具的面市; 一方面:在社会重大问题领域中的应用,如复杂社会系统的社会计算、复杂经济系统的社会计算、复杂生态问题的社会计算、模拟战争系统中的社会计算、人口系统的社会计算以及复杂工程系统的社会计算。 大学IT(第五版)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