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likes | 1.17k Views
慢性阻塞性肺病. c hronic o bstructive P ulmonary d isease , COPD. 概述 COPD 是常见病、多发病 COPD 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关系密切 患病率和病死率高,且逐年升高 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 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 ★ 关于 COPD 的概念: ① COPD 包含 慢性支气管炎 和 阻塞性肺气肿 ②以气流阻塞和受限为特征 ③ 气流受限不能完全可逆 、且进行性发展 ④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⑤是肺对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
E N D
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概述 • COPD是常见病、多发病 •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关系密切 • 患病率和病死率高,且逐年升高 • 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 • 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
★关于COPD的概念: ①COPD包含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 ②以气流阻塞和受限为特征 ③气流受限不能完全可逆、且进行性发展 ④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⑤是肺对有害气体、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 ** 慢性支气管炎和(或)阻塞性肺气肿只有存在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时才能诊断为COPD,否则只能视为COPD高危期
一、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 定义: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除外慢性咳嗽的其它已知原因,患者每年咳嗽、咳痰或喘息3个月以上,并反复发作连续≥2年 • 特点:进展缓慢,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功能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制 ★吸烟 : ①引起支气管粘膜鳞状上皮化生,使纤毛运动减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②支气管粘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粘液分泌增多,气道净化能力减弱
③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 ④刺激粘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痉挛,气流受限 ⑤氧自由基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
感染: • 是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病原体:病毒、支原体、细菌 • 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 细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 **细菌感染往往在病毒或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基础上发生
理化因素: ⑴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 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可引起与吸烟无关的COPD ⑵大气污染(SO2、NO2、Cl2、O3) • 有害气体引起的气道粘膜损伤及细胞毒作用,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粘液分泌增加
气候: • 寒冷是慢支发病和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 减弱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 •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粘膜血液循环障碍和分泌物排出障碍,引起继发感染
机体因素 : (1)过敏因素: • 患者对尘螨、尘埃、微生物、花粉过敏 • 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组胺增高 • 支气管收缩、痉挛、组织损害并出现炎症反应
(2)免疫功能下降 • 呼吸道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球蛋白减少 • 呼吸道组织退行性变,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 •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衰退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 副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 • 气道反应性增高(BHR),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
(4)营养因素: • VitC、VitA缺乏,影响支气管粘膜上皮修复和溶菌能力 (5)遗传因素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氧化-抗氧化失衡: (1)维持平衡是保证肺组织免受损伤和破坏的主要因素 (2)失衡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 其他:社会经济地位、年龄、遗传
病理改变 *(参考)特征性病理改变存在于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系统 (1)中央气道: • 气管、支气管以及内径大于2~4mm的细支气管,炎症细胞浸润表层上皮,粘液腺增大,杯状细胞增多使粘液分泌增加
(2)外周气道: • 内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内,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复反复循环发生 • 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结构重建,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组织形成,造成气腔狭窄,引起固定性气道阻塞
