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k likes | 1.32k Views
2009 年郑州市高考质量分析 会议发言提纲 郑州市教育局生物教学研究室 2009 年 9 月 16 日.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下午,我代表郑州市生物教研室对 2009 年高考生物学科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我发言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一、生物试题考试情况简介。 二、郑州市理综考试情况。 三、生物试题评析 。 四、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 五、考生答题情况及答卷逐题分析。 六、郑州市复习指导意见与高考的吻合度。 七、对教学的建议。 八、教学进度与考试安排。. 一、生物试题考试情况简介.
E N D
2009年郑州市高考质量分析 会议发言提纲 郑州市教育局生物教学研究室 2009年9月16日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下午,我代表郑州市生物教研室对2009年高考生物学科的情况做一个简要的分析,我发言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一、生物试题考试情况简介。 二、郑州市理综考试情况。 三、生物试题评析。 四、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
五、考生答题情况及答卷逐题分析。 六、郑州市复习指导意见与高考的吻合度。 七、对教学的建议。 八、教学进度与考试安排。
一、生物试题考试情况简介 09年我省理综生物试题共占72分,平均分为 46.99分,难度为0.65。其中Ⅰ卷(选择题,计30分)平均分为21.26分,难度为:0.71;Ⅱ卷(简答题,计42分)平均分为25.73分,难度为0.61。从试卷整体来看,试题略显容易,也是近几年来最容易的一次(07年的难度为0.58,08年的难度为0.59)。同物理和化学两科相比,也是最容易的,其中物理的难度为0.39,化学的难度为0.56,理综的总体难度为0.52。
二、郑州市理综考试情况 09年我省理综试卷平均得分为154.9分,我市理综试卷平均得分为159.4分,高于全省4.5分,与08年相比理综成绩有所进步(08年我市理综成绩高于全省0.97分),市区和五县相比,五县要好于市区,其中市区平均分为157.32分(市直167.71分,区属115.33分),五县平均分为160.45分。其中一本分为221分,一本率为10.91%;二本分为196分,二本率为27.67%;三本分为174分,三本率44.53%;专科分为139分,专科率为66.84%。
三、生物试题评析 能力层次 题号(分值) 知识点 1.知识与能力层次分布
2.试题特点评价 • ① 形变神不变。 09年全国高考(河南卷)理综生物试题与往年相比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沿袭了多年的两道非选择题(简答题)改成了4道(总分仍为42分)。往年对生态学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都是以一道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的,今年则是以一道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分数也由往年的6分提高到今年的10分。对遗传学部分的考查往年都是以一道简答题的形式进行的,今年则是以3道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
对这种形式的变化,教师们是普遍认可的,不仅是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选择题型与简答题型的转换,也改变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角度,简答题由两道调整为4道使得试卷考查的知识范围更广,知识点更多,手段也更加灵活,方法也更加科学合理,避免了试题的分值较高,考生一旦在个别地方理解有偏差,就会导致大量丢分现象的发生。
神不变的“神”指的是命题的指导思想:重点章节重点考查,重点知识重点考查,且年年考查,考查的重点仍然是生物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代谢、调节、遗传、生态和生物工程)。
② 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凸 现对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的第1、3、4题都是教材中有关人类的遗传病、发酵工程、植物体细胞杂交或细胞质遗传的最基础的知识点;34题中的第(3)小题考查的就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部分的最基础的知识,答案在教材中直接就能找到。选择题的第2题突出了对考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第5题突出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考查,简答题的31题突出了对学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32题突出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33题突出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类比分析能力的考查,34题突出对学生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
③ 素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第32题有关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的实验,是由教材必修本第一册中的“实验四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拓展形成的,但比这个实验多了一项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这个内容。实验设计的思路既与教材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要求提高了一步。第33题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就是教材必修本第一册中“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的翻版,但设问新颖、恰当、灵活。
④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 31题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水果保鲜和催熟的问题。 • 总之,今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新颖、基础,无偏、难、怪、涩试题的出现,难度也较近几年有所降低,是一套难得的优秀试题,深受师生的好评。
四、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 1.抓不住问题的关键 很多时候,学生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导致失分。如31题的第(5)小题:一般说来,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很多学生写不出“叶绿素”这个关键词,出现了诸如“一些酶将青色素转变为其它色素”、“细胞中一些色素逐渐分解”、“在成熟过程中Mg2+不断减少”、“有关色素降解”等不能得分的答案。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33题的第(3)小题和34题的第(4)小题。33题的第(3)小题: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很多学生答不出“若去除了性腺,促性腺激素就失去了作用的器官”这一问题的关键(实质),而是在反馈调节上去寻找答案,出现了“去除性腺,垂体能继续分泌促性腺激素”、“无法使反馈调节正常进行”等答案。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33题的第(3)小题和34题的第(4)小题。33题的第(3)小题: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很多学生答不出“若去除了性腺,促性腺激素就失去了作用的器官”这一问题的关键(实质),而是在反馈调节上去寻找答案,出现了“去除性腺,垂体能继续分泌促性腺激素”、“无法使反馈调节正常进行”等答案。
