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781 Views
原住民族教育、鄉土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邱美文 博士. 綱要.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台灣原住民幼兒的文化特性及學習型態 文化相容課程 鄉土文化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鄉土教育是一種多元文化教育.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台灣的原住民(包括高山族及平埔族)屬於南島語族。 原住民族( 14 族):. 阿美族 排灣族 布農族 魯凱族 卑南族 鄒族 賽夏族. 達悟族 邵族 噶瑪蘭族 撒奇萊雅族 泰雅族 太魯閣族 賽德克族.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阿美族. 阿美族 (Amis) 意指「北方」, “ Pancha ” (邦查),「人」。
E N D
原住民族教育、鄉土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邱美文 博士
綱要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台灣原住民幼兒的文化特性及學習型態 文化相容課程 鄉土文化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鄉土教育是一種多元文化教育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台灣的原住民(包括高山族及平埔族)屬於南島語族。 原住民族( 14族): 阿美族 排灣族 布農族 魯凱族 卑南族 鄒族 賽夏族 達悟族 邵族 噶瑪蘭族 撒奇萊雅族 泰雅族 太魯閣族 賽德克族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阿美族 阿美族(Amis)意指「北方」, “Pancha”(邦查),「人」。 台灣原住民族人口最多的一族。五個支群:花蓮縣的南勢及秀姑巒阿美、台東縣的海岸及瑪蘭阿美,及屏東縣的恆春阿美。 以捕魚維生,母系社會。文化特質包括年齡階級制度及會所制度、豐年祭、頭目及女巫等。
排灣族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排灣族(Paiwan)主要居住在屏東縣及台東縣。 以階級制度及長嗣繼承為名,並設有頭目。 百步蛇紋及人頭紋是該族的圖騰,陶壺、青銅刀及琉璃珠是該族的三寶。 女巫掌管婚姻、疾病、趨魔及出獵等。 排灣族傳統住屋為石板屋。五年祭是排灣族最有名的祭典之一。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布農族 布農族(Bunun)主要居住在花蓮縣、台東縣、南投縣及高雄縣。 燒墾的方式種植玉米及豆類。 布農族最重要的農作物為小米。 「射耳祭」則是另一個很重要的成年禮祭典。 布農族的其他文化特性包括鑿齒(象徵成年)、女巫、紡織、弓琴及杵音等。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魯凱族 魯凱族(Rukai)大都居住在高雄縣、屏東縣及台東縣,務農為主。 有貴族、平民之分的階級制度。 百合花是很重要的飾物,只有純潔的女人及英勇的男人才能配戴。 文化特性包括百步蛇圖騰(只有頭目跟貴族可以使用)、木雕、石雕、刺繡,及女巫召靈占卜等。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卑南族 愛戴花環的卑南族(Puyuma)主要居住在台東縣,捕魚及打獵為主。 「猴祭」及「大獵祭」是其最重要的祭典。 階級制度。母系社會。 文化特性包括年齡階級制度及會所訓練、刺繡及巫術等。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鄒族 鄒族(Tsou)主要居住在嘉義縣、南投縣及高雄縣,以農務為主,捕魚及打獵為輔。 「戰祭」是其最重要的祭典。 男性會所(Kuba)是鄒族的宗教及政治中心。 文化特性包括揉皮技術、製陶及紡織等。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賽夏族 賽夏族(Saisiyat)主要居住在新竹縣及苗栗縣,過去以燒墾、打獵及河流捕魚為主,現在以務農為主。 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圖騰,且以其圖騰做為姓氏,例如:解(動物姓)、根(植物姓)、風(自然物)、夏(獵頭聞名)等。 「矮靈祭」是其最重要的祭典。 文化特性包括紋面、獵首、臀鈴、肩旗、女巫,及鑿齒以示成年等。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達悟族 達悟族(Tao)住在台東縣的蘭嶼,以捕魚為主,且種植芋頭、地瓜及小米。 建造及雕刻拼板舟、製作金銀器、捏陶及紡織的能力,是達悟族人的文化特色。 「飛魚祭」及「大船下水典禮」是最重要的祭典。 頭髮舞及勇士舞是達悟族人特有的舞蹈。 達悟族與菲律賓巴丹島住民的語言是相通的。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邵族 邵族(Thao) 定居在南投縣日月潭的德化社,水里的大坪林,以採集、捕魚及務農為主。 祖靈,每戶都有自己的公媽籃。 文化特性包括先生媽、鑿齒,及製做皮衣的技術等。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噶瑪蘭族 噶瑪蘭族(Kavalan)原本定居在蘭陽平原,然後移居至宜蘭羅東、蘇澳、花蓮市、台東縣的長濱鄉,及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以捕魚及獵鹿為生,會製鹽及做衣服。 