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52 Views
2011—2012.2 形势与政策第 1 讲. 正确认识 2012 年的 经济形势和主要任务. 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2012.03.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认识和理解 2012 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国内外环境,掌握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稳中求进”总基调、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 教学重点 1 . 2012 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国内外环境。 2 . 2012 年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稳中求进”总基调、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复习思考.
E N D
2011—2012.2形势与政策第1讲 正确认识2012年的经济形势和主要任务 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2012.03
教学目的要求 • 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认识和理解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国内外环境,掌握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稳中求进”总基调、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正确认识和理解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 • 教学重点 • 1.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国内外环境。 • 2.2012年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稳中求进”总基调、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复习思考 • 1.为什么我国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 2.怎样认识201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四大国际风险”? • 3.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四大压力和挑战”是什么? • 4.2012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含义是什么?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 5.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主要工作有哪些? • 6.怎样认识2012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 • 7.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8.怎样认识当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2012年面临的基本经济形势 •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2.物价涨势得到有效遏制 • 3.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 • 4.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 5.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初步核算,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 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
如何看待增速放缓? 固定资产 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主动调控的结果 2011年GDP 增长24.5% 9.7% 同比增长17% 二、国民经济主要体现 9.5% 适度平稳的回落 9.1% 8.9%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仍保持较高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 GDP 全年比上年增9.2% 增长14 %
如何看待经济增速放缓2 • 尽管国内生产总值呈逐季下降,一季度是9.7%,二季度是9.5%,三季度是9.1%,四季度是8. 9%,但这是一种合理的回归,也是预料内的放缓。 • 一是这种放缓是主动调控的结果。2011年初,中央就多次指出,不要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率,要求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创造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二是这种放缓是一种适度平稳的回落。9%以上的增长率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的,而且本身也不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的区间。三是速度尽管有所放缓,但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大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 •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9552亿元,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367亿元,增长16.7%。 • 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63284亿元,增长17.2%;餐饮收入额20635亿元,增长16.9%。
2.物价涨势得到有效遏制 2011年CPI值 6.5% 6.2% 6.1% 5.5% 4.2% 4.1% 10月 11月 7月 8月 9月 12月
3.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 把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注重有扶有控,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1.4万亿斤,实现八连增。
投资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趋向合理 •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增长23.8%;农户投资9089亿元,增长15.3%。 • 东部地区投资13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中部地区投资70783亿元,增长27.5%;西部地区投资71849亿元,增长28.7%;东北地区投资32687亿元,增长30.4%。 •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前三季度增幅达16.9%,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7个百分点,而高耗能产业增速则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1.5个百分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
新兴产业 区域发展 “三农”
4.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人民币跨境结算 文化产业 税制改革
5.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投入 财政 中央 就业和社会保障增长32.5% 医疗卫生 增长50.5% 住房保障 增长73.9%
就业和社会保障有了较大发展 •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5万人。 • 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7291万人,增加402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22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066万人。 •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97万人。 • 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按照新标准,年末农村扶贫对象为12238万人。 • 就业增长保持稳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末持平。 • 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863万人,增长3.4%;本地农民工9415万人,增长5.9%。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3. 6%。 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城乡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3.0865;人均纯收入1:3.12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二、2012年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 •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 • 同时也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上升,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更趋复杂,形势也更为严峻。 • 1.中国经济面临“四大国际风险” • 2.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四大压力和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 • 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一季度环比增长0.4%,二季度增长1.3%,三季度增长2%,四季度增长2.8%,均低于2010年四季度的3.1%。 • 欧洲经济举步维艰。欧盟2011年一、二、三季度环比分别增长0.7%、0.2%和0. 2%,德国、法国这两大欧盟核心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缓慢,德国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3%、0.3%和2.5%,法国仅分别增长0. 9%、-0.1%和0. 4%。 • 日本受地震和核事故影响,前两季度经济环比分别下降0.9%和0.3%,第三季度增长了1. 4%。与低增长相伴随的是持续的高失业率。 • 目前,美欧日的失业率分别达8 .6%、1.3%和4.1%。高失业率又会影响到家庭消费的持续增长。 • 2011年1—1 0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64.8下滑到56,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2.6下滑到-20.2。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 • 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经济增长虽仍然较快,但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困扰,普遍实施了紧缩政策。巴西20年前三个季度的GDP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8%、0.7%和0。比2010年同期分别低了1.2、0. 9和1个百分点;南非前三个季度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4.5%、1.3%和1.4%,比2010年同期分别低了0.3、1.5和1.3个百分点:印度前三个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8%、7.7%和6. 9%,比2010年同期分别低了1.6、1.6和2个百分点。俄罗斯前三个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7%、3.4%和4.8%。2010年同期的增长率分别为3.1%、5.2%和2.7%。 • 虽然不排除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出现一定反弹的可能,但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仍普遍表示不乐观.认为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可能面临严重的。“二次衰退”,全球经济可能面临“全新且更危险”的局面,将滑入长期衰退.确保经济复苏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经济预测普遍悲观 • 联合国报告预测,2011年和2012年世界经济分别增长2. 8%和2. 6%,分别比2010年低1.2个和1.4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2011年增长只有1.3%.2012年将维持在1.3%左右。欧洲2011年经济增长1.5%,2012年只有0. 5%;日本2011年是-0. 5%,2012年灾后恢复重建有望刺激经济增长2%左右。发展中国家2011年经济增长6.1%,2012年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到5.6%。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预测,欧元区2011年经济增长1.6%,2012年增长1.1%;美国2011年增长1.5%,2012年增长1. 8%;日本2011年增长0.5%,2012年增长2.3%;巴西2011年增长3.8%,201 2年增长3.6%。
