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398 Views
CH.2 觀看者製造意義. 1. 影像產生意義。但影像的意義從何而來? (p.65-68). A . 影像本身 C . 觀看 者 如何詮釋影像 ( 消費影像 ) B . 影像製造者 ( 製造影像 ). D. 影像被看見的脈絡. 影像製造者的意圖 ( B ,導演 ) ≠ 觀看 者觀看的角度 (A ,觀眾 ) 儘管如此 ,並不代表觀看者觀看的角度 (A) 是錯誤的。因為觀看者的角度 (A) 和 (D) 影像被看見的脈絡是息息相關的 。 EX1. 「戰地醫院 」
E N D
1. 影像產生意義。但影像的意義從何而來?(p.65-68) A.影像本身 • C.觀看者如何詮釋影像 • (消費影像) B.影像製造者(製造影像) D.影像被看見的脈絡
影像製造者的意圖(B,導演) ≠觀看者觀看的角度(A,觀眾) • 儘管如此,並不代表觀看者觀看的角度(A)是錯誤的。因為觀看者的角度(A)和(D)影像被看見的脈絡是息息相關的。EX1.「戰地醫院」 • EX2.「DHL」http://www.youtube.com/watch?v=jlhFXP9dV_s • EX3.「IPA」http://www.youtube.com/watch?v=XA-6vMT_oOs&feature=related
影像的意義從何而來?(p.65-68) A.影像本身 • C.觀看者如何詮釋影像 • (消費影像) B.影像製造者(製造影像) 意識型態主體 品味與美學 D.影像被看見的脈絡
2. 美學和品味(taste):(p.68-71) 18thC.的康德(Kant)美學:美感來自於美感對象的形式。也就是說,美的特質存在於美的對象中,而與個人的特殊性(家庭、文化、階級、族群)無關。
「品味」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學習而來的。 例如:參觀美術館的意義,除了教導人們美術史外,更重要的是,它潛移默化的灌輸人們什麼是有品味的(P. Bourdieu)。另一方面,所謂的「好品味」通常傷害了較低的階級的人,因為「好品味」的生活方式貶抑了他們的生活,並暗示那些是不值得尊重和追求的。同時,「好品味」的作品,其價格也是大部分消費者無福消受的。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的(high and low cultural)差別。
20thC.的當代美學:美不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一套特質,而在於個人的詮釋和品味。但是,所謂「個人的詮釋和品味」其實不只關乎個人,而是涉及到一個人所屬的家庭、文化背景階級、教育程度等社會層面。思考一下:什麼是我們這個社會所公認的「好品味」和「壞品味」?20thC.的當代美學:美不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一套特質,而在於個人的詮釋和品味。但是,所謂「個人的詮釋和品味」其實不只關乎個人,而是涉及到一個人所屬的家庭、文化背景階級、教育程度等社會層面。思考一下:什麼是我們這個社會所公認的「好品味」和「壞品味」?
但是兩者之間的界線已經愈來愈模糊… 傳統上的區分:
20thC.末的當代美學: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的界線已變得模糊達達藝術、普普藝術和流行文化20thC.末的當代美學: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的界線已變得模糊達達藝術、普普藝術和流行文化
影像的意義從何而來?(p.65-68) A.影像本身 • C.觀看者如何詮釋影像 • (消費影像) B.影像製造者(製造影像) 意識型態主體 品味與美學 D.影像被看見的脈絡
3.影像是一種意識形態(ideology)? • 當一個社會裡的某個價值被認為是「天生的」時候,它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因為意識形態界定了生活應該是怎樣。 (p.71-77) 意識型態是虛假的 意識型態召喚出主體 意識型態是權力之間的拉扯
3.影像是一種意識形態(ideology)? • 馬克思對意識形態的解釋: • 誰擁有生產工具,誰就可以控制社會媒體所製造和所傳播的想法和觀點(意識型態)。 • 「意識形態」是一種虛假意識。
阿圖塞(L. Althusser): • 「意識形態」其實代表著個人和他們真實存在狀況之間的一種想像關係。也就是說,「意識形態」是一種必要之惡。召喚出來的主體 • 廣告:捷安特廣告 VSLUXGEN汽車 • 捷安特:召喚出追求夢想 的主體 • LUXGEN汽車:召喚出追求成功的主體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VH6MNF5xbo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YzGlHw5R4Q
Nike 廣告 Justdoit!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yTGM_zdzI0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IXBAZhcVYw
葛蘭西(A. Gramsci): • 「意識形態」是複數的。也就是說,哪一個「意識形態」可以取得上風,其實是一種彼此競爭抗衡後的結果。這表示,「意識形態」(的權力關係)是一直在變動的,是不斷的協商、抗爭、抗拒後的暫時結果。
4.編碼與解碼 霍爾(S. Hall)認為,觀看者觀看影像,會採取以下三種態度: (p.78-90)
優勢霸權解讀: • 被動且完全接受影像製造者所要告訴你的意義 • (1)大魯閣棒壘球打擊場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WNxQUQBbzM&feature=related • (2)花旗信用卡
5.協商與對立解讀 • 協商解讀:觀看者並不是被動的接收者,他們會批判或用各種方式來詮釋他們所看到的文化影像。 • 「誰是百萬富翁」(百萬小學堂)pp.79-80 • 對立解讀:觀看者並不是被動的接收者,他們會批判且採取對立態度,對影像中的意識形態,完全拒絕或不同意。 • 其中常見的策略是「挪用」(appropriation)、「拼裝」(bricolage)和「轉碼」(trans-coding) • Kuso
酷兒的異想世界 • 性別扭轉:把影像裡的性別刻板印象(例如:歧視女性或同志)重新解讀為新的意涵:「酷兒」、「娘娘腔」。
用「次文化」顛覆主流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跳跳車(p.86)、台客文化。用「次文化」顛覆主流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跳跳車(p.86)、台客文化。 • 「策略」(strategy)與「戰術」(tactic):p.88-90「X檔案」。
6.再挪用與反拼裝 • 製造業利用優勢的財力,將邊緣文化的戰術再度挪用收編進主流文化裡。像廣告人和時裝設計師有技巧的把一些次文化風格重新設計包裝,然後再銷售給主流大眾,大賺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