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PDA發展與介紹 T494A006 徐國棟 T494A009余俊達 T494A010黃英傑
PDA的簡史 •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為<個人數位助理>之簡稱,也可稱為掌上型電腦;主要是指體積小、重量輕,可一手掌握,並有觸控手寫之輸入功能,並隨開即用,電源一關直接關閉,不需像桌上型電腦要等待數秒至數分鐘的[開機]可可使用的數位電子產品。其原先設計的用途是為輔助個人生活上的瑣碎記事,故早期的PDA就像是一本簡單的電子記事本,其功能就如同一般人所使用的傳統萬用記事本一樣,因此都會內建行事曆、連絡人、工作、記事等基本軟體,所以只要機器本身內建這四種功能體積又小(差不多手掌大小),它就可以叫做PDA了
到了Palm OS 2.0的PalmPilot,開始加入了背光功能,讓使用者即使在黑暗中,也可以清楚瀏覽資訊,另外還加強網路連結功能。Plam的出現,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更有上千人加入相關軟硬體的開發行列。於是,陸續有一些殺手級的軟體出現,例如試算表、文書處理、資料庫,以及影像瀏覽軟體等等。1997年5月,3Com又買下U.S.Robotics,Palm也連帶進入3Com的旗下。1998年5月,同時具備有網路、紅外線傳輸功能,並加強周邊連接能力的Palm3推出後,PDA的市場才開始被打開,而Palm從此之後也平步青雲了,從Palm OS 3.0之後,Palm開始授權作業系統給其他廠商,使得Palm的勢力更日漸強大。
但經年累月的發展下來,PDA早已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僅是個簡單的個人助理而已,然而重大轉變在PDA與電腦相遇共結連理之後,自此PDA的功能趨於完善,使得PDA更具魅力。或許您會覺得PDA的功能跟筆記型電腦似乎有點重疊,那究竟為什麼還需要PDA?可以這樣說,首先,筆記型電腦實在太重了,並不方便於攜帶。其次,筆記型電腦開機後無法立即使用,等到作業系統開啟準備,時間程序都太過冗長,容易睡著的人搞不好也就因此睡著了。另外,在使用時間上,筆記型電腦不使用AC電源供電下,通常無法持續進行兩個小時以上的工作。相反地,PDA的重量大多在200公克上下,Palm V系列更是輕到120公克以下,這樣的重量甚至比你的皮包還輕,放在口袋隨身攜帶並不會感到累贅。更重要的是,PDA只要一開機馬上就可以進入你想操作的程式下,完全不必浪費時間等待,所以你絕對沒想趁機睡著;同時電池電力供應可以維持數天,甚至數個月的使用需求,以上種種都是支持PDA必須存在,甚至應該發揚光大的理由。
現在我們來瞧瞧PDA之起源吧! 在80年代,首次出現了初期的小型電腦TRS-80口袋型電腦(Pocket Computer),這款Tandy Computer銷售的小型電腦它的外表看來像是一台電子計算機,因為它有一個字母數字的鍵盤,同時能和採用自動送紙方式的小型印表機相接使用,但是受制於當時科技與技術限制的情況下,過小的螢幕、有限的記憶容量與內建的BASIC程式語言,對於真正需要處理文書事務或一些商務的使用者而言,非常的不方便;雖然如此,但是它確實開啟了攜帶型電腦的研發,並且造成日後PDA(個人數位助理)的蓬勃發展。
