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45 Views
霸凌. 指導老師: 黃光明 老師 499I0005 鄧玉婷 499I0006 謝佳臻 499I0023 劉曉蓉 499I0067 邱靖雅 499I0073 黃靖雅. 何謂霸凌 ?. 霸凌是一種 反社會行為 這些加害人成年後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 霸凌的種類包含 肢體霸凌 、 言語霸凌 、 傷害 跟 受害人有關的人士與朋友藉以孤立受害者為關係霸凌 和 非直接霸凌 4 種。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體霸凌,女生受言語霸凌或性騷擾的比例較大。
E N D
霸凌 指導老師: 黃光明 老師 499I0005 鄧玉婷 499I0006 謝佳臻 499I0023 劉曉蓉 499I0067 邱靖雅 499I0073 黃靖雅
何謂霸凌? • 霸凌是一種反社會行為 • 這些加害人成年後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 • 霸凌的種類包含肢體霸凌、言語霸凌、傷害跟受害人有關的人士與朋友藉以孤立受害者為關係霸凌和非直接霸凌4種。 •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體霸凌,女生受言語霸凌或性騷擾的比例較大。 • 霸凌對受害人造成的後遺症相當多,包括逃家、逃學、出現慢性疾病、自殺和飲食不正常等,並且會造成自尊降低、時常焦慮不安、悲觀思維與高度渴求關懷心理。 • 其中有些受害人長大後會轉變成加害人。
教育部提出霸凌的五要件有助於認識霸凌 • 1.具有欺負他人的行為。 • 2.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 • 3.造成生理或是心理上的傷害。 • 4.兩造勢力(地位)不對等。 • 5.其他經校園霸凌因應小組討論後認定者。
台灣中學師生對霸凌的定義 • 不同文化下的霸凌定義略有差異,如希臘的霸凌指的是勒索,葡萄牙的霸凌指的是言語及肢體,不含排擠。 • 研究發現台灣師生將霸凌定義為「在力量失衡的情況下,對身體、心理、財物、權利造成損害的惡意行為」。 • 師生對霸凌的觀點略有差異,教師較會提到重複性,學生則未提到;霸凌者自稱為非故意、只是開玩笑,教師及受凌者則視其為霸凌行為。
定義 • 校園暴力有很多類型,其中,被稱之為「霸凌」(Bully)的欺凌現象,形式包括動手動腳的「肢體霸凌」、亂取綽號、嘲笑弱勢的「語言霸凌」、排擠同儕、 散播不實謠言的「關係霸凌」,以及用身體、性別、性取向或性徵做為取笑的「性霸凌」。不論是哪一種霸凌,只要當孩子因為同儕欺負而產生不愉快、不舒服的情 緒,或是身體上的傷害,都算是遭受校園暴力。
校園霸凌中的各個角色 • 霸凌者:發動霸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 受害者:被霸凌者受到欺凌。 • 協助者:跟隨霸凌者,直接參與霸凌行動。 • 附和者:支持霸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 • 保護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制止霸凌行為。(但這樣的人通常為數不多)。 • 局外人 : 置身事外。
霸凌類型 • 肢體霸凌 - 毆打身體、搶奪財物 • 關係霸凌 - 排擠孤立、操弄人際 • 語言霸凌 - 出言恐嚇、嘲笑汙辱 • 網路霸凌 - 散佈謠言或不雅照片 • 性霸凌- 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 • 反擊型霸凌-受凌學生長期遭受欺壓之後的反擊行為。
學生霸凌行為之法律責任 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警察局少年隊
關係霸凌 • 定義: 這一類型的霸凌往往牽涉到言語的霸凌,包括排擠弱勢同儕、散播不實 謠言中傷某人等。 • 關係霸凌:最常見,容易被忽視
兒盟:學童「關係霸凌」不易察覺 受排擠大人無法掌握兒盟:學童「關係霸凌」不易察覺 受排擠大人無法掌握 • 來自和自己不一樣的「歧視」,因為身材、長相、個性、成績等原因而被排擠。
案例 • 每次小美只要成績比阿宏好,阿宏就會跟其他同學說是小美作弊的緣故,大家卻都相信了,小美覺得自己被陷害又被班上同學排擠,她想在最後一個月的小學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現在卻像是一個遙遠的夢
預防方法 • 經營正向班級氣氛: 教師最好的方法,就是經營正向的班級氣氛,讓學生感受到,在班上所有人都受到尊重,大家會包容彼此的差異,一起合作。
言語霸凌 • 定義: • 取綽號、用言語刺傷、嘲笑弱勢同儕、恐嚇威脅等。 • 運用語言刺傷或嘲笑別人,既快又刺中要害,這種方式很容易使人心理受傷。
傷害青少年 語言霸凌更甚行動霸凌 • 根據得勝者教育協會在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贊助之下,針對全國24縣市參與「得勝者課程」的一萬名國中生分層隨機抽樣顯示,青少年主要的傷害來源來自朋友及同學最高(59.20%),其次來自家庭 (17.6%)。 • 在校園霸凌行為中,主要以「語言霸凌」較嚴重,包括背後被說閒話(14.3%)、當面被指責我(10.7%)、關係霸凌(9.7%)與冷漠(9.5%),顯示青少年受語言傷害的程度與類別。
案例 • 男師排擠腦瘤生 通告全班「你有病」 • 班級有病童師生相處方式 1.老師可尋求醫師專業協助,了解學生病情、如何預防病發、病發後如何處置等 2.委婉向同學說清楚學生病情,要求同學勿嘲笑、排擠,並給予攙扶上下樓梯、幫忙打掃等協助 3.體諒病童的身心狀況,勿勉強其從事超過體能負荷的工作及劇烈運動 4.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掌握學生最新病況並給予協助
