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1

Chapter 1 Networking Components

Chapter 1 Networking Components. Overview. 網路簡介 網路拓樸 (Topology) 網路架構設計範例 網路模型與 TCP/IP 協定 Demonstration Network. 何謂網路. 藉由一群的 電腦 ,透過彼此共同的實體媒介(纜線或無線傳輸媒介)互相連接在一起,以達到資源 ( 印表機、儲存體、 CPU 、記憶體及檔案 … 等等 ) 共享的目的. 網路的連接性 (Connectivity). 基本元素 連結 ( link ) : 纜線或無線傳輸介質 節點 ( node ) :

gefjun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1 Networking Component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1 Networking Components

  2. Overview • 網路簡介 • 網路拓樸 (Topology) • 網路架構設計範例 • 網路模型與TCP/IP協定 • Demonstration Network

  3. 何謂網路 • 藉由一群的電腦,透過彼此共同的實體媒介(纜線或無線傳輸媒介)互相連接在一起,以達到資源(印表機、儲存體、CPU 、記憶體及檔案…等等)共享的目的

  4. 網路的連接性(Connectivity) • 基本元素 • 連結( link ): • 纜線或無線傳輸介質 • 節點( node ): • 一般電腦或特定功能的電腦(設備) • 存取方式 • 點對點( point-to-point ):獨享頻寬 • 多重存取( multiple-access):共用頻寬

  5. 網路的連接性 (cont.) • 連接方式 • 點對點( point-to-point ):直接相連(實體相連) • 端點對端點(End-to-End):間接相連(跨網路相連)

  6. unicast multicast 傳輸模式 • Unicast (單點傳輸) • Multicast (群播) • Broadcast (廣播) broadcast

  7. 交換網路(Switched Network) • 電路交換 (circuit-switched) • 電話系統、專屬電路 • 分封交換 (packet-switched) • 電腦網路 • 將待送資料切成許多封包(packet)送出,到目的地再進行資料重組 • store-and-forward

  8. 多工(Multiplexing) • 同步分時多工(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 分頻多工(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

  9. 多工與解多工示意圖

  10. 網路拓樸 (Topology) • 匯流排 ( Bus ) 網路 • 星狀 ( Star ) 網路 • 環狀 ( Ring ) 網路

  11. 匯流排 ( Bus ) 網路

  12. 匯流排 ( Bus ) 網路 (cont.)

  13. 星狀 ( Star ) 網路

  14. 星狀 ( Star ) 網路 (cont.)

  15. 環狀 ( Ring ) 網路

  16. 環狀 ( Ring ) 網路 (cont.)

  17. 網路架構設計範例

  18. 家庭兩台以上電腦,由ADSL 上網

  19. 小型網路含無線網路架構,無連上Internet之功能小型網路含無線網路架構,無連上Internet之功能

  20. 具有上網功能的小型網路架構

  21. 具有上網功能的中型網路架構(T1專線式)

  22. 校園網路架構

  23. 企業VPN 架構範例

  24. OSI 7 Layer Reference Model • ISO 的 OSI 7 Layer Reference Model 是目前共同的網路設計參考模型 • ISO 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OSI 表示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7 Layer 將網路運作概分為七層,然而TCP/IP 網路實際上並沒有分得如此詳細

  25. 模型的用途 • 一個適當的模型能將複雜的事情具體化、簡單化。而網路上的工作錯綜複雜, 倘若能利用一個好的模型來說明, 肯定能對學習有正面的幫助。然而網路模型的設計, 實無定法, 各家的模型皆有所長。

  26. OSI 模型的 7 層架構簡介

  27. OSI 模型的 7 層架構簡介

  28. 第 1 層:實體層 • 實體層主要是負責實體傳輸媒介的規格訂定 • 例如纜線(Cable) 、光纖(Fiber)、雙絞線(Twisted Pair)以及連接端的規格,其中亦包括了傳輸的訊號種類及轉換等

  29. 第 1 層:實體層 • 無論何種通訊, 最終得透過實體的傳輸介質來連接。所以數位資料在傳送之前, 可能會經過轉換, 轉變為光脈衝或電脈衝以利傳輸, 這些轉換及傳輸工作便是由實體層負責。此外, 決定傳輸頻寬、工作時脈、電壓高低、相位...等等細節, 也都是在此層規定。

