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 likes | 940 Views
医学蠕虫学 蠕虫 ( helminth ) 系借助肌肉收缩而蠕动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括: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 (Class Trematode) 绦虫纲 (Class Cestoda) 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 (Class Nematoda). 寄生人体的蠕虫称医学蠕虫,其致病为蠕虫病. 线虫概论 线虫( nematode )( roundworm ) 属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 Class Nematoda ) 一、形态与功能 1 、一般形态:圆柱形,左右对称,雌雄异体,雌大雄小
E N D
医学蠕虫学 蠕虫(helminth)系借助肌肉收缩而蠕动的多细胞无脊椎动物,包括: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Class Trematode) 绦虫纲(ClassCestoda) 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Class Nematoda) 寄生人体的蠕虫称医学蠕虫,其致病为蠕虫病
线虫概论 线虫(nematode)(roundworm) 属线形动物门 线虫纲(Class Nematoda) 一、形态与功能 1、一般形态:圆柱形,左右对称,雌雄异体,雌大雄小 2、体壁:角皮层、皮下层和肌层
熟悉肌层的肌形有助于观察病理切片时,作出虫种鉴定和临床确诊熟悉肌层的肌形有助于观察病理切片时,作出虫种鉴定和临床确诊 线虫横切面模式图
多肌型蛔虫 少肌型钩虫 细肌型鞭虫
3、消化系统: 4、排泄系统: 5、神经系统: 6、生殖系统:雄虫为单管型,尾端多具有1个 或1对角质交合刺 雌虫多为双管型,阴门的位置 均在虫体腹面肛门之前
二、生活史 1、卵 ——幼虫 ——成虫三个发育阶段。 2、发育过程中需蜕皮4次,才能成为成虫 3、对人的感染期,有的是虫卵,有的是幼虫 按其生活史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型: 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者,属间接发育型——生物源性线虫(丝虫) 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者,属直接发育型 ——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钩虫)
肠道线虫多属直接发育型。其差别: • 虫卵从宿主体内排出,短期即具有感染性(蛲虫) • 虫卵在宿主体外,经一定时间的发育,成为感染性虫卵,然后经口感染宿主(蛔虫) • 虫卵在宿主体外发育,孵化出幼虫,经短期的自生生活,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然后经皮肤感染宿主(钩虫)
蛔 虫 学名:似蚓蛔线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 成虫为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寄生于小肠内,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其往往引起外科急症,如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等。对人体危害很大,不容忽视。
一、形态: 蛔虫成虫
蛔虫“品”字形唇瓣 (顶面观)
虫卵 蛔虫受精卵 蛔虫受精卵 (脱蛋白质膜) 蛔虫未受精卵
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二、生活史 经口 21~30°C 成 虫(小肠) 卵 感染性卵 幼 虫(小肠) 外界3W 温、湿度、O2 入血管 淋巴管 循门静脉系统 移 行 途 径 肝 右心 肺 肺泡 支气管 小肠 胃 食道 咽 气管
生活史小结: 1、感染期:感染性虫卵 2、感染方式:经口 3、人体内有必经的移行途径 4、感染性卵入人体到患者粪便中查见虫卵 2—2.5个月 5、雌虫(24万个卵/日/条) 6、成虫寿命约1年
三、致病 1、幼虫 移行经肺时,肺部点状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和嗜酸性粒细胞集聚。患者出现咳嗽、血痰、发热、皮肤荨麻疹。具一过性特点 称肺蛔虫症(Loeffler综合症) 临床常见蛔虫性哮喘 痰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或蛔蚴
2、成虫 1)掠夺营养 影响吸收 常见临床表现: 患者常呈间歇性脐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儿童常见神经精神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偶出现异嗜症。重度感染致发育障碍 2)引起超敏反应 患者出现荨麻症、皮 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IgE介导)
3)并发症 胆道蛔虫症(64%)最常见 蛔虫性肠梗阻,儿童多见 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蛔虫性肠穿孔 学者认为: 临床急腹症患者,30%因蛔虫性胰腺炎引起 蛔虫性胸膜炎;肝蛔虫病;蛔虫卵性肉芽肿;气管、支气管蛔虫病;眼底、鼻腔、耳道蛔虫症等 4)异位寄生 无孔不入
四、诊断 1、粪便直接涂片法(首选) (direct fecal smear) 2、虫卵沉淀法、浓聚法 3、饱和盐水浮聚法 4、试验驱虫法(单性雄虫寄生时) 提高检出率
