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 likes | 876 Views
日本 vs. 台灣酪農產業. 台大生機系 方煒. 日本於 1997 年加入 WTO 後. 面臨進口乳製品的自由競爭 近年來壓力逐漸顯現 戶數減少 頭數減少 飼養規模緩慢擴大. 乳牛飼養頭數. 資料來源:日本農水省「畜產統計」. 生乳產量及用途. 乳牛頭數雖然減少 6.2% ,但因平均每頭產量增加,總產量僅減少 2.75% 。 北海道為主要牛乳產地,約佔全國產量的 45% 。 全國生產的牛乳 60% 用於製造飲用乳, 40% 用於製造乳製品。. 泌乳牛每頭每日平均產乳量. 因受氣候影響, 北海道產乳呈「夏高冬低」型, 其他府縣呈「夏低冬高」型,
E N D
日本vs.台灣酪農產業 台大生機系 方煒
日本於1997年加入WTO後 • 面臨進口乳製品的自由競爭 • 近年來壓力逐漸顯現 • 戶數減少 • 頭數減少 • 飼養規模緩慢擴大
乳牛飼養頭數 資料來源:日本農水省「畜產統計」
生乳產量及用途 • 乳牛頭數雖然減少6.2%,但因平均每頭產量增加,總產量僅減少2.75%。 • 北海道為主要牛乳產地,約佔全國產量的45%。 • 全國生產的牛乳60%用於製造飲用乳,40%用於製造乳製品。
泌乳牛每頭每日平均產乳量 • 因受氣候影響, • 北海道產乳呈「夏高冬低」型, • 其他府縣呈「夏低冬高」型, • 平均泌乳量均在27kg至30kg之間 • 即一年約在8,500kg左右
2004年度乳牛群改良(DHI)計畫 • 41.1%的農家參加, • 53.2%的乳牛接受測乳 • 平均乳量為9,196kg • 牛乳的 • 無脂固形物8.75% • 乳脂率3.96% • 乳蛋白質3.24% • 平均每頭乳牛吃了3,315kg的精料。
生乳及鮮乳價格 • 生乳出售給牛乳工廠的價格 • 每公斤在81~83日圓 (23 ~23.5 台幣) • 市面上鮮乳每200cc的零售價格逐漸上漲 • 1999年的90日圓 (25.5 台幣) • 上昇至 • 2005年的102日圓(28.9 台幣)
1公升裝牛乳販售價格日圓/公斤 資料來源:依據日本經濟新聞社情報服務「NEEDS-SCAN」製表【註】1. 「加工乳」即台灣普通稱為「調味乳」。2. 「LL牛乳」係指超高溫(UHT)滅菌牛乳。
乳製品的生產 日本每年生產約820萬公噸生乳 480萬公噸(59%)用於生產飲用乳 330萬公噸(40%)用於製造奶粉,奶油,乾酪等。 單位:公噸 資料來源:日本農水省「牛乳乳製品統計」
日本養牛的情況-1 • 農戶年齡60歲以上養牛的比率, • 北海道為12.6%, • 其他府縣為31.7%, • 九州為24.8%, • 北海道較年輕,經營較有活力 • 其他府縣繼承人問題較嚴重。
日本養牛的情況-2 • 北海道的經營規模飼 • 養經產牛50~99頭的規模佔45%, • 100頭以上農戶佔12.3%, • 5年後目標各擴大為49.5%及23%。 • 其他府縣 • 30頭以下農戶佔57.2%,5年後減少為37.2%, • 但30~49頭規模戶將增至35%, • 50~99頭增至20.5%, • 100頭以上農戶會增至7.3%。 • 這顯示農戶擴大規模意願很強。
日本養牛的情況-3 • 公司化經營情形 • 北海道為5.8% • 其他府縣為6.3% • 預估5年後北海道將增至32.7% • 其他府縣增至19.7% • 由從前的家庭式經營,逐漸轉變為專業經營並隨規模擴大北海道已有10%農戶長期僱工,其他府縣也有7.3%長期僱工
日本養牛的情況-4 • 體細胞數30萬以上農戶 • 北海道佔18%, • 其他府縣佔44.6%, • 顯示北海道乳質較佳,其他府縣須加強乳房炎防治工作。 • 日本也有夏季牛乳需求較多的現象,北海道因地理位置關係,夏季生產後需經長途運輸,夏季乳運銷較受限制,其他府縣,特別是九州,因接近主要牛乳消費地大阪地區,有57.4%農戶夏季增產,而北海道僅有40.5%增產。