34题的第(4)小题: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在回答人的数量将减少的理由时,学生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实质)——由于食物链的延长,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散失的就多,从而使人获得的能量就会减少。出现了诸如“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能量的传递效率降低”等答案。也可能部分考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表达不准确。34题的第(4)小题: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在回答人的数量将减少的理由时,学生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实质)——由于食物链的延长,有机物中的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散失的就多,从而使人获得的能量就会减少。出现了诸如“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能量的传递效率降低”等答案。也可能部分考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但表达不准确。
2.实验设计能力欠缺。 • 生物学科的4道简答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31题0.717;32题0.506;33题0.637;34题0.598。由此可见,32题的难度是最大的,也就是失分率是最高的,而32题正是一道实验设计试题。按说该题不是一道很难的试题,因为所考查的实验设计是教材必修本第一册中的“实验四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拓展形成的,试题就比这个实验多了一项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这个内容,实验设计的思路基本相同,只需在教材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蒸馏水对照组,以验证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作用。
但很多考生缺乏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方案不科学,不能按照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常见的错误是搞不清该设立几个对照组或实验组,特别是缺少蒸馏水的对照组;试管加入的试剂混乱;在操作上出现试管内先加酶后保温等错误。但很多考生缺乏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方案不科学,不能按照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进行有效的实验设计,常见的错误是搞不清该设立几个对照组或实验组,特别是缺少蒸馏水的对照组;试管加入的试剂混乱;在操作上出现试管内先加酶后保温等错误。
3.基础知识不牢固。 • 部分考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相似的概念不能正确区分,表现较为突出的是33题的三种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很多考生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写成“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漏写了“腺”)或写成“促性腺释放激素”( 漏写了“激素”),将促性腺激素写成了“促性激素”(漏写了“腺”),将性激素写成“性腺激素”(多写了“腺”)。
从表面上看,这些错误好像是多写或少写一两个字的问题,实际上是这部分考生对这几种激素的名称就没有掌握住,还有部分考生将这三种激素写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也是犯了相似的概念不能正确区分的错误。从表面上看,这些错误好像是多写或少写一两个字的问题,实际上是这部分考生对这几种激素的名称就没有掌握住,还有部分考生将这三种激素写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也是犯了相似的概念不能正确区分的错误。
4.因专有名词中出现了错别字而失分。 在今年高考生物试题中,考生因专有名词中出现了错别字而失分的现象与往年相比较为严重,典型的例子就是将乙烯写成“乙稀”,其次是将反馈写成“反溃”,将神经写成“神精”等。
五、考生答题情况及答卷逐题分析 •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 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 影响
[答案] D • [答题情况]
[考查意图] 考查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基础知识。 • [分析解答]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所以选项A正确。染色体结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所以选项B正确。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使得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所以选项C正确。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且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有的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所以选项D的叙述是错误的。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起作用,与单基因病不同的是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因此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由于可能涉及的致病基因数目上的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均可有明显的不同,且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多基因病除与遗传有关外,环境因素影响也相当大,故又称多因子病;有的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如哮喘病、精神分裂症等。所以选项D的叙述是错误的。
[错因分析] 对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近亲婚配的科学知识理解不到位。或对教材学习的不够细致,教材在介绍多基因遗传病时,有一句原话就是“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 [复习提示] 要注意教材的细节。
2.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 催化生成的产物, 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 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 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 • 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 C • [答题情况] • [考查意图] 考查对微生物代谢调节的基础知识的运用。
[考查意图] 考查对微生物代谢调节的基础知识的运用。 • [分析解答]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形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是微生物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有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与酶脱离时,酶结构便会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因此选项A、B、D正确。
丁和戊任意一种过量,例如丁过量时,会抑制丙生成丁的反应,但戊不过量,酶④还有活性,丙还可转化为戊,最终丙不会积累过量,也就不会对酶①的活性产生抑制。即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所以答案选C。丁和戊任意一种过量,例如丁过量时,会抑制丙生成丁的反应,但戊不过量,酶④还有活性,丙还可转化为戊,最终丙不会积累过量,也就不会对酶①的活性产生抑制。即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不一定会导致丙物质积累,以抑制酶①的活性。所以答案选C。
[错因分析] 对微生物代谢调节的基础知识的达到了解水平、理解水平,但没达到应用水平。 • 很多学生误选了选项B,这些学生对酶活性调节过程中酶活性发生变化的原因不清楚。 • [复习提示] 注重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微生物还能够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的速率。酶活性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这是教材中的原话。
