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765 Views
車場發展與現況 Honda. 班級:車輛三甲 姓名:徐宏任 學號:49815017. 目錄. 前言 Honda 車廠的發展史 Honda 目前的規模及現有生產的車輛 現有車款 新科技、新裝備或新製程技術 G-CON ACE 車體 VCM 可變式汽缸管理系統 SH-AWD 四輪驅動 Honda 未來的趨勢 結論 參考資料. 前言.
E N D
車場發展與現況Honda 班級:車輛三甲 姓名:徐宏任 學號:49815017
目錄 • 前言 • Honda車廠的發展史 • Honda目前的規模及現有生產的車輛 • 現有車款 • 新科技、新裝備或新製程技術 • G-CONACE車體 • VCM可變式汽缸管理系統 • SH-AWD四輪驅動 • Honda未來的趨勢 • 結論 • 參考資料
前言 • 來自社會各界對地球環境問題的強烈要求已經超越了國界與地域的界線,目前全球各地的環保意識正逐漸高漲。特別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議題已經超越國界與產業界的籓籬,成為當下最急於解決的問題。Honda希望透過製造具有先進創造特色的商品,以及積極推動提升速度的努力,可以針對地球環境問題提出新的價值觀;並且期待能夠超越當下這個嚴峻的狀況,以環保尖兵之姿走在時代的先端,朝汽車的下一個百年歷史邁進。
Honda車廠的發展史 • Honda自1948年創業以來,即本著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倡導的『三喜哲學』,也就是『購買的喜悅、銷售的喜悅、創造的喜悅』不斷的鑽研各項先進技術,以環保及駕馭樂趣的兩大方向作為努力的目標,希望兼顧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平衡維繫。面對世界越來越嚴峻的環境污染與能源耗損問題,Honda從90年代初期即將環境保護列為首要研發宗旨之一,在滿足消費者的駕馭樂趣的同時,更展現Honda對環境友善的積極態度。
在這樣的理念之下,Honda以全面性的策略思維,多面向的同步執行環保施策:除了為市售車輛導入i-VTEC智慧型汽門控制技術、VCM可變汽缸管理、IMA整合式馬達輔助系統等技術,降低車輛廢氣的污染排放與提升燃油效率之外,更積極研發氫燃料動力汽車、太陽能薄膜電池等環保科技,並著手從內部開發、生產、販賣等階段就確實降低污染物與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徹底減輕對環境的影響與負擔的同時,更能保有Honda為消費者所創造的優異駕馭樂趣。在這樣的理念之下,Honda以全面性的策略思維,多面向的同步執行環保施策:除了為市售車輛導入i-VTEC智慧型汽門控制技術、VCM可變汽缸管理、IMA整合式馬達輔助系統等技術,降低車輛廢氣的污染排放與提升燃油效率之外,更積極研發氫燃料動力汽車、太陽能薄膜電池等環保科技,並著手從內部開發、生產、販賣等階段就確實降低污染物與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徹底減輕對環境的影響與負擔的同時,更能保有Honda為消費者所創造的優異駕馭樂趣。
而Honda Taiwan自2002年深耕台灣巿場以來,不斷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以成為當地最受期待的企業為目標,不斷接受各樣挑戰,並受到廣大台灣消費者的支持與肯定。面對未來,我們將不斷精進,透過製造具有先進技術的商品,以及積極推動綠能環保的各項施策,讓每一位消費者,包括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在乾淨的環境中,繼續享受Honda引以為豪的獨特駕馭樂趣。
Honda目前的規模及現有生產的車輛 • 50多年來,Honda已經在世界29個國家建構了超過120個生產據點創下了每年與1,500萬位顧客相遇的紀錄。 • 2002年,為了回應台灣顧客的期待,我帶著Honda的 「三喜」 理念來到這裏,創立了Honda Taiwan,在短短的七個月內開始正式生產。從此,新的Honda和台灣的消費者相遇,也逐步在台灣朝向Honda 「The Power of Dreams」 的實現而邁進。
現有車款 • Accord
