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80 Views
第八章 卤代烃 (Halides). 本章主要内容:. 1.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 掌握 2. 卤代烃的制备 --- 了解 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 掌握 4. 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机理 --- 理解 5. 金属有机化合物 --- 了解. 8.1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8.1.1 卤代烃的分类. 按烃基的结构分类.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一卤代烃. 三卤代烃. CH 3 CH 2 Br. 按卤素数目分类. CHF 3 氟仿 (fluroform)
E N D
本章主要内容: • 1.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掌握 • 2. 卤代烃的制备---了解 • 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掌握 • 4. 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机理---理解 • 5. 金属有机化合物---了解
8.1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8.1.1卤代烃的分类 按烃基的结构分类 饱和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芳香卤代烃 一卤代烃 三卤代烃 CH3CH2Br 按卤素数目分类 CHF3 氟仿(fluroform) CHCl3 氯仿(chloroform) CHBr3溴仿(Bromoform) CHI3 碘仿(Iodoform) 二卤代烃 ClCH2CH2Cl 连二卤代烃CH2Br2 偕二卤代烃 Br 按卤素连接的碳原子分类 (CH3)2CHCH2Cl CH3CH2CHCH3 (CH3)3C-I 二级卤代烷 (仲卤代烃) 一级卤代烷 (伯卤代烃) 三级卤代烷 (叔卤代烃)
CH2Cl 8.1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8.1.2卤代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卤(代)某烃或某烃基卤。 n-C4H9-Cl i-C4H9-Cl (CH3)3CBr 正丁基氯 异丁基氯 叔丁基溴 氯乙烯 或:乙烯基氯 CH2=CHCl 苯氯甲烷 苄基氯 氯化苄
C H C H C H B r 3 2 C H 3 H C C H C H C H 3 3 C H B r 3 8.1 卤代烃的分类与命名 8.1.2卤代烃的命名 2.系统命名 ①选母体:烃作母体,将 X 和烃中的支链一样作为 取代基来命名。 ②编号: 根据最低序列原则将主链编号。 ③配基:优先基团后列出。 2-甲基-1-溴丙烷 2-甲基-3-溴丁烷 3-甲基-2-溴丁烷(错)
H C C H C H C H C H C H C H 3 2 3 C H I C l C H 3 3 CH2=CH-CH-CH2-Br CH3 CH3 I CH3CH2CH-CH2CH2CH3 CH2Cl 3-氯甲基己烷 3-甲基-4-溴-1-丁烯 5-甲基-1-碘环己烯 2,6-二甲基-3-氯-5-碘庚烷
Cl CH2Cl CH3 Cl BrBr —CH-CH2CHCl2 CH3 卤代芳烃的命名: 卤素取代芳环氢时,以芳烃作母体. 1-氯甲基-4-氯苯 3,5-二溴甲苯 2-氯萘 卤素取代侧链时,以链烃作母体,卤素和芳烃都作基 3-苯基-1,1-二氯丁烷
8.2卤代烃的制备 一 由醇制备(参见醇)醇与SOCl2、HX或 PX3(X=I, Br,Cl)反应。 二 用卤代烷与卤素交换 丙酮溶液 RCl (Br) + NaI RI + NaCl (Br) 三 不饱和烃的加成(参见烯烃) 四 烃的卤化(参见烷烃、烯烃) 五 由羰基化合物制备(参见醛、酮) 六 卤仿反应(参见醛、酮)
