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53 Views
认真贯彻评估 20 å—方针 抓好å¦æ ¡è‡ªè¯„关键工作 — è°ˆå¦æ ¡è¿Žè¯„促建的体会 ä¸ å¾· å…¨ 2008 å¹´ 4 月 9 日石家庄. 第一部分 :贯彻è½å®žè¯„ä¼° 20 å—方针.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åˆï¼Œé‡åœ¨å»ºè®¾ã€‚ 准确ç†è§£ã€çœŸå¿ƒè´¯å½»ï¼ ç»å¤§å¤šæ•°é™¢æ ¡æŠ“ä½è¯„估这个契机,解决å¦æ ¡å˜åœ¨çš„一系列问题。. 一ã€ç«¯æ£å¯¹è¯„估的认识. 充分认识在高èŒé«˜ä¸“é™¢æ ¡ä¸å¼€å±•æ°´å¹³è¯„估工作的æ„义和已ç»å–å¾—çš„æˆæ•ˆã€‚ å„çœå¸‚ã€å„高èŒé«˜ä¸“é™¢æ ¡å¯¹è¯„ä¼°å·¥ä½œå–å¾—çš„æˆæ•ˆç»™äºˆé«˜åº¦è¯„价。 评估ä¸ä»…是一项å¦æ ¡å»ºè®¾å·¥ç¨‹ã€æ•™å¦æ”¹é©ä¿ƒè¿›å·¥ç¨‹ã€äººæ‰åŸ¹å…»è´¨é‡æ高工程,也是æå‡æ•´ä½“办å¦æ°´å¹³çš„å¦æ ¡å‡èšåŠ›å·¥ç¨‹ã€‚.
E N D
认真贯彻评估20字方针抓好学校自评关键工作—谈学校迎评促建的体会丁 德 全2008年4月9日石家庄
第一部分 :贯彻落实评估20字方针 •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 准确理解、真心贯彻! • 绝大多数院校抓住评估这个契机,解决学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端正对评估的认识 • 充分认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水平评估工作的意义和已经取得的成效。 • 各省市、各高职高专院校对评估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 评估不仅是一项学校建设工程、教学改革促进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工程,也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学校凝聚力工程。
学校全面自评是基础、是关键 • 学校自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 ①不少问题本来应该是很明确的,但实际上我们不太清楚或已成不规范的习惯; • ②过去有些做法是不对的,扭转较困难; • ③需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评估应注意的问题 • 转变重评估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软件、重数字轻内涵、重眼前轻长远的思想; • 认识自身的不足,克服部分教职工中存在的盲目自满情绪、畏难情绪、浮躁情绪、厌倦情绪和侥幸心理。 • 重视以评促建的过程,练好内功,营造好学校的小环境。
二、依靠群众 搞好培训 • 学校依靠自己力量进行校内培训,培训领导,培训校内专家,培训教师,深刻理解评估文件内涵,使全体干部教师清楚评估的意义、作用、要求、方法,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重视内涵建设,提高各级干部领导能力、执行能力。
充分发挥办学骨干的作用 • 由学校党政领导及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各系、部的骨干教师组成校内评估专家组,并且按照评估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对照二级指标观测点的评估标准对学校的实际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各系、部和职能部门提出整改建议。 • 充分发挥校内评估专家组的作用。
三、抓好自评的几项重点工作 • 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研讨 • 2、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建设制度体系 • 3、专业剖析及整改工作 • 4、教师普遍的说课竞赛活动 • 5、学生的专题研讨活动
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研讨 • 1、学校提出教育思想研讨文件、研讨题,编发辅导材料;各级领导带头学习,要求各系、专业组织研讨;组织对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一系列教育思想观念开展研讨。 • 2、重点学习: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05]35号) •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建设学校制度体系,抓好高职制度文化建设2、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建设学校制度体系,抓好高职制度文化建设 • 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制度文化 •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利于高职教育目标实现的管理制度体系 • 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和现代管理理念,制订、修订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运行要求的管理制度体系 • 推行规章制度制订和执行过程的民主性
3、认真抓好专业剖析及整改工作,显著提高专业建设水平3、认真抓好专业剖析及整改工作,显著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 加强专业规范化建设,创出专业特色。 • 专业剖析的评估重点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和考核,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教师队伍的 “双师” 素质和“双师”结构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 • 专业剖析工作能够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4、开展普遍的教师说课竞赛活动 • 授课教师将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对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的运用处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对学情的分析、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等清楚地阐述和展示出来,同行和专家向授课教师提出课程教学的有关问题,共同研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 • 说课活动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导向作用,引导教师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练好教学基本功,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5、在学生的专题研讨活动中感悟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5、在学生的专题研讨活动中感悟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确实效果显著。 • 在活动中我们得到许多启示: • 第一,能够感受和发现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 第二,要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改变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学习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示范院校建设文件精神四、学习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和教育部财政部示范院校建设文件精神 •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专家认为: •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里程碑性的文件。 • 目前进行的改革不是修补和改良,是革命。 • 面临颠覆性的改革,正处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的突破的前夜。 • 如何面对当前改革形势?