傳統的PDA。功能多偏向記事方面,因此在未有任何強大吸引力的條件下,一直以來都乏人問津。而當PDA存在好長一段時日,卻依然仍無法大量推廣之際,各家廠商便逐漸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使PDA的應用更為生活化。因此,在股市熱門的時期裡,股票機就是一個相當實用的PDA應用.傳統的PDA。功能多偏向記事方面,因此在未有任何強大吸引力的條件下,一直以來都乏人問津。而當PDA存在好長一段時日,卻依然仍無法大量推廣之際,各家廠商便逐漸朝多元化方向發展,使PDA的應用更為生活化。因此,在股市熱門的時期裡,股票機就是一個相當實用的PDA應用. • 而對於學生來說,能在PDA上提供漢英字典和翻譯機等功能,也是一非常好的方法,所以PDA也拓展了不少的商機。
PDA的分類 • PDA其實應該細分爲電子詞典、掌上電腦、手持電腦設備和個人通訊助理機四大類。由以下簡略的介紹之:
1.電子詞典 • 在所有的PDA類産品中,這是最簡單的一款。它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了中英文互譯、電話號碼存儲、英語單詞朗讀等功能,它的特點就是其所有的程式都是固化在記憶體上,因而存儲能力有限,功能也比較單一且不具有擴充性。但這些産品也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如它們針對性比較強,提供了所需的功能,如遊戲、計算、記事等。另外,它也有體積小,操作簡單等特點。此類電子詞典的代表有快譯通、名人、文曲星等。當然,現在一些新型的電子詞典也提供了通訊的功能。通過附加的連接套件,你可以和電腦以及同類産品之間交換資料。而市面還有些電子記事本,這類將重點放在了記事和日常的商務管理上。這些産品往往存儲容量比較大,但其本質還是和電子詞典一樣,其程式都是固化在存儲晶片上的,同樣不具備擴展能力。 這類産品的典型代表就是我們熟悉的商務通。
2.掌上電腦 • 通常,數碼世界只會將這類的掌上電腦才會稱爲是PDA,也正代表了PDA的真正含義。因爲它幾乎有一般家用電腦的所有功能。掌上電腦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有其自身的作業系統,一般都是固化在ROM中的。其採用的存儲設備多是比較昂貴的IC快閃記憶體,容量一般在16MB左右。掌上電腦一般沒有鍵盤,採用手寫和軟鍵盤輸入方式,同時配備有標準的串口、紅外線接入方式並內置有MODEM,以便於個人電腦連接和上網。掌上電腦和前面的産品最大的區別,就是它的應用程式的擴展能力。基於各自的作業系統,任何人可以利用編程語言開發相應的應用程式。你也可以在你的掌上電腦上任意安裝和卸載。由於其功能非常的完備,所以在操作上也比較複雜,不太適合對電腦不太瞭解的初級用戶。
掌上電腦 • 而在掌上電腦部分,還會按作業系統的不同,分爲Palm和PocketPC。Palm採用Palm OS系統,由Palm公司開發;而PocketPC採用WinCE的系列系統,由微軟開發。因爲機體性能及系統的差別,這兩種機體還是有相當的差別的。
3.手持電腦設備 • 手持電腦設備的英文名稱叫HPC,即Hand held PC的意思。這是一種介於筆記型電腦和掌上電腦之間的産品。爲什麽這樣說呢?因爲它有著掌上電腦通用的作業系統,但卻配有小型的鍵盤。而其外型則類似于傳統的筆記本電腦。它的功能要比掌上電腦來的強大,但同樣的體積和重量也要增加,所以在便攜性能上較之掌上電腦爲差。
4.個人通訊助理機 • 個人通訊助理機在這麽多類産品中是顯得最時尚的一種。它的概念就是將掌上電腦的一些功效和手機、尋呼機相結合而産生的。這種産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其捨棄了一般的電話線而採用無線的資料接收方式,使産品的適應性更強。雖然如果單一而論,早期的産品是以手機爲出發點而設計的産品,其的商務功能要明顯遜於一般的掌上電腦,僅相當於一般電子記事本的功能,而目前基於WinCE系統和Palm開發的産品,統稱SmartPhone,其功能與掌上電腦持平或更高,而還擁有通訊功能和無線資料交換,更代表將來掌上電腦的發展方向。