  30. 連接不同Layer 1的網路

  31. 第 2 層:鏈結層 • 同步 • 偵錯 • 制定媒體存取控制的方法

  32. 第 2 層:鏈結層 • 確保節點與節點間(node-to-node)透過實體層能夠正確有效的傳輸

  33. 第 2 層:鏈結層 • 資料鏈結層負責將最初步的資料編碼與資料封裝為傳送框訊(Frame) • 每一Ethernet網卡中有一唯一的 48 bits的編號,稱之為實體層位址 (MAC Address 或是 Physical Address) • MAC 代表 Media Access Control

  34. MAC Frame Format

  35. MAC Frame Format (Cont.) • Preamble: synchronization • Start Frame Delimiter (SFD): Frame being received • Destination Address • Source Address • Length (minimum = 64, maximum = 1518 ) •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 • Packet • PAD: Bytes added (length of frame <64 bytes) •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36. 制定媒體存取控制的方法 • 當網路上的多個裝置都同時要傳輸資料時, 如何決定其優先順序?是讓大家公平競爭、先搶先贏?或是賦予每個裝置不同的優先等級?這套管理辦法通稱為媒體存取控制方法 (Media Access Control Method, MAC Method)。

  37. 同步 • 網路上可能包含五花八門、不同廠牌的裝置, 沒人敢肯定所有裝置都能同步作業。因此鏈結層協定會在傳送資料時, 同時進行連線同步化, 期使傳送與接收雙方達到同步, 確保資料傳輸的正確性。

  38. 偵錯 • 接收端收到資料之後, 會先檢查該資料的正確性, 才決定是否繼續處理。檢查錯誤的方法有許多種, 在鏈結層最常用的是:傳送端對於即將送出的資料, 先經過特殊運算產生一個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碼, 並將這個碼隨著資料一起傳過去。而接收端也將收到的資料經過相同的運算, 得到另一個 CRC 碼, 與對方傳過來的相比較, 即可判定收到的資料是否完整無誤。

  39. 連接不同Layer 2 以下的網路

  40. 第 3 層:網路層 • 定址 • 選擇傳送路徑

  41. 第 3 層:網路層 • 主要功能為Packet 的繞送 (Routing) 與選擇路由 (Route),封包的切割 (Fragmentation) 等。 • 此層中最著名的例子是TCP/IP中的IP (Internet Protocol) • 在網路層中,有一最重要的位址觀念:IP Address • 此層是使用connectionless,所以僅以best effort方式傳送資料,不保證資料會送達,以方便上層(傳輸層TCP/UDP)來控制

  42. 定址 • 在網路世界裡, 所有網路裝置都必須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稱或位址, 才能相互找到對方並傳送資料。至於究竟採用名稱或位址?命名時有何限制?如何分配位址?這些工作都是在網路層決定。

  43. 選擇傳送路徑

  44. 傳送的可能路徑

  45. 連接不同Layer 3 以下的網路

  46. 第 4 層:傳輸層 • 編定序號 • 控制資料流量 • 偵錯與錯誤處理

  47. 第 4 層:傳輸層 • 連線建立與解除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Tearing Down) • 如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端點對端點 (End-to-End)、流量控制 (Flow Control) • 不是Node-to-Node Flow Control • 壅塞控制 (Congestion Control)

  48. 編定序號 • 當所要傳送的資料長度很大時, 便會將其切割成多段較小的資料, 而每段傳送出去的資料, 未必能遵循先傳先到的原則, 有可能先傳後到, 因此必須為每段資料編上序號, 以利接收端收到後能組回原貌。

  49. 控制資料流量 • 如同日常生活中難免遇到塞車, 網路傳輸也會遇到壅塞 (Congestion) 情形。此時傳輸層協定便負責通知傳送端:「這裡塞住了, 請暫停傳送資料!」等到恢復順暢後, 再告知傳送端繼續傳送資料。換言之, 就像交通指揮員, 控制資料流 (Data Flow) 的順暢。

  50. 偵錯與錯誤處理 • 這裡所用的偵錯方式, 可以和鏈結層相同或不同, 兩者完全獨立。一旦發現錯誤, 也未必要求對方重送。例如:TCP 協定會要求對方重送, 但 UDP 協定則不要求對方重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