日本養牛的情況-5 • 夏季牛乳需求較多 • 日本也有此現象 • 北海道因地理位置關係,夏季生產後需經長途運輸,夏季乳運銷較受限制,僅有40.5%農戶夏季增產 • 其他府縣,特別是九州,因接近主要牛乳消費地大阪地區,有57.4%農戶夏季增產。
日本養牛的情況-6 • 委託包工情形,亦因規模擴大,在飼料作物種植,糞尿處理,小牛育成,牛隻管理,稅務記帳等逐漸增加。 • 北海道有 • 31.5%農戶委託生產飼料作物 • 20.0 %農戶委託處理糞尿 • 28.2%農戶委託育成小牛 • 73.1%農戶委託幫手每週或每月定期擠乳及管理牛隻 • 14.9%農戶委託記帳 • 日本酪農「幫手制度」在1970年開始實施。
日本養牛的情況-7 • 已有一部分農家(0.9~1.3%)實施一天3次擠乳 • 機械人擠乳,九州已有100部機械人實際使用 • TMR則隨開放式牛舍與擠乳舍的增加而逐漸提高, • 北海道有22.3%農戶實施, • 其他府縣15.7%, • 九州23%。 • 自動給飼器 • 北海道已有6.6%農戶使用, • 其他府縣有5.3%農戶使用,主要用以飼餵精料,最近隨TMR的發展,使用的人越來越多。 • 目前實施胚胎移殖農戶 • 北海道有5.9%, • 其他府縣有17.1%, • 九州高達24.1%。 • 現在8個月齡乳牛價格約12萬日元,雜交種26萬日元,日本黑牛50萬日元,因九州為黑牛主產地價格好,因之高價位的胚胎移殖盛行。
日本養牛的情況-8 • 飼料作物的種植 • 北海道種草面積 • 10公頃以下農戶僅佔3.3% • 10~50公頃者佔57.3%, • 50公頃以上者佔39.4%。 • 其他府縣種草面積 • 3公頃以下者佔55.3%, • 3~10公頃者佔33.9%, • 10~50公頃者佔10.8%, • 而50公頃以上者僅佔0.4%。 • 北海道牛乳生產成本較低原因為地廣人稀,有發展大面積草地之餘地,加上就地擠乳的經營模式,大幅度減低成本,但北海道迄今仍無法採用紐西蘭的完全放牧。其他府縣農戶多依賴購買粗料養牛,成本相對較高。
日本北海道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 • 因牛乳生產過多,對全部7,800戶酪農要求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減產3%的消息。 • 2005年北海道生產376萬公噸,減產3%即11.3萬公噸。這是十餘年來的第4次減產。 • 2006年3月北海道曾經因牛乳過剩,將無法銷售或加工的生乳900公噸丟棄。各乳業公司乳製品庫存均已達正常量的一倍,已無力收購加工。
日本近十年來 • 飲用乳及乳製品消費量 • 每年減少1~2%, • 2005年減少4%, • 主要原因為 • 消費者轉向所謂「健康食品」,如茶、果菜汁等, • 加上人口減少、兒童減少亦為原因之一。
84.3 % 2 % 2005年度日本乳牛生產情形 參加DHI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的乳牛平均產量已超過 9000 kg
日本酪農產業 • 鮮乳全年統一收購價格 • 收購乳量偶爾微調 (3%) • 三年訂ㄧ次契約 台灣酪農產業 • 鮮乳冬季夏季收購價格差異大 • 收購乳量受市場影響大 • 每年訂契約
日本酪農產業科技化程度高 • 因應狂牛症對策 • 使用耳標以利追溯與追蹤 • 小牛自動餵乳系統落實使用 • 項圈加掛RFID標籤,餵乳站安裝讀取器 • 自動記錄每頭乳牛每次的乳量 • 流量計搭配掛於腳上的RFID標籤
日本酪農產業環保程度高 • 所有廢棄物用來做沼氣發電 • 多餘電力回銷給民營化電廠 • 殘餘物做有機堆肥 • 幾乎不對外排放廢棄物
