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巴比松畫派 ( Barbizon School (1830 - 1870)

熱愛而在法國北部巴比松村中的楓丹白露森林作畫,探索繪畫的新傾向。. 為一個法國風景畫家的團體,名稱源自楓丹白露近郊森林區內的小村莊, 1840 年後期,畫家 盧梭 ( Theodore Rousseau )與一群藝術愛好者前往此處,以研究新的作畫風格與手法。如何忠實地描繪週遭生活的一景一物,如何忠實地表達對於大自然的情感,這些都成了巴比松畫派成員們的目標。

kree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巴比松畫派 ( Barbizon School (1830 - 1870)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熱愛而在法國北部巴比松村中的楓丹白露森林作畫,探索繪畫的新傾向。 為一個法國風景畫家的團體,名稱源自楓丹白露近郊森林區內的小村莊,1840年後期,畫家盧梭(Theodore Rousseau)與一群藝術愛好者前往此處,以研究新的作畫風格與手法。如何忠實地描繪週遭生活的一景一物,如何忠實地表達對於大自然的情感,這些都成了巴比松畫派成員們的目標。 此畫派主要成員包括查裡-法蘭斯瓦.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那西斯-維吉勒.迪亞茲(Narcisse-Virgile Diaz)、居勒.杜普雷(Jules Dupre,1811-89)、查爾茲-愛彌兒.查克(Charles-Emile jacque,1813-94)、貢斯通.特瓦雍(Conatant Troyon)。 巴比松畫派( Barbizon School(1830 - 1870)

  2. 夢特風汀的回憶 Souvenier de Mortefontaine, salon of 1864, canvas, Musée du Louvre, Paris 柯洛法國肖像畫家與風景畫家,經常往來於巴比松並與當地畫家往來頻繁,然而柯洛並不屬於巴比松派的成員。 柯洛經常到處旅行,曾經三次旅遊義大利,對於古典氣息的繪畫手法深感興趣。 柯洛的作品充滿詩意,有著朦朧的美感,有別於其他風景畫家的處理手法。擅長捕捉明暗的及遠近漸層的微妙變化,畫面中充滿著淡淡的銀灰色調,為抒情風景畫的最佳代表。 柯洛Camille Corot (1796-1875)

  3. 夢特風汀的船夫 The Boatman of Mortefontaine 1865-70

  4. 柯洛的作品總是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薄紗,其畫作的完成,很多都來自於柯洛的個人想像。柯洛的作品總是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薄紗,其畫作的完成,很多都來自於柯洛的個人想像。 • 對於色彩變化之精準掌握,讓原本只有綠色系的畫面亦無單調乏味之感。反而著迷於色彩間微妙的漸層變化所營造出虛渺的空間感。 波微附近的瑪麗塞爾教堂﹝La Chiesa di Marissel Presso Beauvais﹞ 1867

  5. 盧梭(Theódore Rousseau,1812~1867) • 盧梭出生於貧困的家庭,其畫作多以描繪法國自然風光與景色為主。長期居住巴比松,為其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盧梭的作品早期並不受到歡迎,總是無法如願進入沙龍展,然而,在法國大革命後,藝壇的情況便有了很大的轉變,1848年首度進入沙龍展。盧梭的作品很少出現人物形象,畫面氣氛的營造總是充滿著寧靜、祥和的田野風光。 塞納河畔

  6. 貝克尼村莊The village of Becquigny 1857-64

  7. 不同於柯洛輕飄透明的繪畫手法,盧梭的畫作油料較厚實,因此呈現出飽和、穩重的感覺。不同於柯洛輕飄透明的繪畫手法,盧梭的畫作油料較厚實,因此呈現出飽和、穩重的感覺。 阿爾雷蒙特的幾株橡樹 Oak Trees in the Gorge of Apremont 1850-52

