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田野考察 Field Observation

田野考察 Field Observation. 張彧暋 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導師. 講座程序. 田野觀察:學科背景與實際應用 地方知識:獨立專題探究中使用田野考察的危與機 何謂觀察?研究程序、技巧與流程 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民族誌:創作資料與撰寫報告. 1/ 田野觀察 學科背景與實際應用. 一些學科背景. 人類學 (Anthropology) 田野研究的鼻祖 他者文化 部落、共同體 現代社會應用的過渡. 一些學科背景. 社會學 (Sociology) 自己文化 美國 都市社會學的傳統 街道、社區、網絡群體 美國社會學:計量、問卷

ly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田野考察 Field Observ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田野考察Field Observation 張彧暋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導師

  2. 講座程序 • 田野觀察:學科背景與實際應用 • 地方知識:獨立專題探究中使用田野考察的危與機 • 何謂觀察?研究程序、技巧與流程 • 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 民族誌:創作資料與撰寫報告

  3. 1/ 田野觀察學科背景與實際應用

  4. 一些學科背景 • 人類學(Anthropology) • 田野研究的鼻祖 • 他者文化 • 部落、共同體 • 現代社會應用的過渡

  5. 一些學科背景 • 社會學(Sociology) • 自己文化 • 美國都市社會學的傳統 • 街道、社區、網絡群體 • 美國社會學:計量、問卷 • 歐洲社會學:理論 • 質性研究、田野考察=〉不能得知社會全體像、不能回應理論問題

  6. 一些學科背景 • 史學(History) • 配合從來的文獻資料,加入建築、儀式、民俗資料的考察辦法 • 有形的公共歷史資料,能抵抗社會變遷(看似靜態) • 歷史人類學的思維:將社會歷史變遷的緯度,打破人類學以爲文化長期不變的思考框架 • 長期歷史視野中,考察社會變遷

  7. 一些學科背景 • 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 次文化(衣服、時裝)、抵抗文化、青少年次文化 • 對權力的不信任:權力與知識的考究 • 文本研究=〉所有文化,歸根到底,都是可供解讀(權力角力)的文本 • 資本主義、性別研究 • 霸權:文化如何令人得到理所當然的共識,隱蔽背後的利益與權力

  8. 田野方法的特色 • 地方知識(Local Knowledge) • 從小群體、小網絡、小地方出發 • 研究者自身參與社會關係 • 被邊緣化的事物 • 我們喜歡八卦 • 好處:趣味 • 從研究者有興趣的事物出發,從中找尋其他人也有興趣的研究問題

  9. 例子 • Yuko Ogasawara.Office ladies and salaried men: power, gender, and work in Japanese companies.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 日本銀行中的研究OL如何透過送朱古力、講是非,在權力結構底層爭取自己利益 • Allison, Anne. “Japanese Mothers and Obentos: The Lunch Box as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 in Permitted and prohibited desires: mothers, comics, and censorship in Japan.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1996 • 研究日本的中產全職母親如何預備幼稚園小朋友的午餐便當,研究日本國家對家庭的意識形態,如何透過學校與消費主義得到擴散

  10. 何謂田野觀察/考察 • 前人踫到問題時候的解決方法,後人認爲是一套可以學習、重復的做事模式 • 一定可以重復嗎? • 不一定。 • 不同社會處境、不同文化意義:有沒有一套了解不同人的既定溝通方法? • 不同研究問題,不同解答方法:同一資料,不同的運用方法

  11. 2/ 地方知識獨立專題探究中使用田野考察的危與機

  12. 田野觀察/考察的要點 • 目標:透過觀察,了解人們的社會生活,分析他們的周圍環境,對他們有什麽文化意義? • 資料性質:人們所認同的文化意義 • 方法限制:地方知識,多於認識整體社會結構

  13. 題目例子? • 考慮因素 • 範圍/議題先行? 趣味性? 可行性? • 廟街文化 • 街頭青年朋黨問題 • 教員室 • 某旺角商場 • 接放學文化 • 某宗教團體 • 放榜日研究 • 大學招生日

  14. 範圍/議題先行?趣味性?可行性? • 樓盤開售研究 • 某援助交際留言板 • 學校對校服執行的比較 • 旅遊景點 • 老人如何投資股票 • 拍攝模特兒的趣味群體 • 某卡game群體 • 某公園 • 社區中心自修室

  15. 範圍/議題先行? 趣味性? 可行性? • 追星族的一年 • 某社區球場 • 麵包店 • 某條街道 • 少數民族小學生 • 自由行景點研究 • 某團契如何招攬會員 • 街道文化(招牌考察) • 高登動畫留言板 • 某老人院 • 火車上的行爲觀察 • 自修室文化

