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 DAVID McCLELLAND. Miner, J. B.(2005). Organiztional behavior I. Essential theories of motivation and leadership. New York: M. E. Sharpe. 報告人 :教經博一 D10103007 林驛哲. 一、關於 David McClelland. David McClelland ( 1917 - 1998 )

Download Presentati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HEORY DAVID McCLELLAND Miner, J. B.(2005). Organiztional behavior I. Essential theories of motivation and leadership. New York: M. E. Sharpe. 報告人:教經博一D10103007林驛哲

  2. 一、關於 David McClelland • David McClelland (1917-1998) •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行為心理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當代研究動機的權威專家,從1940年代1950年代起興趣從實驗心理學轉向到人格心理學,開始對人的需求和動機進行研究,提出「成就動機理論」。

  3. 二、背景 • 成就動機理論是眾多人格理論中的一支,其他類似有關組織行為的理論有: • 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 • Levinson的心理分析理論 • 發展自Murray的研究結果 • 歸納出27種需求(needs):成就、親和(affiliation)、自主(autonomy)、支配(dominance)、避免傷害(harm avoidance)和理解(understanding)…… • 研究結果來自於主題統覺測驗(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的使用。

  4. 二、理論的出現與發展 • 利用主題統覺測驗(TAT)做為研究工具 • 所有的動機是學習而來的,並依個人的不同形成各種潛在的階層架構以進一步影響行為。 • 三種動機(Needs or Motivation) • 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 爭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 權力需求(Needfor Power): 影響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求。 • 親和需求(Needfor Affiliation): 建立友好親密的人際關係的需求。

  5. 支持成就動機的外在條件(Achievement Situations) • 允許人們透過他們本身的努力和能力而獲得成功,而不只是靠機會。(最重要) • 依不同的困難度和風險分類成數個中間等級。 • 當一個人的努力,能獲得明確而清楚的回饋。 • 允許創新(innovation)和新穎(novel)的解決方案。 • 對未來可能性的期待(anticipation of future possibilities)。

  6. 高成就需求者有三個主要特點: • 喜歡設立具有適度挑戰性的目標。 • 他們不喜歡憑運氣獲得的成功,不喜歡接受那些在他們看來特別容易或特別困難的工作任務。 • 在選擇目標時會選擇適中的難度。 • 他們喜歡中等難度的目標,既不是唾手可得沒有一點成就感,也不是難得只能憑運氣。 • 喜歡多少能立即給予回饋的任務。 • 目標對於他們非常重要,所以他們希望得到有關工作績效的及時明確的回饋資訊,從而瞭解自己是否有所進步。

  7. 經濟面的發展 • 試圖與經濟發展和整個社會的衰退建立連結 • 來自Max Weber在歐洲新教革命後堀起的現代資本主義理論(促進個體的獨立性和責任感) 新教主義和它的價值 ↓ 被父母訓練的獨立和精熟 ↓ 在孩子身上發展出成就動機 → 經濟發展

  8. 權力動機的角色(nPOW) • 1970年代中期 • 一個有高成就動機的人並不見得能讓他有效的處理與管理人際關係。 • 視權力動機為了解和預測成功管理的基礎成份。 • 四個階段 • 權力動機涉及尋求從他人取得力量。 • 力量的來源來自於自己。 • 涉及對他人的影響。 • 自我(self)退居二線。 親和動機的角色(nAFF) • 管理者親和動機太高可能會變成好好先生,但這種強烈的親和動機可能會干擾甚至顛覆了整個管理效能。(破壞制度)

  9. 多樣化的權力動機概念 • Veroffs(1972)認為權力動機主要涉及避免感覺比別人弱的一種負面過程。(因自卑而自大) • Winter(1973)認為對權力的希望和恐懼是兩種不同的動機過程,與個人化動機和社會化動機類似但又不全然相同。 十二種動機改變與發展之條件(WORD)

  10. 影響與評估方法(研究方法) • 改良由Murray發展的主題統覺測驗(TAT) • 使用更有結構的研究程序 • 發展出自我報告(self-report)的測量方式 • 投射測驗(TAT) • 高度依賴評分者 • 編碼系統需要一再發展、學習與應用 • 自我報告(self-report) • 無需面對評分者的問題 • 發展多選題測驗時必須合理理解要測量什麼和如何做 • 無法測量成就動機的所有因素

  11. 成就動機與創業精神 • 有足夠的實質證據顯示開始創業並致力使它成功的個人有較高的成就動機。 • 後續的研究發現McClelland 的理論與經濟成長的效果卻是逐漸遞減的 • 社會化權力(高權力、低親和、高自我抑制)的人銷售更佳,目前我們知道權力動機至少是男性成功管理的重要預測因素。 成就動機和經濟發展 權力動機和管理

  12. 針對女性的研究發現 • 針對男性做得比較多,女性就相對比較少。 • 女性在害怕失敗的動機上顯得較為普遍,因此降低了他們的成就動機。 • 成就動機在女性創業者間仍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高權力動機和高自我抑制的類型在性別間是截然不同的。 • 成就動機的訓練可以提昇目標動機 • 小心弄巧成拙 動機發展的研究 從最新評論中得到的證據:可靠。

  13. 結論 nACH (成就) nAFF (親和) nPOW (權力) 高 希望成功 克服困難 享受成就感 高 善於為他人著想 喜歡合作替代競爭 需要盲目忠誠與和諧 不喜異議 高 控制他人和所有事物 誇大個人地位資源 成就感來自權力和地位 低 害怕失敗 逃避責任 低 促持社會距離 保持超然 低 依賴/服從 極小化個人地位資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