  8. 收割季節 Harvest,1851,Oil on canvasMusee d'Orsay, Paris 出生於繪畫家庭,從小體弱多病,曾經為了養病居住在鄉下。經常於巴黎市郊從事素描與寫生。1836年前往義大利,曾以歷史性風景畫角逐羅馬獎,然而並沒有獲得入選。1838年以一幅充滿現代感的風景畫巴黎聖母院與聖徒路易斯教堂之景色(View of Notre Dame and the Ile Saint-Louis) 獲得沙龍展的邀約。1843年杜比尼開始在楓丹白露宮附近作畫,並結識巴比松畫家。1852-1854年杜比尼與柯洛結伴到處旅行作畫,並且結識庫爾貝。自1840年代開始杜比尼便常態性的參加沙龍展,前後獲得多次最高等級的榮耀。 法蘭斯瓦.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9. 農場 The Farm, 1855

  10. 米勒出生於瑟堡的農家,1837年前往巴黎進入保羅.德拉霍許( Delaroche) 工作室習畫。米勒早期作品以十八世紀時期浪漫的田園詩歌情懷為主。1849年移居巴比松,並且著手農家事務。其成名作品晚禱 米勒的作品真誠自然,毫無驕柔作做之感,很能打動觀賞著的心。 米勒 (Francois Millet,1814~1875) The Angelus 1857-59

  11. 《牧羊女與羊群》1863

  12. 印象派 • 一八七四年四月十五日,一群在巴黎的畫家,展出數年來一直被官方的沙龍排斥的作品 165件,展覽期間批評家紿他們開了一個玩笑說:「這是一群印象派畫家的展覽」,因莫內(Monet)的作品,名為「日出.印象」 ; 而這群畫家就以印象派畫家自稱。代表畫家莫內、雷諾瓦、畢沙羅、竇迦、茉莉索、卡莎特。

  13. 印象主義畫家吸取當時科學上的光學理論,認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而產生的,在不同時間、環境、氣候等客觀條件下,受不同光的變化而有各種不同色彩。透過寫生,發現過去一般不被注意的色彩現象,從而在繪畫色彩上引起了重大的革新。印象主義畫家吸取當時科學上的光學理論,認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而產生的,在不同時間、環境、氣候等客觀條件下,受不同光的變化而有各種不同色彩。透過寫生,發現過去一般不被注意的色彩現象,從而在繪畫色彩上引起了重大的革新。 印象派 散步 La Promenade 1875

  14. 印象派的繪畫觀念 • 光線在物體上的變化,陰影下的微妙色彩,是印象派畫家所要表現的主題。印象派把「光」當唯一真實的對象,不知不覺中把「形象」破壞。因此畫面的構成所剩下的是畫家視覺的主觀性。 • 代表性的觀念: • 1以光譜色(分析太陽光後得的七色)作畫。  • 2在畫布上將補色並置,在觀者的眼中自動調和以增加畫面的彩度和明度。 • 3否定固有色,不用黑色和深咖啡色。 • 4不用線條畫輪廓,認為陰影是有顏色,只是彩度、明度較低。 莫內.睡蓮

  15. 在不同時間畫同一景色,表現時間變化呈現的不同「光線」效果在不同時間畫同一景色,表現時間變化呈現的不同「光線」效果 • 印象派畫的是光線,「莫內」是光線的最忠誠、虔敬的信徒。 • 他曾經試驗,在同一個地點,不同的時間來捕捉眼睛所見的事物,有什麼不同的變化。 莫內.盧昂大教堂 Dull Weather , Full Sunlight

  16. Poplars on the Epte 1891 Poplars along the River Epte, Autumn 1891 不同季節的白楊樹

  17. 不同季節下─日出時分的乾草堆 End of Summer Morning Snow Effect

  18. 秀拉與西涅克的分光法 原本學建築的西涅克,與秀拉 共同進行分割色彩理論的研究, 並創造點彩派的學理基礎。 西涅克著有『從德拉克洛瓦到 新印象主義』 ─闡述新印象主義的著作。 注意到繪畫中物象的具體性、實在性, 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 然由於過於注重法則, 也使繪畫失去了直觀性和生動性。 新印象派 正在上妝的女子 1890

  19. 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 出生於里摩,1845年舉家遷居巴黎,父親為裁縫師。13歲起雷洛瓦拜師學藝,在陶瓷工廠繪製一些花草及瓷器精細工筆的裝飾性花紋。這段學徒的經歷明顯地影響雷諾瓦日後畫作中裝飾性繪畫風格的取向。1862年雷洛瓦進入格列爾畫室(Gleyre)學畫,在那裡結識了莫內(Monet),西斯里(Sisley)等後來的印象派成員。為了探索新的外光畫法,1869年夏天莫內與雷洛瓦,運用印象派的原則,一起到戶外寫生。 瓶中鮮花Flower in vase