該如何解決? • 兒盟的建議 • 國小校園當中,非肢體霸凌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而調查結果也顯示,許多孩子的心目中,老師並無法妥善處理霸凌問題,這使得孩子更不願意揭露非肢體霸凌的存在。針對這樣的現象,兒盟特地提出給孩子、家長、老師與學校的「Yes—No 守則」,讓大家一同幫助霸凌與被霸凌的兒童,不再落入強弱傾軋的惡性循環當中。
小朋友Yes-No 守則 • Yes —遇到被嘲笑或欺負的情形,要溫和但堅定地拒絕對方 • Yes—遇到其他小朋友被嘲笑、排擠或欺負,應該要想辦法阻止 • Yes—打「0800-003-123 唉唷喂呀專線」 • No—不要因為身體的特徵、成績、家庭背景等原因嘲笑別人 • No—不要因為其他人都這麼做,就只好跟著做 • No—不要因為一次的求助失敗就放棄
父母Yes-No 守則 • Yes —培養孩子的正義感 • Yes —養成和孩子分享生活點滴的習慣 • Yes —培養孩子平和而堅定表達意見的能力 • Yes —與學校老師聯繫,並討論幫助孩子遠離霸凌的辦法 • No —不要言行不一 • No —不允許孩子霸凌行為 • No —不要急著責怪孩子 • No —切忌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教師Yes-No 守則 • Yes —關心學童的互動生態 • Yes —讓孩子有求助的安全感 • Yes —在課程中融入互相尊重的生命教育議題 • No —不容忍霸凌 • No —不要期待立竿見影 • No —不要把霸凌孩子抓來打罵一頓或逼他向受凌兒童道歉
學校Yes-No 守則 • Yes —將導師、家長與孩子串聯成為協助處理霸凌事件的網絡 • Yes —增加多元的課外活動 • Yes —設計霸凌處理相關團體活動 • Yes —提倡尊重有禮的校園運動 • No —不要忘記提供師及輔導老師專業訓練 • No —不忽視任何霸凌事件 • No —不要輕忽校園安全
網路霸凌案例: • 網路留言罵同學 35國中生全挨告 • 一名國中女生不滿班上的女同學,在部落格上PO文抱怨,反而被對方和其他同學在網路上留言用「不要臉」等字句羞辱,受害人心理受創,還不斷掉頭髮,女學生父母氣不過,將罵人的35名同學全都提出告訴。 • 原來楊姓女學生經常對同班同學潑水開玩笑,讓對方很困擾,上網PO文,說我真的再也無法忍受你開玩笑了,想不到楊同學竟然留言反擊,說對方不要臉、這麼醜,更誇張的是,竟然有34名的同學也跟著上網辱罵。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LPw-4ZBig4 (影片)
學生被霸凌時的徵兆 (一)學生的衣服、書本等個人物品,有所缺損時(撕痕、遺失)。 (二)學生身上有難以解釋的傷口 (割傷、瘀青) 。 (三)學生與朋友相處的時間變少。 (四)學生會害怕到學校,或是害怕走路到學,或者是害怕參加社團活動,學生上下學的路徑變得不合理,或是花更久的時間在上下學。 (五)學生對課程忽然變的沒興趣,或是表現變差,當學生回家後,常表現情緒低落之情況
家長或老師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們在學校常常打打鬧鬧,實在很難分辨是好玩還是霸凌事件呢?家長或老師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們在學校常常打打鬧鬧,實在很難分辨是好玩還是霸凌事件呢? 以下一些判斷的依據,協助大家作區別: • (一) 面部表情。打鬧時臉部表情是高興或愉悅的;霸凌時表情則是猙獰的。 • (二) 參與意願。打鬧是孩子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參與;霸凌則是被迫或是被挑釁而參加的。 • (三) 用力程度。打鬧時通常不會使盡力氣傷害他人;霸凌時則是非常激動的、失去控制的。 • (四) 角色是否轉換。打鬧時孩子們的角色可能轉變;但是霸凌通常是固定角色。 • (五)是否群聚。打鬧結束後孩子還是會一起玩;霸凌結束後則大家一哄而散。 • (六) 蓄意程度。霸凌的發生,是霸凌兒童有意傷害其他兒童。 • (七) 重複發生。霸凌現象會重複發生,而且特定的孩子可能長期受到欺壓。
反霸凌 • 協助霸凌兒童-列為高關懷之個案,與專業合作、給予更多的關懷、進行合理明確的規範、態度恩威並濟,導正其偏差之行為,以努力營造溫馨友善之校園環境為目標。 • 協助受凌兒童-鼓勵他說出心事、增強孩子的果斷力,並與專業合作。 • 協助旁觀者-培養其同理心,並給予「反霸凌」的明確訊息。 • 防治霸凌投訴專線 : 0800-200-885
參考資料: • http://163.26.191.1/~fly6871/fbl/new_page_1.htm • http://society.nhu.edu.tw/e-j/87/A6.htm • http://mail.ctps.tp.edu.tw/study/eachstudy.php?pid=231 • http://www.nownews.com/2013/03/17/91-2914720.htm •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0%A1%E5%9C%92%E9%9C%B8%E5%87%8C
參考資料: • http://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ht.php?itemid=12279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520/35029742/%25E7%2594%25B7%25E5%25B8%25AB%25E6%258E%2592%25E6%2593%25A0%25E8%2585%25A6 • http://teweb.slps.tp.edu.tw/00211/hum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