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843 Views
第十四章 颌位与下颌运动.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正畸科 武秀萍 博士 副教授. 第十四章 颌位与下颌运动. 本章重点: 1. 掌握三个基本颌位的定义、形成机制、特点、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 ; 2. 掌握正常合的条件 3. 掌握开闭口运动时颏部及髁突的运动特点及运动正常的标志。 4. 掌握前伸、后退及侧向咬合运动的特点 ; 5. 掌握边缘运动的特点。. 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 ICP. 定义 intercuspal position 正常标志 颞下颌关节
E N D
第十四章 颌位与下颌运动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正畸科 武秀萍 博士 副教授
第十四章 颌位与下颌运动 本章重点: • 1.掌握三个基本颌位的定义、形成机制、特点、生理意义、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 • 2.掌握正常合的条件 • 3.掌握开闭口运动时颏部及髁突的运动特点及运动正常的标志。 • 4.掌握前伸、后退及侧向咬合运动的特点; • 5.掌握边缘运动的特点。
第一节 牙尖交错位ICP • 定义 intercuspal position • 正常标志 颞下颌关节 • 咬合关系 • 特点: 牙位可变 • 正常的意义
第二节后退接触位RCP • 定义: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 1mm • 形成机制 1 窝内软组织 缓冲 • 2 韧带可让 • 3 肌肉收缩 • 意义 : 功能位 • 获取方法: 主动法 被动法
三、下颌姿势位MPP • (一 ) 定义 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 • (二 ) 特点 • (三 ) 垂直距离与合间隙 • (四) 形成机制 牵张反射 • (五) 意义 放松 休息 确定ICP
第五节 前伸颌位与侧合颌位 • 一、前伸颌位 • 1、对刃颌位 • 2、最大前伸颌位
二、侧合颌位 • 1.尖牙保护合,组牙功能合
第六节、下颌运动 • 一、下颌运动的形 式、范围及意义 (一)形式: • 1. 开闭口运动
①切道斜度 ②髁道斜度 (1) 向前、向后运动 • 2.前后运动 下颌骨向前滑动趋势 髁道、切道均为60 °
(2) 向后运动 • 髁突 向后滑动、并伴有转动向后下(1mm左右) • 上翼外肌收缩, (以稳定关节盘)
(3)、前后运动正常的标志 • 双髁动度均匀一致, 无阻碍; • 下颌无明显偏摆 • 颏部前后运动的范围: • 前伸运动约10mm, 后退运动约1mm. • 无前伸合干扰
(1) 运动特征:非对称性 • 3.侧方 运动 (2) Bennet运动 (3) Bennet角
(二)、下颌运动的范围 • 1、定义:下颌最大范围内的运动 • 2、边缘运动轨迹 矢状面 水平面 冠状面
3.自然开闭口与边缘运动比较 下颌习惯性开闭口运动中切牙矢状面投影 下颌运动轨迹三维图
4、边缘运动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1mm ICP RCP 长正中 MPP
5、重要概念 • (1)长正中 • (2)肌力闭合道 • (3)早接触
二、下颌运动的记录方法 • (1)临床直接观察法: 方便; 准确度差. • (2)机械描记 如: 哥德式弓:附件多, 影响真实可考性 • (3)χ线及光学摄影法 • (4)电子记录法 如: MKG. SGG等
本章小结: • 1.三个基本颌位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 2.正常合的条件。 • 3.开闭口运动时颏部及髁突的运动特点及运动正常的标志。 • 2、前伸、后退及侧向咬合运动及边缘运动的特点。
思考题: • 1.为什么说合与颌位的正常是口颌系统功能正常之关键? • 2.三个基本颌位的特点意义及相互关系? • 3.从形态功能考虑,正常合的表现是什么? • 4、开闭口运动时颏部及髁突的运动特点、肌肉收缩特点如何? • 5、咬合是怎样影响下颌运动的? • 6、请绘出三维下颌边缘运动轨迹图
第十五章 咀嚼 本章重点: • 1.掌握咀嚼运动的生物杠杆作用 • 2.理解并掌握咀嚼运动中生物力学相关 概念
第二节咀嚼运动 • 一、咀嚼运动的过程 • 二、咀嚼周期
四、咀嚼效率 • (一)、咀嚼效率的定义与意义 • (二)、咀嚼效率的测定 • (三)、咀嚼效率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 一、咀嚼运动的生物杠杆作用 1、三类杠杆的概念 • I类杠杆 的支点在中间,如剪刀 • Ⅱ类杠杆的重点在中间,如铡刀 • Ⅲ类杠杆的力点在中间,如镊子
下颌运动系统也可简化为一个杠杆,其支点为关节,作用力点为升颌肌附着点,重点为食物所在处,可见下颌运动系统属于Ⅲ类杠杆系统。
前牙切割运动 咀嚼运动的第Ⅲ类杠杆
后牙合运循环 咀嚼运动的第Ⅱ类杠杆
二、咀嚼运动的生物力 (一)、咀嚼运动中相关生物力的概念 • 咀嚼肌力 • 合力 • 最大合力 • 咀嚼用力 • 牙周潜力
(二)、咀嚼运动中相关生物力的特点 (三)、影响合力的因素 (四)、合力的测定 • 应变电阻式 • 压电陶瓷式
第四节咀嚼运动时牙的动度与磨耗 一、磨耗(attrition)与磨损(abrasion) 磨耗的生理意义 • 消除早接触点,使上下合面广泛接触 • 协调临床牙冠和根的比例 ,缓冲对牙周创伤 • 紧咬牙、夜磨牙、牙体发育不良 、异常咬合,牙齿过多、不均匀磨损、牙周创伤、咬合关系紊乱
本章小结: • 1.咀嚼运动的生物杠杆 • 2.总结 咀嚼运动中相关生物力学概念 思考题: • 1、咀嚼运动的生物杠杆作用? • 2、咀嚼肌力、咀嚼压力、最大合力、牙周潜力是如何定义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何? • 3、导致咀嚼机能障碍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