  20. 1870年代雷洛瓦的印象派風格發展進入了盛期,此時積極地參加印象派展覽。雷洛瓦擅長表現女性溫柔、可人的一面,洋溢著少女們的青春氣息,粉嫩色系的採用添加作品浪漫的情懷。畫作多以都會男女的交際與愛情物語為題材,煎餅磨坊(1876);船上的午宴(1881)。實地寫生的繪畫手法使得雷洛瓦畫中的光線與空氣,總是顯得格外清晰與自然。 Le Moulin de la Galette1876Oil on canvas51 5/8 x 68 7/8 in. (131 x 175 cm)Musee d'Orsay, Paris

  21. 船上的午宴(1881)。

  22. 彈鋼琴的少女 1892 都會之舞 1883

  23. 竇加Edgar Degas, 1834–1917 • 法國畫家、雕刻家,純熟的繪畫技法與別出心裁的構圖為主要特色,是法國十九世紀重要畫家。竇加出生於巴黎富裕的銀行家庭,早期在新古典主義大師安格爾門下習畫,接受嚴格的學院式教育,也因此奠立穩健的素描能力。 1860年代受到印象派運動的影響,放棄了原先的學院派而轉向現實生活。然而,對於印象派畫家著迷的外光派自然寫生,竇加卻寧願留在畫室裡。由於狄嘉經常參與印象派畫展,因而被視為印象派畫家。 A Woman Seated beside a Vase of Flowers1865Oil on canvas29 x 36 1/2 in (73

  24. 協和廣場 • Place de la Concorde1875Oil on canvas

  25. 1870年代開始一系列的芭蕾舞與浴女題材,像是舞台上的舞者(1878);排練(1878-79)。1870年代開始一系列的芭蕾舞與浴女題材,像是舞台上的舞者(1878);排練(1878-79)。 舞台上的舞者(1878) The Star OR Dancer on Stage)1878 Pastel on paper 練習中的芭蕾舞者

  26. 1880年後畫家因視力狀況不佳,漸漸將心力移至雕刻,14歲的小舞女( 1881),與粉彩畫。畫家特別擅長詮釋女性形象,他如同一位靜默的觀察家,用敏銳的觀察力與細膩的筆觸來描述女人的各神態,有的疲憊、有的歡愉、有的黯然神傷。 嗜苦艾酒者(1875-76);燙衣女工(1884)。 • 燙衣女工(1884) • Oil  on Canvas Completed in 1884

  27. Little Dancer of 14 Years The Tub

  28. 梵谷Gogh, Vincent van • 1853年3月30日生於荷蘭布拉班特(Brabant)父親 Theodorus 是牧師,母親Anna ,六個兄弟姊妹,排行老二。 • 1869年(16歲)開始在國際畫作交易所的海牙分公司工作 • 1873年(20歲) -1874年(21歲)他被派往倫敦總公司及巴黎分公司 • 1876年(23歲)他到英國擔任一間學校的義務教師 • 1878年(25歲)放棄了神學院的學業,到比利時的伯雷那琪礦區 Borinage地區擔任貧苦礦工的牧師。 • 1880年(27歲),他才發現他真正的職業應該是藝術,而唯有藝術才能給人應有的慰藉。

  29. 挫敗的戀情 21歲,在國際畫作的倫敦總公司工作時,和房東的女兒的戀情慘 遭失敗。 28歲,在荷蘭愛上表妹,被拒絕。 29歲,在海牙和已經有孩子的妓女同居,受親友反對而分開。 31歲,在荷蘭和居住附近的女子密切交往,也因女方家人反對, 企圖服毒自殺。

  30. 5.歐維Auvers-sur-Oise (May - July 1890) • 1.荷蘭時期─ • The Netherlands (1880 -1886) 2.巴黎─Paris (1886 - February 1888) 4聖雷米.Saint-Remy (May 1889 –May 1890) 3.阿魯(亞耳)Arles (February 1888 –May 1889)

