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34 Views
聚氨酯固相微萃取涂层材料的 制备和表征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urethan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ating. 答辩人 黄文惠. 指导教师 朱芳老师. 1. 3. 2. 4. 内容提要.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研究方案及创新之处. 实验及讨论.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背景. 固相微萃取( SPME )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满足了现代分析化学绿色化、快速简便的要求。. 优点. 易与其他 技术在线 联用. 精密度高, 检测限低.
E N D
聚氨酯固相微萃取涂层材料的 制备和表征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urethan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ating 答辩人黄文惠 指导教师朱芳老师
1 3 2 4 内容提要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研究方案及创新之处 实验及讨论 结论与展望
1、研究背景 • 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满足了现代分析化学绿色化、快速简便的要求。 优点 易与其他 技术在线 联用 精密度高, 检测限低 样品用量小, 不需大量 有机溶剂 操作简单, 省时
SPME常用装置 图1 Fiber-SPME装置图
2、选题依据 • 对于所选用的涂层的共同要求: 1.对目标分析物有较强的萃取富集能力 2.有合适的结构和涂层厚度,保证快速吸附且快速脱附 3.高稳定性,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耐溶剂、耐酸碱等 • 目前商品化的涂层只有7种,限制了SPME的应用范围。 成本高 寿命短 种类少 针对性 不强
创新之处 • 目前关于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材料用于固相微萃取涂层的报道较少。2009年有关聚氨酯作为SPME涂层的报道指出此种涂层热稳定性不够高,且未与商用针比较。 • 本实验中的聚氨酯涂层材料由材料所提供,由烷羟基硅油(PDMS-OH)、丙烯酸羟乙酯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三种单体合成。 本实验中通过合成成份比例的调节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涂层
3、研究方案 涂层的形貌表征 萃取时间 制备萃取纤维头 筛选涂层 萃取条件的优化 脱附时间 热稳定性 重现性 萃取性能的表征 分配系数 线性范围 和检出限的测定 实际水样品测试 图2 实验流程图
萃取头制备 • 萃取头制备:采用直接制备法制备探针,先用真空泵将一定量的涂层材料吸入毛细管中,再将不锈钢丝直接插入毛细管的涂层材料中,最后进行紫外光固化,再将毛细管除去。 • 优点:操作简单,效率高
自制探针的筛选 • 自制探针与商用针对非极性物(BTEX)的萃取效果比较 A、C探针比B探针好,三种自制探针比30 μm商用针的萃取效果好,比100 μm的差 非极性待测物萃取结果
自制探针与商用针对极性物(苯酚类物质)的萃取效果比较自制探针与商用针对极性物(苯酚类物质)的萃取效果比较 B探针的整体吸附 效果比厚度更大的 PA商用针的还要好 极性物待测物的萃取结果
B探针的形貌表征 • 从探针表面的整体图可看出探针表面比较光滑,从探针的微结构图可看出探针的孔隙多,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吸附待测物。
萃取条件的优化-萃取时间及脱附时间 35min时5种苯酚类物质的吸附基本上达到了平衡 萃取时间曲线 1.5min时5种苯酚类物质达到解析完全 脱附时间曲线
B探针萃取性能表征-热稳定性 从280 ℃开始萃取量有所下降 ,故最高使用温度是280 ℃ 热稳定曲线图
B探针萃取性能表征-分配系数 • 涂层应具有较大的分配系数,对待测物有较强的萃取吸附能力,直接影响了分析灵敏度,是表征涂层萃取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 对于顶空萃取的分配系数: K=Cfiber/ Cair ,Cfiber=n/Vf 其中Cair是顶空气相中待测物的浓度,n为涂层上待测物的含量,通过色谱定量分析测定,Vf为萃取涂层的体积。 五种苯酚类物质的分配系数K
B探针萃取性能表征-线性范围和检测限 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浓度为10、20、50、100、200、500、1000μg/L的5种 苯酚类物质标准溶液做标准工作曲线 。 5种苯酚类物质标准工作曲线
B探针对水样品的测试 • 应用B探针,测定中山大学(南校区)北门的湖水中5种苯酚类物质的含量。 • 对不加标的湖水进行检测。 • 对水样品进行加标检测。
聚氨酯B探针( TDI:PDMS-OH=1.5 )对极性物的萃取吸附好于PA 商品化涂层 实际水样品的加标检测回收率在77 %-108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4 %-5.0 %之间 五种苯酚类物质的线性检测范围宽,检出限低 B探针的萃取重现性与热稳定性良好 结论 1 2 3 4
展望 改进制备模板:应用毛细管来辅助制备探针,在涂层经光固化后未能很好的除去毛细管 涂层厚度的均匀性:制备过程中无法保证不锈钢丝在涂层的中间位置
致谢 本论文是在朱芳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殷切关心下完成的,深深感谢朱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欧阳钢锋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宝贵的意见,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两位老师开阔的研究视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研作风使我受益匪浅! 感谢材料所阮文红老师课题组的支持与帮助,为本研究提供了涂层材料,在制备过程中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梁永津师兄的悉心指导,在此对梁师兄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蔡锦安和何淑明等各位师姐的热情帮助与鼓励! 本论文是在创新化学实验与研究基金项目的帮助下完成的,感谢创新基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