(3)肺实质破坏: 典型表现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涉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扩张和破坏 • 病情较轻时,常发生于肺上部,随病情发展,可弥漫分布于全肺,并有肺毛细血管床的破坏 • 由于遗传因素或炎症细胞和介质的作用,肺内源性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为肺气肿性肺破坏的主要机制,氧化作用和其它炎症后果也起作用
(4)肺血管的改变: • 以血管壁的增厚为特征,始于疾病的早期 • 内膜增厚是最早的结构改变 • 平滑肌增加和血管壁炎症细胞浸润 • 疾病加重时,蛋白酶、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增多进一步使血管壁增厚
镜下病理改变: ①纤毛粘连、倒伏、脱落、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增生、鳞状上皮化生 ②杯状细胞增多和粘液腺增生肥大,分泌亢进,管腔内分泌物潴留 ③粘膜、粘膜下层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④急性期: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⑤粘膜下层平滑肌束断裂、萎缩 ⑥粘膜萎缩,支气管周围组织增生,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官腔僵硬或塌陷狭窄 ⑦细支气管和肺泡壁损伤,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或纤维组织增生,形成阻塞性肺气肿和肺间质纤维化 ⑧缓解期:粘膜上皮修复、增生、鳞状上皮化生和肉芽肿形成 ⑨气道壁损伤和修复反复循环发生 ⑩气道壁结构重塑,气道狭窄,形成气道固定性阻塞
电镜下病理改变: ①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增厚 ②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 ③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④内皮细胞损伤 ⑤血栓形成 ⑥管腔纤维化、闭塞 ⑦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
★病理生理 ①粘液高分泌 ②纤毛功能失调 ①+②导致的慢性咳嗽、多痰可出现在其它症状和病理生理异常改变之前 ③不可逆气流受限:是COPD病理生理改变的标志,疾病诊断的关键 ④肺过度充气
⑤气体交换异常:外周气道阻塞、肺实质破坏及肺血管毁损,减少了肺的气体交换容量 ⑥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长期慢性缺氧导致肺血管广泛收缩和肺动脉高压,常伴有血管内膜增生,某些血管发生纤维化和闭塞,造成肺血管结构重组(涉及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生长因子、内皮素-1)
**(补充)肺功能的一些概念: (1)基础肺容积:指安静状态下,一次呼吸所出现的呼吸气量的变化,不受时间限制,理论上具有静态解剖学意义,基础肺容积彼此互不重叠。包括: ①潮气量(VT): tidal volume ②补吸气量(IRV):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③补呼气量(ERV):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④残气量(RV): residual volume
(2)基础肺容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包括:(2)基础肺容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包括: ①深吸气量(IC): inspiratory capacity IC=VT+IRV ②有力/肺活量(FVC/VC): forced /vital capacity VC=IC+ERV=(VT+IRV)+ERV ③功能残气量(FRC):function residual capacity FRC=ERV+RV ④肺总量(TLC): total lung capacity TLC=VC+RV=(VT+IRV)+ERV+RV
平静呼吸基线 最大呼气基线
肺功能演变: ①小气道功能异常(早期) 反映大气道功能FEV1、MVV、MMEF大多正常 ②通气功能出现异常 由于随着病情加重,气道狭窄,阻力 增加所致,缓解期大多恢复正常 ③气流受限不可逆 由于疾病发展,气道阻力增加所致
慢支并肺气肿的病理生理改变: ①动态肺顺应性降低: • 早期,病变局限于细小气道,仅闭合容积增大 ②MMV降低: • 病变侵入大气道时,肺通气功能明显障碍 ③RV及RV/TLC增加: • 肺组织弹性减退,肺泡持续扩大,回缩障碍
④生理无效腔增大: • 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受压退化,肺毛细血管减少,肺泡间血流减少,肺泡虽有通气,但肺泡壁无血液灌流 ⑤V/Q失调,换气功能障碍: • 部分肺区虽有血液灌流,但肺泡通气不良,不能参与气体交换。肺泡、毛细血管大量丧失,弥散面积减少 ⑥缺氧和二氧化潴留: • 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出现呼衰
临床表现: (一)症状: ①咳嗽:首发,长期、反复、逐渐加重;常年咳嗽,冬春加重;晨间较重,白天减轻,临睡前阵咳、排痰 ②咳痰:白粘痰或浆液泡沫痰,清晨较多,急性期痰量增多,呈脓性痰,偶带血 ③喘息或气短:因吸入刺激性气体诱发,早期常无气短
慢支症状:①+②+③ ④劳力性气促:逐渐加重,阻塞性肺气肿的典型症状 ⑤气短或呼吸困难:COPD标志性症状 早期在劳累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 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 ⑥其他:发绀、头痛、神志恍惚、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营养不良、抑郁、焦虑
(二)体征: ①早期无异常体征 ②干、湿性啰音(急性发作期),多在背部或肺底部,不固定 ③肺气肿体征(阻塞性肺气肿),早期不明显,并发COPD时明显 ④呼气延长(COPD) ⑤肺心病体征
慢支临床分型、分期: 分型: • 单纯型 • 喘息型 分期: • 急性发作期 • 慢性迁延期 • 临床缓解期
COPD病程分期: • 急性加重期: 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伴发热等症状 • 稳定期: 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症状 轻微