  31. 1.荷蘭時期─ • The Netherlands (1880 -1886) 荷蘭時期用色陰暗,畫面充滿凝重的氣氛。 表現手法偏向寫實,喜愛描述下層人民的生活情景

  32. 靜物 (水壺、瓶及研缽等) Still Life with Earthenware and Bottles, 1885 Still Life with Bible, 1885

  33. 2.巴黎─Paris (1886 - February 1888) 1886年梵谷前往巴黎,在其弟西奧的畫廊工作。由於當時西奧大力支持新式畫派的畫家們,因此梵谷也結識了不少當時活躍畫壇的藝術家們,像是 畢莎羅(Pissaro)、竇加(Degas)、高更(Gauguin) 、羅特列克(Toulouse-Lautrec)。同時對於當時流行於巴黎畫界的日本木刻版畫,產生 了興趣,其不少作品充滿著濃厚的日本風味。 鈴鼓咖啡館的女郎 Agostina Segatori in the Cafe du Tambourin, 1887

  34. The Courtesan (after Eisen), 1887

  35. 「大橋驟雨」 歌川廣重的最後一組版畫作品 The Bridge in the Rain (after Hiroshige), 1887

  36. 3.亞耳 Arles (February 1888 –May 1889) 梵谷著迷於色彩強大 的表現性和象徵性,對於他來說,顏色不再只是忠實呈現事物的工具,而其作品也慢慢地脫離寫實,越來越注重 整體畫面的表現張力,這和當時印象派的理念大不相同。 The Yellow House, 1888

  37. 在亞耳將近十五個月的時間梵谷創作了兩百多幅的作品,此時高更曾經前往此地與梵谷在亞耳將近十五個月的時間梵谷創作了兩百多幅的作品,此時高更曾經前往此地與梵谷 同住,然而因為繪畫理念之岐異,再加上嚴峻的經濟來源及梵谷本身薄弱的精神狀態,終究使他開始步入自殘的道路。 La chambre de Van Gogh a Arles (Van Gogh's Room at Arles), 1889 Oil on canvas 57 x 74 cm Musee d'Orsay, Paris

  38. 喜愛採用補色效果作畫,在這裡 梵谷採用了比較少見的紅─綠互補色 慘澹的綠及神經質的黃,就如同 梵谷當時精神的寫照 高更的椅子 Gauguin's Chair, 1888

  39. 收割 The Harvest, June 1888 Oil on canvas 73 x 92 cm Rijksmuseum Vincent van Gogh, Amsterdam

  40. Fourteen Sunflowers in a Vase, 1888 Oil on canvas 93 x 73 cm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41. The Night Cafe, 1888 在亞耳時期作品的色彩逐漸明亮,梵谷喜愛用亮麗 的黃色系、橙色與飽和的藍色來設色,產生一種 互補色的強烈視覺效果,也為漫長的黑夜帶來炫麗 明亮的色彩。 夜晚的咖啡館 Cafe Terrace on the Place du Forum, September 1888

  42. 梵谷少數 充滿抒情田野風光 的畫作。 鄰近亞耳盛開花朵的田野 Field with Flowers near Arles, 1888

  43. 1889

  44. 4聖雷米.Saint-Remy (May 1889 –May 1890) 1889年梵谷進入亞耳附近的精神病院,此時他的精神狀況雖然日益惡化 然其創作卻異常地豐富,短暫的一年中完成了將近一百 多幅的作品。 鳶尾花Irises(Getty) , 1889 Oil on canvas 71 x 93 cm Getty Museum, Malibu, California

  45. Irises, 1890, 74x92cm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rises(Amsterdam), 1890 Oil on canvas 92 x 73.5 cm Rijksmuseum Vincent van Gogh, Amsterdam

  46. Pieta (after Delacroix),1889

  47. 紅色葡萄園

  48. The Starry Night,1889 Oil on canvas 73 x 92 cm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49. 5.歐維Auvers-sur-Oise (May - July 1890) 麥田上的烏鴉 Wheat Field Under Threatening Skies, 1890 Oil on canvas 50.5 x 100.5 cm Vincent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