五、流行 呈世界性分布,我国流行亦广泛 1、传染源:病人、带虫者 2、传播途径和方式:通过污染的食物或 水源,经口感染 3、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4、感染季节:与当地气温、生产和生活活 动关系密切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2005年 蠕虫总感染率21.74% 其中土源性线虫为19.56% 蛔虫占12.72%,推算全国约有8593万人
蛔虫病感染普遍的原因 • 生活史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 蛔虫产卵量大,雌虫(24万个卵/日/条) • 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 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 • 疫区人群不良的卫生习惯(随地便溺)
六、防治 1、加强卫生知识的宣教 2、加强粪便管理,建无害化粪池 3、消灭苍蝇、蟑螂以防止携带虫卵 4、积极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 首选用药:阿苯哒唑(albendazole) 其次:甲苯哒唑、伊维菌素 对蛔虫并发症的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原则应镇痛解痉,再驱虫
蛲 虫 学名: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简称蛲虫(pinworm),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以学龄前低龄儿童易感为特征。
形态 成虫
虫卵 卵壳 幼虫 蛲虫卵
生活史 人入睡,至肛门外 6 h 成虫 (盲肠) (结肠) 卵 感染性卵 34~36ºC,90~100%RH (肛周) 经口 经吸入 延小肠向下移行 幼虫 (十二指肠)
生活史小结: 1.感染期:感染性卵 2.感染方式:经口或吸入 3.雌虫具夜间肛周产卵的特性 4.生活史周期短,雌虫仅存活1个月 5.雌虫常出现异位寄生现象
致病 1.肛门、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炎症或湿疹 常见症状: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 退、消瘦、夜间磨牙及夜惊 因瘙痒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性感染 虫体附着处致肠粘膜轻度损伤,出现 消化道功能紊乱及一般肠道症状 儿童长期反复感染不愈,影响身心健康
2.异位寄生损害: 蛲虫性阑尾炎 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尿道炎、膀胱炎 阴道炎、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卵巢炎 异位寄生处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 蛲虫性肉芽肿,常误诊为肿瘤或结核病 其次:肝、肺、脾等
诊断 查虫卵 —— 肛周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清晨) (cellophane-tape impression) 查成虫 —— 肛周捉成虫(晚入睡后) 流行 肛门 —— 手 —— 口直接感染(自身反复感染) 感染期卵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食物等 造成间接接触感染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2005年 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较第一次全国调查(1988~1992年)结果下降了56.47%,但是: 甘肃上升了112.89%、 四川上升了41.67%、 、 海南上升了40.85%、 广东上升了分别5.13%。
防治 用药:阿苯哒唑(首选) 甲苯哒唑 蛲虫膏 (外用) 应注重对女童的特别预防
钩 虫(hookworm) 钩虫引起钩虫病 (hookworm disease)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 )
N.a A.d
美洲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形态 两种人体钩虫成虫鉴别要点 体形的肉眼辨识至关重要
卵壳 卵细胞 钩虫卵
幼虫 杆状蚴 (rhabditiform laver) 丝状蚴 (filariform laver) — 感染期
生活史 • 虫卵和幼虫在体外的发育 • 幼虫侵入人体后的发育及成虫的寄生 • 成虫 虫卵 杆状蚴 25~30℃ 24h 60~80% RH 5~6d (小肠) 蜕皮2次 蜕皮2次 右心 血管 小肠 胃 咽 肺 丝状蚴 感染期
生活史小结 • 生活史的完成不需要中间宿主 • 虫卵在外界孵出幼虫,从杆状蚴发育到丝状蚴,经皮肤感染,亦可经口感染 • 丝状蚴有向温、向湿,趋向组织的特性 • 丝状蚴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 母乳传播也具可能 • 某些动物可作为转续宿主 • ♀虫产卵A.d1-3万、N.a0.5-1万(条/日)
致病 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 1)钩蚴性皮炎 俗称:粪毒、粪触块、 着土痒、地痒疹(ground itch) 接触部位皮肤烧灼针刺感,奇痒,后出现充血 斑点或丘疹,1-2天成水疱,抓破可继发感染 2)呼吸道肺部损害(一过性特征) 幼虫移行经肺,穿破微血管,引起出血及炎 性细胞浸润。患者阵发性咳嗽,痰中带血伴 发热畏寒,甚咯血。重者哮喘发作 从3-5天出现症状,数日至10余日可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