而後兩者由於技術和市場的發展,已經慢慢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演變成現今的PDA形式而後兩者由於技術和市場的發展,已經慢慢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演變成現今的PDA形式 • 那PDA是什麼時候走入群眾? PDA的流行最早是從美國開始的。最早起源於1984年,由Psion PL公司所出的Organizer ;隨後Apple、夏普(Sharp)都相繼推出類似產品。PDA自問世以來,其中幾款具代表性的機體,幾乎奠定了PDA產品的標準,也開啟了它的風潮。例如Psion系列、早期3Con(後來Palm研發部門獨立出來成為Palm公司)的Palm Pilot系列、HP的Palmtop與OmniGo、Sony的Magic Link,以及Apple的Newton系列等等,都是這個領域中的佼佼者,更是講到PDA的發展所不可不提的。
雖然PDA現在已逐漸更名為掌上型電腦,但是其實它在許多架構上,還是與電腦有明顯的不同的。因此,別再以為電腦能做到的,PDA就一定辦得到,畢竟它們暫本質上還是不同的。雖然PDA現在已逐漸更名為掌上型電腦,但是其實它在許多架構上,還是與電腦有明顯的不同的。因此,別再以為電腦能做到的,PDA就一定辦得到,畢竟它們暫本質上還是不同的。
近年來,人們對於資訊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也越廣,再加上軟硬體設備的進步,使得PDA的功能愈加完善。在這樣天時、地利以及人和的環境下,由Palm公司所推出的Palm系列機種,以Palm OS為其作業系統,便開始大舉佔領整個PDA市場,而形成一黨獨大的的局面。
在目前PDA市場中,主流機種以使用Palm OS、Windows CE兩種作業系統為主,而另有多家協力廠商不斷研發新的硬體及系統,例歐美地區的EPOC OS、Blackberry、日本Sharp公司開發的Zaurus MI系列及Linux系統的SL系列、國人互惠科技的掌天作業系統Penbex OS、資策會的@vis等。
由於Palm較早打入市場,而且早期一直都走精品路線,因此擁有不少擁護者。Palm公司除了開發其作業系統之外,也推出硬體機種。除了Palm公司原廠產品之外,還授權國外幾家廠商,得以開發Palm相容系列。長久以來,Palm一向是這個市場的贏家,直到微軟加入這個戰局,Palm才開始逐漸感受到微軟所帶來的種種威脅了。由於Palm較早打入市場,而且早期一直都走精品路線,因此擁有不少擁護者。Palm公司除了開發其作業系統之外,也推出硬體機種。除了Palm公司原廠產品之外,還授權國外幾家廠商,得以開發Palm相容系列。長久以來,Palm一向是這個市場的贏家,直到微軟加入這個戰局,Palm才開始逐漸感受到微軟所帶來的種種威脅了。
微軟的Windows CE早在1996年便已經問世,但當時沒人看好它的未來。直到2000年推出Windows CE 3.0之後,分析師也才漸漸地對這個技術有了較多的正面評價。有了微軟的積極介入,讓原本宛如一灘死水的PDA市場,一下子又活絡起來了,姑且不論誰好誰壞,總之有競爭就有成長,而最終的受益人,都會是使用者。 • 附註:PDA的作業系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消費者選購PDA產品的選擇依據之一。除此之外,各款作業系統也都擁有各自的擁護者, • 經常為了哪款作業系統較佳而僵持不下。
Palm OS的崛起 • Palm OS 在PDA領域中,也算是長老級的系統了。一直以來,它都是許多PDA使用者的首選,不過在其他同類型系統急起直追下,Palm OS的未來已經遭受到不小的威脅了,儘管如此,但它在PDA的市場中。扔維持其霸主的地位,那麼它究竟有何魅力,能讓它到至今扔屹立不搖?