在国家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类型说” •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既姓“高”又姓“职”的类型,必然具有自己的规律 • 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肩负着开拓新领域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教学模式改革 •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与改革 •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 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 • 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 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 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 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 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
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 评估过程中要突出6项重要考核指标 • 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 “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 • 职业素质养成 •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 顶岗实习落实情况 • 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函[2007]47号) • 附件一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试行): • 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五、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 高职教育培养哪些人? 生源基础和特点 • 学生不适应过去经历的教育教学。 • 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培养目标 • 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基层和生产经营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 实践上“怎么做”,“怎样做得更好”,不仅理论知道 “是什么”,“为什么”。 • 如何培养?学习何种课程?培养过程
1、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和特点 • 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学科教育中不够成功的过来者,他们的特点是: • 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 • 大多数学生希望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职业); • 他们面对分散孤立的一门门课程知识,不知道有多少是有用的,以及如何应用,因此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高。 • 我们的学生是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相对来说,适于“在做中学”。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心智的结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心智的结构》 • 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 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 • 人的智能至少包括: • 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 • 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 • 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 • 自知——自省智能、自然智能,存在智能等。 • 各种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而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
加德纳认为: • 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性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历史文化教育活动。 • 其中,开启经历和关闭经历就是两个重要的变化过程,是个体智力发展的转折点。 • 前者起到开启智慧的作用,激励人争取成功的欲望;后者起到扼杀智慧的作用,通常与耻辱、内疚、恐惧等消极经历有关,它会中断一个人某种智力发展的路程。
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 •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 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 如何使他们更聪明?促进每个人实现其自己最好的发展。 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2、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 基本是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 • 学生抱怨,老师抱怨,企业抱怨。 • 学生培养效果与企业要求不相符合。 • 企业对有一定工作阅历的求职者感兴趣。 •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 要适应企业要求,适应学生特点。
3、如何改革 ?要关注示范建设改革动向 • 全面重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必须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 一直在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局部调整。 • 例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增设课程、增加教学内容等。必需够用为度。 • 曾引进国外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 例如加拿大CBE模式、澳大利亚TAFE课程模式、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模式、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等。
第二部分: • 专业自我剖析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评的基础性工作
一、专业自我剖析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 专业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 专业认真的自我剖析必然对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 • 每个在办专业的自我剖析工作深入地开展起来, 整改工作有成效,有关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做好了,则学校的以评促建工作就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主要学习文件 • 1、国务院国发[2005]35号、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高厅[2004]16号、教高[2006]16号文件。 • 2、《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建设评估方案(修订稿)》、《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建设评估工作指南(试行)》(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 • 《河北省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007)》(内含高职高专评审指标要求)。
三、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专业自我剖析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三、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专业自我剖析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 教育思想转变 ◆2. 产学研结合※※ ◆3. 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 ◆4. 人才培养计划※ ◆5.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6. 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7. 职业专门能力、技能培训※※ ◆8. 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 ◆9. 师资队伍建设※ ◆10.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1.课程和教材建设※ ◆12. 管理与队伍与制度 ◆13. 质量控制※ ◆14.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效果 ◆15. 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16.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
1.教育思想转变 • 1.1教育理论学习研讨 • 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及有关文件,积极开展研讨活动。重点学习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 • 1.2教育思想观念转变 • 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 • 树立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就业观,有高职高专教育的获奖教学成果; • 对宏观教育理念如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的学习研讨;对一般教育理念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研讨。
学校、系、专业的教育思想观念研讨活动 • 学校提出教育思想讨论题,各级领导带头学习,要求各系、专业组织研讨。学校编印辅导材料。 • 组织对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等一系列教育思想观念开展研讨。 • 每位专业带头人至少撰写1篇结合本专业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思想研讨文章在校报或学术刊物发表。学校编辑教师教育思想研讨文章汇编。 • 教研活动记录不但要有常规教学工作研究讨论的记录,还应有开展教育思想观念研讨的活动记录。
