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2008 年高考中外经济史复习设想 浙江省武义一中 章国好 ( 0579 ) 83773949 zguohao@163

2008 年高考中外经济史复习设想 浙江省武义一中 章国好 ( 0579 ) 83773949 zguohao@163.com. 一. 2008 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 二.视角选择及主体内容梳理. 三.问题为中心复习设计例析. 一 . 2008 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 (经济史). 增、改 一 . 增 中国经济史新增较多 :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 二 . 改 细化、概括、表述变化. 一 . 2008 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 增.

Download Presentation

2008 年高考中外经济史复习设想 浙江省武义一中 章国好 ( 0579 ) 83773949 zguohao@16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8年高考中外经济史复习设想 浙江省武义一中 章国好 (0579 ) 83773949 zguohao@163.com

  2.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 二.视角选择及主体内容梳理 三.问题为中心复习设计例析

  3.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经济史) 增、改 一.增 中国经济史新增较多: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 二.改 细化、概括、表述变化

  4.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增 中国古代史 1.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1)井田制 (2)农业和畜牧业; (3)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 (4)商业交通和城市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1)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5.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增 井田制 (2007广东卷)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6.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增 中国古代史 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  中国近现代史 1.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的原因 2.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7.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改 细化 中国近现代史 1.洋务运动   (1)洋务派与顽固派; (2)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3)洋务运动的效果  2.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8.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改 细化 中国近现代史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 (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

  9.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改 细化 世界近现代史 1.现代科学技术  (1)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

  10.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改 概括 中国近现代史 1.伟大的历史转折 :在徘徊中前进 世界近现代史 1.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2.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经济的发展  

  11.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改 表述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 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世界近现代史 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的世界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12. 一.2008考纲考试范围的变化改 表述变化 世界近现代史 2.韩国和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 (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 泰国、马来西亚等国)  

  13. 二.视角选择及主体内容梳理 1. 依据2008高考《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 2. 借鉴《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三维目标 3. 综合现行教材和新课标教材(必修、选修) 4. 了解历史学科研究发展趋势(研究范式)

  14. 二.视角选择及主体内容梳理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 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 重组整合知识

  15. 文明史观 (横向) 政治文明 人类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

  16. 文明史观 生产力(纵向发展) 原始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物质文明 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 物质生产、 物质交流 、 物质生活

  17. 文明史观 高考回眸 (2007年全国卷二)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移民,世界不同地区联系加强。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改变了欧亚非大陆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8. 现代化史观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1. 经济领域: 工业化、市场化 2. 政治领域: 民主化、法制化 3. 文化领域: 理性化、科学化 4. 社会领域: 城市化、世俗化

  19. 现代化史观 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五阶段)

  20. 现代化史观 高考回眸 (2003年江苏卷)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 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 出现了新式学堂。 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21. 全球史观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重在阐述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历史的联系与影响。 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 。

  22. 全球史观 高考回眸 (2004年全国卷一)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1)范围不断扩大;摆脱相对孤立,联系不断加强。

  23. 全球史观 高考回眸 (2004年全国卷一)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2)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送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事,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24. 全球史观 高考回眸 (3)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受益的主要是哪些国家。 材料三 对于冷战结束后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有人予以肯定,也有人持否定态度。 商品、资本、人员和货币在世界范围的流动;英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并简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之路;但在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使南北差距拉大;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加入,趋利避害。

  25. 社会史观 2008考纲新增内容 中国古代史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变化 2.隋唐时期的社会生活 

  26. 社会史观 高考回眸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27. 社会史观 高考回眸 (2006年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礼记》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 ----摘自《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 ----摘自《礼记》

  28. 社会史观 高考回眸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叉子;食品的摆放和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29. 知识梳理 一.中外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

  30. 知识梳理 二.中外社会经济的主要内容 • 农业、畜牧业 • 手工业 • 商业 • 交通 • 工业化 • 社会生活 • 城市及城市化  • 区域经济与经济格局

  31. 专题设计 • 1.三农问题: 中外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 • 2.近现代中外工业化历程 • 3.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 4.中外重大改革 •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经济全球化

  32. 1.三农问题: 中外农业发展与农业政策 2000 2007每年高考均出题, 长效社会问题是真正的热点问题. 立意:和谐社会 民生问题 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30周年

  33. 背景材料 10个 “一号文件” 1982—1986 前5个 “一号文件” 2004—2008 后5个 “一号文件” 2004:促进农民增收 2005: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6: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发展现代农业 2008: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34. 背景材料 新华社2008年1月30日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五年制定的指导 “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2008年的“一号文件” 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35. 1.主干知识概述: (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作物、技术、水利等 (2)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 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国 (3)近代中国各阶级反封建土地纲领或主张 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4)现代社会主义时期的农业经济 苏俄(联)的农业政策 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36. 2.启示 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农业政策; 农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土地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提出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发展经济既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也要重视农业、工业、商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合适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体制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起到阻碍或破坏作用;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应对国际竞争。

  37. 2.近现代中外工业化历程 •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 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 • 现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 近现代中国工业化历程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新型工业化

  38. 所占比例 近代经济结构示意图 A E C D F B 时间 14 49 60 20 40 60 1900 80 1840

  3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4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民族工业 兴起 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 陷入困境 发展历程 外商 企业 列 强 欧洲 列强 日本 侵华 刺 激 列强 侵华 输出 资本 放松 侵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 国际因素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 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41. 3.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日、西欧)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苏、中、东欧)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其它国家(南、新、韩、印、西亚产油国)

  42. 王安石变法 商鞅变法 4.中外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汲取历史上这些重大改革的经验教训与文明成果,体会“改革也能解放生产力”的科学价值。 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将改革置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作出价值判断,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43. 20世纪中外重大经济改革

  44. 5.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原因 1. 初具雏形: 新航路开辟 2.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3.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4. 继续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45. 思维训练 古代农业发展因素 • 重农政策 • 土地政策 • 赋役制度 • 农民战争 • 水利兴修 • 作物引种 • 技术革新 • 生产工具 • 耕地开垦 • 商业活动 生产关系 重大调整

  46. 思维训练 古代城市商业繁荣因素 • 农业的发展 • 交通便捷 • 人口众多 • 手工业的发展 • 城市布局调整

  47. 思维训练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素 • 政权 • 科技 • 资本 • 劳力 • 市场 前提 条件

  48. 三.问题为中心复习设计例析 • 获取和解读信息 学习能力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描述和阐释事物 • 论证和探讨问题

  49. 获取和解读信息 •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未,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

  50.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 国家集中物力财力大规模投入 利用苏联帮助; 重点建设东北地区; 建立钢铁、汽车、重型机器等重工业企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