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609 Views
第一节 汤显祖生平思想与创作. 一、汤显祖生平 汤显祖( 1550 — 1616 ),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公元 1583 )中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曾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万历十九年上书议政,被贬官广东徐闻。万历二十一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临川。 .
E N D
第一节 汤显祖生平思想与创作 • 一、汤显祖生平 •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中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曾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万历十九年上书议政,被贬官广东徐闻。万历二十一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临川。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晚年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出身于书香之家,十三岁起受业于乡人徐良溥、罗汝芳,从罗汝芳处接受了王学左派思想。二十一岁中举,并以善写时文而名播天下,被称为当代举业八大家之一。而当他准备考进士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受到张居正的报复,第一次应试落榜,以后几年应试皆末中。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晚年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出身于书香之家,十三岁起受业于乡人徐良溥、罗汝芳,从罗汝芳处接受了王学左派思想。二十一岁中举,并以善写时文而名播天下,被称为当代举业八大家之一。而当他准备考进士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受到张居正的报复,第一次应试落榜,以后几年应试皆末中。
二、汤显祖的思想 • 1.在哲学上,汤显祖曾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直接体悟了泰州学派的一些进步主张。又与反封建斗士李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推崇他们为“一雄一杰”。他们的哲学主张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影响,促使他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他早年即受到佛道思想的熏染,晚年由于政治屡遭挫折,更易滋生出世思想,视尘世如梦幻。
2.在政治上,汤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与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重要人物关系密切。2.在政治上,汤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与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重要人物关系密切。
3.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而尊情抑理;同时崇尚“自然灵气”,反对模拟因循,与公安派声气相通。3.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而尊情抑理;同时崇尚“自然灵气”,反对模拟因循,与公安派声气相通。
三、汤显祖的创作 •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除早年的未完之作《紫箫记》外,主要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前两部作品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体现他对真情的歌颂;后两部作品写封建士子的宦海沉浮,主要是体现他对政治的思考。
第二节 《牡丹亭》 •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万历二十六年(1598)写于临川。《牡丹亭》的故事来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记》,在有些出中还保留了话本小说的若干原句,但是作者对话本小说作了根本性的改造。
一、主题 • 《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爱情悲喜剧,是《西厢记》后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因“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明中后反对理学统治、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冷酷。
剧情梗概 •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二、杜丽娘形象 • 杜丽娘是封建社会里青年叛逆者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杜丽娘性格的核心是他的执着的爱和热烈的追求,他爱自然,爱美,爱生活。他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她的这种性格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又必然同她所处的环境发生尖锐的冲突。
《牡丹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性格。情节的变化促进人物性格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发展又促使新的情节的产生。在性格与情节的互相推进中,逐步塑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牡丹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性格。情节的变化促进人物性格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发展又促使新的情节的产生。在性格与情节的互相推进中,逐步塑成完美的艺术形象。 • 二是细腻的心理刻划。
三、《牡丹亭·惊梦》 • “惊梦”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括“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内容。游园主要写杜丽娘为了排遣愁闷,走出深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赏春――感春――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杜丽娘青春的苦闷与精神的压抑,同时大自然的无限春光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唤起她青春意识的觉醒。惊梦主要写杜丽娘由思春而感梦,由感梦而生情,终于在梦境中幽会了意中人,通过对二人欢会时“千般爱惜,万种温存”的极力渲染,充分肯定了作为人的本性的男女之情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同时也为以后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惊梦”的艺术特点: • (1)入木三分的心理刻划。 • (2)真幻交织的艺术构思。 • (3)富丽工巧的语言风格。
《牡丹亭》文词以典丽著称。曲辞诗化,优美动人,说白精彩传神,富于个性化。“惊梦”、“寻梦”、“写真”、“拾画”诸曲皆俊语如珠,美不胜收。
〔皂罗袍〕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的影响及流传 •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思考题 • 一、简要分析杜丽娘的思想性格。 • 二、分析《牡丹亭》矛盾冲突,并指出“情”与“理”的斗争实质。 • 三、指出“惊梦”一出是怎样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 四、名词解释:临川四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