母系社會。最重要的祭典是Palilin,在過年時會至海邊做Laligi海祭。 文化特性包括祖靈崇拜、祭司及巫醫等。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撒奇萊雅族 撒奇萊雅族(Sakizaya)主要居住在花蓮縣,以漁業、狩獵及種植水稻維生。 文化特質包括年齡制度、崇信祖靈、舉辦不同的祭典及祭司等。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泰雅族 泰雅族(Atayal)居住在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南投縣、花蓮縣及宜蘭縣,以打獵維生。 傳統文化包括狩獵、紋面、編織、出草(獵人頭)、藤編、女巫治病占卜、父子/女連名及傳統的象形文字等。 崇信Gaya、祖靈及不知名的超自然界的力量。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Truku) ,居住在花蓮縣的秀林鄉、萬榮鄉及吉安鄉。 紋面、編織、打獵、出草(獵人頭)及木琴等是太魯閣族的傳統文化。 太魯閣族相信祖靈,且堅守祖靈的遺訓(Gaga或是Gaya)。
台灣原住民的概況 賽德克族 賽德克族(Seediq/Sejiq) 主要居住在南投縣仁愛鄉及花蓮縣。 文化特質包括崇信祖靈、夢占、鳥占、口簧琴、室內葬、巫師、獵首祭,及輪唱等。 1897年的霧社事件是賽德克族最引以為傲的抗日事件。
台灣原住民幼兒的 文化特性及學習型態 班尼特(Bennett) :幼兒的學習成就低落,是因為他們沒有機會用自己的學習型態(learning style)來學習。 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特性 台灣原住民幼兒的學習型態
台灣原住民幼兒的 文化特性及學習型態 台灣原住民的文化特性 強調集體而非個人。 善於觀察。 天性活潑開朗、樂天知命。 缺乏精確的數量概念及複雜的運算方式。 語法結構跟國語不同,以致學習國語困難。 少有抽象概念,喜用具體方式表達。 喜歡體育、音樂、國語及可以操作物品的自然課。 聽覺記憶力的能力不錯。
台灣原住民幼兒的 文化特性及學習型態 台灣原住民幼兒 的學習型態 同儕學習 動態學習(包括操作學習) 活潑與非正式情境的學習 具體實物的學習 先觀察後模仿實做的學習
文化相容課程 語言弱勢的學生(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無法發展高層次的學業成就。 家庭語言與學校語言的不同,學業遲緩(academic retardation)的主因。 「文化相容課程」(culturally relevant curriculum)通常亦稱作「文化相容教學法」(culturally compatible pedagogy)與「文化回應教學法」(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 文化回應教育/文化相容教育/台灣原住民幼兒的語言及文化課程。
文化相容課程 文化回應教育 《學校文化的轉型:以尤比克-愛斯基摩為例》。 將尤比克原住民的傳統活動,融入教案中。 文化適切的方式,「師徒法」 (expert-apprentice approach)。
文化相容課程 文化相容教育 吉蘭 (Gilland) ,指導手冊Teaching the Native American,如何將文化相容的概念融入於每個學科領域中。 用熟悉的文化來舉例說明科學的概念。 提供不同的素材做探索與表達。
文化相容課程 台灣原住民幼兒的 語言及文化課程 讓社區人士參與教學 將語言及文化融入於六大領域中 善用口說故事 把幼兒的生活經驗融入於課程中 玩語言遊戲 提供視覺輔助 多媒體輔助 多一點鼓勵 讓幼兒示範 讓幼兒操作 多元評量
鄉土文化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本 質 「鄉土」:「家鄉、故鄉、出生地」,人們出生的地方,或居住的地方,並且對該環境產生濃厚的感情且深受其影響。 「文化」:概念(culture as a concept),生活模式、思想和行為。內涵包括內在的情感和認知,外在的物質與行為。 文化是一群人共同擁有的一些價值、態度、生活型態、習慣和人格。
歷史 藝術 自然 個體居住地 風俗 生活空間環境 鄉土文化之範圍圖 鄉土文化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本 質 「鄉土文化」:以個體的居住地為圓心,其生活空間環境為半徑向外畫一個圓,在這一面積之內所涵蓋的一切人類活動與表現,諸如歷史、藝術活動、風俗習慣、自然環境等皆算是鄉土文化之範圍。 圖註: 此虛線圓指個體之鄉土文化範圍會因時空之流轉而不斷擴出
鄉土文化教育的 本質與目的 目的 增進學生對鄉土文化的了解,培養學生熱愛鄉土的情懷。 增進學生對鄉土環境的了解,培養學生愛護生活環境的情操。 培養學生野外觀察的能力,改進學生戶外旅遊的觀念。 增進學生對鄉土問題的了解,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熱誠。 培養學生對各族群文化的尊重,增進學生社會族群間的和諧。
鄉土文化教育的 本質與目的 內涵 知性的教育 :認識自然與人文環境的 基本知識。 情意的教育 :培養愛與責任感。 藝能的教育 :藝術獲得傳承。
鄉土教育是一種多元文化教育 文化的根源來自於鄉土。 多元文化教育的三目標:認識自己的文化、同理心學習接納、文化共榮共存。 鄉土教育是學習多元文化的基石。
鄉土教育是一種多元文化教育 對鄉土的感情 對環境的關懷 對人文的思考 對文化的憧憬 對國家的認同 鄉土教育的特質
Question? 地點:幼保館4F(22-0406) 電話:07-7310606 *6021 Mail:joychiu@csu.edu.tw Web :http://ecce.cs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