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答案] C • [答题情况] • [考查意图] 考查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的基础知识。
[分析解答] 谷氨酸发酵为需氧发酵,溶氧不足,会产生和积累乳酸或琥珀酸,所以选项A正确;发酵时培养基通常有豆饼的水解液、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氧化钾、硫酸镁、生物素等配制而成,呈液体状态,因此是液体天然培养基,所以选项B正确;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量一般都比较低,不能满足工业上的需要,20世纪40年代,微生物学家开始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菌种产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菌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家开始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工程细胞或工程菌,再用它们发酵,用于生产出一般微生物所不能生产的产品,所以选项C的叙述是错误的;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要及时补充营养物以满足菌体的营养需求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所以选项D正确。
[错因分析] 有部分的考生选择了其他答案,原因是这部分考生对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没有掌握住。 • [复习提示]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以及发酵工程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4.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答案] C • [答题情况] • [考查意图] 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基础知识
[分析解答] 植物体细胞杂交是用两个来自于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方法,从而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所以选项A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实际是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所以选项B正确
对紫茉莉来说,绝大部分性状是受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遵循遗传基本定律;少部分性状的遗传是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如果该紫茉莉的某一性状是细胞核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纯种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如果该紫茉莉的某一性状是细胞质遗传,例如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的表现型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关键是选项C中没有说明这是紫茉莉的什么性状的遗传,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可能性都存在,所以选项C错误。 对紫茉莉来说,绝大部分性状是受细胞核基因控制的,遵循遗传基本定律;少部分性状的遗传是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如果该紫茉莉的某一性状是细胞核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纯种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如果该紫茉莉的某一性状是细胞质遗传,例如紫茉莉枝条颜色的遗传,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的表现型总是表现出母本性状。关键是选项C中没有说明这是紫茉莉的什么性状的遗传,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可能性都存在,所以选项C错误。
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的DNA和细胞质的DNA。对于细胞核的DNA,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所以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于母本;综上所述,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所以选项D正确。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核的DNA和细胞质的DNA。对于细胞核的DNA,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本,所以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于母本;综上所述,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所以选项D正确。
[错因分析] 对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理解不到位,审题不仔细,思考想当然,以偏代全。 • [复习提示]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对比这些知识点,明确它们在理论基础、方法途径、培养结果等方面的区别。
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 A.1/8 B.3/8 C.1/16 D.3/16
[答案] B • [答题情况] • [考查意图] 考查对遗传基本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解答] 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AB、aaB、Abb、aabb,且比例为9∶3∶3∶1。依据题意,去除所有的有芒植株(bb)后,就剩下9份的AB和3份的aaB。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可知,在9份的AB个体中,AAB的个体占3份,AaB的个体占6份,让这些个体的小麦自交,后代中感病植株(aa)的个体应为:1/2×1/4(Aa自交得到)+1/4(aa自交得到)=3/8。所以选B。
[错因分析] 不能熟练地运用遗传基本定律进行有关的概率计算。 • [复习提示] 在全国一卷中,这几年对遗传定律的考查都是以大题的形式出现,今年做了调整,变成了选择题,而且是概率计算,提示我们遗传定律的运用和概率的计算仍然是高考的重点。
31(10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31(10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下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
据图回答: • (1)该实验结果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与细胞壁中的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的活性变化有关;也与细胞壁中的降解有关,该物质的降解与的活性变化有关。 • (2)A、B品种中耐贮运的品种是。 • (3)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减缓变软的保存办法应该是,因为。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和。(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实提前成熟,可选用的方法有和。 • (5)一般来说,果实成熟过程中还伴随着绿色变浅,其原因是。
答案: (1)纤维素 纤维素酶 果胶质 果胶酶 (2)A (3)适当降低温度 低温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延缓果实软化 (4)用乙烯进行处理 适当提高贮存温度 (5)叶绿素含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