話說在1992年時,新創立的Palm Computing原是一家生產手寫辨識系統的軟體公司,初期是以開發掌上型裝置的應用軟體為主。1995年時,曾經是數據機大廠的U.S.Robotics買下了Palm Computing之後,才開始有了將硬體與軟體整合,以及自行研發PDA的想法。
Palm Computing當初設計的理念很簡單,只是想單純地把傳統記事本的功能,移植到這個行動設備上,例如行事曆、通訊錄、待辦事項、記事本等個人資訊管理功能,並透過序列來與個人電腦上的資料進行同步。於是1996年時,第一款使用Palm OS 1.0的Pilot 1000問世,其中搭載功能包括原先自家所開發的Graffiti手寫辨識系統、PIM應用軟體以及同步工具等等。
Palm OS的特色 • 原先開發Palm OS的概念,便是著重個人資訊管理的功能上,提供使用者日常所需的記事功能。而爲了要方便使用者攜帶,Palm一向強調輕薄短小、超強續電力、以及簡單易用的特性。曾有個笑話大概是這麼說的,當甲從口袋掏出Palm來並查出連絡人資訊時,乙的Pocket PC還在開機中,這個帶點暗諷意味的笑話,一方面是在貶抑Windows CE的龜速,另一方面也同時讚揚Palm的硬體速度。
Palm OS的確擁有不少優勢,不但牌子老,信用好,而且所需的硬體成本也相當少,例如,由於作業系統本身較小,因此最多只需要4MB的儲存空間,而且33MHz的處理器,就能讓PDA擁有絕佳的處理速度。另外,從Palm打入市場以來,有許多程式設計人員爲它開發各式軟體,並放在網際網路上與大家共享,因此使用者不需要任何花費,即可讓自己的PDA具備多種功能。不過,在具有多媒體特性的Windows CE露臉之前,沒有人會懷疑Palm的單純功能;可是待消費者領教過聲光效果的吸引之後,Palm的市場就開始受到威脅了。在Palm OS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它在多媒體方面的不足了,不能播放音樂,也不能錄音,也不能觀賞動畫影片,這些原本不屬於PIM中的功能,也正因為使用者的欲望,讓PDA廠商們不得不再重新思考他們的應用。
由於消費者對於聲光娛樂效果的喜好與追求,迫使Palm不得不為進入多媒體時代而變身。尤其是再Windows CE 3.0推出之後,明顯讓Palm的市場佔有率,從九成降到七成。Palm家族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威脅,而Palm OS 4.0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了。新版本Palm OS 4.0的推出,明顯的再其原先較弱之外接模組擴充能力、網路傳輸,以及高位元色彩的支援上,有了較大的突破。
支援16位元色彩模式:提升色彩能力,最高可達65536色。在彩色機種上,不論是瀏覽相片、影片,或者進行遊戲,閱讀電子畫等等,都可以享受到更清晰的畫質。支援16位元色彩模式:提升色彩能力,最高可達65536色。在彩色機種上,不論是瀏覽相片、影片,或者進行遊戲,閱讀電子畫等等,都可以享受到更清晰的畫質。
無線上網傳輸:只要安裝隨機附贈之行動上網軟體,搭配PDA專用數據機或手機,就可以隨時上網。使用者可以藉由這個功能,瀏覽重要網站並取得資訊,或者發送電子郵件及簡訊。無線上網傳輸:只要安裝隨機附贈之行動上網軟體,搭配PDA專用數據機或手機,就可以隨時上網。使用者可以藉由這個功能,瀏覽重要網站並取得資訊,或者發送電子郵件及簡訊。 • 加強保密功能:由於PDA等掌上型裝置常記載個人資料,或公司的重要文件等等,一旦外洩,對於使用者來說可能會造成損失。因此,Palm OS 4.0加入自動上鎖的防護設定,設定再特定條件下才能啟動。
新建提示模式:在手機上才可以見到的震動及靜音提醒模式,現在Palm OS 4.0也開始支援了。可以設定使用預設的響鈴提醒,或是使用震動、LED閃燈方式提醒,以方便在一些特定場合中使用。 • 新增資料輸入模式:以往的Palm OS都只能在面板下方書寫區上,依序手寫輸入文字。但4.0以經可以讓使用者在螢幕上自自由書寫,並能顯示書寫筆跡,提供更方便的輸入方式。
新增時間及世界時區:由於之前Palm m100系列所內建的大時鐘功能得到消費者相當多的好評,因此4.0便將這個功能內建於作業系統之中,讓使用者可以利用快速鍵,便能輕易地查到時間。 • 完整的鬧鈴提醒查詢:將所有設定鬧鈴的事項,集中一個畫面中陳列,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查詢及進行修改的動作。除了上述各項新增功能之外,Palm OS 4.0也對於處理器的支援,也提升到33MHz,以加快PDA在處理資料上的速度。
