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 likes | 895 Views
三网融合时代 节目形式与内容创新 曾静平 2011 年 8 月 13 日 宁夏银川.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标准起草小组组长 赣粤闽湘区域广电协作体高级顾问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评委 CCTV 北京奥运传播专家 中国体坛风云人物评委 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sponsorbj@sina.com 13001128880. 纲要. 三网融合 新型媒体 互联网络 节目创新 品牌铸造. 美国三网融合. 1996 年 2 月,新的 《 电信法 》 颁布; 施行典型的 “ 对称准入 ” 管制政策;
E N D
中国电视购物行业标准起草小组组长 赣粤闽湘区域广电协作体高级顾问 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评委 CCTV北京奥运传播专家 中国体坛风云人物评委 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sponsorbj@sina.com 13001128880
纲要 三网融合 新型媒体 互联网络 节目创新 品牌铸造
美国三网融合 1996年2月,新的《电信法》颁布; 施行典型的“对称准入”管制政策; 在有线电视公司要提供电话业务而介入电信领域时,电话公司要允许与它们相互接通”。电话公司可提供视频节目业务; 业务的融合依靠公司兼并与联合,网络融合以新技术来实现。
英国三网融合 1997 年,英国政府逐步取消对公众电信运营商经营广播电视业务的限制。 1999年,英国的Video Network即推出了基于DSL的视频点播业务。从2001 年1 月1 日开始,电信运营商可以在全国范围经营广播电视业务。 2003年,英国政府推出了新的《通信法》,对广电和电信业务进行统一管理,并依据通信法成立了融合的管制机构——OFCOM(电信管理局、无线电通信管理局、独立电视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局、播放标准委员会五个机构融合)。
日本三网融合 总务省统管日本通信与广电; 总务省下属的两个局——信息通信政策局和综合通信基础局分别承担通信与广电的管理职能; 出台了若干基于通信与广电融合的相关法律,例如《广电经营电信业务法》和《促进开发通信广电融合技术法》等。 2005年,广播电视与电信的开始全面融合。
借鉴与启示 统一管理 统一法规 技术创新 循序渐进
融合步骤 网内融合 网间融合 全面融合
融合方向 NGB NGI NGN
具体形式 IPTV:广电内容+电信固网 CMMB:广电无线广播+电信移动通信 有线宽带:广电固网+电信互联网出口带宽 互联网视频:广电内容+互联网渠道 有线互联网:广电有线渠道+互联网内容
具体产品 数字家庭中心的多媒体电脑 可上网可发短信的电视 可拍照可摄像的手机 可打电话可即时传播的PDA 闪联电视
新型媒体 新媒体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电信通讯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传播渠道,通过电脑、手机、车船、楼宇广场、Mp3Mp4 、飞机火箭飞船等全天候全方位的多样式接收终端,以个性化、精细化和联动化的传播方式,实现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以及多对多的传播。
颠覆了传播进程 原始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未来传播
量子传播 《新科学家》杂志等报道,一支意大利和奥地利科学家小组宣布,他们首次识别出从地球上空1500公里处的人造卫星上反弹回地球的单批光子,实现了太空绝密传输量子信息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标明在太空和地球之间可以构建安全的量子通道来传输信息,用于全球通信。 2007年6月,一个由奥地利、英国、德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小组在量子通信研究中通过创下了通信距离达144公里的最远纪录。 奥地利维也纳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研究所安顿·宰林格认为太空至地球的量子通信是一项可行技术。宰林格正在打造一个人造卫星,用于产生纠缠光子,接收信息并对信息编码,之后再将编码的信息反射回来,以建立全球量子通信网络。 量子通信是利用了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量子信息学告诉人们,在微观世界里,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的现象叫量子纠缠,这一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为“诡异的互动性”。 科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成为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 量子通信是经典信息论和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与目前成熟的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具有保密性强、大容量、远距离传输等特点。量子通信不仅在军事、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会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自1993年美国IBM的研究人员提出量子通信理论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都对此项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欧盟在1999年集中国际力量致力于量子通信的研究,研究项目多达12个。日本邮政省把量子通信作为21世纪的战略项目。
新媒体是想象力媒体 互联网从军事到民用的跨越 手机纵贯短信报纸广播电视 楼宇广场迎来等候经济奇迹 车船广播电视充满无尽想象 民航飞船火箭蕴藏广袤潜力
新媒体是融合媒体 Information content generation 信息内容构成 •Films电影 •TV and radio programs电视和广播节目 •Books and reference书籍和参考资料 •Music 音乐 媒介 Broadcasting广播 •无线广播 •Satellite卫星电视 Stand-alone独立 Interactive互动 Entertainment娱乐 •Interactive互动电视 •Cable 有线电视 Online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and Information 在线互动娱乐信息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处理 •Mainframe大型机 • Mini小型机 •PC个人电脑 •Memory存储器 •Client switching客户转换 Information carriage 信息传输 •Delivery networks网络传输 •Transmission播送 •Switching转换 Network and integrated services 智能网络综合服务 互联网 电信
手机是最集中的终端 手机报纸 手机广播 手机电视 手机网络
车船铁航方兴未艾 车载媒体 高铁媒体 星空媒体 轮船媒体
内容融合 对新媒体形式的现存内容进行重新界定,所用内容在传统广播电视和电信网络两个不同平台上的生产; 向在线用户输送电影的主题事件和故事情节; 强力的互动的电视内容。
行业融合 技术融合推动了行业融合,即在传播经济中相分离的部分(如广播电视、电信、计算机、出版、和艺术),寻求合并和联合,以处理和面对新问题,开发新市场,拓展新产业。
大融合产生大媒体 所谓大媒体,就是横跨纸质媒体(报纸、杂志、图书等)、广播电视电影媒体、电信媒体和未来媒体的多维媒介组合。 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媒体成员增加(传统媒体、电信媒体、自媒体、未来媒体),二是产业规模扩张。
U时代 1988年,美国教授魏瑟博士第一次提出“无处不在计算机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之后,日本学者衍生出了“无处不在的网络”(Ubiquitous Network)概念,认为人们可以在不意识到网络存在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地通过适合的终端设备上网并享受服务。 UN的含义是创造一个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环境。它是网络、信息装备、平台、内容和解决方案的融合体。 自2004年5月日本总务省明确提出u-Japan的构想后,世界各国也纷纷把“无处不在”的理念融入国家IT发展战略。