新科技、新裝備或新製程技術 • G-CONACE車體 • Honda的車體安全設計技術,完全以「人」為基本出發點。為了同時兼顧「降低乘客傷害與最小車體變形」雙重需要,Honda提出了G-Force Control的新安全基準。在G-CON的安全設計基準之下,讓車輛能夠在有限的車體變形之下,將車內乘客的傷害降到最低的程度。不但能夠滿足「前方正面撞擊」時,有效吸收撞擊力量,降低乘客的受傷程度,還能夠在「前方側面撞擊」時,讓車室的「生存空間」保持高度的完整性。
G-CON安全車體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可以降低行人的傷害。 車禍的發生,除車輛與車輛之間的撞擊意外之外,其他最常發生意外的情形是,車輛撞上穿越馬路或路邊的行人。因此,Honda同時考慮當車輛意外撞到行人時,如何保護行人並降低行人的傷害。
G-Force Control Technology (G-CON安全防護車體) : Honda的先進技術提供更出色的安全防護 • G-Force控制 –> 控制物體 (乘客, 車輛, 行人)在撞擊發生時所可能感受到的G-force力道 • G-CON科技包括輔助氣囊與安全帶系統 + 車輛的車體結構
Honda新一代ACE (Advanced Compatibility Engineering先進相容性工程)車體是G-CON其中一項提升相容性的科技
VCM可變式汽缸管理系統 • 性能:新型的3.5L V6引擎,在通過了台灣四期環保法規的同時、也達成了275ps的動力輸出。此外,Honda也將最新引擎科技進化型的可變式汽缸管理系統(VCM)首次搭載在Accord車上,在享受源源不絕動力輸出的同時亦能享有優異的油耗表現。
搭載Honda最新引擎技術i-VTEC VCM II可變汽缸管理系統科技,此套引擎科技會依照不同的行駛狀況以3、4或6汽缸運轉,再搭配ETC電子節流閥(Drive-by Wire),以更直接與精準的傳達油門踏板與進氣門節流閥之間的訊號來控制燃燒,達到275ps傲人的動力與34.6kg-m的扭力、更佳的油耗經濟性以及更低的廢氣排放。
SH-AWD四輪驅動 • 汽車的抓地力,永遠是決定安全與操控的重大關鍵。除了輪胎的尺寸、材質,汽車底盤設定更是影響抓地力的主要條件,從根本來看,引擎位置以及驅動方式是汽車工程師設計底盤時的根本考量,引擎位置影響車身的配重,至於驅動方式,則是將引擎的力量轉換為行車動態的機械結構。 • 一般最常見的驅動方式是前輪驅動,優點是有效的節省機械空間與成本控制,
缺點則是前輪必須同時承受轉向與驅動的工作,車頭的重心前傾,前輪的負擔過重,因此前輪驅動的汽車無法對應大馬力與高速度。此外,跑車與高級車款較常採用的是後輪驅動,前後車身配重較前輪驅動優異。後輪驅動汽車的前輪只需要負責轉向,後輪負責釋出引擎的力量,機械運作較為單純。至於缺點,一旦引擎出力過大或行經狀況不佳的路面時,駕駛者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後輪打滑,形成車輛甩尾的危險。缺點則是前輪必須同時承受轉向與驅動的工作,車頭的重心前傾,前輪的負擔過重,因此前輪驅動的汽車無法對應大馬力與高速度。此外,跑車與高級車款較常採用的是後輪驅動,前後車身配重較前輪驅動優異。後輪驅動汽車的前輪只需要負責轉向,後輪負責釋出引擎的力量,機械運作較為單純。至於缺點,一旦引擎出力過大或行經狀況不佳的路面時,駕駛者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後輪打滑,形成車輛甩尾的危險。
SH-AWD主動循跡四輪驅動系統可依據路況將前/後輪驅動力自前輪70:後輪30至前輪30:後輪70間動態配置,更具備領先全球車廠AWD系統的獨立左後輪與右後輪驅動力分配機制。SH-AWD主動循跡四輪驅動系統可依據路況將前/後輪驅動力自前輪70:後輪30至前輪30:後輪70間動態配置,更具備領先全球車廠AWD系統的獨立左後輪與右後輪驅動力分配機制。
