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847 Views
多元文化教育 邱美文 博士. 綱 要. 階級概念 階級形成的差異 幼教現場中的階級問題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 階級概念. 階級 (class). 階級的定義 階級分層的理論 階級的類型 台灣的階級狀況. 階級的定義. 階級概念. 階級 (class) 意指將社會區隔為幾個不同的階層或群體。 階層化 (stratification) ,地質學的名詞,「層理」或「層次」 , 一個社會體系各不同角色與地位,因其不同的特權、名望、影響力及權力所形成的較持久性等級狀態。. 階級概念. 階級分層的理論. 柏拉圖的階級分層 馬克思的階級分層
E N D
多元文化教育 邱美文 博士
綱 要 階級概念 階級形成的差異 幼教現場中的階級問題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
階級概念 階級(class) • 階級的定義 • 階級分層的理論 • 階級的類型 • 台灣的階級狀況
階級的定義 階級概念 • 階級(class)意指將社會區隔為幾個不同的階層或群體。 • 階層化(stratification) ,地質學的名詞,「層理」或「層次」 , 一個社會體系各不同角色與地位,因其不同的特權、名望、影響力及權力所形成的較持久性等級狀態。
階級概念 階級分層的理論 • 柏拉圖的階級分層 • 馬克思的階級分層 • 維特的階級分層論
柏拉圖(Plato)《理想國》,工匠、輔佐與執政三個階級。柏拉圖(Plato)《理想國》,工匠、輔佐與執政三個階級。 人人各司其職,發揮專長。 人不能同時擔任兩種以上的角色,不能逾越自己的份際。 人必須因其天性,發揮其角色的功能。 階級概念 柏拉圖的階級分層論 階級分層的理論 1/3
馬克思(Marx)從「工作角度」。 「生產工具」,一是資本擁有者,為「資產階級」(bourgeoisie);一是只具勞動力、一無所有的人,為「無產階級」(proletariat) 。 擁有生產工具「資產階級」居上;「無產階級」被控制的階級。 階級概念 馬克思的階級分層論 階級分層的理論 2/3
維特(Wright)根據「生產工具權」「購買他人勞力」「控制他人勞力」:四個階級維特(Wright)根據「生產工具權」「購買他人勞力」「控制他人勞力」:四個階級 資本階級。 小資本階級。 經理階級。 工人階級。 階級概念 維特的階級分層論 階級分層的理論 3/3
西方三種階級(estate) 貴族、教士、平民百姓。 印度分四個階級:婆羅門(Brahmin)為僧侶階級;剎帝利(Kshatriya)為武士階級;吠舍(Vaishyas)為商販階級;首陀羅(Sudra)階級為勞工與僕人。 史柏克(Seabrook)解釋,英國階級分:上層;中層;下層。 階級概念 階級的類型
Wright的理論,台灣六大階級:資產階級(2.3%)、小雇主(8.8%)、小資產階級(23.3%)、經理與監督階級(14.8%,指經理、佐理、監督)、半自主性受雇者(10.4%)、勞工階級(40.4%)。Wright的理論,台灣六大階級:資產階級(2.3%)、小雇主(8.8%)、小資產階級(23.3%)、經理與監督階級(14.8%,指經理、佐理、監督)、半自主性受雇者(10.4%)、勞工階級(40.4%)。 台灣職業階級分類: 「士」「商」「工」「農」。 階級概念 台灣的階級狀況
階級形成的差異 • 階級的刻板印象 •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的刻板印象 • 印度階級的「刻板印象」。 • 例如:婆羅門為安寧、儉樸、愛與寬恕、遠見、智慧與信仰;武士階級必須英勇、熱情、堅定、足智多謀等,具高貴的領導能力;商販階級的工作是貿易、農耕與畜牧;而首陀羅階級的工作是服務。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 各國階級對教育之相關影響 •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階級形成的差異 各國階級對教育之 相關影響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 歐洲國家,美國有因階級差異而形成教育機會不均等。影響美國教育機會均等的因素: • 貧窮會影響學前教育中幼兒的入學比例。 • 父母的教育程度與學生成就之間具緊密的關係。 • 所使用的語言系統與輟學率有關。 • 高中畢業直升大學人數中,高收入家庭有83%,低收入僅有34%。 • 台灣亦有階級與教育相關的研究。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 相關影響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 階級影響家庭結構 • 階級影響價值取向 • 階級影響教養方式 • 階級影響教育投資 • 階級影響語言能力 • 階級影響學業成就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家庭結構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 家庭的結構大小、型態與穩定狀態跟社會階級有著密切的關係。 • 高階級的家庭較符合現代社會結構,有效地實施家庭計畫。 • 家庭的結構、人數的多寡,影響了家庭支出及成員互動關係。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價值取向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1/3 1/3 • 不同家庭對教育有不同的價值觀。中上階級傾向於發展長期性的視野,勞工階級則停留在短期性的範疇。 • 勞工階級為勞動性生產活動,「短期」、「立即」。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價值取向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2/3 • 白領階級工作需藉由組織、分析與判斷的歷程才能發展出長期性的計畫。 • 鮑(Ball)、鮑伊(Bowe)和葛維茲(Gewirtz), 「勞工階級短期主義」(working class short-termism) 。勞工階級的論述被「實際」與「立即」所主宰,而中產階級的論述被「理想」與「優勢」所主宰。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價值取向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3/3 • 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與學業成績之間有關,家長與子女的教育期望愈高,則學業成績也愈高。 • 階級的不同,家長對於兒童未來的規劃也不同。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教養方式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 科恩(Kohn) ,不同職業階層的人對不同的工作條件與要求,會影響到個人的人格、價值觀,並進一步影響其管教子女的價值觀與方式。 • 中產階級管教子女時,比較強調自我導向的人格,較重自主、負責的價值;而勞工階級管教子女上則強調服從外在權威的人格取向,重視服從的價值。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教育投資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1/2 • 姜義雯運用2003年「華人動態家庭」資料庫,將資料庫內的家庭依所得分為五組,以及調查五個貧窮家庭。 • 宋莉萱(2005)調查嘉義縣457個國小學生的家庭。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教育投資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2/2 • 高嘉蔚(2007)研究發現,不同的階級其實在經濟資本(economic capital)、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上有極大的差異。 • 不同階級課後輔導重點有所不同,勞工階級以學科補習為主;中產階級大多參加學科補習、安親班及才藝班。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語言能力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 柏恩斯坦(Bernstein) ,語言能力明顯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表現,語言能力較好的學生會有較佳的學習成就。 • 管教模式:民主方式,雙向互動提問與思考,發展「精細性語碼」(an elaborated code);權威方式,單向封閉性溝通,發展「限制性語碼」(a restricted code) 。 • 階級差異,學習過程中,因語言環境產生了不同的刺激,影響語言發展。
階級形成的差異 階級影響學業成就 階級與教育的關係 階級對家庭中介因素之相關影響 • 家長職業等級(教育程度)愈高,子女的學業成績表現愈好,反之則愈差。 • 家長的教育程度亦與子女的教育機會有關。台灣的教育機會已逐漸走向均等。 • 家庭的社經背景、收入,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程度,對於孩子以後的學業成就,確實有著極大的關係和影響力。
幼教現場中的階級問題 • 不同階級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態度 • 教保人員對不同階級幼兒的態度 • 幼兒對不平等的覺察 • 幼兒對階級差異的覺察
不同階級家長對幼兒 教育的態度 幼教現場中的階級問題 • 選擇托育機構,家長因其社經地位不同而有所差異。6萬元以內,對學費會多所考量。 • 收入在新台幣6萬元以下的家長會比較在意收費價格和服務。 • 家長的教育程度與幼兒的生活適應存在著密切關係。 • 幼兒家長的社經地位與家中的動態文化資本對幼兒的生活適應有成正比的影響。
教保人員對不同階級 幼兒的態度 幼教現場中的階級問題 • 教保人員對待幼兒的態度上因其階級差異有所不同。 • 低收入學童的教師們雖然對學生表示關心,但對他們的未來卻不抱期待,採用權威的教學法,僅強調基本技能;相反地,中產階級學童的教師多鼓勵主動與積極學習,對學生抱持正面樂觀的想法。
幼教現場中的階級問題 幼兒對不平等的覺察 • 雷姆塞(Ramsey) ,幼兒正處於發展公平意識的階段,並開始注意到不平等。不同社經背景的幼兒進入不同的幼稚園。 • 兒童將種族和富裕與否聯結,將種族與正負面的特質聯結。
幼教現場中的階級問題 幼兒對階級差異的覺察 1/2 • 里耶(Leahy) ,兒童對階級了解三個階段:低年級以具體可觀察的物品來區分財富與貧窮;其次,10歲的時候,從心理的特性思考,以動機來解釋為何會有貧富的不同;最後,到了青少年時期,則會將地位和財富與職業做聯結。
幼教現場中的階級問題 幼兒對階級差異的覺察 2/2 • 德隆(DeLone) ,智力相同,但社經背景不同的兒童,對於未來的期待有著不同的看法。 • 寇特(Cottle) ,貧窮的孩子對自我的期待較為欠缺。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 均等的實現 • 社會流動 • 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 均等的實現 社會流動 • 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 ,一個人或團體由一個階級流向另一個階級。 • 「向上流動」;「向下流動」;「水平流動」。 • 社會流動: 贊助性流動 競爭性流動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 均等的實現 贊助性流動 社會流動 • 贊助性流動(sponsored mobility),意指菁英的招募是由已存在的菁英或其他代理人來負責選擇;菁英的地位取決於一些已經設定好的標準,並非努力與付出就能決定。 • Turner指出,贊助性流動之下的教育制度通常強調提早菁英分化,拒斥競賽模式,偏好控制選擇,提供完美情境發展菁英文化。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 均等的實現 競爭性流動 社會流動 • 競爭性流動(contest mobility),菁英的地位是一個開放競爭之情境下的獎勵,而且取決於個人的努力。 • 競爭性流動制度,沒有入學與學徒制度來控制,也就難以進行菁英控制。 • 美國是典型的競爭性流動。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 均等的實現 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 • 政府政策 • 園所方面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 均等的實現 政府政策 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 • 經濟補助:幼兒教育券/弱勢家庭脫困托嬰托教服務補助基準/扶持5歲幼兒教育計畫/中低收入家庭幼童托教補助實施計畫。 • 優先入園:「弱勢幼兒課後留園服務」 • 課後協助
社會流動與教育機會 均等的實現 園所方面 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 • 教育部推動優先入園方案,讓弱勢幼兒可以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教保人員,對弱勢幼兒的態度,會影響幼兒的學習狀況及幼兒自身的自我期待。 • 教保人員須有反思的能力。
Question? 地點:幼保館4F(22-0406) 電話:07-7310606 *6021 Mail:joychiu@cs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