R C H C H H X 8.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δ+ δδ+ 亲核取代反应 2 消除反应 与金属反应 δ-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 称为亲核取代反应。 卤代烷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稀烃的反应称为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8.3.1 亲核取代反应 中心碳原子 RCH2–A + Nu:RCH2–Nu + A: 底物 产物 离去基团 (进入基团) 亲核试剂 受进攻的对象 一般是负离子或带未分电子对的中性分子 亲核试剂 (Nu):带负电荷的离子或带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 底物:反应中接受试剂进攻的物质。 离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离去的分子或负离子。
8.3.1 亲核取代反应 1.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及其立体化学 1)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SN2) 机理及其立体化学 *1.反应一步完成。过渡态为势能最高点、控制反应速率,双分子 参与。双分子亲核取(SN2)。 SN2的特点 *2.所有产物的构型都发生了翻转。 *3.消旋化速度比取代反应的速度快一倍。 *4.该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二级动力学控制的反应。
8.3.1 亲核取代反应 Walden (瓦尔登 ) 转化。构型转化是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为什么亲核试剂总是从离去基团的背面进攻中心碳原子? 基团的排斥;过渡态能量;亲核试剂与离去基团的距离。
8.3.1 亲核取代反应 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机理及其立体化学 = k1[(CH3)3CBr] 决定速率步骤仅涉及一种分子(底物)。单分子亲核取代(SN1) 。
8.3.1 亲核取代反应 50% 50% 外消旋产物 进攻概率相等 SN1的特点 *1.这是一个两步反应,有一个中间体,中间体为碳正离子。 *2.由于亲核试剂可以从碳正离子两侧进攻,而且机会相等,因此若与卤素相连的碳是不对称碳,则可以得到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两种产物。 *3. 这是一个一级动力学控制的反应。又是单分子反应。
8.3.1 亲核取代反应 SN1反应的另一个特点:反应伴有重排。 试解释 (S)-3-甲基-3-溴己烷在水-丙酮中反应, 结果旋光性消失的实验事实。 讨论 SN1
8.3.1 亲核取代反应 2.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的因素 1)烃基结构的影响 在SN2反应中, 主要影响因素是位阻效应(steric effect)或称空间效应。 空阻越大,SN2 反应速率越小。 在SN1反应中, 生成碳正离子稳定,所需活化能低,反应速率快。
8.3.1 亲核取代反应 从烷基结构看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 *苄基型和烯丙型卤化物进行SN1或SN2反应,活性都较高。 在SN2反应中(过渡态): 在SN1反应中(中间体): * 乙烯型卤化物与芳香型卤化物很难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8.3.1 亲核取代反应 下列每一对化合物,哪一个更易进行SN1反应? (B) (A) 讨论 下列每一对化合物,哪一个更易进行SN2反应? (B) (B)
R—X + H-OH R-OH + HX R—X + NaOH R—OH + NaX D H2O [H] 己二胺 己二酸 乙醇 Cl-CH2CH2CH2CH2-Cl+2NaCNNC(CH2)4CN+ 2NaCl 8.3.1 亲核取代反应 3. 亲核取代反应的实例 (1) 被-OH取代:卤代烃与NaOH 或KOH的水溶液共热,X被-OH 取代,产物为醇。这个反应也叫水解。 (2) 被氰基取代:卤代烷与NaCN或KCN的醇溶液共热,X被-CN取代,生成腈。
