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851 Views
2012 年理科综合测试化学高考(课标卷)复习 建议 北京 娄志武. ( 一 ) 继续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还强调对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 1 .对知识技能的考查: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 对学生最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淡化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依赖,突出理解和应用 , 为能力的考查搭建“平台”。高考标准卷经常考查的主干知识、考查层次、命题方式特点,将在各专题复习中加以说明。 . 2011 年浙江卷第 13 .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 MgO 的实验方案:.
E N D
2012年理科综合测试化学高考(课标卷)复习建议2012年理科综合测试化学高考(课标卷)复习建议 北京 娄志武
(一)继续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还强调对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一)继续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还强调对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 1.对知识技能的考查: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对学生最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淡化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和依赖,突出理解和应用,为能力的考查搭建“平台”。高考标准卷经常考查的主干知识、考查层次、命题方式特点,将在各专题复习中加以说明。
2011年浙江卷第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2011年浙江卷第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试题考查了对溶解沉淀平衡的认识,有关溶度积常数的计算,运用溶度积常数判断,试题具有一定难度。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先反应:HCO3-+OH-== H2O+CO32-(水比Mg(OH)2难电离) 0.001 0.001 0.001 因为Ksp(CaCO3)<Ksp(MgCO3) Ca2++CO32-== CaCO3↓ 0.001 0.001 滤液M中:c(Ca2+)=0.010 mol/L
滤液N 沉淀物Y pH=11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滤液M [c(Ca2+)= 1×10-2 mol/L, c(Mg2+)= 5×10-2 mol/L] Mg2++2OH-== Mg(OH)2↓ c(Mg2+) ·c2 (OH-)=5.61×10-11 c(Mg2+) =5.61×10-11<10-5
滤液N 沉淀物Y 4.2g NaOH 已知:Ksp(CaCO3)=4.96×10-9;Ksp(MgCO3)=6.82×10-6; Ksp[Ca(OH)2]=4.68×10-6;Ksp[Mg(OH)2]=5.61×10-12。 n(NaOH)=0.105mol 滤液M [c(Ca2+)= 1×10-2 mol/L, c(Mg2+)= 5×10-2 mol/L] Mg2++2OH-== Mg(OH)2↓ 反应后:c(OH-)=0.105-0.1=0.005mol/L 0.05 0.1 c(Ca2+)·c2 (OH-)= 1×10-2×(5×10-3)2=2.5×10-7<Ksp [Ca(OH)2]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沉淀物X为CaCO3 B.滤液M中存在Mg2+,不存在Ca2+ C.滤液N中存在Mg2+、Ca2+ 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固体,沉淀物Y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
2.强调对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例:分类研究、实验探究、对比实验,有机分析,有机合成等。考查力度加大,形式更加新颖,将是以后命题坚持的方向。2.强调对基本研究方法的考查。例:分类研究、实验探究、对比实验,有机分析,有机合成等。考查力度加大,形式更加新颖,将是以后命题坚持的方向。
(二)突出对学科能力、科学素养的考查 1.重视考查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科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装置、坐标曲线、图表的观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用所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天津卷第6.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 ~ b段小于b ~ c段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 ~ b段小于b ~ c段 曲线一直在变化,曲线上所有点均不是平衡状态 在未达到平衡前,反应物浓度都在减少 反应特点:恒压,放热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 ~ b段小于b ~ c段 D V正b ~ c段>a ~ b反应物消耗量b ~ c>a ~ b段 启示:对曲线的观察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对曲线分析,获得解题关键信息的过程。
反应开始υ增大, 反应前期催化剂增多,使υ增大;反应后期, 反应物浓度降低, 反应后期 υ减小。 温度降低,使υ降低。 2009年广东卷第20题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某小组通过试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 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 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右图: 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 (1)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调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分析综合就是将试题分解,获取多种信息,再将多种信息整合,整体思维,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 考查分析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理论与元素化合物,定量与定性,有机与无机、理论和实际的综合。思维深度不一定很大,综合度较高,灵活性较强。
例题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2题):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Fe2+和S2-均能被其氧化,故二者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B.NaOH 过量,故要与其中的NH4+、 HCO3- 均发生反应。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B. 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 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D C.水溶液中: 稳定性:C6H5OH>HSO3- C6H5O-+HSO3-= C6H5OH+SO32-
总结:水溶液 1.等物质量的C6H5O-和SO2反应:C6H5O-+H2O+SO2→C6H5OH+HSO3- 2.过量的C6H5ONa和SO2反应:2C6H5O-+H2O+SO2→2C6H5OH+SO32- 3.稳定性 HCO3->C6H5OH 不管C6H5ONa是否过量:C6H5ONa和CO2反应 C6H5O-+H2O+CO2=C6H5OH+HCO3-
2011年北京卷第11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实验目的:是测试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目的:是测试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的Na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关键:准确测定Na2CO3的质量。 计算原理:混合物计算,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为此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分析四个方案,混合物质量均为a g,均可找到一个等量关系,再分析四个选项中的b值是否可建立等量关系。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A中b值是生成物H2O 和CO2的总质量,B中的b值是生成物中NaCl的质量。D中的b值是生成物BaCO3的质量,均可建立等量关系。两个等量关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所以其实验方案可行。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而C选项中b值是H2O和CO2的总质量,其中H2O的质量不仅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产生的水蒸气,也包括了气体从稀硫酸带出水的质量,这一质量无法确定,因此不能建立等量关系,此方案不能测定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C