Windows CE/Pocket PC • 近幾年來,市售的Pocket PC產品種類與日俱增,無論國內外廠商,都對於這個市場充滿信心,就連各個市場分析師,也都看好Windows CE的未來。Pocket PC比Palm擁有更多功能,更像一台個人電腦,如果使用者想要上網、聽音樂、看影片,或者使用文書處理、試算表功能,Pocket PC則會是個比較合適的選擇。 • 1996年秋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Comdex Fall電腦展中,微軟首次發表搭載Windows CE作業系統的手持型電腦,這次的亮相,為微軟跨足PDA市場揭開序幕。
Windows CE是一套微軟專為通訊、娛樂以及行動計算等消費性電子產品所開發作業系統。而Windows CE中的<CE>二字便是Consumer Electronic的縮寫。當初設計這套作業系統的目的,主要在於使人與人之間的通訊交流更容易,而且可與使用微軟其他Windows作業系統個人電腦達到資訊共享的目的。至於Windows CE應用的領域,包括掌上型電腦、手持式電腦、車用電腦、無線通訊設備,以及機頂盒等等。
Windows CE早在1996年便已經問世,但是在草創時期十分慘淡,沒有人看好它的未來,就如同Windows早期一般命運坎坷。直到Windows CE 2.11之後版本,才開始有這類的掌上型設備在台灣推出。例如國眾的Freestyle,就是一個先驅者。漸漸的國內開始有業者注意到這個市場,也陸續有廠商投入這方面的研究,例如神寶、公信電子,但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仍是先馳得點的國眾略佔上風,接著,國外大廠也開始將產品引進台灣,康柏、卡西歐及惠普不斷地推出新品,讓國內市場逐漸熱絡起來。
Windows CE 1.0時代,廠商所推出的PDA,都是長相如同電子字典般具有小型鍵盤的手持電腦。過了一年之後,微軟又推出Windows CE 2.0版,當時由於這些使用Windows CE的行動設備都有大而無當以及價格昂貴的缺點,因此始終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1998年,Windows CE 2.11問世,同時也發表了Palm-size PC的硬體設計藍圖。這個時候的Windows CE,擁有微軟作業系統的通病—龐大而緩慢。因此在處理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它的執行效率以及反應速度都令人難以忍受,於是便淪為Palm迷的大笑柄。微軟痛定思痛,從系統核心做一次大翻修,直到2000年4月,再度推出Windows CE 3.0。這是Windows CE鹹魚翻身的開始,另外為了避免與Palm的名稱過於相似,微軟將Palm-size PC改名為Pocket PC,名字改了,運也不同了。到了2000年中,分析師對於Pocket PC這項產品,才開始有較多的正面評價。漸漸地,Windows CE與Pocket PC便開始嶄露頭角了。
Windows CE的特色 • Windows CE是一套32位元,多工的作業環境,採開放架構設計,可支援各種設備。由於採開放結構設計,因此儘管Windows CE與硬體是結合在一起的,但微軟仍只負責作業系統的開發,至於硬體設備的設計,則由其他協力廠商來進行。消費者可以在市面上看到多家不同廠牌的Pocket PC,提供給消費者較多的選擇。
在多工方面,Pocket PC允許使用者一面同步資料,一面進行其他的工作,這是Palm所不能及的,尤其是一邊聽音樂,一邊看電子書,更是人生一大享受。由於Windows CE為軟體老大微軟所設計,因此自然在與微軟視窗的作業系統間之合作頗為密切,例如Outlook資料、Word及Excel文件,在桌上型電腦及掌上型電腦間,都能互相傳遞,完全相容,這是其他系統所無法比擬的。網路功能方面,也是Windows CE特別重視的部份,它可以支援ISP連線,或者連接公司內部網路,而一般Pocket PC都會有外接連線設備可提供消費者選購,至於在電腦同步方面,只要將Microsoft ActiveSync安裝到桌上型電腦中,並將Pocket PC資料傳輸線連接到電腦上,便可建立兩端的連線。
