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 )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 )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 SDS-PAGE 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2. 学习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电泳:. (1) 定义: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 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2) 影响电泳效果的因素: ①带电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颗粒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②颗粒的电荷数: 电荷越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③溶液的粘度:

elmo
Download Presentation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PAGE )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2. 一、实验目的: • 1.学习 SDS-PAGE分离蛋白质的原理; • 2. 学习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

  3. 二、实验原理 • 1、电泳: • (1)定义: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 • 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的现象。

  4. (2)影响电泳效果的因素: • ①带电颗粒的大小和形状: 颗粒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 ②颗粒的电荷数: 电荷越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 ③溶液的粘度: 粘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5. ④溶液的pH值: 影响被分离物质的解离度,离等电点越近,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 ⑤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越小,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 ⑥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越大,电泳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 ⑦电渗现象: 电场中,液体相对于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 ⑧支持物筛孔大小: 孔径小,电泳速度慢,反之则快。

  6. 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1)定义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是以聚丙烯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 SDS-PAGE: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 (十二烷基磺酸钠)

  7. (2)SDS的作用 •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SDS-蛋 白质复合物。 • 由于SDS带有大量负电荷,好比蛋白质穿上带负电的“外 衣”,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则被掩盖,即消除了蛋白质分 子之间电荷差异。 • 因此在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则主要取决于蛋白 质分子大小

  8. (3) SDS-PAGE分类: • SDS-PAGE按照缓冲液pH值和凝胶孔径差异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两大类: • 连续系统:电泳体系中缓冲液pH值及凝胶浓度相同,带 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主要靠电荷和分子筛效应。 • 不连续系统: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浓度及电位梯 度均不连续性,带电颗粒在电场中泳动不仅有电荷效 应, 分子筛效应,还具有浓缩效应,因而其分离条带清晰度 及分辨率均较前者佳

  9. (4)聚丙烯胺凝胶的生成: • 聚丙烯胺凝胶由丙烯酰胺单体(Acr)和N,N’-甲叉 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在具有 自由基时,Acr和Bis就会聚合。 • 引发产生自由基的方法有两种: ①化学法 ②光聚合法

  10. ①化学聚合: 引发剂是过硫酸铵(AP),催化剂N、N、N’、N’ -四甲 基乙二胺(TEMED),它的碱基催化AP产生氧自由基,激 活单体形成自由基,发生聚合。化学聚合形成的凝胶孔径 较小,且重复性好,用来制备分离胶; • ②光聚合: 催化剂是核黄素(VB2 ),在痕量氧存在下,核黄素光 解形成无色基,无色基再被氧氧化成自由基,激活单体发 生聚合。光聚合形成的凝胶孔径较大,且不稳定,适于制 备大孔径的浓缩胶。

  11. 5)聚丙烯酰胺凝胶结构上的特点: • ① 聚丙烯酰胺的基本结构为丙烯酰胺单体构成的长 链,链与链之间通过甲叉桥联结在一起; • ② 链的纵横交错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凝胶具有分 子筛的性质; • ③ 网状结构还能限制蛋白质等样品的扩散运动,使 凝胶具有抗对流的作用; • ④ 长链富含酰胺基团,使其成为稳定的亲水凝胶; • ⑤ 该结构不带电荷,在电场中电渗现象极为微小。

  12. (6)凝胶的质量决定因素: • (1)凝胶度: 是指100mg凝胶溶液中含有单体(Acr)和交联剂 (Bis)的总克数,用T%表示。 • (2)交联度: 是指凝胶溶液中,交联剂占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 百分数,用C%表示。 • 一般浓缩胶的浓度为7.5%,分离胶的浓度为10%。

  13. (7)不连续PAGE的原理: • 第一、三个不连续性: ①凝胶孔径的不连续; ②缓冲液离子组成及各层凝胶pH的不连续; ③在电场中形成的电位梯度的不连续。 • 第二、不连续系统中的三种物理效应: ①电荷效应: ②分子筛效应: ③浓缩效应:

  14.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 1、实验材料:黄瓜叶片(芽黄叶和正常叶) • 2、仪器、器皿: • (1)垂直板电泳装置 • (电泳槽,玻璃板,胶条,电泳梳子,制胶架等); • (2)稳流稳压电泳仪; (3)高速冷冻离心机; • (4)电子天平; (5)电冰箱; • (6)瓷盘、微量进样器;

  15. 3、试剂: • (1)丙烯酰胺凝胶贮液(Acr-Bis贮液) ; • (2)分离胶缓冲液(pH8.8的Tris-HCl缓冲液): • (3)浓缩胶缓冲液(pH6.7 Tris-HCl缓冲液): • (4)10%SDS溶液: • (5)过硫酸铵溶液,简写Ap (当天配制); • (6)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 • (7)样品提取液: • (8)电极缓冲液:(pH8.3Tris-甘氨酸缓冲液) • (9)40%蔗糖: • (10)染色液 • (11)脱色液

  16. 四、实验步骤: • 1、贮液的配制: • 2、凝胶的制备: 2.1 胶板的制备: 2.2 分离胶的制备: 2.3 浓缩胶的制备: • 3、蛋白样品的制备: • 4、装槽、点样: • 5、电泳: • 6、剥胶、染色、脱色:

  17. 2.1 胶板的制备:

  18. 3、植物组织蛋白质提取: • 称取大豆叶片1g放在研钵中用液氮研磨,加入3ml样品提取液,在冰上静置(3小时)。 • 4℃条件下,11100rpm离心20min,提取上清夜,样品制备完成。

  19. 4、装槽、点样: 取出胶板下端胶条→用滤纸擦净凡士油→ 将胶板固定在电泳槽上(凹板一侧向内 → 上下槽装电极缓冲液。

  20. 5、电泳: 接通电源→稳流→调节电流到每孔 1mA左右→当溴酚蓝前沿进入分离胶后, 适当加大电流→待前沿下行到距胶末1cm 停止电泳。

  21. 6、剥胶、染色、脱色: 将凝胶板取下→放入装水瓷盘中→剥下胶片→并 浸洗二次→倒去水→加入染色液,过夜。 染色完毕后,倒出染色液,并换脱色液5-6次,直 至凝胶的蓝色背景褪尽,蛋白质区带清晰为止。

  22. 五、结果与计算: 绘制蛋白质谱带,计算出迁移率;

  23. THANK YOU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