(2011年福建卷第24题)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2011年福建卷第24题)四氯化钛(TiCl4)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FeTiO3)制备TiCl4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浸出液(TiO2+、Fe2+、Fe3+)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3++Fe === 3Fe2+ 2TiO2+(无色) +Fe+4H+=== 2Ti3+(紫色) +Fe2++2H2O Ti3+(紫色) +Fe3++H2O === TiO2+(无色) +Fe2++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3++Fe === 3Fe2+ 2TiO2+(无色) +Fe+4H+=== 2Ti3+(紫色) +Fe2++2H2O Ti3+(紫色) +Fe3++H2O === TiO2+(无色) +Fe2++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加入Fe屑的目的:① 把TiO2+还原成Ti3+,②将Fe3+还原成Fe2+,减少Fe3+将Ti3+氧化为TiO2+
(2)在②→③工艺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TiO2·n H2O溶胶,该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 10-9~10-7m(或1nm—100nm)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TiO2·n H2O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 (OH)3杂质,还可制得钛白粉。已知25℃时,Ksp[Fe(OH)3]=2.79×10-39,该温度下反应Fe (OH)3+3H+ Fe3+ +H2O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 2.79×103 离子反应中 : (饱和溶液中Fe3+浓度) Fe(OH)3饱和溶液中:c(Fe3+)·c3 (OH-) =2. 79×10-39 K=
(4)已知:TiO2 (s) +2 Cl2 (g)=== TiCl4(l) +O2(g) △H=+140KJ·mol-1 2C(s) +O2(g)=== 2CO(g) △H=—221KJ·mol-1 写出④中TiO2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TiCl4和CO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iO2(s)+ 2C(s)+2Cl2 (g)=TiCl4(l)+2CO(g)△H=-81KJ·mol-1 TiO2(s)+ C(s)+ Cl2(g)=TiCl4(l)+ CO(g) 2 1 2 1 2 (1)+(2)除去O2,H =-81 kJ·mol-1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一项)。 产生三废或原子利用率低
蒸馏(或分馏) (6)依据右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 ,可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 右表信息可以看出,SiCl4,TiCl4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可用蒸馏(或分馏)等方法。
3.加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加大对实验能力的考察力度,设置新的实验情境,灵活设问,在考察实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考察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与分析、评价实验的能力。强调对实验基础知识与操作的理解和应用、淡化记忆,进一步考查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通过纸笔测试把动手实验的考生与死背实验的考生区别开来。 难题主要是对异常现常的分析、对实验过程的叙述。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8题)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28题)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ie fd cj k(或j)a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_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_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B A D C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 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得e- 失2e- -1 +1 0 2 CaH2+ H2O==Ca(OH)2+H2 2 ×2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a+2H2O==Ca(OH)2+H2↑
O2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 CaH2 CaO CaO+H2O (用无水CuSO4验出)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将样品在干燥的O2中燃烧,把燃烧后的气体通入白色的CuSO4。 观察CuSO4固体,固体变蓝,样品是CaH2;固体不变蓝,样品是Ca。 ② ③ 【对各操作步骤细微考虑】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试题全面考查了实验方案,实验装置的设计能力、实验操作及对实验操作的表述能力,对实验方案评价、对实验现象评价解释的能力,对实验基本操作重在应用,理解。试题全面考查了实验方案,实验装置的设计能力、实验操作及对实验操作的表述能力,对实验方案评价、对实验现象评价解释的能力,对实验基本操作重在应用,理解。
2011年北京卷第27题.(15分)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2011年北京卷第27题.(15分)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Cu+2H2SO4 CuSO4+SO2↑+2H2O ⑴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和现象: BaSO4 还原 ⑵C中白色沉淀是,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性。
实验操作和现象: ⑶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O2=2NO2
⑷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⑷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开弹簧夹,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饱和NaHSO3溶液或浓硫酸 判断甲、乙的操作,设计实验探究产生BaSO4沉淀的原因。设计思路:排除干扰,对比实验。 除去空气,观察是否有BaSO4生成。方法:排气法;除去酸雾方法:用试剂吸收。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合并⑷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甲:SO42-+Ba2+ = BaSO4↓,乙:2Ba2++2SO2+O2+2H2O= 2BaSO4↓+4H+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2的量 ⑸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例.如右图所示,把两块含杂质碳的铅片分别放入盛有(1)蒸馏水,(2)硬水的烧杯中,几小时后(1)杯中为浑浊液,(2)杯中仍为澄清液,造成两者现象不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例.如右图所示,把两块含杂质碳的铅片分别放入盛有(1)蒸馏水,(2)硬水的烧杯中,几小时后(1)杯中为浑浊液,(2)杯中仍为澄清液,造成两者现象不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Pb+O2+2H2O=2Pb(OH)2 硬水:Ca2+、Mg2+、SO42-、HCO3- (-)Pb-2e-+ SO42-= PbSO4↓ (+)O2+4e-+2 H2O=4OH- Pb SO4附着在铅片表层,阻碍了Pb发生反应 向蒸馏水中滴加少量Na2CO3(Na2SO4) ,如上实验几小时后,仍是澄清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