完全混合日糧(Total Mixed Ration,TMR) • 台灣的乳牛飼養以飼料費及勞力費為最大的支出, • 飼料費佔總生產成本的55%以上、 • 勞力費亦佔13%以上, • 採用TMR後, • 作業工時節省76.2%、 • 女牛受胎率增加31.2%、 • 餵飼的工作成本降低30.8%, • 夏季泌乳量增加17.6%、 • 冬季增加14.3%。 • TMR的引進,可說是使台灣乳牛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措施。
台灣的乳價採三段式計價 • 夏季(6 、7 、8 、9月) 22.73元/公斤 • 暖季(4 、5、10、11月)20.73元/公斤 • 冬季(12 、1 、2 、3月) 13.74元/公斤 • 夏、冬差價高達8.99元 • 近來暖季改採三加一制度
生乳品質 • 農委會自1999年起按體細胞數及生菌數量訂定分級標準,共分四級。 • A級: 體細胞數在30萬/ml (含)以下、生菌數在10萬以下 • B級:體細胞數在30~50萬/ml • C級:體細胞數50~80萬/ml • D級:體細胞數80~100萬/ml • 乳廠在收乳時,亦以體細胞數及生菌數決定計價標準,且有亦趨嚴格的趨勢。 • 一旦契約酪農生乳生菌數高於30萬或體細胞數超過100萬,每次每項每公斤乳廠可扣款5元,一年內該情況累計達3次,乳廠甚至可以取消與該酪農的契約。
原料生乳收購 • 要求 • 乳脂率必須高於2.8%、 • 比重需要1.0280以上外, • 沈澱物過高、酸度過高或過低、酒精或藥物試驗呈陽性反應、生乳顏色或氣味異常者,一律不收 • 若原料生乳已混入總乳中,則全部的生乳一律拒收,酪農除本身的損失外,亦需負起賠償其他農戶的損失。
乳品銷售型態 • 國內生乳大多數繳交乳品工廠加工成為液態鮮乳,少部分才由酪農自營牧場、學校或試驗單位自行處理。 • 台灣目前的乳製品大致可分為鮮乳、醱酵乳(優酪乳)、調味乳、乳粉、冰淇淋及其他乳製品等,其中又以鮮乳、醱酵乳及調味乳為主要的消費型態。
台灣製造、銷售乳品的工廠 • 2004年製造、銷售乳品的工廠有25家與661戶酪農訂有收乳契約,當時全省酪農戶只有669戶。 • 從收乳量來看,三大乳廠為味全、光泉及統一,有七成以上的酪農戶將生乳交由三大廠生產。
國人的國產鮮乳消費量 • 為16公斤 /人/年(不含進口乳品), • 愛爾蘭的169公斤/人/年 • 美國的98公斤/人/年 • 臨近的日本也是台灣的2倍(39公斤)以上。
進口液態乳 • 雖逐年有增加趨勢,惟均維持於年度關稅配額數量1/3左右,旨在試探我國消費市場。 • 三年來已超過三億元。 • 故廠農應建立行銷策略,加強國產鮮乳廣告宣導促銷及市場消費調查,把握在地新鮮之優勢,開拓封閉市場通路,提供國人高品質、衛生安全、新鮮之國產鮮乳。
產銷調節 • 國內生乳產銷供需不平衡,生乳供應產期與消費市場需求恰好相反, • 加強酪農產銷班及酪農聯誼會之功能,建立廠農衛星牧場制度,輔導酪農提昇經營效率及以市場為導向之供銷調節,如調整冬夏期生乳比例,落實執行牛乳生產目標等。 • 成立牛乳產業互助費用(產業服務基金),經費之收取以自願性為原則,籌措產業資源,以業養業,建立產業處理剩餘乳機制,解決產業之問題,如冬期剩餘乳之處理,加工製成煉乳等。 • 推廣國產鮮乳微波溫熱飲用及美食料理融入家庭,拓展乳品多元化飲用方式,促進國產鮮乳消費量。
遭遇之困難:酪農、乳廠- 1 • 由於台灣生乳成本高、鮮乳售價也高,自然抵擋不過國外廉價乳製品的衝擊。 • 加上台灣冬夏乳牛產銷不平衡,造成冬季生乳不但價格比夏季低很多,還有剩餘乳的壓力。 • 從乳廠的行銷上,夏冬比為80:20可看出鮮乳淡旺季之差。
遭遇之困難:酪農、乳廠-2 • 現階段的乳廠面臨最大的困難在於銷售面,尤其是通路問題,鮮乳有效期限短,上架及物流等費用就佔產品售價的一半。近來,便利商店的林立及成為消費主流,通路商(銷售端)成為最強勢的一方,影響廠(製造端)、農(生產端)的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