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62 Views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感染 四、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学习目标. 掌握. 肾综合症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 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1. 肾综合症出血热的概念、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与辅助检查。 2. 肾综合症出血热的健康指导。. 理解. 了解. 【 概述 】. 肾综合征出血热 / 流行性出血热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发热、充血、出血、低 BP 休克、急性肾衰竭 流行于亚、欧和非洲. 【 病原学 】.
E N D
第九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三节 病毒感染四、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学习目标 掌握 肾综合症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 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1.肾综合症出血热的概念、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与辅助检查。 2.肾综合症出血热的健康指导。 理解 了解
【概述】 •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 发热、充血、出血、低BP休克、急性肾衰竭 • 流行于亚、欧和非洲
【病原学】 • 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NA • 20个以上的血清型 • 我国以Ⅰ型、Ⅱ型为主 • Ⅰ型汉滩病毒,野鼠型,黑线姬鼠 • Ⅱ型汉城病毒,家鼠型,郝家鼠 • Ⅰ型病毒感染者病情重于Ⅱ型感染者,可能与病毒毒力较强有关
【病原学】 • 抵抗力弱 • 不耐酸不耐热 • ﹥37℃,PH﹤5易灭活,56℃30min、100 ℃1min即灭活 • 紫外线、酒精、碘酊均敏感
【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与传染源 鼠及其他动物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呼吸道 消化道 接触 母婴 虫媒(革螨、恙螨?) (三)易感性 普遍易感染,病后较稳固的免疫力。隐形感染率2.5-4.3%。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地区性:汉坦病毒感染主要分布于亚洲,全世界31个国家地区发病,我国疫情最重 2.季节性:四季发病,但有明显季节高峰。黑线姬鼠11月-次年1月,家鼠3-5月 3.人群分布:男性2/3;16-60岁90%;农民78.5%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 机制尚不清楚 • 多数研究提示EHFV是发病的始动因子。 • 一方面病毒感染直接损害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 •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诱发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子(IL-1,TNF)的释放,既有清除病原、保护机体的作用,又有引起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 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小A、小V、Cap)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 所有血管内皮细胞、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V抗原 • 脏器中肾病变最明显,灌注不足;实质受损 • 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心肌纤维不同程度变性坏死 • 脑垂体、肾上腺肿大,充血、出血、凝固性坏死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W,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热、出血、肾损害三类症状、五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出现越期现象,重型患者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重叠现象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
1.发热期 • 发热:突起,稽留热和弛张热,3~7天 • 全身中毒症状: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胃肠中毒症状:非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消化道症状中,本病最严重、最复杂 神经-精神症状:嗜睡、烦躁、谵妄、抽搐 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胸片肺充血,严重者ARDS
毛细血管损伤 充血:“三红”:颜面、颈部、胸部潮红,重者酒醉貌;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 出血:皮肤出血(腋下和胸背部搔抓样或条索点状瘀点)、黏膜出血、腔道出血,DIC 渗出性水肿:球结膜水肿、腹水
肾损害于起病后2-4d出现,表现: 尿量↓、 血尿、 尿蛋白, 重者管型
2.低血压休克期(第4-6d,持续1-3d) • 血容量下降:血管通透性↑,血浆外渗→低血容量性休克 • 血浆外渗→血液浓缩,粘稠度↑ → DIC →血液淤滞→血容量进一步↓ • 少数顽固性休克患者由于组织长期灌流不足:DIC、脑水肿、ARDS、急性肾衰竭
3.少尿期(第5~8d,持续2~5d) • 本病极期,时间长短与病情成正比 • 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 • 少尿无尿尿毒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 • 高血容量综合征(体表V充盈、P洪大、△P↑、脸部胀满、HR ↑)、肺水肿 • 多数患者因DIC、PLT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
4.多尿期(第9~14天,持续1天~数月) • 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恢复不一致 • 尿量移行期:500-2000ml,BUN、Cr仍可↑,不少患者因并发症死于此期 • 多尿早期:尿量2000ml • 多尿后期:尿量3000ml • 继发性休克、急性肾衰、低钠、低钾
5.恢复期(1~3个月) • 多尿期后,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尿量逐渐至正常 • 少数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减退 • 应特别注意:重症病人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
【常见并发症】 • 内脏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咯血 • 肺部并发症:肺水肿、ARDS • CNS并发症: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炎、脑膜炎
(一)血常规 WBC计数升高、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血小板减少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二)尿常规 尿蛋白:早期即可有管型、红细胞 【Lab检查】
(三)血液生化 BUN、Cr,血气分析,电解质,部分病人ALT升高 (四)凝血功能 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五)免疫学 特异性抗体
1.流行病学资料 季节、疫区、接触史 2.临床特征 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五期经过 3.实验室 血小板减少、尿蛋白、EHFV抗体 【诊断】
方法:综合疗法 • 原则“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 防治休克、肾衰竭、出血、继发感染 【治疗】
(一)发热期 1.抗病毒Ribavirin 1g静滴,3~5天。 2.减轻外渗 降低血管通透性:rutin, vit C; 平衡盐液(复方醋酸钠液); 提高血浆渗透压:mannitol。 3.改善中毒症状 物理降温为主,dexamethason 4.预防DIC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