U-Japan 2004年5月,日本总务省提出了U-Japan的构想。到2006年年底,日本国家信息化战略完成从E-Japan向U-Japan的演进。 在U-Japan中,“U”的理念被细化为三方面:普及(universal)、面向用户(user-oriented)以及独特性(unique)。“uni-versal”是让所有的人(包括高龄老人及残障人士)都可以方便地使用网络资源,达到人们之间的紧密沟通。
U-Korea 韩国信息通信部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人本主义:IT839战略》报告中指出,“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它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态。在无处不在的网络社会中,所有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U-Korea意味着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于产业和经济的增长,而且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韩国推出的IT839战略,目的是建立U-Korea社会,目标是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
U时代的意义 从全球信息产业来看,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处在消费电子的“E”时代。用“U”来取代“E”,虽然只有一字之别,却蕴含了整个战略框架的深刻转变。日、韩两国各自制定并实施的“U”计划都是建立在两国已夯实的信息产业硬件基础上的,是完成“E”计划后启动的新一轮国家信息化战略。从“E”到“U”是信息化战略的转移,能够帮助人类实现许多“E”时代无法实现的梦想。 目前,全球产业都在发生转变,“E”时代在不知不觉中落幕,“U”时代已悄然来临。
ICT ICT即信息通信技术,是IT(信息技术)与CT(通信技术)两种技术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的范围内。 ICT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通信方式,同时也反映了电信在信息时代自身职能和使命的演进。
世界电信日主题:ICT 2004年,第36届世界电信日的主题为“ICT: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05年10月,中国信产部又组织召开了“ICT中国·2005峰会” 。 2006年,世界电信日主题:“ICT: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07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ICT: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 2008年,世界电信日主题:“ICT: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 2009年,网络安全。物联网。智慧地球。感知中国; 2010年,世界电信日主题:“ICT: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11年,世界电信日主题:“ICT: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业务范围 ICT不仅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多种业务,也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且还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 “三网融合”只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IPTV、网络电视、电子商务等仅仅是冰山一角。
新媒体=新媒介? 媒介(medium):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大众传播媒介:有广泛影响的宣传工具 媒体:是信息的传播者,即以各种传播媒介为手段,从事信息传播的实体,可以是机构、组织甚至个人。 大众传播媒体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必须受到政府的管制,要在主管机构登记注册后才能够开展传播活动。
特点 范围的广阔性(立体性) 存放的无限性(复制性) 主体的多元性(开放性) 速度的即时性(伴随性) 样式的时尚性(新潮性) 方式的交互性(联动性) 资源的草根性(原创性)
互联网络 人类学家,互联网是人类脑器官的延伸; 社会学家,互联网是理想和罪恶的交汇; 经济学家,互联网衍生无垠的长尾效应; 传播学家,第四媒体实现 “地球村”概念; 公关学家, “世界是平的”扁平关系盛行; 文化学家,文化形态发生着革命性变革; 生态学家,互联网是七大生态杀手之一; 未来学家, “虚拟地球 是“记忆的办公室” 。
第四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安南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 自1917年设立以来,普利策奖一直针对报纸和通讯社等传统媒体,直到2009年才首次允许新闻网站参与角逐。 2010年,政治新闻网站执行主编吉姆·范德海入选美国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 2010年4月12日,第94届普利策奖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正式揭晓 ,漫画创作奖被授予马克·费雷,他的作品刊登在网站SFGate.com上。
大媒体传播格局重构 报纸杂志日薄西山 广播媒体低位徘徊 电视媒体高端强势 网络媒体无处不在 手机媒体风光无限 楼广媒体纵深发展 车载媒体借势而上 星空媒体初露端倪
物联网络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 - ID中心成立,并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地球”的最新策略。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并有望上升至国家战略。该战略提出,将感应器嵌入到电网、铁路、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并通过现有网络链接,形成“物联网”。
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Internet of things”,简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RFID)红外感应器、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型互联互通网络。
功能特点 网络基础 覆盖万物 物物交流 自动识别 信息共享
实现步骤 对物体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进行标识,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
核心要件 Internet(基础) 信息传感设备(手段) 协议(关键) 商品(实质)
应用范围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移动城市 媒体购物 数字电视
应用背景 1999年,中科院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 2009年,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世博会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 至2009年8月,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及配件金额为5000万元。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合作进程 2009年9月,无锡市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中国“物联网”产学研一体化进入实际建设阶段。 无锡市将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研究院,内容主要围绕传感网,涉及光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控制、多媒体、网络、软件、电子、自动化等技术领域,此外,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也同时纳入议程。
市场规模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