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Posture & Motor Control By Nervous System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Posture & Motor Control By Nervous System. (一)脊髓调节运动的基本机制. (二)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三)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四) 小脑的功能.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 功能:躯体运动的初级中枢 α 运动 N 元 梭外肌 γ 运动 N 元 梭内肌. 运动单位. ㈠ 脊休克.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暂时 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的无反射状态。 表现: 肌紧张降低或消失 发汗反射消失 血压下降 粪尿积聚

lavend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Posture & Motor Control By Nervous System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Posture & Motor Control By Nervous System (一)脊髓调节运动的基本机制 (二) 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三)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四) 小脑的功能 (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2. 一、脊髓 • 功能:躯体运动的初级中枢 • α运动N元 梭外肌 • γ运动N元 梭内肌 运动单位

  3. ㈠脊休克 •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暂时 • 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的无反射状态。 • 表现: • 肌紧张降低或消失 • 发汗反射消失 • 血压下降 • 粪尿积聚 • (以后一些以脊髓为基本中枢的反射可恢复)

  4. 脊休克产生和恢复的原因: • 产生: • 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或抑制调节所致 • 恢复: • 脊髓的初级中枢发挥作用

  5. ㈡牵张反射 •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产生的反射性收缩。 • 1.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 如:膝反射,跟腱反射 • 2.肌紧张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

  6. 反射弧:牵拉肌肉→肌梭兴奋→Ⅰ.Ⅱf →脊髓α运动N元兴奋→受牵肌肉收缩

  7. 脊髓水平完成的姿势反射有:对侧伸肌反射、              牵张反射、              节间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 刺激脊动物皮肤→受刺激侧肢体    屈肌收缩,伸肌驰缓。(具保护意义) 对侧伸肌反射 刺激强度加大→同侧肢体屈肌    收缩,对侧肢体伸肌。(保持身体平衡) 伸肌 受刺激侧屈 皮肤感受器 对侧腿伸

  8. 二、低位脑干及高位中枢 对肌紧张的调节 1.去大脑僵直: 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 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9. 皮层运动区 纹状体 小脑前 叶蚓部 小脑前 叶两侧 + 前庭核 +  抑制区 (小、活动弱) 易化区 (大、活动较强) 网状脊髓束 IPSP EPSP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调节肌紧张

  10.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 网状结构抑制区的下行始动作用(大脑皮 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被切断,抑制区活 动减弱,而易化区活动相对增强所致

  11. 人类去皮层僵直及去大脑僵直 A、B、C去皮层僵直 A、仰卧,头部姿势正常,  上肢半屈 B、C、转动头部时上肢姿势 D、去大脑僵直,上下肢均  僵直

  12. 脑干整合完成的姿势反射有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和旋转加速度反射脑干整合完成的姿势反射有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和旋转加速度反射 2.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 状态反射:包括迷路紧张性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和颈紧张反射(tonic neck reflex)。 中枢在前庭核,正常人高级中枢存在,状态反射被抑制不易表现出来 • 翻正反射:正常动物可保持站立姿势,如将其推倒则可 • 翻正过来,这种反射称为翻正反射。

  13. 躯体运动的调节系统功能 ☆ 运动的设想起源 大脑皮层联络区; ☆ 运动的设计: 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半球外侧皮层; ☆ 运动程序的编制与储存: 皮层小脑。 ① 引发随意运动 ② 调节姿势 ③ 协调不同肌群活动 ☆ 运动的指令(动令、执行) 皮层运动区→皮层脊髓和脑干束→骨骼肌

  14. 三、基底神经节 功能:① 稳定随意运动 ② 调节肌紧张 ③ 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④ 参与运动的设计 和程序编制。

  15. 基底神经节损伤: • ① 运 动↓ • 肌紧张↑ • (震颤麻痹) • ② 运 动↑ • 肌紧张↓ (舞蹈病,手足徐动症)

  16. 四.小脑

  17. 小脑的功能

  18. 五.大脑皮层 功能: ① 发动、协调随意运动 ② 调节肌紧张

  19. 1.主要运动区 • 中央前回 • (4.6区)

  20. 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征 ① 交叉性支配(头面部多为双侧性) ②机能代表区大小 与运动精细程度 呈正变关系 ③倒置机能定位 (头面部局部正立)

  21. 2.辅助运动区 • 皮层内侧面4区之前 • 功能特征: • 双侧性支配

  22.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Visceral Activity Control By Visceral Activity Control By Nervous System Nervous System

  23.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 ㈠交感和副交感N的特征 1、传出N分节前和节后纤维

  24. 2、起源

  25. 3、交感N分布于几乎全身内脏器官, 而副交感N分布则较局限 皮肤、肌肉的血管 汗腺、竖毛肌 肾上腺髓质 肾 无副交感N

  26. 4、交副N节前纤维和多个节后N元联系, 反应较弥散;副交感N则相反 交感 副交感

  27. ㈡交感和副交感N的功能 总功能:调节心肌、平滑肌、腺体的活动

  28. 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 项 目交 感 副交感 心 功 能 加强 减弱 血 管 收缩 支 气 管 舒张 收缩 胃肠运动 抑制 兴奋 逼 尿 肌 舒张 收缩 瞳 孔 扩瞳 缩瞳 汗 腺 分泌 代 谢 糖原分解ENE分泌 胰岛素分泌

  29. ANS活动的意义: 交感N 以整个系统参与活动 应急 使机体休整 促进储能 加强排泄和生殖 副交感N

  30. 二、脊髓 脊休克的产生及反射恢复 功能:某些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

  31. 三、低位脑干 功能:① 延髓 基本生命中枢 ② 中脑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 ③ 中脑参与调节ANS

  32. 四、下丘脑 功能: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㈠调节体温 温度R 调定点 体温调节中枢 PO/AH

  33. ㈡调节摄食行为 摄食中枢(外侧区)

  34. 饱中枢(腹内侧核)

  35. ㈢调节水平衡 控制摄水的中枢(外侧区) 控制排水 (渗透压R,ADH)

  36. ㈣调节腺垂体分泌 觉察细胞 下丘脑调节肽

  37. ㈤影响情绪反应 防御反应区等

  38. ㈥控制生物节律 视交叉上核 控制日周期节律的中心

  39. 五、大脑皮层 • 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 新皮层: • 边缘系统:调节内脏的较高级中枢与血压、心律、胃肠运动、 • 排尿、情绪、记忆等功能有关。

  40.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Electric activity of cerebral cortex 二、学习和记忆 learning & memory

  41. 1. 脑电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