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18 Views
2007 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 2007 年 12 月 11-12 日 北 京. 2007 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模式识别早期在中国发展情况. 戴汝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起 步. 20 世纪 60 年代 日本实施 Patter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PIPS) 计划,对中国产生影响 自动化所研究者将 Pattern Recognition 翻译为 “模式识别” 自动化所杂志 《 自动化 》 发表介绍模式识别的文章 开展字符识别的研究. 早期成果. 1971 年
E N D
2007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 2007年12月11-12日 北 京
2007年全国模式识别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模式识别早期在中国发展情况 戴汝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起 步 • 20世纪60年代 • 日本实施Patter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PIPS)计划,对中国产生影响 • 自动化所研究者将Pattern Recognition翻译为“模式识别” • 自动化所杂志《自动化》发表介绍模式识别的文章 • 开展字符识别的研究
早期成果 • 1971年 • 自动化所研究组演示四个数字“7150”的识别系统,向中共建党50周年献礼 • 1977年 • 自动化所研制成功手写数字识别系统,用于邮政信函分拣
国际交流 • 1978年,第4届国际模式识别大会(ICPR),京都 • 中科院组织六人小组参加会议:鲍承志、陈贻运、王新民、戴汝为、东学魁(翻译)、姚筱贻(沈阳自动化所) • 1980年,第5届国际模式识别大会(ICPR),Miami • 清华、北大、自动化所人员参加 • 国内学者发表8篇论文
1979年,傅京孙(K. S. Fu)受邀来北京在自动化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讲学 • 1980年,国内学者出国留学,开展模式识别合作研究 • 1983年,傅京孙第二次到北京等地讲学
国内学术活动 • 1981年 • 中国自动化学会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专业委员会成立 • 加入国际模式识别协会(IAPR),成为会员组织 • 第一届全国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学术会议召开 • 1984年 •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 • 1986年 • 在清华大学常同教授的支持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学科博士点成立,产生第一批博士导师
1987年 • 中国自动化学会出版《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杂志 • 第一期为纪念傅京孙专刊
现 状 • 全面、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 • 广泛、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丰富的理论与应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