到了2001年12月6日,微軟在台灣發表Pocket PC 2002中文版,並結合8家國內外知名廠商,展出多款已Pocket PC 2002為平台的全中文化口袋型電腦。這是微軟首度推出中文版的Pocket PC作業系統,對於國內的使用者來說,是個頗令人欣慰的消息。此次推出的新版系統名稱,不再使用Windows CE字樣,而改為Pocket PC 2002。這樣的作法,雖然令人摸不著頭緒,但的確是較能反應事實的命名方式。因為,Windows CE不光只是Pocket PC的作業系統,它是微軟一系嵌入式設備的共通作業平台。所謂的嵌入式設備,包括Web Pad、PDA、智慧電話、機頂盒、車用電腦等等,而Pocket PC僅是其中一項平台而已。簡單而說,Pocket PC 2002是Windows CE 3.0的小改版,再加上Pock Office軟體,所包裝成的一套Pocket PC平台。
雖然Pocket PC 2002僅是Windows CE 3.0的小改版,不過仍有不少直得介紹的地方。其新功能中較重要的,不外乎是更親切的的使用者介面、加強通訊與安全性,並提供企業網路所需的網路環境。而中文版的推出,也是特點之ㄧ,之前版本的Windows CE,從未有中文版本,而某些使用中文Windows CE的Pocket PC,都是硬體廠商取得微軟授權之後所開發。如今有了中文版本的推出,相信國內的使用者將不必再仰賴中文外掛了,也不會再遇著中文化不完全的問題了。
更親切的使用者介面:Pocket PC 2002提供與Windows XP相似的作業介面,讓Pocket PC的畫面更賞心悅目,也更具親和力。 • 更完整的中文支援:使用中文版的好處,就在於他能提供完整的中文支援,所有的介面皆為中文顯示,也無會有中文文件無法顯示的困擾,而內建手寫板、全螢幕手寫、倉頡及注音4種輸入法,更是減少了在PDA上輸入的不便。
支援私人網路:以往這樣的行動設備,被稱為<個人數位助理>不過如今這一切都要改觀了,不論是軟體商還是硬體商,不論是微軟還是Palm,都開始將矛頭指向企業用戶了。Pocket PC 2002支援虛擬私人網路(VPN)方便行動工作者隨時透過網際網路連結,以取得公司網路上的資訊。另外還支援紅外線連線,符合OBEX業界標準,可跨平台傳輸資料,使得Pocket PC 、Palm以及行動電話間的資料交換更加容易。
加入MSN:微軟也把力推的MSN搬到Pocket PC 2002上了,現在你只要連上網路,就可以透過MSN與其他人連絡。 • 改良Pocket PC Internet Explorer:改良過的Pocket PC Internet Explorer,提供行動人士完整的網路瀏覽功能,以及特定的影像下載功能,也就是使用者可選擇是否下載網頁中的圖檔,來節省等待下載的時間。支援各種網頁程式語言,包括XML、HTML、DHTML等等。此外 Pocket PC 還強化安全密碼、防毒系統、並採用可升級及更新軟體的Flash ROM,讓企業及使用者皆可在Pocket PC上輕鬆升級軟體或應用程式。
PDA的核心元件 • 俗話說的好[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一般人在選購PDA產品時,大多是問問功能有哪些,看外型是否順眼,操作上的感覺如何,在參考雜誌的介紹,來作為選擇的依據。若是內行人在選購這一類產品,除了看這款機器是否投緣之外,還是得先了解一下它的各項硬體規格。無庸置疑的,一款機器所選擇的硬體規格,會直接影響它的效能。就如同採購電腦時,第一個注意到的,便是它使用哪種處理器、配備多大的記憶體及硬碟等等。
處理器 • 處理器:與個人電腦相同,處理器會直接影響處理的速度,所有的Palm機種,都使用Dragonball系列的處理器,不同處僅在時脈上的差別。至於Pocket PC ,支援適用的處理器系列分3種,分別為NECMIPS、Intel StrongARM,以及Hitachi SH3。每家廠商會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處理器系統,而它們的時脈也各不相同。
記憶體 • 記憶體:PDA與電腦相同,會同時需要兩種記憶體---RAM及ROM,不過它們所肩負的職責稍有差異。在PDA中沒有硬碟儲存作業系統,而是在產品出場之前,便將作業系嵌入到ROM之中了,因此,當你看到規格表之標明使用多少MB的ROM時,這些空間都是用來儲存作業系統及預載軟體(例如廠商自行開發的專屬程式)。一般而言,Palm相容機體多是使用4MB ROM。,而Pocket PC由於作業系統體積龐大,因此需要較大的儲存空間,一般多在16MB到32MB之間。既然作業系統是燒在ROM上,那麼使用者要自行升級作業系統版本,自然是難上加難了,為了要延長PDA的適用時期,以及提供試用者升級彈性,有越來越多的PDA產品,選用Flash ROM來取代原先的ROM,如此一來就可以透過下載系統更新程式並進行安裝,就可讓你的PDA保持在最新的情況下。