各条目必要的主要信息,例如条目1 • 1.近二年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学校制订的重大改革方案 • 2.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学校制订的向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倾斜的政策文件 • 3.近年(主要是近一年)学校、系组织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学习研讨的情况,学习的文件资料 • 4.近年本专业教师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应用的情况及佐证材料(立项文件)、教研活动记录和总结,取得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报告、证书,发表的教研论文
2、产学结合※※ • 2.1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与途径 • 坚持走产学结合的专业改革发展道路,树立了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制度,并开展了有效的工作。 • 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职业能力培训、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等专业办学全过程。 • 职业界参与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行业、企业在学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或参与企业科技工作,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 2.2教师参与职业界的技术服务与培训工作,参与率≥70% • 教师主动为企业服务,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各种形式的社会化培训。 • 教师为企业技术服务,承担企业科技课题,参与技术攻关、技术推广方面的合作。
“产学研结合” 薄弱工作环节的整改 • 1、建立以职业界专家为主组成的专业咨询指导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和制度,并开展工作。 • 2、请职业界(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意见。 • 3、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加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内容。 • 4、对近年的产学结合的工作进行理性总结,进一步提高科学化、规范化要求。 • 例如:订单教育,顶岗实习,为企业及社会培训,承担企业技术咨询、服务及合作项目,聘请企业人员任课、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讲座等。
3.专业调整和专业培养目标※ • 3.1专业设置与调整 •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每年进行区域和行业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和职业岗位要求的调查分析(包括人才数量和质量规格的要求) • 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 3.2培养目标与毕业生质量标准 •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毕业生质量标准明确具体、可检测、可实现,符合国家规定和社会需要。
“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 专业建设的主要依据是对区域和行业的本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和职业岗位人才规格要求的调查分析。要有近期分析报告。 •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符合国家文件要求(教育部2004年1号文件),满足定位的人才目标市场(用人单位)及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要求,文字表述要准确,谨防过高。 • 毕业生质量标准即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是在职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构建的。明确双证书要求。
4.人才培养计划※ • 4.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 教学改革思路清晰,方案经过有职业界(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充分论证,有审批程序,逐步优化。 • 4.2人才培养方案状态 •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较稳定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实践训练环节和双证书制度落实。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职业界参与下,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途径以及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总和。 • 1.培养目标体系,主要指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 2.培养过程体系,主要指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途径等。 • 3.保障体系,主要指教师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和教育评价等。
5.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 5.1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思想: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 5.2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 能打破学科体系束缚,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 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 实践教学能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并能根据技术发展的实际予以更新;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 。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思想 •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指导思想: •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 • (1) 课程设计指向职业工作需要而不是学科体系; • (2) 职业岗位分析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和基础 ; • (3) 职业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的内容、训练时间、强度等,依据职业分析得到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要求而定。 • (4)职业需要的基本素质重点体现在关键能力和个人能力上,关键能力和个人能力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培养
6、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 6.1教学方法、考试模式改革 • 重视教学方法与考试模式改革。教师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恰当地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探索考核模式改革,让学生在成功中增强自信。 • 6.2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 70%以上课程合理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占总课时比例≥20%,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教学。
7.职业专门能力、技能培训与考核※※ • 7.1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技能培训 • 在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内进行技能训练。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时间累计≥半年,实效性好。 • 实训课全部由双师素质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每个专业均有综合性实践训练课 。 • 7.2职业能力考核、鉴定 • 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社会已开展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学生全部参加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组成:从内容角度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性质角度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基本职业能力——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具体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主要是职业技术实践能力。 ●关键能力(发展能力)——除具体专业能力以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
8.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 • 8.1形成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两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职业道德教育成效显著,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工作成效显著。 • 8.2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状态 • 将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始终和各方面,首先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和方案实施过程。能开设质量较高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和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 ;学生全员参与内容丰富的课余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主渠道 • 专业培养计划和计划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主要作用。全程、全员、全方位。 • 要重视隐性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 任课教师优良的师德和良好的言谈举止, • 科学的课程和课外活动设置, • 催人上进的校风学风环境, • 隐性课程三维空间的全面渗透,让学生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培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