四輪驅動的技術重點在於扭力分配,車輛在行走時各顆輪胎的抓地狀況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加速、減速、轉彎、車速、路面狀況,四顆輪胎所需的扭力分配瞬息萬變。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是觀察,打開動物頻道注意動物奔跑時的動態,透過慢動作,你會發現四隻腳的動作會隨著速度呈現不同的變化,轉彎時又是不同的方式。四輪驅動的技術重點在於扭力分配,車輛在行走時各顆輪胎的抓地狀況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加速、減速、轉彎、車速、路面狀況,四顆輪胎所需的扭力分配瞬息萬變。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是觀察,打開動物頻道注意動物奔跑時的動態,透過慢動作,你會發現四隻腳的動作會隨著速度呈現不同的變化,轉彎時又是不同的方式。 • 我們接著按照直線與轉彎兩種情況做分析:車輛在加速的時候,重心後移,後輪所需的扭力高於前輪;減速時,前輪則需要較多的扭力分配。進入彎道,彎外輪行走的路徑長度較內側輪長,因此,左右輪並不能施予相同的扭力,而是要因地制宜,隨時調配。
關於扭力分配的任務則是交給差速器負責。差速器的作用是將傳動軸兩端的扭力加以搭配,例如,將差速器裝在前軸,即可負責左右前輪的扭力分配。假如裝在中央傳動軸,前後輪的扭力則會產生變化。至於差速器的設計原理,大致上可分成機械式與電子式。兩相比較,機械式差速器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因此造價較低廉,缺點是變化性不高,每種差速器所能發揮的功效不同,想要擁有全方位的操控是不太可能的。關於扭力分配的任務則是交給差速器負責。差速器的作用是將傳動軸兩端的扭力加以搭配,例如,將差速器裝在前軸,即可負責左右前輪的扭力分配。假如裝在中央傳動軸,前後輪的扭力則會產生變化。至於差速器的設計原理,大致上可分成機械式與電子式。兩相比較,機械式差速器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因此造價較低廉,缺點是變化性不高,每種差速器所能發揮的功效不同,想要擁有全方位的操控是不太可能的。 • 至於電子式差速器是最先進的設計,透過各種感應裝置,將行車資訊回饋至電腦再驅動各個差速器,不僅能兼顧操控與舒適,更能有效提升行車安全。
更簡單的巡航,轉彎,制動VSA以“限制”的範圍內可能發生的事件之間的車輛和路面,協助駕駛員通過減少意外更簡單的巡航,轉彎,制動VSA以“限制”的範圍內可能發生的事件之間的車輛和路面,協助駕駛員通過減少意外
Honda未來的趨勢 • 地球暖化和大氣污染、資源枯竭化等環境問題愈來愈嚴重。Honda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創造取代內燃機構的全新動力。目前為止,這項挑戰的最佳結果是以「氫」做為能源,透過氫燃料的高度燃燒特性,實現低污染、高動力的理想。FCX是Honda長期投入汽車環保科技所研發的結晶,其燃料電池能將氫氣存放加壓進而產生電能,產物除了能量以外就只剩下熱能和水,是一部零廢氣量的環保車。
氫(H2)蘊藏於許多物質中,而水(H2O)就是其中之一。以電解方式從水中取出氫後,再與空氣中的氧結合作動產生動能, 作動過程中無任何汙染產生,最終僅排放的純水,達到完全「零汙染排放」目標外,水分則會再度回歸到大自然, 形成永續循環。Honda更開發設立太陽能加氫站,運用太陽能作為電解時的電力來源,讓自然能源循環更完全。 • FCX Clarity的車重為1,625kg,不僅擁有極為前衛的造型設計,搭載Honda V Flow全新燃料電池,同時更具備了體積小、重量輕、耐寒(-30℃)、續航距離長(430km)、燃料使用效率高(提升20%)等優點,最大輸出功率達到100kW(136hp),峰值扭力26.1km-m,極速更達160km/h。此外,性能較上一代車型更具實用性的 FCX Clarity ,更配備了EPS動力方向盤、ACC 定速巡航系統等高級配備。
結論 • 身為世界上移動載具的製造者,Honda的安全目標,不僅僅於保護汽車內與機車上駕駛者與乘客的安全,更要同時考慮到路面上其他人的安全,為此,Honda不斷精進造車工藝,追求更完美的危險預警與安全防護技術,並落實搭載於所有量產汽車與機車上,讓生活在行動社會中的所有人都能同時感受到Honda無微不至的安全守護。
參考資料 • http://www.honda-taiwan.com.tw/about_global_message.html •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200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