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48 Views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佐藤學 著. 《 學習的革命 》. 第四章 課堂的風景. 閱讀心得報告. 報告人:新北市江翠國中 陳恬伶 新北市新埔國中 葉書廷 新北市明德高中 黃志傑. 第四章:課堂風景.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教師的責任不在於追趕教科書的內容,做為學習專家的教師, 責任在於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我們應當尋求的不是追上教科書進度的效率, 而是豐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效率。. 本章目錄.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1 不可思議的協同學習
E N D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佐藤學 著 《學習的革命》 第四章 課堂的風景 • 閱讀心得報告 報告人:新北市江翠國中 陳恬伶 新北市新埔國中 葉書廷 新北市明德高中 黃志傑
第四章:課堂風景 •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教師的責任不在於追趕教科書的內容,做為學習專家的教師, • 責任在於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 我們應當尋求的不是追上教科書進度的效率, • 而是豐富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效率。
本章目錄 •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1不可思議的協同學習 •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 • 03「協同學習」的意義 • 04教學型態的轉換 • 05小學低年級的協同學習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1不可思議的協同學習―摘要 • 高志英文好,但羞澀。幸子英文差,但開朗。老師故意將二人分在同一組。同組還有由美、雅惠。結果,幸子學會英文,高志願意與人互動,由美雅惠默默支持。 • 弱者的互助扶持:幸子的主動提問 • 互惠學習:知識的學習,個性的轉變 • 互相學習的關係:跳躍式理解、同儕支持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1不可思議的協同學習―心得 教師方面:必須恰當地分組 了解個別學生個性和能力 學生方面:能主動的進入學習中 能良善地互相對待 • 觀察者方面:觀察方式與重點不入窠臼 • 觀察質而非量、學習而非上課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摘要1 • ※為什麼需要「協同學習」? • 一、不組織「協同學習」,每一個人的 • 學習就不可能成立。 • 二、要引導每一個人的學習跳躍到更高 • 的程度,「協同學習」是不可或缺 • 的。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心得1—1 協同學習是介於別人教與自己學之間的方式。 別人教(老師教)是被動的獲得,學習熱情可能較低,所學深度可能較淺。 自己學是主動的獲得,學習熱情較高,但費時耗力。 • 協同學習由學生主動提問,它人熱心教導,主動性與效率性兼具。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心得1—2 「伸展跳躍」是累積既久豁然開朗之意。 從提問中去解決累積既久終未能解之關鍵,此關鍵點,人人殊異,須由個人提問中顯現。關鍵突破,智識自然就躍昇一層。 • 傳統教學未見伸展跳躍,是因為僅教師講述,而非學生主動提問。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摘要2 • ※傳統學習中 • 課堂上「完全聽得懂的學生」1/3 • 「聽得懂一半的學生」1/3 • 「完全聽不懂的學生」1/3 • 而教課書是以「上」層的中等程度所編 • 故僅中層學生完成學習。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心得2 教科書是否以上層中等學生程度編排,須再詳查。 國文教科書之編排,難度大約有一定之規範,端看課堂教師如何運用。 •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就必須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學」到東西。也就是每上中下層一位學生都獲得伸展跳躍的經驗。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摘要3 • ※教學內容必須設定在比一般的教學水準 • 更高的層次,以使上層學生完成學習。 • ※填平高程度學習內容及低學力學生間的 • 鴻溝,就須小組的「協同學習」。 • ※低學力者須具有「嘿! 這裡該怎麼做?」 • 的提問習慣。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2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心得3 • 以「比一般的教學水準更高的層次」的內容,使上層學生有伸展跳躍機會,使其願學。 • 以協同學習,使中、下層學生有伸展跳躍的機會,達到上層學生的程度。 • 上層學生不應主動教中、下層學生,應由中、下層學生提問,而上層學生善意回答。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3「協同學習」的意義―摘要1 • ※協同學習建立於互相學習的關係,並非 • 互相教導的關係。 • ※互教關係是單向的,也可以說是「多管 • 閒事」的關係。 • ※互學關係是「若無其事的體貼」。由低 • 學力學生的提問所形成。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3「協同學習」的意義―心得1 互教,教者主動,被教者被動。主動教學,被動學習,成就有限。 互學,學者主動,被問者被動。被動教學,主動學習,學習深入。 • 低學歷者願不願意問,是協同學習最重要之關鍵。 •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3「協同學習」的意義―摘要2 • ※協同學習非分組學習。 • ※「分組學習」重視個組別的一致性。需 • 要領導者。 • ※「協同學習」,學習的主體是個人。追 • 求學生思考與見解的多樣性。 • ※「協同學習」小組四人為一組,二男二 • 女為佳。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3「協同學習」的意義―心得2 「分組」是同組共同完成一個使命,小組中有領導者出現,一般是學力較佳者領導。而使命的達成或者答案的求出,可能是該領導者出力最多。如此一來,學力低者,將失去伸展跳躍之機會。 • 「協同」是尚未理解者針對問題提問,由理解者告知。每個提問都是提問者對於尚未理解的問題的關鍵,關鍵一解,自然伸展跳躍。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4教學型態的轉換―摘要1 • ※對轉型的焦慮 • 原因:教師意識多聚焦於「上課」,而未 • 面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 • 擔心:流於聊天閒談。影響進度。 • ※克服閒談 • 教師自身上課多閒談。 • 思考課題太簡單。 • 學生間未構築相互聆聽的關係。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4教學型態的轉換―心得1 由教師上課轉為學生學習,由教師教教材,轉為學生學內容。非型態轉變而已,是教學心態轉變,也是教育理念轉變。 。 • 要學生能針對問題進行思考(把心放在課堂上),這是最難的。要設計能引起學生思考的問題,這個問題須讓上中下層學生均能伸展跳躍,而且問題的設計必須顧慮學習進度。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4教學型態的轉換―摘要2 • ※保障效率 • 追求教科書進度VS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學習 • 一、果斷地處理單元展開有效地組織教學 • 內容。該壓縮的壓縮,該拓展的拓展。 • 二、組織「協同學習」為「伸展跳躍」的 • 學習,也就是設定高於一般程度的課 • 題。實現互幫互學。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4教學型態的轉換―心得2 教師須將教材融會之後,發展出以課題或問題導向的教學流程。壓縮課文中繁縟之處,拓展課文中未盡之言。換言之,找出本課的重點、亮點,或者是以課程地圖概念一貫規劃的知識點為基本課題,以拓展之。至於其他也出現於本課之知識,則帶過即可。 • 設定高於一般程度的課題,讓上、中、下三層學生均能伸展跳躍。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4教學型態的轉換―摘要3 • ※何時實施小組學習 • 當教學過程中只有幾個學生舉手,多數學 • 生浮現困惑表情的時候,就應當馬上組織 • 小組「協同學習」。 • ※何時結束小組學習 • 小組學習應當進行於「學習」成立的狀況 • 下,結束在「學習」無法成立之前。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4教學型態的轉換―心得3 如上所言,組織「協同學習」之前,是什麼教學法?又結束「協同學習」之後,是什麼教學法? • 進而推想,「協同教學」非一節課從頭到尾實施,在課堂中可以隨時發動也可以隨時結束。 • 再推想,故其座位排列,非分組圍圈式,而以ㄇ字型兩列布置,蓋有其深意。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 04教學型態的轉換―摘要4 • ※教師應該做些什麼 • 不應進行「桌間巡視」 • 而是: • 一、關照無法成功參與小組的學生。 • 二、接著做的是對各小組的關照。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4教學型態的轉換―心得4 「協同學習」進行中,教師必須時時謹記讓學生互相學習,而非教師個別教授。 • 教師的工作是引學生進入「協同學習」的情境中。 引導學生在小組中互學,而非互教。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5小學低年級的協同學習―摘要 • ※「協同學習」實施在小學三年級以上 • 較為妥當。 • ※低年級的協同學習是以教師與每一位 • 孩子之間放射線般的溝通關係為主。 • ※纖細溫柔的關照正是培育孩子知性的 • 關鍵要素。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05小學低年級的協同學習―心得 反省中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結語 • ※課程已由目標―達成―評價的程序型課程 • 轉為主題―探究―表現的項目型課程 ※課堂已由教授教材的場所, 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場所。 • ※教學方式不是傳統講授法 • 也不只是提問法T—S—T—S—T—S • 而是「對話中心的教學」T—S—S—S—T—S • 「師生共同探究式教學」
分享結束 敬請指教 • 國中數學與國中國文輔導小組聯合讀書會 《學習的革命》 第四章 課堂的風景 • 報告人:新北市國中國文輔導團 • 江翠國中 陳恬伶 • 新埔國中 葉書廷 • 明德高中 黃志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