顯示螢幕 • 顯示螢幕:佔PDA主體的一大部分,而且是與使用者直接接觸的管道,因此,它在整個PDA當中佔為極重要的角色,早期的顯示是以單色或16色灰階為主,現在都為全彩機種。
擴充介面 • 擴充介面:由於PDA的升級空間有限,因此內附的擴充能力,就是提升硬體功能的關鍵。PDA如同筆記型電腦一樣,提供置入擴充插槽,讓使用者來加裝其他設備。透過擴充介面,PDA可以提供更多實用功能。例如數位相機擴充卡、GSM/GPRS擴充卡、數據卡、以及MP3隨身聽擴充卡等等。但是最為常見的的擴充設備,仍然是以記憶體擴充為大宗,目前是市場上有多種擴充卡規格,它們大多分為3種類型,包括快閃記憶體、磁性記憶體以及光學記憶體,而PDA上所使用的,則以快閃記憶體為主。
PDA與通訊應用 • 近幾年來,談到PDA與通訊方面的發展變化,真是令人眼花撩亂,大放異彩。其上網方式可分為有線上網與撥號網路以及Card Phone三種 :
1.有線上網 • 有線上網:為目前速度快成本低,且最穩定的網路架構。一般的乙太網路的速度可達100Mbps,快到可讓你直接在電腦或PDA上,播放其他電腦上的MP3音樂或電影檔案。PDA上的網路卡,基本上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PCCard架構的網路卡,它較為體積龐大,可在筆記型電腦使用,但價格不斐,因此一般的PDA都不設計PCCard的插槽。另一個為CompactFlash介面的網路卡體積較小,且只要機器上CompactFlash插槽便可使用。
2.撥號網路 • 撥號網路:網路卡固然有許多好處,但還是受到地理區的限制,所以哪天要帶PDA去出差,到了旅館,要上哪找網路插座?所以只要有了撥號網路功能,使用者只找到普通的電話插座,就可透過當地的ISP撥號上網,撥號網路的優點,在於不受系統限制,只要有普通的電信系統以及ISP帳戶,便可上網,但是56Kbps的速度不是每個人都受的了的。
3.Card Phone • Card Phone:話說回來,使用PDA,就是想享受那種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感覺。多年來人們對於網路最主要的渴望,就是切掉那擾人的電纜線,這個夢想一直到GSM網路建置普及後,才得以實現。
PDA的趨勢 • 現在PDA的趨勢是什麼?我想因該是PDA手機吧!把時下流行的手機把它功能升級,讓它擁有更大魅力去吸引大眾。手上有PDA的使用者可以仔細思考,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台PDA?很多時候,PDA或許只是現在人炫耀的行頭罷了,在熱潮過了之後,真的會帶在身上的,往往還是只有手機。這就對了,手機才是真正會隨身攜帶的資訊產品。那麼附有PDA功能的手機當然是最好的應用了,想一想,當使用者在操作PDA時,,便可直接上網瀏覽網站、收發郵件、傳送簡訊、不論身在何處,都可掌握第一手資訊,真是方便。
現在有許多人們都擁有PDA,他們除了使用上述的功能外,大部分都還會當成衛星導航來使用,只要不過這個PDA通常沒有內建,你需要去購買〔GPS接收卡+電子地圖〕這樣就可以使用了,附註:在台灣絕大多數99.99%商用的定位導航系統都是利用美國美軍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汽車衛星導航只是〔接收GPS公開頻道的訊號〕,所以不用收錢,真是方便。而現在最受歡迎的就是用微軟作業系統的PDA,導航的軟體Pa Pa Go也是這個平台的軟體。GPS,就是衛星定位儀,必須要有它才能知道你現在的位置。(PalmOS也是有支援的軟體,不過比較不好找...)。 GPS與PDA連接的方式大概可以分為無線、有線與插卡式,也有作在PDA上頭的,像Acer n35就是。無線的目前來說就是藍芽了,插卡式則有CF與SD介面等等。如果要透過手機,你的手機必須支援GPRS(當然還要開通),此外手機也必須支援可以與PDA連接的方法,如藍芽、紅外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