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k likes | 1.44k Views
第 12 章 消化( digestion ). 第一节 概述 在消化系统中完成 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消化道壁内腺体. 消化系统功能 消化 营养物(糖、脂肪、蛋白质) 水、电解质、维生素 分泌功能 免疫功能. 消化. 吸收. 消化: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大分子糖、 脂肪、蛋白等 --- 不能被吸收),在 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 质的过程。 2 种消化方式: 机械性消化:肌舒 / 缩 - 磨碎 - 搅拌 / 混合 - 推进
E N D
第12章 消化(digestion) 第一节 概述 在消化系统中完成 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消化道壁内腺体
消化系统功能 • 消化 • 营养物(糖、脂肪、蛋白质) • 水、电解质、维生素 • 分泌功能 • 免疫功能 消化 吸收
消化: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大分子糖、 脂肪、蛋白等---不能被吸收),在 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 质的过程。 2种消化方式: 机械性消化:肌舒/缩-磨碎-搅拌/混合-推进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酶-非吸收大分子-可吸 收小分子
吸收: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维生素、无机盐、水 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 血液+淋巴液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般生理特性: 1. 收缩、舒张迟缓:20s 2. 伸展性:(过饱,胃蠕动停止-急症) 3. 紧张性: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 4. 节律:似心肌 5. 对电刺激不敏感性。痛觉不敏(刀切) 收缩:温度高,牵拉,微量 ACH 舒张:微量肾上腺素
电生理特性: • Resting Potential (RP) • -50/-60 mV,低、不稳、波动大 • 外流:K+(为主),Cl- • 内流:Na+,Ca2+ 4个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
2. 慢波:也称为基本电节律,产生机理不清 自发、周期性产生去极化和复极化—电位波动 起搏细胞:Cajal Cell,在环形肌和纵行肌之间 (胃体、胃窦、幽门) 非神经非平滑肌细胞,是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 一个器官中:实质C(主) 间质C:起支撑,并帮助实质C完成功能的辅助细 胞,散在实质C之间(如神经元/胶质C)。 成纤维C:疏松结缔组织细胞
Diagram showing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ICC in the canine gastric antrumThe antral wall contains two layers of smooth muscle cells: the outer longitudinal muscle layer (LM) lacking ICC and the inner circular muscle layer (CM) in which individual smooth muscle cells are organized into bundles.
Cajal Muscle
交感N活动强---抑制慢波 • 副交感N活动强---增高慢波
3.AP(动作电位) • 受刺激-慢波去极化到阈电位-产生AP-收缩 • 慢波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产生AP-收缩 • iii)慢波不能直接引起收缩 iii) ii) i)
K+ out 形成 心肌AP 的主要 离子 流 Ca2+ in K+ out Na+ in K+ out K+ out 0期:去极化过程 1期:快速复极初期 2期:平台期 3期:快速复极末期 4期:静息期
形成 消化道平滑肌AP 离子 流 K+ out 多Ca2+ 少Na+ in K+ out K+ out
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液 完成食物的化学消化
神经支配 内在:复杂神经网---“肠脑” 外来:
外来 内在 内在局部环路
交感兴奋(NE):松弛,运动和分泌 ,括约肌收缩 副交感兴奋(ACH-M受体):收缩,运动和分泌 ,括约肌松弛(大小便失禁)
内分泌功能---内分泌细胞分泌 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 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肽类-又称肠胃肽 已被鉴定的有30多种
分泌细胞分类: 开放型:顶端在消化道内 ---感受化学刺激(食物成分、pH) 闭合型:不暴露于消化道内 ---感受机械、温度、组织液/血液
消化道腔 A.内分泌 B.旁分泌 C.神经分泌 D.腔分泌 E.自分泌
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 2.调节消化道的运动 3.营养 4.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 主要
第二节 口腔消化 机械消化:碎、混、吞 化学消化:淀粉酶…… 调节:非调节反射:进食 调节反射:食物色、香、味、环境(餐 厅)、语言(望梅止渴)
胃的分泌细胞: 1.外分泌细胞(有腺体,有腺导管排出结构) 贲门腺:贲门,黏液腺细胞-碱性黏液 泌酸腺:胃底和胃体部: 壁细胞-HCl,内因子(RBC生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黏液颈细胞-黏液 幽门腺:幽门部,黏液腺细胞-碱性黏液
2.内分泌细胞 G细胞,胃窦,胃泌素 D细胞,胃底、体、窦,生长抑素 ECL(肠嗜铬细胞),泌酸区,组胺
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 • pH值为0.9–1.5的无色液体 • HCl(也称胃酸),壁细胞分泌 • 游离 • 结合酸(盐酸蛋白盐) • 分泌过程:H2O解离生成H+泵入胃腔
组织间隙 壁细胞 胃腔 餐后碱潮 Na+回收
HCl的生理作用: • 激活蛋白酶原 • 食物中蛋白质变性 • 杀伤细菌 • 形成可溶性CaCl2、FeCl2, • 促进Ca2+和Fe2+小肠吸收 • 5.进入十二指肠,促进胰液,胆液,小肠液分泌
促进HCl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ACH:迷走神经释放-壁细胞上的M3受体-HCl ACH-ECL-组胺-壁细胞H2受体-HCl 胃泌素(gastrin):不仅仅促HCl分泌 刺激HCl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ACH-ECL-组胺-壁细胞H2受体-HCl 促黏膜生长,刺激胃、肠、胰的蛋白合成 胃运动、胆囊收缩、胰液+胆汁分泌
组胺(histamine): 肠嗜铬细胞分泌-壁细胞H2受体-HCl
抑制HCl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
Summary: HCl分泌调控通路 壁细胞 肠嗜铬细胞 生长抑素
HCl分泌异常 多:溃疡(碱中和治疗) 少:消化不良(餐时少饮水) (餐前汤/南方?餐后汤?)
2.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为主(少量:幽门、贲门,十二指肠近 端,黏液颈等细胞) 迷走N兴奋,进食引起分泌 被酸激活(pH:2-3.5,>5失活) 分解食物蛋白
3.黏液 粘液腺分泌,糖蛋白,0.5mm保护层 i) 润滑,免机械损伤 ii)中-弱碱性,降低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iii)高粘滞性,防H+扩散进胃壁
4.碳酸氢盐 HCO3-为H+分泌的5% 与黏液形成0.5-1mm“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防止H+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胃黏膜屏障(第二道屏障): 胃上皮细胞的顶端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防止H+向黏膜内扩散 X 胃腔
胃黏膜的破坏和损伤 酒精 阿司匹林 醋 损伤:胃溃疡(癌变),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