  16. 同學的研究興趣大於一切 • 做同學有興趣的題目 • 學習動機的問題

  17. 要注意的事情 • 1/ 學生有興趣做的題目,老師不懂内容? • 2/ 學生有興趣卻不懂如何表達? • 3/ 老師與學生也沒有興趣? • 最好是你情我願 • 老師可多提議鼓勵學生自己找熟悉的東西,才幫他們收窄範圍與思考可能題目

  18. 定義研究範圍與設定問題 • 「研究範圍」 VS 「設定問題」? • 人類學民族誌(ethnography)方式:從小見大 • 先找某固定地點、社群、團體或網絡,才想問題 • 研究對象吸引先行 • 從時、地、人地方知識回應大的研究問題

  19. 定義研究範圍與設定問題 • 「研究範圍」 VS 「設定問題」? • 社會學理論依歸方式:從大見小 • 研究問題/議題先行、再找不特定的地點或群體 • 研究問題先行 • 牽涉比較個別地方知識的問題

  20. 地方知識:一分證據説一分話? • 必須清楚知道田野研究的限制(Limitation) • 田野研究(觀察、訪談、文獻) VS 量化研究(問卷、統計) • 文化意義的探求,多於社會現象的一般分析 • 了解他人的社會生活,多於科學因果規律與理論的應用

  21. 地方知識:一分證據説一分話? • 兩種提問方式,對應不同的抽樣/研究思維 • Individual attributes: Probability Sampling • Cultural Data: Non-probability Sampling • 田野資料的性質:文化意義與文化形式 • 1/ Cultural meanings, rules, values • 2/ Cultural forms, rituals, appearances • 地方知識能不能從回應大問題? • 如何利用個案,回應考試範圍内的議題?

  22. 例子:都市民族誌(urban ethnography)與全球化? • 某M快餐店的比較民族誌 • Golden arches east: McDonald's in East Asia / edited by James L. Watson.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成功傳奇:跨文化經營啓示錄》 / 編者詹姆士・瓦森 ; 譯者蕭羨一。台北市 : 經典傳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建議想用這個方法的老師同學先讀一次這本書

  23. 例子:都市民族誌(urban ethnography)與全球化? • Introduction: Transnationalism, Localization, and Fast Foods in East Asia / James L. Watson • 1 McDonald's in Beijing: The Localization of Americana / Yunxiang Yan • 2 McDonald's in Hong Kong: Consumerism, Dietary Change, and the Rise of a Children's Culture / James L. Watson • 3 McDonald's in Taipei: Hamburgers, Betel Nuts, and National Identity / David Y. H. Wu • 4 McDonald's in Seoul: Food Choices, Identity, and Nationalism / Sangmee Bak • 5 McDonald's in Japan: Changing Manners and Etiquette / Emiko Ohnuki-Tierney • Afterword: Swallowing Modernity / Sidney W. Mintz • 問題:全球化的問題 • 方法:田野研究 + 比較個案

  24. 例子:都市民族誌(urban ethnography)與全球化? • Gordon Mathews的重慶大廈研究 • Mathews, Gordon. Ghetto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Chungking Mansion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 RTHK 香港故事 下鋪到上居 • http://video.online.hk/watch/19068 • 「重慶大廈」全球化的家(明報)2009年1月7日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106/4/a2zk.html

  25. 例子:都市民族誌(urban ethnography)與全球化? • Bestor, Theodore從東京研究到筑地魚市場研究(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7480358763353599313#) • Neighborhood Tokyo.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 Tsukiji: the fish market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 關鍵:如何利用田野資料,回應問題?

  26. 我的建議 • 承認研究者什麽也不懂 • 抱請教的心態 • 你必須令學生知道,他們是去學習

  27. 我的建議 • 證據的質? • 田野考察的證據,都是主觀意見 • 可是,人們的主觀意見,不代表我們的研究不客觀、不科學 • 例子:宗教制度與「迷信」 • 例子:國民國家制度與「傳統文化」 • 社會科學:不是判斷誰是科學;而是客觀研究,人們相信了什麽概念,還有這些概念的限制

  28. 我的建議 • 證據的量? • 積存多一些地方知識證據,不代表能講地方知識以外的問題

  29. 我的建議 • 如何運用田野資料? • 要小心翼翼處理,是「猜想」的就說猜想 • 坦白從寬:在方法回顧(methodology)的部分,清楚講明這些方法限制

  30. 我的建議 • 與其他方法的比較與合作應用 • 訪談(Interview):最好一起使用 • 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參與觀察,下述),通常包含一般談天與有系統的訪談 • Survey? • 適當的量化配合(知道自己田野的限制) • Secondary Data-analysis 資料調查? • 前人調查、文獻研究(理論回顧+田野例子) • 你需要大量閲讀不同的民族誌(ethnography)與前人研究

  31. 須要培養的能力 • 文字 VS 數字:田野研究與質性資料,牽涉文字,絕對須要中/英文能力 • 觀察、聆聽、閲讀與書寫能力全部都須要 • 同學的家庭/經濟/文化背景考慮 • 家庭背景較好/較差的學生,各有長處短處 • 同學:主動性與上述能力 • 老師:開放性與指導技巧

  32. 教學建議 • 堂上發表、互相討論、重寫 • 與語文老師合作(書寫練習、閲讀練習) • 與理科老師合作(觀察) • 與文科老師合作(發問、討論、質疑)

  33. 可行性與道德考慮 • 魅力與危險共存 • 通常越有「魅力」的田野研究,「危險」越大 • 人人也知道的事情,通常很悶,也無大意義 • 兩個解決方法 • 偏向虎山行(實際危險?與教育者的角色衝突?對學生的影響? ) • 在普通處找不平凡(指導者的識見與慧見?參考過往研究?)