*(参考) COPD病情轻重分类(美国胸科学会标准) • 第一期:无自觉症状。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和肺功能检查均正常,称为无症状期,仅于病理检查时发现有肺气肿 • 第二期:有通气障碍。当临床出现症状可以作出诊断时已属第二期。此期的诊断标准即肺气肿临床早期诊断标准:患者有发作性或持续性呼吸困难,慢性咳嗽、疲劳感。体格检查或X线检查有肺气肿表现。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障碍和残气量增加
第三期:低氧血症,除上述症状以外,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和虚弱,可出现紫绀,氧分压于运动或休息时下降第三期:低氧血症,除上述症状以外,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和虚弱,可出现紫绀,氧分压于运动或休息时下降 • 第四期: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嗜睡或意识障碍,有二氧化碳潴留 • 第五期:肺心病,分为代偿性和失代偿性(有心衰的表现)
★COPD的严重程度分级 分 级 分级标准 I级:轻度 ①FEV1/FVC<70% ②FEV1≥80%预计值 ③有或无慢性咳嗽、 咳痰症状
分 级 分级标准 Ⅱ级:中度 ①FEV1/FVC<70% ②50%≤FEV1<80%预 计值 ③有或无慢性咳嗽、咳 痰症状
分 级 分级标准 Ⅲ级:重度 ①FEV1/FVC<70% ②30%≤FEV1<50%预 计值 ③有或无慢性咳嗽、咳 痰症状
分 级 分级标准 Ⅳ级:极重度 ①FEV1/FVC<70% ②FEV1<30%预计 值或FEV1<50% 预计值,伴慢性 呼衰
辅助检查 (1) X线: ①胸片:早期无变化,以后肺纹理增粗、紊乱和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腔前后径增长,后肋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低平,心影狭长,肺门血管纹理呈残根状,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或见肺大疱 ②胸部CT:不作为常规检查 HRCT作为对有疑问病例的鉴别;辨别肺气肿类型及确定肺大疱大小和数量
(2)血气分析:FEV1 <40%预计值及有呼衰、右心衰表现者均应做血气检查 对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3)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核左移 ** HCT>55%可诊断为红细胞增多症 (4)痰液检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奈瑟球菌
★(5)肺功能检查: • 早期无异常 • 小气道阻塞(慢支):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MEFV)在75%和50%容量时流量降低,闭合气量和闭合容量增高 •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OPD):FEV1/FVC<70%,最大通气量(MMV<80%预计值, MEFV下降更明显 • 阻塞性肺气肿特征性变化: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肺总量(TLC) RV/TLC(>40%)均增高,VC减低 • COPD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速(PEF)下降
★★FEV1/FVC: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 ★★FEV1占预计值%: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吸入支气管舒张药(短效β2激动剂)后FEV1/FVC<70%及 FEV1<80%预计值者,可确定为气流受限不能完全可逆
★诊断 ①高危因素:吸烟或空气污染 ②临床症状:咳、痰、喘;气短或呼 吸困难 ③体征:干、湿性啰音 ④辅助检查:X线、肺功能 ⑤除外其他心肺疾病 ⑥症状不典型但有客观检查依据
鉴别诊断 (1)支气管哮喘: • 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 • 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 • 症状起伏大,发作性喘息 • 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症状消失 • 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 •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
(2)支气管扩张: • 年幼时有麻疹、百日咳合并支气管肺炎史 • 反复咳嗽、咳痰,痰量多,可有腥臭味,常伴有反复咯血 • 感染加重时有较多脓性痰 • 肺部较固定湿性啰音 • 胸片: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 • 胸部HRCT:支气管扩张改变:双轨征和囊状改变
(3)肺结核: • 有糖尿病、器官移植术、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史 • 午后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廋、咯血 • 痰涂片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 胸片或胸部CT:结核病灶
(4)肺癌 • 高危因素 • 不明原因的乏力、消廋、食欲下降 • 刺激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声嘶、胸痛 • 反复同一部位肺炎或炎症不吸收 • 胸片及CT:肺部占位或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肿大 • 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5)间质性肺病: • 有服用乙胺碘呋酮(可达龙)、吸烟、长期接触粉尘史,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 • 咳嗽、少痰、进行性加重的劳力性呼吸困难 • 两肺底部可闻及Velcro啰音,杵状指 • 动脉血气:低氧血症或伴有过度通气 • 肺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6)尘肺(矽肺): • 有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史 •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胸闷、气急 • 胸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降低 • X线: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扭曲变形及矽肺结节阴影;重度矽肺则矽肺结节增大,数量增多、密集,甚至呈现结节融合病灶,往往两侧对称呈“八”字形
治疗 ★(1)急性发作期原则: • 控制感染 • 止咳祛痰 • 解痉平喘 • 雾化治疗 (2)缓解期治疗 • 避免致病因素(主要是戒烟) • 加强锻炼 • 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