(二)低血压休克期 1.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适量平衡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清蛋白 2.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液 3.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山莨菪碱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5.强心 毛花苷丙或毒K
(三)少尿期 1.稳定内环境 肾前性与肾实质损害性少尿;补液量;纠酸;高渗葡萄糖液 2.促进利尿 甘露醇、呋塞米、酚妥拉明 3.导泻 防止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用甘露醇25g, 2~3次/天;硫酸镁。必要时放血300-400ml 4.透析疗法 持续无尿2天或少尿3天,明显氮质血症,高血钾或高血容量综合征者
(四)多尿期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防治继发感染 (五)恢复期 复查肾功能、血压 (六)并发症治疗 消化道出血、CNS并发症、心衰肺水肿、ARDS、自发性肾破裂
【常用护理诊断/问题及护理措施】 1.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血浆外渗;出血;后期并发DIC有关。 (1)休息 早期绝对卧床休息,过多活动可加重血浆外渗和组织脏器的出血。 (2)病情观察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 观察充血、渗出及出血的表现:如“三红”、“三痛”的表现;皮肤瘀斑的分布、范围及有无破溃出血等;有无呕血、咯血、便血;有无低血压休克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脉细速、冷汗、尿少等。 • 了解化验结果:若有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常预示病人出现DIC,多预后不良。 • 记录24h 出入量。
(3)配合抢救,防止并发症 • 快速补充血容量: 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判断输入液体量是否适中的指标: 收缩压达90~100mmHg; 脉压差>30 mmHg; 心率≤100次/分钟;微循环障碍解除; 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接近正常。 快速扩容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 遵医嘱补碱,使用血管活性药等。 (4)给予吸氧,注意保暖。 (5)对各部位的出血进行相应护理。
2.潜在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 (1)病情观察: • 尿液的量及尿常规等变化 • 严格记录24h出入量 • 判断是否出现氮质血症:症状、血尿素氮、肌酐的检查结果 • 注意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饮食护理: • 少尿、氮质血症病人 • 严格限制的食物:含钠和钾丰富及蛋白质 • 液体的入量: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 • 后期尿量增多 • 补液最好以口服为主 • 应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 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橘子等 • 进食困难者:静脉补液及适量补钾和钠盐
(3)用药护理: 少尿期: • 注意控制输液量和速度; • 观察有无高血容量综合征的表现; • 行导泻疗法:准确记录大便次数、量、性质; • 观察利尿治疗的效果和药物副作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对透析病人给予相应护理。 多尿期: • 注意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性休克和低钠、低钾症状。 (4)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困惑,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劝导鼓励其增强信心,积极参与康复治疗。
【健康指导】 1.休息与活动 • 出院后仍应休息1~3个月; •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睡眠,逐渐增加活动量。 2.宣传防护知识 • 灭鼠和防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 加强个人防护:不用手直接接触鼠类或鼠的排泄物; • 改善卫生条件,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和水。 3.疫苗注射 • 重点人群; • 鼠肾细胞疫苗(Ⅰ型汉坦病毒)或地鼠肾细胞疫苗(Ⅱ型汉坦病毒)。
课后练习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可分为,,,,等五期。 2.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可通过下列途径但除外: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输血传播 D.母婴传播E.虫媒传播 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全身小血管损伤B.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 C.全身毛细血管病变D.全身感染而致的循环衰竭 E.全身血容量降低
4.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常规改变的特点4.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常规改变的特点 A.wBc增高B.血小板降低 C.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 D.异形淋巴细胞出现 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5.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下列哪项不正确? A.发热早期可用Ribavirin抗病毒治疗 B.低血压期首先应补充血容量 C.少尿期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治疗 D多尿期时要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 E.一旦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应尽快转上级医院治疗
6.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移行期的临床特点是: A.尿量开始增加,临床症状好转 B.尿量开始增加,尿素氮下降 C.尿量未增加,但症状好转 D尿量未增加,但尿素氮下降 E.尿量开始增加,症状进一步加重,尿素氮继续升高 7.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特征有: A血wBc增加,中性粒细胞也增加 B.血小板降低 C.出现异形淋巴细胞 D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E.以上均是
患者孙xx,男,28岁,湖南浏阳人,因发热6d,少尿3d入院。病人1月3日起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2℃~39.8℃,明显乏力,当地疑为“感冒”给予退热药处理,患者症状未见好转,3d前尿量减少,昨日仅300mL。入院查体:体温36.7℃,颜面及结膜充血明显,前臂注射部位皮肤可见4×lOcm瘀斑。实验室检查:wBc 13×109/L,N 83%,血小板41×109/L.血BUN 38.7mmol/L,血钾6.8mmol/L,心电图 示心率45次/分,高尖T波。请问: 1.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请写出该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最可能的诊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 • 诊断依据有:①青年男性,来源于流行区,冬季起病;②起病急,有发热和少尿,查体有颜面和结合膜充血,注射部位皮肤有片状瘀斑;③实验室检查血象wBc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血小板降低,血BuN明显升高。 • 明确诊断还应作下列检查 ①肾综合征出血热V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或IgG抗体呈4倍增高;②RT-PcR检查肾综合征出血热V 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