  34. 可行性與道德考慮 • 「學生做功課」 • 讓學生了解自己身處的階級與他人的不同 • 要諒解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要苦中作樂的不幸的人

  35. 3/ 何謂觀察?研究程序、技巧與流程

  36. 研究設計 • 研究問題:回應某個特定研習範圍中的特定議題的個別現象與例子 • 文獻與方法回顧:前人如何發問、解答;你這次如何問、答;方法限制 • 資料:整理與表達相關問題的資料,為了回答自己設定的問題 • 分析:從資料推論答案 • 解答:提供可能的推論,嘗試解答自己設定的問題

  37. 研究設計 • 關鍵:田野過程中思考問題 + 最後選擇跟自己問題有關(有用)的資料撰寫

  38. 研究設計 • 不是單一的問答過程 • 從觀察過程中不斷改進、深化研究問題 • 培養師生從錯誤中學習的態度 • 不斷的觀察《=》不斷改進自己的問題、解釋與故事 • 研究時期安排 • 善用暑假 • 學生的分工 • 寓工作、嗜好或娛樂於功課研究

  39. 訓練學生操守 • 誠實 • 尊重 • 謙遜 • 勤勉 • 幽默感 • 禮貌 • 要有研究道德操守

  40. 關於觀察(observation) • 我應該看什麽? • 問錯問題? • John Berger “Ways of Seeing” • 非洲人看電影的例子,會看到什麽 • 敍事方法/ 講故事 • 「敍事方法」影響「你會看到什麽?」 • 「我想看什麽?」影響「你會看到什麽?」 • 關鍵:我的問題是什麽? • 我如何決定我的問題?

  41. 關於觀察(observation) • 一些心得 • 常見感覺:「很亂」 • 何謂「很亂」? • 秩序的問題 • 對誰來説的秩序?

  42. 從觀察分析社會過程:一些例子 • 社會過程(process) • 中醫的例子:望、聞、問、切 • 西醫如何觀察病人? • 如何描述一所學校? • Clifford Geertz如何觀察鬥雞分析人們身份高低 • 如何從秋葉原建築與環境的變化分析 • 能不能觀察到潛在的社會規則(rule)? • Black Magic • 同學觀察信和中心、香港同人誌販賣活動的報告(最後個案分析與工作紙示範)

  43. 4 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

  44. 兩種觀察 1/非參與觀察/ 結構性觀察(Unobtrusive Observation / Structured Observation) 2/ 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兩者分別: • 是否與研究對像建立社會關係? • 是否需要深入了解? • 長期的研究時間 • 可行性問題

  45. 目的 • 文化就是意義(Culture is meaningful) • 了解他人的觀點 • 如何調節自己的研究興趣與研究對象的關注點

  46. 進入田野 • 成爲一個參與觀察者 • 原本熟悉的環境 VS 完全陌生的環境 • 熟悉的人介紹VS 自己走訪

  47. 進入田野 • 介紹自己、得到接納 • 坦白交待自己的身份 • 講述自己的目的 • 想了解什麽 • 想做什麽(一起參與多久?找人訪問多久?) • 有求於人的心態 • 不一定成功 • 需要花時間 • 回報 • 小禮物、小服務?完成習作送回一份給人? • 金錢與利益問題 • 提議:學校介紹、建立進一步與長久的社區關係

  48. 進入田野 • 提供資訊者(Informant) • 熟悉該文化 • 有份參與的 • 能言善到、社交性 • 對你友善、能陪伴你 • 研究倫理的問題 • 研究者對被觀察者、或被觀察者對研究者的影響

  49.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意識 • 「研究者的意識/知識」與「研究對象的意識/知識」之間的落差 • 我們有興趣的事物 VS 某個地方/文化團體/人群有興趣的事物 • 我們意識到/意識不到的事物 VS研究對象意識到/意識不到的事物

  50.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意識 • 1/ 不知道的、沒有意識到的事情 • 文化是一種理所當然的秩序 • 何謂清潔、不清潔? • 「覺得很亂」與「歸位」 • 自己認識的世界觀之外的事情,盡量排斥在意識之外 • 2/ 不知道的、但覺得新奇有趣的事情 • 「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 • 比較我們對事物的不同理解

More Related