二是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 •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丧失AAA的主权信用评级,而且短期内恢复的可能性很小。 • 目前,美国的债务规模已接近GDP总量,赤字占GDP的比例达10%左右,比例和规模均居高位,成为影响世界金融和经济的重要因素。 •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升级,更是让人们忧心忡忡。一方面,原有主权债务危机严重的国家——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特别是希腊主权债务规模巨大,经济复苏乏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主权债务问题面临极大困难.违约风险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债务危机向欧洲核心国家蔓延。 • 欧美主权债务风险的“共振”不仅严重打击欧美金融体系,而且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三是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风险。 • 由于全球流动性泛滥,再加上洪涝灾害频发,未来一个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 至2011年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比2010年同期上涨了3.4%;欧元区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3%;巴西前11个月已经累计上涨了5.97%,印度通胀率为9.1%,为一年来最低水平;南非通货膨胀率为6.1%,近两年来首次突破通货膨胀率目标区间上限;俄罗斯2011年前10个月累计上涨了5.2%。 •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目前,原油农产品、重要矿产品等价格均高于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 • 2011年1—10月份,我国进口商品的平均价格均大幅上升,铁矿石上涨了33.5%,原油上涨了38%,天然橡胶上涨了58%,谷物上涨了47.9%,大豆上涨了29.8%,棉花上涨了61.7%。这将对我国稳定物价带来输入性因素的挑战。
四是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汇率制度、自主创新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市场准入等逐渐成为贸易摩擦热点,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制约。 • 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导致新一轮的汇率战、“贸易战”势必会对今后世界贸易的增长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设置障碍。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理事部2011年12月份预测,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将由2011年的6.6%放缓至4.4%,比之前的预测分别低了0.5和2.4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1月份预测,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将由2011年的6.7%放缓至4.8%.比之前的预测分别低了1. 4和3.6个百分点。 • 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的影响下,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将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
各国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难度加大 • 今后一段时间,不少国家的宏观政策将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它们出于对经济下滑的担忧而再度放松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使全球流动性继续过剩,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水涨船高。如果它们坚持紧缩货币政策,则经济增长就有可能受到影响。 • 一些国家的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可能出台一些单边主义措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新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国际社会在加强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面临更加复杂的前景。 • 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应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在这个关键时刻抓住主要矛盾,共同提振市场信心,积极化解风险挑战,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
宏观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经济增长 受到影响
2.中国经济必须面对“四大压力和挑战” • 虽然我们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一些长期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当前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一是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 • 2011年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属于理性、适度,符合预期,但由于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在增大,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没有根本消除,消费、投资、出口三大拉动力,都存在下行压力。 • 世界经济减速会制约我国出口的稳定增长;要素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增幅趋降、民间投资障碍依然较多,会影响投资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加的支撑因素减弱,汽车住房等一些消费热点延续低速增长,又很可能使消费需求的增长稳中趋缓。 • 防止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增速出现大幅波动就成为宏观调控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民间投资障碍 企业利润增幅趋降 消费热点延续低速增长 经济增速 要素成本上升 世界经济减速 经济增速
二是物价过快上涨的压力。 • 2011年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和经济增速的趋缓,使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当前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只是得到初步抑制,稳定物价任务依然艰巨。 • 未来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仍然较多,包括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刚性上涨,能源资源价格和环境保护成本逐步上升,农业特别是粮食稳定增产难度较大,国际市场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减,疏导一些领域的价格突出矛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价总水平。 • 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都可能在较长时期推动物价总水平的上涨,物价调控不能掉以轻心。
劳动力成本 输入性通货膨胀 土地成本
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 • 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五年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分别减少8%,同时又增加了氨氮、氮氧化物的减排指标,五年分别减少10%,任务相当艰巨。 • 而2011年以来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仅下降了1.6%,与降低3.5%的年度目标任务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氨氮排放量仅下降0.9%,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7.2%。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产业结构不合理,“两高”行业扩张依然偏快,服务业发展、落后产能的淘汰滞后的问题,也有节能减排政策和长效机制尚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 如果这种趋势不迅速扭转,会给今后几年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也会给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带来新的更大困难。
四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压力。 • 2011年以来,受多重因素挤压,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经营困难。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51.7%。我国中小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98%以上,对推动增长、促进就业、技术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 目前,中小企业遇到的困难,除了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用工荒”等问题以外,最为突出的是融资难度明显增加,融资成本明显提高。 • 近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虽然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避免和防范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小微型企业的经营困难问题向全国蔓延,已成为宏观调控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其他因素 • 除上述因素外,财政金融领域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征地拆迁等方面还存在不少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这些情况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期矛盾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因素与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外部挑战与国内困难相互叠加,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变化的敏感期,“两难”或“多难”问题增多,既要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又要防止经济出现大幅下滑;既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又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稳步发展;既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又要保持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既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又要缓解企业的经营困难,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的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三、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一年。 • 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做好经济工作,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总体要求 • 2011年12月1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 “稳”就是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 “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 为此,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有机结合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有机结合 • 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 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 调结构,就是突出主题,贯穿主线,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有机结合2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有机结合2 • 惠民生,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 抓改革,就是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 促和谐,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稳增长 控物价 一、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要求 调结构 稳中求进 惠民生 促和谐 抓改革
2.基本原则 •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大政方针,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需要具体处理好以下四方面关系。 • 第一,在保持政策取向稳定的同时,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 第二,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 第三,在注重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 • 第四,在注重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
在保持政策取向稳定的同时,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保持政策取向稳定的同时,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产业结构升级 先进 制造业 战略性 新兴产业 生产性 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