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38 Views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及中国特殊教育发展. 杨希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4.08. 第一阶段 (1949-1978). 第二阶段 (1979-1987). 第三阶段 (1988-2001). 第四阶段 (2001- 今 ). 1949- 今残疾学生在校总数. 1953- 今特殊教育学校数和残疾学生在校生数.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的部分事实和数据.
E N D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及中国特殊教育发展 杨希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4.08.
第一阶段(1949-1978) 第二阶段(1979-1987) 第三阶段 (1988-2001) 第四阶段 (2001-今) 1949-今残疾学生在校总数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的部分事实和数据 • 性质的变化:从慈善救济转变为国民教育;1951年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该文件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 到1949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数为42所,在校学生总计为2000人。1957年,教育部出台了《办好盲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这一文件正式提出聋生的修业年限为十年,盲生的学修业年限主要为六年,有能力的盲生可以再接着投靠盲人中学,其余盲生学习两年制的职业劳动训练。 • 到了1960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增长到479所,在校生人数增长为26701人。 • 1962年下发了《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校的通知》,指出要集中力量办好一些基础好的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在政府调整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开始缩减,到了1965年,特殊教育学校数量缩减为266所,在校生人数为22850人。 • 到1975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数为246所,在校生人数为26782人。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的部分事实和数据 • 改革开放后变化 残疾学生的人数逐渐增长,尤其在1990-1995年之间呈几何倍数增长,1989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确定了特殊教育要以“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原则。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开始以年均10%左右、在校生人数以年均33%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1年全国共有1531所学校,在校生数约为38.64万人(包括在普通学校就读人数)。 残疾类型增多:1978年后在发展盲教和聋教的同时,我国开始发展培智教育;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指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程度加重,1980、1990年代,随着随班就读工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轻度残疾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进入新世纪,随着早期干预的发展,一些中度的残疾学生也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逐渐从招收轻度、中度残疾为主的学生,转到招收中度、重度残疾为主的学生。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极重度的残疾学生,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了“送教上门”的服务。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的部分事实和数据 •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关心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领域。2008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 2008年,国家启动了“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中央和地方投入47亿元,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182所,保障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缩小了区域差异。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的部分事实和数据 •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有1933所(50%在城市,589个县人口在30万以下),在校生人数约为36.81万,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生为17.7万,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人数为19.08万(52%)。2013年,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72.1%(普通小学99.27%、普通初中97%;八万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 • 高中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94个(10%),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98个;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聋、盲生总数约1万人。 • 高等教育阶段,“单考单招”残疾人的高等学校(系/专业)有18所,7500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400名残疾人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 75.6%的特殊教育学校提出教职工数量无法满足日常教育教学需要。 • 特殊教育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财政投入仅为0.26%(台湾:4-5%)。
提升计划内容 发展特殊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投入明显增加,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残疾学生在国家助学体系中得到优先保障。 但总体上看,我国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不高,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师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全面发展和更好融入社会,使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幸福人生。
提升计划内容 • (一)总体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措施 • 文本:“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可设立特教班。”
资源教室建设 • 资源教室是一个外来词,对应的英文名是“resource room”,不同专家对这一词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种教育方案,有的人认为它是一类专用教室。 • 设立在普通学校的为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及发展评估,为普通教师提供特殊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和咨询、辅助教学,为普通家长提供咨询等服务的教学部门。(杨希洁,”专题五 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见华国栋主编《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师资培训用书》)
资源教室四个要素 • 具有专职或兼职的资源教师,这名教师至少需要掌握具备有关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类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评估特殊学生学习需要和进步的技巧,以及具备拟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参照第三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估”)的能力。 • 具有一套明确说明资源教室管理及运作机制的制度,包括说明资源教室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资源教师的工作职责、资源教室的管理体系等。 • 根据残疾学生的学习和训练需要,配有评估和教学所需的教学具及必要的设施设备,比如听力残疾学生可能需要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仪器,视力残疾学生可能需要助视器或电子助读器。 • 在学校条件许可下,配有一间或几间专用教室,专门用于开展资源教室的教学服务。
非义务教育阶段工作措施 • 文本:“学前教育。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鼓励特殊教育学校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部(班)。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高等教育。各地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学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提供便利。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 文本:“ 继续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支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新建或改扩建一批急需的基础设施,扩大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支持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建设,扩建教学设施,提高特教教师培养培训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建设孤独症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部)。 继续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支持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支持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加大对薄弱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教育教学和康复设施的支持力度。”
新建及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发展 • 选址 • 建筑 • 招生 • 师资 • 课程 • 康复训练:医教结合 • 发展规划:全纳教育、职业教育
无障碍设计 • 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2001年8月1 日发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 配足配齐教职工 • 可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 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 • 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 • 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 • 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 • 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 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加强特殊教育教材建设,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建好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