乙醇/ D R—X + AgONO2 R-O-NO2↓ + AgX 8.3.1 亲核取代反应 (3) 被氨基取代:卤代烷与过量氨作用,生成胺。 R—X + NH3(过量) ——> R—NH2 + HX (4) 被烃氧基取代:卤代烷与醇钠(或酚钠)作用,X被 -OR取代,生成醚。这是制备混合醚的方法,叫Williamson醚合成法。 R—X + NaOR’——> R—O—R’+ NaX (5) 被硝酸根取代—— 推测卤代烃的类型 卤烃与AgNO3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硝酸酯和AgX沉淀:
叔卤代烃 伯、仲卤代烃 RCH=CHCH2-X 孤立型(伯、仲) CH2=CH-X(乙烯型) 8.3.1 亲核取代反应 不同结构的卤代烃卤原子活性不同,产生AgX的速度不同。 C6H5-CH2-Cl, C6H5-CH2-CH2-Cl, C6H5-Cl 室温迅速生成AgX↓ 加热才起反应 加热也不反应 问题:鉴别 C6H5-CH2-Cl, C6H5-CH2-CH2-Cl, C6H5-Cl
8.3.2 消除反应 定义:卤代烷失去一分子卤化氢,生成稀烃的反应 称为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1,2-消除反应
a b 解离:(CH3)3C-Br————>(CH3)2C+-CH2 + :Br - H Slow a b 去H+: (CH3)2C+- CH2 ————> (CH3)2C=CH2 + H+ H …… OR- Fast 8.3.2 消除反应 1. 消除反应(Elimination)的机理 1)E1:单分子消除机理 E1反应的速度只与卤代烷浓度成正比:r = k[R-X]。 E1与SN1一样分两步进行,它们常同时发生。有利于SN1的因素也有利于E1,即反应速度有: 叔卤代烃 > 仲卤代烃 > 伯卤代烃。
8.3.2 消除反应 反应经历碳正离子中间体,伴有重排发生。 2)E2:双分子消除机理
8.3.2 消除反应 • E2消除反应的特点: • C-H键和C-X键的断裂、键的形成协同进行,经过渡态一步完成。底物与试剂参与形成过渡态。双分子消除。 • 反应速率=[RX][B-] • B. 大部分E2 是反式消除。 • 消除需符合共平面几何要求(H-CC-X 共平面) 反式共平面消除 (能量低)
8.3.2 消除反应 2.消除反应的取向—Saytzeff(扎依切夫)规则 氢从含氢较少的碳上脱去,生成取代基较多的稳定烯烃。
8.3.2 消除反应 3.亲核取代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SN2与E2: SN1与E1:
8.3.2 消除反应 1) 烷基结构的影响 因此制烯烃一般用叔卤代烃,而制备醇时一般用伯卤代烃.
8.3.2 消除反应 2)试剂的影响 强碱、位阻碱或增加碱的浓度,有利于消除反应。 升高温度有利于消除。 3)反应温度的影响
8.4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与碳直接相连的一类化合物称为有机金属化合物 RMgX 有机镁 RLi 有机锂 RNa 有机钠 R2CuLi 二烷基铜锂 R2Cd 有机镉 R2Hg 有机汞 1. 有机镁化合物 制备格氏试剂的卤代烷活性:RI>RBr>RCl
8.4金属有机化合物 与含活泼氢化合物反应.。格氏试剂被分解。 CH3CH2CH2MgBr + CH3CCH CH3C C MgBr + CH3CH2CH3 CH2=CHCH2X 制备高级炔烃 CH3CCCH2CH=CH2 与氧、二氧化碳反应 制备羧酸 RMgX RMgX + O2 ROOMgX 2ROMgX
8.4金属有机化合物 与活泼卤代烷发生偶联反应(形成碳碳键方法之一) 增长碳链 2. 有机锂、铜化合物 目的:增长碳链
8.4金属有机化合物 3. 有机钠化合物 RCl + 2Na RNa + NaCl *武兹(Wurtz)反应(只适用于1oRX和某些2oRX) 2RX + 2Na R-R + 2NaX *炔基钠与卤代烃的偶联 (只适用于1oRX) RCCNa + C2H5Br RCC-C2H5
HOH / OH- R-OH + HX NaCN R-CN + NaX R-X + HNH2 R-NH2 + HX NaOR’ R-O-R’ + NaX AgNO3 R-ONO2 + AgX (鉴别) —C—C— 碱(醇溶液) C = C (Saytzeff烯烃) H X —C—C— Zn (或Mg) C = C + ZnX2 X X R-CHBr-CHBr-R’ 碱(醇溶液) R-C≡C-R’ R-X + Mg 无水乙醚R-Mg-X R-MgX+CO2 RCO2MgX 酸水解RCO2H + Mg(OH)X Summary of Reaction of Halides 亲核 取代 消除 反应 与金属反应
本章习题: • P112~113 • 第4题,第5题,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